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夏钱币研究:红寺堡或许是始建地

西夏钱币研究:红寺堡或许是始建地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上述红寺堡考古发现,似乎说明,很有可能明代的红寺堡古城在西夏时期就已存在,是西夏文献上记载的某个堡寨地名的所在地。红寺堡开发区地处西夏东南边缘,其南即为宋、金之镇戎军,其东南为宋、金之环州。笔者不厌其烦地谈了韦州、鸣沙两地的情况,就是想以此为依据,说明红寺堡古城,极有可能在西夏时期就已存在。

西夏钱币研究:红寺堡或许是始建地

二、红寺堡可能始建于西夏

西夏是军事强国,很重视州城堡寨的建立。10世纪末,太祖李继迁抗宋自立后,就“招纳叛亡,建立州城”,以便“有且耕且战之基”[4]。西夏建国后,景宗元昊,就“于汉界缘边山险之地三百余处,修筑堡寨”[5]。崇宗贞观年间,更打破夏军流动作战的常规,仿中原制度,在沿边“多作堡栅”,以为防守[6]。近百年来,在西夏故地,已发现了西夏城堡数十座,其中在宁夏境内的就有石嘴山省嵬城、同心韦州城、海原西安城和临羌寨等。

西夏文献中,有很多西夏州城堡寨地名,如西夏文《天盛改旧新定律令》(简称《天盛律令》)卷一〇《司序行文门》,涉及西夏行政区设置的地名就有中兴府、西凉府等50多个[7]。其中有的知其地望,如中兴府,原称兴庆府,是西夏都城,在今宁夏银川市;大都督府,即古灵州,在今宁夏吴忠市,为西夏西平府,其名沿用了唐代灵州大都督府的旧名;西凉府,在今甘肃武威,为丝路重镇,河西要地,被称为大夏“辅郡”;府夷州,在今甘肃张掖,西夏时升为宣化府,为甘肃监军司治所,负责对回鹘吐蕃的军事行动;中府州,可能在今内蒙古临河市“高油房城址”,这里是西夏通往蒙古高原的要津,是西夏威福监军司治所[8]。但是,还有更多的地名,如虎控军、威地军、华阳县、年晋城、开边城、安远堡、镇国寨、定国寨等,究属今何地,一时尚难以考究。又如西夏汉文本《杂字·地分部第十九》,著录了西夏地名40多个,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如宁星、峨眉、卧罗娘、罗税火、龙马川、乃来平等,至今难以确定相应今地[9]。西夏文献中所出现的州城堡寨地名数量,与已知西夏州城堡寨数量相去甚远,还有一个很大的探索空间。上述红寺堡考古发现,似乎说明,很有可能明代的红寺堡古城在西夏时期就已存在,是西夏文献上记载的某个堡寨地名的所在地。

红寺堡开发区地处西夏东南边缘,其南即为宋、金之镇戎军(治今宁夏固原),其东南为宋、金之环州(治今甘肃环县)。红寺堡东偏南70里为韦州(今同心县韦州镇),西北70里为鸣沙(今中宁县鸣沙镇),两地皆为西夏重要城镇。(www.xing528.com)

韦州为西夏12监军司之一,称为“韦州静塞监军司”,地处灵州和宋环庆路之间,是西夏通往宋朝的重要关口。在《天盛律令》中,有多处关于设置韦州官员的记述:韦州和大都督府一样,设有“刺使一人”;韦州同沙州一样,委派“二正、一副、二通判、四习判等九人”;韦州和石州一样,委派“都案”三人等[10]。现在还难以知道这些官员相互之间的隶属关系,但足以说明其地位之高。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在宋夏灵州之战中,宋环庆经略司高尊裕,由环州沿此道北上,攻占韦州,进而兵临灵州城下,但旋即溃败,损失惨重,表明韦州为西夏东部要塞。

鸣沙,西夏称“鸣沙军”“鸣沙郡”“鸣沙城”,汉文文献中也有称“鸣沙川”的。“鸣沙县”早在隋朝就已设置,归环州管辖,唐代又以县“隶灵州”,宋时仍用“旧名”[11]。《天盛律令》记述,在西夏时,鸣沙军属中等司,与审刑司、农田司同级;鸣沙军同大都督府、五原郡、韦州一样设有“刺使一人”;鸣沙军还设有“一城主、一副、一通判、一城守”等官员;鸣沙和皇城司、农田司一样,派遣都案、案头四人。和韦州一样,尚难明白这些官员的隶属关系,但表明在相当长的时期鸣沙有较高的地位[12]。鸣沙地区经济也较为发达,设有“踏粬库”,由“二小监、二出纳、一掌称、一掌斗、二监库”等人管理[13]。鸣沙地处卫宁平原,有黄河灌溉之利,农业发达。在汉文文献中,鸣沙有“御仓”之称,是西夏监军司的粮草基地之一。在宋夏灵州之战中,宋将泾原副总管刘昌祚,在这里得“积谷百万”[14]。珍贵的西夏文《黑水守将告近禀帖》,是西夏黑水城守将婆年仁勇所写,他就是“鸣沙乡里人氏”[15]

笔者不厌其烦地谈了韦州、鸣沙两地的情况,就是想以此为依据,说明红寺堡古城,极有可能在西夏时期就已存在。以西夏南部边防线的布局来说,在两地相距140里的空旷地带,再有一座堡寨,应是适当的。明代只是在荒废和破烂的旧城基础上重建了明代红寺堡。唯其如此,这里发现西夏钱币窖藏,古城内发现西夏瓷片,才会得到合理的解释。当然,这一认识能否成立,尚有待做更多的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