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对西夏文折二“大安宝钱”的再认识
西夏文折二“大安宝钱”,是笔者接触到的第一枚西夏文钱。那是在1978年夏天,为充实宁夏博物馆的西夏文物陈列,笔者出差到西安、太原等地征集西夏文物。西安市文物管理处慨然提供有关资料,其中便有这枚“大安宝钱”。当时,笔者还不太懂钱币学,更缺少鉴定知识,见到这枚钱甚为惊喜,以为是一大发现。又觉得此钱轮郭规整,字文深峻,是一枚难得的古钱珍品。在以后撰写《西夏钱币辨证》[16]时,又提出推论:西夏既有汉文钱折二“元德重宝”,“西夏文钱出现折二钱也就不奇怪了”;西夏文字极难认识,“能涉猎者仅个别专家学者,他人绝少问津机会”,更谈不上造假钱,认为这枚钱是“可靠”的。
1985年5月,接到中国钱币学会秘书处戴志强先生来函,说《西夏钱币辨证》将收入《中国钱币论文集》,文字可适当修正。在此前后,笔者似乎觉得西安的折二钱有问题,但又说不出多少道理。于是在修订时,将丁福保编《泉志菁华录》著录的另一版别的折二钱,取代了西安折二钱,认为既是丁氏著录,一定有所依据。在给志强的复信中说:“西安的可能是假的,我看这枚问题不大。”
1985年秋,接到内蒙古卫月望先生惠赠的该年6月刊出的《内蒙古金融·钱币增刊》,内有唐石父先生《四朝钱币研究管见》一文,读之再三,受益匪浅,深感唐老功力深厚,多有卓见。文中“西夏稀有钱币的探讨”一节,虽说不无可商榷之处,但对上述两种西夏文折二“大安宝钱”,都有精到之论,使我彻底改变了原来的看法,接受了唐老关于“此二钱皆为伪造”的观点。现将唐老的观点转述如下,个别地方与唐老意见不尽一致,也随文陈之。
为了叙述方便,将此二钱称为西安折二钱和丁氏折二钱。
西安折二钱(图2-14),未见著录,现藏西安市文物管理处,拙文《西夏钱币辨证》首次刊出。唐老认为,此钱与《吉金所见录》著录的小平一品(图2-15),“点画全同,只是小平折二之差”,两者相较,西安钱“笔画呆板,好郭角棱太清,仅存形骸,毫无神韵”,显系据《吉金所见录》“伪造”。《吉金所见录》小平一品,系指卷十三“西夏梵字钱”。唐老独具慧眼,所论极是。
文中又称:“更有甚者,点画有误,穿左‘’字,此钱作‘’,恰与《吉金所见录》著录小平点画全同。即此一字,已可推知,系不通西夏文之人,据《吉金所见录》摹写有误之木刻本所伪造。”此段意在进一步论证西安钱是“伪造”的,但说“据《吉金所见录》摹写有误”,似有不妥。“大安宝钱”,西夏文一般写作“”,然而,据近几年出土实物研究,“大安”钱版别较多,文字也有差异。其中一种,如图2-16文字与《吉金所见录》小平字形相近。就是说,《吉金所见录》小平,尽管文字不完全正确,但可看出它是据实物摹写的。
图2-14 西安折二大安宝钱
(www.xing528.com)
图2-15 《吉》载大安宝钱
图2-16 出土大安宝钱
图2-17 丁氏折二大安宝钱
丁氏折二钱(图2-17),是拙文《西夏钱币辨证》修订稿正品钱之一,收入《中国钱币论文集》[17]。系采自丁氏《泉志菁华录》“外国品·西夏·梵字钱”条;又见丁氏《古钱大辞典·上编》983页第二拓大钱。丁氏不识此钱,将其误置于“天庆宝钱”下。晚出的丁氏《历代古钱图说》未录。李佐贤《(古泉)汇》“西夏梵书钱”条,著录西夏文小平钱钱图三拓,并称“皆不可识”。唐老正确地指出:丁氏大钱与《古泉汇》第二拓相较,“钱文相同,唯大钱右一字清晰,《(古泉)汇》刻本此字左半作黑丁,小有不同……想大钱系据《古泉汇》第二拓摹写有误之刻本所伪造,伪造之人,不识西夏文字,穿右一模糊字,难于处理,正如鲍康所说:‘伪作者悉力求工,能为明晰,不能为模糊’,于是任意作为清晰”。唐老观察入微,所论极当。
但是唐老此处定名有误。此钱为西夏文“大安宝钱”,但唐老依据赵权之《介绍新发现一种西夏文钱》的论述,将丁氏折二钱定为“乾祐宝钱”大钱是错误的。这点我们已在上节中指出。当然还需指出,《古钱大辞典·上编》983页第二拓大钱,定名为“天庆宝钱”也是错误的。
认识西安折二“大安”和丁氏折二“大安”系“仿刻”“伪造”,是有一个过程的。一旦认识到后,便觉得《西夏钱币辨证》一文,传布了错误的认识,心中甚是不安。今日得有机会撰成此文,修正错误,心中顿觉宽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