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形成于4世纪,之后,它吸收了古代中国从老子、庄子、邹衍、《吕氏春秋》到《淮南子》以及星象家、医方家和谶纬家等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类的思维成果,道教以道家思想为主干,构筑了一个庞大而整饬的自然、社会和人类三合一的起源与结构理论。如前所述,道教认为,成为神仙,永久地活在世界上,是极快乐之事,死亡是应该避免的,主张乐生贵生。其最高人生理想便是生活得更久,得道成仙等。明朝末年的中国,是一个被儒学、道学等中国传统思想笼罩了2000多年,具有高度成熟的文明国家。道教在明末极受推崇,明代帝王为了维护其统治,表现在信仰方面,就是希望各路神祇都能帮助他们维护至高无上的权力与地位,希望道教能使他们长生久视、永享国祚。所以广建寺观,滥设斋醮,诸事听于神、佛。此外,炼丹服药、搜求方书,唯术士之言是从。明世宗是一个特别企望长生的皇帝,他迷信鬼神,每天打醮设斋,召来一大批道士或道教信徒。道士各有召术,蓝田玉会“召鹤术”;王金则采了“万岁芝山”,提了乌龟涂上五彩,向嘉靖献媚;胡大顺则伪托吕洞宾炮制《万寿金书》,其中有三元大丹,“可却疾不老”,以投嘉靖所好。正是由于嘉靖皇帝对道教十分推崇,葫芦这一道教圣物在明代嘉靖时期非常流行,明末出现了大量的葫芦形瓷瓶就是证明。其纹饰上突出表现了“灵芝”、“万寿清平”、“福寿康宁”、“寿山福海”、“团寿字”、“缠枝莲托寿字”、树木或花枝缠绕形成“福”字或“寿”字的图案,以及八仙、八宝、八卦、老子讲经、灵芝捧八卦和云鹤等,反映道教所信奉的以生为乐、以长寿为大乐、以不死成仙为极乐的观点。
2. “上圆下方”的葫芦形瓷瓶与中国“天圆地方”传统思想
明代末年的中国,已被儒学、道学等传统思想滋养了2000多年,当时的中国,从官方到民间,从贵族到百姓,人们的观念、心态、行为方式,很少不被纳入儒道学之中,中国古代对天地的认识是以“天圆地方”观念为主流的,有关文献见下列记载。《大戴礼记·曾子天圆》:“天之所生上首,地之所生下首。上首之谓圆,下之谓方。如诚天圆而地方,则是四角之不掩也。”《淮南子·天文》云:“天道曰圆,地道曰方,天圆地方,道在中央。”《吕氏春秋》卷三《季春纪》记载:“天道圆,地道方,圣王法之所以立上下,何以说天道之圆也,精气一上一下圆周复杂无所稽留,故曰天道圆,何以说地道之方也,万物殊类殊形皆有分职,不能相为,故曰地道方。主执圆臣处方方圆,不易其国乃昌……天地禀阴阳而生,天圆地方,天在上,象征君,地在下象征臣,天地相应,天有九野,地有九州,九州有九山、九寨、九薮,一一对应,配套成龙。天地和合,产生殊形殊能异宜的万物。”《春秋》卷十三《有始览》载:君臣配合,形成一个等级有差,有条不紊的社会;天有四时,地有五行,四时加一个长夏与五行相配,再拉五种味道、五种颜色、五种气味、五种音阶,以及人的五脏、地的五方,再配上五个帝王、五方神祇,五种祭祀、五种重叠,构成一个庞大而整饬的结构图式。所谓“天圆地方,道在中央”,其中的“道”在《淮南子》的首篇《原道》第一句话突出地说明了“道”作为宇宙与万物始基的性质:“夫道者,覆天载地,廓四方,柝八极,高不可际,深不可测,包裹天地,禀授无形……横四维而含阴阳,纮宇宙而章三光……夫太上之道,生万物而不有,成化象而弗宰。”
在嘉靖、万历年间流行的“上圆下方”的葫芦形瓶,从造型看,是与中国“天圆地方”传统思想相切合的;从葫芦形瓷瓶纹饰看,多为“寿”字和“八仙祝寿”,反映了明代皇帝对长生成仙的渴望,这里葫芦是“道”的化身,是“天圆地方”的象征,它被晚明帝王所推崇,风靡宫廷,进而成为最能代表时代特征的器物。
【注释】
(www.xing528.com)
[1]郝义琴:《天津新征集的明代青花瓷器》,《文物》,1993年11期。
[2]唐昌朴:《近年江西出土古瓷精品介绍》,《文物》,1980年2期。
[3]苏天钧:《北京西郊小西天清代墓葬发掘简报》,《文物》,1963年1期。
[4]山东省济宁市博物馆 姜德銮:《济宁市博物馆藏瓷介绍》,《文物》,1993年5期。
[5]《中国陶瓷全集》13集,198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