公元265年,司马炎代曹魏而西晋立,都洛阳,结束了三国鼎立局面,统一了中国。承汉制,全国有19个州,敦煌郡隶属凉州。凉州领8郡46县。比之曹魏时,增设一个郡——西郡,郡治在日勒(今甘肃省山丹县东南)。敦煌郡下领菖蒲(今肃北县一带)、敦煌、龙勒、效谷、广至、宜禾(分广至而新立今瓜州县瓜州堡一带)、冥安、深泉(即原渊泉县)、乾齐(今玉门市境内)9县(见新校《晋书·地理志》)。有户6300,人口3万左右(以户推算)。晋惠帝元康五年(295年),分敦煌郡之宜禾、乾济、冥安、深泉、广至等5县,分酒泉郡之沙头县,又别立会稽、新乡,凡八县为晋昌郡。敦煌郡遂下领敦煌、菖蒲、龙勒、效谷四县(见《敦煌学大辞典》)。敦煌仍是通西域的门户。经营西域的基地,乃凉州的屏障。西晋在西域海头(今新疆若羌北)设西域长史府,统管西域事务。敦煌又是西晋西部的商业重镇。据敦煌长城烽遂中出土的粟特文书,当时居住在敦煌经商的粟特人有百家之多(粟特人,活动于阿姆河、锡尔河之间,今乌兹别克一带的部族)。
西晋的统治是短暂的,后期内乱不断,但那是乱了中原,黄河流域破坏严重,百姓死伤多,到了“流尸满河,白骨遍野”的地步(见《晋书·食货志》)。而河西地区战乱较少,成了中原百姓逃难避祸的地方,人口增加不少。西晋的凉州刺史张轨及其继任者,尚能保持社会的安定,维护与西域的联系,发展农业生产,提倡儒学,支持佛教的传播,使敦煌和河西得有五六十年的安定喘息时间。因此敦煌农业生产继续发展,商业繁荣,兴办学校,开馆授业讲学之风大兴。敦煌出了一批名儒。如索靖、氾衷、张甝、索紾、索永等人“俱诣太学,驰名海内,称敦煌五龙”。
索靖(239年—303年),字幼安,西晋敦煌人,为西汉时河北钜鹿移民到敦煌的索氏后代。和令狐氏、张氏、宋氏、阴氏、段氏、氾氏等来自中原的移民,都是饱读经书,累世为官的敦煌大族,索靖、氾衷、张甝、索紾、索永等五人就学于太学,“博经史、兼通内纬”,驰名海内,号称“敦煌五龙”。西晋武帝时,索靖为驸马都尉,后升尚书郎,又调任雁门(今山西雁北地区)太守、酒泉太守。公元290年晋惠帝时赐爵关内侯,后被任命为大将军,左司马,平定了西戎的叛乱。索靖作为朝廷重臣,参加了平定“八王之乱”的战争,因功升散骑常侍,后将军。他在参加平定河间王的战争中,率关陇地区义兵大败叛军,索靖也受重伤,亡于这次战争,终年64岁。索靖又是西晋名儒和大书法家。他和尚书令卫瓘都以草书知名。他的草书“骨势峻迈、笔力雄健、独具一格”,代表作有《出师表》。宋代著名《淳化阁帖》中,也收集了索靖的墨迹。索靖著有《草书状》,对草书艺术作了高度概括和形象描述。其还著有《索子》《晋诗》各20卷,《五行三统正验论》等(内容是辨阴阳气运的)。他曾游鸣沙山,在后世之莫高窟址题壁曰:“仙岩寺。”(已不存,见P.3720及莫高窟第156窟前室《莫高窟记》)。西晋时敦煌的另一位名儒、将军是段灼,字休然,三国曹魏时敦煌人。段灼的先祖和索靖一样,是从山东移来敦煌的名门大族。性耿直,有才辨,通经史。少时仕州郡,后在曹魏名将邓艾军中任征西司马。因随邓艾灭蜀汉有功,封关内侯,升仪郎。西晋建立后任段灼为明威将军,他为邓艾冤死,直言申辩;又上书建议,西晋分封各王,应回封地,以免争权滋事;后上书求归乡里兴学授业时,又提出了“安不忘危”“兴教讲学、传授经书”等建议,都有广泛影响。
敦煌名僧竺法护,西晋时人,祖先月氏人,他生于敦煌,自幼出家,后随其师去西域游历学佛,通晓36国文字,收集了大量佛经原本带回长安,他“终身写译,劳不告倦”,先后译经170余部,为大乘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打开了局面。译经期间,在长安青门外立寺,各地僧俗来从学受业者千余人。他在中国佛教史上,是卓尔不凡、贡献突出的高僧,有名的翻译家、语言文学家、佛学大师。译经由音译变义译由他创始。
腐朽的西晋是短命的。随着匈奴、鲜卑等各少数民族贵族把反晋斗争引向民族仇杀和割据称王的征伐屠杀时,交织在一起的各种矛盾迅速激化。公元290年,发生了皇室司马氏各王,为争夺最高皇权而攻杀的长达21年的“八王之乱”,把西晋推向灭亡。“八王之乱”是一场群兽狂斗图,集中表现了司马氏统治集团的腐朽和残忍。公元311年,羯族贵族石勒(山西武乡县羯人)攻陷洛阳,西晋愍帝逃至长安。公元316年,匈奴人建立的前赵国王刘曜,又率军攻入长安,晋愍帝出降,被押到山西平城,受尽凌辱后杀害,西晋亡。
西晋灭亡,原驻在建康(今南京)的琅琊王司马睿于公元317年被拥立为晋元帝,都建康,是为东晋。而北方则先后出现了各民族贵族建立的十六个割据政权,通称“五胡十六国”。史称东晋十六国时期。准确地说是“五胡十三国”,加上汉族建立的三个割据政权,是十六国。这十六国是:
匈奴族3个:前赵(都山西平阳和长安)、北凉(都姑藏,今武威)、夏(都统万,今陕西怀远)。(www.xing528.com)
羯族1个:后赵(中国北部之半,都襄国,今河北邢台)。
鲜卑族3个:前燕(都辽宁省朝阳,有辽、冀、晋、豫)、后燕(都中山,今河北定县,有辽、冀、鲁、豫)、南燕(都河南滑县,有豫、鲁之一部)。
氐族3个:后蜀(都四川成都)、前秦(都长安、有北部中国,地域最广)、后凉(都姑藏,今武威,有甘肃西北及新疆)。
羌族一个:后秦(都长安,陕、豫之一部)。
汉族3个:前凉(都姑藏,甘肃西北、新疆)、西凉(都敦煌,后迁酒泉,甘肃西北)、北燕(都辽宁朝阳,辽宁及冀北一带)。
这十六国,不论是哪个民族的贵族所建都是以汉族为主,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西晋灭亡后,敦煌就先后经历了这十六国中前凉(汉)、前秦(氐)、后凉(氐)、西凉(汉)、北凉(匈奴)五个割据政权的统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