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工作中,有些问题是预先想到的,有些则是研究过程中产生的。西夏人花什么钱,也即西夏主要流通什么货币,就是研究过程中提出来的一个问题。
面对这一大堆钱,我们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分类整理,按朝代的先后,按钱文年号和书体的不同,进行挑选分类,然后计量分析。这是一项十分繁杂、琐碎而费时的工作,在铜锈散发出的有害粉尘和气体中,将像小山一样的数万枚钱币进行检选,显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我们先粗分,再细分,还要反复核查,三批数万枚钱币,每枚都要从手上过几次,博物馆的高小珍、张莉同志,还有前副馆长马文忠等,都帮助整理过。一干就是几个月,很是辛苦。写到这里,顺便表示对他们的感谢。这是研究最基础的工作,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我的研究工作肯定会受影响。
前面大体谈到窖藏钱币具有宋钱多、西夏钱少的构成特点。这个情况是整理大风沟窖藏钱币时就发现的,经统计,在8500多枚钱币中,北宋钱占84.9%,西夏钱只有1.4%,少得可怜。这个数字让人不可理解,西夏人的窖藏,为什么西夏钱币如此之少?当时想:一个窖藏的数字能说明什么,也许是事出偶然吧?随后,榆树台的数字出来了,北宋钱87.7 %,西夏钱0.9%;滚钟口的数字出来了,北宋钱85.6 %,西夏钱1.5%。我们还能认为大风沟的数字偶然吗?这是硬邦邦的事实:西夏钱就是少。
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其他西夏考古中有关西夏钱币的资料。您能相信吗,在埋葬西夏帝王的西夏陵的考古中,只出土了一枚“光定元宝”;在著名的西夏古城省嵬城的发掘中,竟未发现一枚西夏钱。在其他地方也有西夏窖钱币发现,如出土珍稀品种“元德重宝”的内蒙古鄂托克前旗二道川窖藏,在33.5公斤钱币中,北宋钱占到97%;甘肃武威发现的从汉代到西夏的42公斤钱币中,北宋钱是23种,西夏钱只有“天盛”一种;在内蒙古乌审旗陶利出土的605公斤窖藏币中,北宋钱占81%……这些陵墓、城址、窖藏,有的在西夏的心脏地带,有的在西夏的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它们的共同点是西夏钱很少甚或没有,而北宋钱绝不会没有,都占绝对的多数。这些数字和贺兰山数处窖藏的数字一样,一再显示在西夏社会中北宋钱占有突出的地位。(www.xing528.com)
据有关资料,西夏从第二代皇帝毅宗谅祚开始铸钱,到第八代神宗遵顼止,可以确认的共铸过5种年号的西夏文钱,9种年号的汉文钱;有的数量较多,如“天盛元宝”“光定元宝”等;有的则很少,全国加在一起,也只有三五枚十多枚不等,如西夏文钱“福圣宝钱”“贞观宝钱”,汉文钱“大安通宝”“元德通宝”等。据此,我们得出这样的认识:西夏在铸造了十几种钱币之后,在将要亡国之前,西夏社会主要流通的是北宋货币,而不是西夏货币。这就是说,西夏虽然铸造过货币,但在其建国前后,直到被蒙古所灭的200多年中,在西夏境内主要流通的不是西夏货币,而是北宋货币。
按常理:唐朝人花唐朝的钱,宋朝人使用宋朝的钱,西夏也应主要流通自己的钱。而考古材料证明,西夏社会主要流通的不是自己的钱,而是北宋钱。这一有违常理的现象,却是历史事实,这或许就是历史的复杂性吧(后来知道,辽金主要流通的也是北宋货币)!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已初步做了些探讨,认为究其根本原因是西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够发达所致。这一情况反映了西夏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对北宋的依赖,这是宋夏关系方面的一件大事,也是西夏社会经济的一大特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