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古代葫芦形陶瓷器与生殖崇拜、阴阳观念的关系

中国古代葫芦形陶瓷器与生殖崇拜、阴阳观念的关系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葫芦的“生殖崇拜”与“阴阳观念” 的产生1. 葫芦的生殖崇拜古人对宇宙间万事万物的认识,基本上归于阴阳两类,比如天阳地阴,男阳女阴;就一个事物来说,也蕴涵阴阳两面,即正阳背阴,外阳内阴,表阳里阴,上阳下阴等。阴阳观念作为中国哲学的本源,来自于原始社会男女相交生殖崇拜观念。古人在直观的观察中,认为葫芦多籽,繁殖力极强,因而成为生殖崇拜对象。

中国古代葫芦形陶瓷器与生殖崇拜、阴阳观念的关系

(一)葫芦的“生殖崇拜”与“阴阳观念” 的产生

1. 葫芦的生殖崇拜

古人对宇宙间万事万物的认识,基本上归于阴阳两类,比如天阳地阴,男阳女阴;就一个事物来说,也蕴涵阴阳两面,即正阳背阴,外阳内阴,表阳里阴,上阳下阴等。对人类社会的认识也是如此,如君阳臣阴,父阳子阴,夫阳妇阴等,因阴阳两面是宇宙万事万物最基本、最一般、最普遍的现象。阴阳观念作为中国哲学的本源,来自于原始社会男女相交生殖崇拜观念。古人在从动植物的交配繁殖和人自身的繁衍中,对男女、雌雄两性的交媾而生儿育女的直觉的“观察”中,产生了把生殖器官当作生命和繁衍以及维持部落发展的象征,而加以崇拜[8]。古人在直观的观察中,认为葫芦多籽,繁殖力极强,因而成为生殖崇拜对象。青海乐都柳湾出土马厂类型的红褐色彩陶葫芦壶,该壶上部人头形,腹部捏塑出裸体形,五官与四肢俱全,双手捧腹,腹下部突出表现了女阴的外部特征。(图1-3)毋庸置疑,它反映了7000年前新石器时代,人们对葫芦作为女性母体的生殖崇拜观念。

img5

图1-3

2. 葫芦的神话传说

古人由葫芦生生不息的繁殖,想到男女阴阳交合,产生新的人,繁衍出芸芸众生;再联想到天地交合,孕育着山川草木。

关于葫芦生人、葫芦创世的神话始于中国的农耕文化之前,农耕文化在中国已有八九千年的历史了,因此关于葫芦神话的历史至少有1万年以上。就是说在旧石器时代——人类的蒙昧时期就产生了,一直流传至今。有的学者推测:“中国应该是‘葫芦文化’的发源地,‘葫芦神话’很可能是从中国传播到全世界的。”[9]“葫芦神话”或见于古文献记载,或被各族人民世代口头传承,其内容虽多有变化,但都是围绕葫芦生人、葫芦创世这一主题展开的,德国人类学家莱奥·弗罗宾斯认为“圆是包含着世界始祖的葫芦”[10]。关于这方面的神话和论述,古今中外都有,它是葫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仅就中国而言,古今不乏其例。

(1)葫芦与中华先民的传说

诗经》中所说“绵绵瓜瓞,民之初生”,其意就是中华民族的先民,最初都是出自共同的瓜瓞——即葫芦,而后子孙繁衍,人口日增,形成各族。如闻一多先生在考察研究了云南等地少数民族49个“洪水造人故事中的葫芦”之后,发现故事情节与葫芦发生关系的有两处,一是避水工具,一是造人素材。故事中的造人素材,即物中藏人和由物变人,先生总结有六种不同形式,即:一、男女从葫芦中出;二、男女坐瓜花中,结实后,二人包在瓜中;三、造就人种,放在鼓内;四、瓜子变男,瓜瓤变女;五、切瓜成片,瓜片变人;六、播种瓜子,瓜子变人 。[11]“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许多成员的先民都曾崇拜过象征母体的葫芦。时至今日,在汉、苗、瑶、彝、黎、白、水、侗、怒、畲、壮、傣、佤、纳西、哈尼、阿昌、拉祜、布依、景颇、基诺、仡佬、德昂、高山等族,都有关于自己或兄弟民族出自葫芦的传说,尽管情节不尽相同,但都将葫芦当作本民族或兄弟的母体传说,认为最早的人种是从葫芦中来,或由葫芦变成。由此表明:中华民族的原始先民,是由葫芦所代表的一个共同体繁衍出来的子孙。各族共祖的这一葫芦象征各族共同的‘母体’,但这个‘母体’已不是血缘的母体,而是已演变为各族共同的文化‘母体’”[12]。而这一母体葫芦则是中华民族的始祖神伏羲女娲。闻一多先生在《伏羲考》一文中,从伏羲、女娲与匏瓠的语音关系上考证,有力地诠释了伏羲、女娲二名字的意义,得出的结论是:“伏羲与女娲,名虽有二,义实只一。二人本皆谓葫芦的化身。”[13]

