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溪山清远图》在《名画说疑续编》中的著录

《溪山清远图》在《名画说疑续编》中的著录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关《溪山清远图》的著录还是用墨,给人的感觉都是单薄,不够丰富。康熙年间,王毓贤在其《绘事备考》中提到,“夏圭画之传世者”有43幅,但其中也没有《溪山清远图》。假如说《溪山无尽图》就是《溪山清远图》,那么从尺寸大小来看也不尽相同。此诗录于《溪山清远图》拖尾,作为跋存在。作为夏圭的代表作,为何在史料中没有关于《溪山清远图》的具体介绍和评述呢?

《溪山清远图》在《名画说疑续编》中的著录

有关《溪山清远图》的著录

还是用墨,给人的感觉都是单薄,不够丰富。

陈启伟:

南宋后,能比较全面著录南宋绘画的,有元代饶自然的《山水家法》,可惜今天已找不到原著了,其中关于夏圭绘画的论断,只是散见在明清人的笔记中。

另一部比较全面介绍南宋绘画的,就是清朝厉鹗所编撰的《南宋院画录》,它是将各家关于南宋绘画的论述,比较集中地编撰在一起。但是,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生于康乾时期的厉鹗(1692—1752年),他的这部书对夏圭的画有不少的论述,也收录了不少夏圭的画作,包括对《山水十二景》的评述、描写,但就是没有关于《溪山清远图》的论述。也许,那时此画在宫里,因为上有乾隆皇帝在1767年(丁亥年)的题写。

康熙年间,王毓贤在其《绘事备考》中提到,“夏圭画之传世者”有43幅,但其中也没有《溪山清远图》。

明代张丑编著的《清河书画舫》中,写有“夏圭《溪山无尽图》,匹纸所画,其长四丈有咫,旧藏石田先生家,后归陈道复氏,后在金阊徐默川家,盖禹玉剧迹也。又入严分宜家,今藏锡山顾氏”。假如说《溪山无尽图》就是《溪山清远图》,那么从尺寸大小来看也不尽相同。“四丈”,按今天的度量换算,应该在十三米左右,而古时候八寸为一咫,显然要超过十三米长,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的《溪山清远图》则只有8.891米,两者相差有距。

在《明诗综》里,收录了陈川的《题夏圭溪山清远图》诗:“我家东南邱壑好,曲折云林护危杪,涧沙流水春自香,石楠碎叶秋如扫。缚柴野桥松雨凉,鸣钟破寺茶烟杳,山椒茅亭如笠大,石角渔舟似瓢小。人家制度太古前,鸡犬比邻往还少,酒杯吹香小店门,落日渔樵多醉倒。六年不归长梦见,白发忘情负鱼鸟,晴窗见画自摩挲,旧梦微茫今了了。不知何处得此图,觉我山居殊草草,安得溪南写石田,便携妻子从兹老。”此诗录于《溪山清远图》拖尾,作为跋存在。如果说此诗是为《溪山清远图》而作,那只能说明在明朝人那里已经看到了此图。《明诗综》由清朝朱彝尊辑录,全书原来分为100卷,录存明代诗人3400余人的作品。

作为夏圭的代表作,为何在史料中没有关于《溪山清远图》的具体介绍和评述呢?这也为我们留下了另外一个疑问。

陈佩秋:(www.xing528.com)

马远、夏圭的画风,在南宋整个历史时期都有很大的影响。其时,画院画家及众多院外画家,基本上皆师法马、夏。

在蒙古军队南下,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失守后,画院画家们一部分散落在临安一带,另一部分随同宋室继续南逃,流落到浙江温州及福建、广东沿海一带,所以,马、夏的画风也因之主要在浙、闽两地传承。尽管元代初年赵孟頫抵制南宋画风,但马、夏画风在上述两地一直流传未绝。

到了明代,由于统治者的喜好及提倡,宫廷画家和风行整个画坛的浙派皆以师法马、夏为主。明代宫廷画家中,有相当多的人是从马、夏画风根基深厚的浙、闽两地征召而来的。这些画家都承袭了马、夏的山水画风,而不师造化。

陈启伟:

马、夏的山水画风,在南宋末年因僧人的往来,远传到了日本,到15世纪前后,影响愈来愈大。有专家研究认为,日本绘画史上的水墨画是直接渊源于马、夏的。

陈佩秋:

马、夏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的贡献是不可被抹杀的。也因此,当代人要以十分虔诚之心去研究、考证其作品的真伪,不能留一点疑惑在人间。

我认为,现在对马、夏绘画的研究只是开了头,以后还需要更多的人能静下心来继续研究。或许,我们今天的看法还有不够全面之处,或许还有其他的论据,可以反证对马远和夏圭作品的疑问,欢迎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我想,绘画鉴定也好,学术探讨也好,是会在不断的争鸣中逐步接近艺术和绘画的真相。学术研究,艺术鉴定,是中国画艺术发扬光大的基础条件。只有明辨真伪,正本清源,艺术才能在正确的道路上不断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