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北宋每种货币流入量多少的决定因素
贺兰山西夏钱币窖藏出土的北宋货币,有的品种多达近千枚,有的只有数枚、数十枚。这难道是偶然的吗?经对大风沟、榆树台两窖藏出土钱币数字统计发现,两个窖藏中同一货币品种数量的多少,与在各窖藏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大体一致,说明它实际上就是北宋每种货币流入量的反映。每种货币流入量的多少,是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的,其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一是宋夏关系的好坏;二是宋朝此种货币铸造量的多少;三是宋朝执行“阑出”政策的宽严。
比如“祥符”钱,大风沟为553枚,榆树台为320枚,约占总数的7.58%和6.74%,而“庆历重宝”,大风沟没有,榆树台也只有一枚[7]。为什么一多一少,数字如此悬殊?据分析,“祥符”钱所以多,究其原因,一是宋真宗祥符年间铸钱较多,每年达125万贯[8];更主要的是宋景德元年,李德明继位,他连年上表“归顺”称臣,宋朝对李德明也多次加官晋爵,厚加赏赐。宋夏关系空前良好。这当然有利于双方贸易的进行和货币的流通。
仁宗庆历年间,每年铸钱300万贯,其数量之多远远超过“祥符”,而庆历钱为什么仅有一枚?究其原因,这是因为1038年元昊公开称帝,这一重大事件,引起宋皇室的强烈愤懑,于是下诏削元昊官爵,撤销所赐赵姓,断绝和市,停止贸易往来,并揭榜于边,命人擒拿元昊,使宋夏关系急剧恶化并引发了连年的战争。“庆历重宝”就是在宋朝对西夏用兵,财政发生困难的背景下铸造的。再者,宋仁宗重申“阑出铜钱”,规定“钱千,为首者抵死”[9]。这是有宋一代,钱币法最严厉之时。这两点,就是“庆历重宝”极少的原因。
宋神宗熙宁、元丰钱的数量,为什么能占到窖藏北宋货币总数的25%~28%?这是因为:一则,此时北宋每年铸钱数额达到顶峰,熙宁末年岁铸373万贯,元丰年间岁铸506万贯(元丰以后再未超过300万贯)。二则,熙宁、元丰年间实行新政,“削除钱禁”,以至“边关重车而出,海舶饱载而回”。直到元丰末年,才“复申钱币阑出之禁”[10],减少了钱币的出口量。(www.xing528.com)
北宋晚期,金人南侵,宋朝被迫南迁,北方的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北宋货币流入西夏,自然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关于这点,在第九章表9-2中,从宋哲宗“元祐”钱开始,每种货币的数量逐渐下降,是看得很清楚的。有鉴于此,西夏不得不增加自己钱币的品种和数量[11]。这便是西夏后期货币品种和数量较多的原因。与此同时,西夏经过多次请求,得到金代“正隆通宝”与西夏货币同时在西夏境内流通的许诺[12],这或许就是“正隆通宝”较多的原因。
后期的西夏,与南宋、金鼎足而立,为什么这时境内流通的依然主要是北宋货币?原来,金和西夏一样,虽然自己铸造货币,但在其境内,主要流通的也是北宋货币(辽也一样)[13]。因此,西夏和金之间的贸易往来,主要使用的只能是北宋货币。所以,在西夏后期的近百年中,除较多补充自己的铸币外,主要流通的仍是北宋货币。
西夏和北宋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尽管多次发生战争,但总的说来关系还是好的。如《宋史·夏国传》所说,西夏形式上对宋称臣,而“宋之待遇也得其道,厚其委积而不计其贡输”,正是双方交往的基础。西夏境内长期流通北宋货币,反映了西夏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对宋朝的依赖,这是宋夏关系方面的一件大事,也是西夏社会经济的一大特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