伏羲与女娲的故事,在我国古代文献,唐·李冗的《独异志》、五代·杜光庭的《录异记》、清·梁玉绳的《汉书人表考》等都有记载。近年还出土有汉代伏羲女娲石刻画像(人首蛇身做交媾状)等文物。伏羲、女娲以兄妹而为夫妻之说,《独异志》中记载得较详:“昔宇宙初开之时,只有伏羲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外为夫妻,又自羞耻。兄即与妹上昆仑山,咒曰:‘天若遣我兄妹二人为夫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烟即合,其妹即来就兄。”从而再造人类。近现代学者徐旭生在《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第六章写道:“清初陆次云的《峒溪纤志》里面曾说:‘苗人腊祭曰报草。祭用巫,设女娲、伏羲位。’现代的人类学者实地考察,得到一些苗族传说。按他们的传说,苗族全出于伏羲与女娲。他们本为兄妹(或姐弟),遭遇洪水,人烟断绝,仅存此二人。他们配为夫妇,绵延人类。”

(2)葫芦与盘古开天地的传说

据民族民俗学家刘尧汉先生考证:“盘古的‘盘’,它的本字是‘槃’,而槃即葫芦;‘古’义为开端;所谓‘盘古’,就是‘从葫芦开端’的意思。由葫芦又转为‘槃瓠’。即槃瓠是葫芦的别称,由槃瓠再转为开天辟地的盘古。”可知,盘古、槃瓠、葫芦是三位一体的,他们是创造天地万物的造物主。传说在洪荒时代很久很久以前的“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14]。还有一说“(盘古氏)将身一伸,天即渐高,地便坠下。而天地更有相连者,左手执凿,右手持斧,或用斧劈,或以凿开,自是神力,久而天地乃分。二气升降,清者上为天,浊者下为地,自是而混茫开矣[15]。”另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沅水》云:“(辰)水又经沅陵县西,武溪源出武山与酉阳分山。水源石上有盘瓠迹犹存矣。今武陵郡夷,即盘瓠之种落也。”这里说的盘瓠即槃瓠,“槃瓠之种”即“葫芦之种”。(www.xing528.com)

(3)葫芦与阴阳八卦传说

伏羲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始祖,史称“三皇”是指伏羲、炎帝黄帝,而伏羲居首。另据古籍载,伏羲氏是“为百王之先”的人王,并且有许多创造发明,其中有八卦和太极。《周易注疏》卷十二《周易系辞下》写道:“古者包牺(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伏羲所作八卦,被道教称为“伏羲先王八卦”,即以坤(阴、雌)为尊,与“文王后天八卦”以乾(阳、雄)为尊相区别。伏羲先王后来又演变成“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和“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而后在伏羲八卦两图的基础上,经汉、唐、北宋、南宋诸家的推崇与发展,终于形成了今日所见的阴阳鱼太极图。而太极图的起源雏形,则是“合卺”颠倒相对的葫芦。据刘尧汉先生考证:古时婚礼,新婚夫妇合卺而饮(见《礼记·昏义》),其“卺”就是把葫芦纵剖一分为二的两个瓢,合卺(图1-4)就是把两个瓢合到一起,象征夫妇合成一体,同时寓意回到以葫芦为化身、为共祖的原始状态。俗称新婚夫妇饮交杯盏为“合卺而饮”,交杯盏的“盏”,实际上不是杯子而是“葫芦瓢”,因此应称“交瓢饮”才对[16]。有人认为,“象征阴阳合体、相辅相成的太极图……或许是从合卺,即交瓢饮演变而来的”。并且举出云南牢山的“罗罗”彝族在新婚夫妇饮交杯酒时,不用现代的瓷碗杯而要用剖开的葫芦所形成的两个瓢,以表示新婚夫妇成了一个合体的葫芦。如果将两个纵剖的悬瓠一颠一倒对在一起,确实构成了两个准太极图,如果再将它涂上黑白两色,画上眼睛,就是两个团团相抱的阴阳鱼(图1-5),其形式与内涵,恰与先秦道家老庄哲学不谋而合。因此说绘制太极图的灵感来自交瓢葫芦不无道理。阴阳对立的太极图包含了宇宙万物的雌雄观。

img6

图1-4

img7

图1-5

综上所述,葫芦生人,葫芦开天辟地,葫芦启示了太极图的产生,伏羲绘制了八卦。《易传》说伏羲发明阴阳八卦就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所谓“近取诸身”就是指男女相合,人类繁衍开始的;“远取诸物”就是联系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等交感化生万物等自然现象,认为自然界也与人类一样,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基本的哲学观念,无论阴或阳,由于它们不断运动变化,阴阳自身活动的生命力,分别给以贵刚崇阳思想为指导的儒学和以贵柔崇阴思想为指导的道学以巨大的支撑,塑造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两大主流。它对中华民族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笔者认为作为先民崇拜的葫芦对中国阴阳观念的产生起了重要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