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踏歌图》山石皴染之疑虑解析

《踏歌图》山石皴染之疑虑解析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问《踏歌图》之山石皴染陈启伟:研究马远的《踏歌图》,不能不说到他的特殊皴法——大斧劈皴。在《踏歌图》中,这种皴法是否存在问题?《踏歌图》皴法杂乱无章,凌乱不堪。图14图14《踏歌图》左上竖峰之皴笔。图15图15《踏歌图》之右上远山晕染。图17图17《踏歌图》之最左面大山体无烘染。图18-1图18-1《踏歌图》之左下巨石和树。

《踏歌图》山石皴染之疑虑解析

二问《踏歌图》之山石皴染

陈启伟:

研究马远的《踏歌图》,不能不说到他的特殊皴法——大斧劈皴。在《踏歌图》中,这种皴法是否存在问题?

陈佩秋:

他的大斧劈皴,在水墨淋漓中能表现出苍劲浑厚之感,后人称之为“水墨苍劲”。

我们看《山径春行图》下方的坡石皴笔,可以说是淡墨淋漓而笔触沉稳,通过皴笔来表现明暗造型,远山的水墨画法,山体轮廓线和山面淡墨晕染,浑然一体(图12)。再看《踏歌图》(图13),左下巨石之皴笔明显不如《山径春行图》。

图12

图12 《山径春行图》下方石之皴笔。

图13

图13 《踏歌图》左下巨石之皴笔。

《踏歌图》皴法杂乱无章,凌乱不堪。图左上两座山峰中,山顶长有松树的那座山峰,横向和纵向的皴笔太随意且无章法,左右或上下枯笔扫过,皴笔太枯板而变得僵硬(图14)。

图14

图14 《踏歌图》左上竖峰之皴笔。

《踏歌图》的右上面,是一组淡淡的远山,其水墨画成的轮廓线非常僵硬,线和墨色并不融合(图15),因为它是勾好外轮廓线之后再烘染的,因此勾线跳了出来,不与烘的墨色或颜色结合,和马远一般的远山淡墨晕染不同,比如与《山径春行图》左上远山之晕染就有很大差别(图16)。因为马远的技法高明,他笔上醮的墨色,笔尖、笔肚、笔根都有所不同,他的远山是一笔画成的,既挺拔,山形又美观,墨色是从轮廓边渐渐向内淡去。这种功夫需要多少年的修炼。做假的人按图拷贝,有形无实。

图15

图15 《踏歌图》之右上远山晕染。(www.xing528.com)

图16

图16 《山径春行图》之左上远山晕染。

《踏歌图》之最左面,是一块从上直下的大山头,如此大的山体,竟然不作任何烘染,不符合马远的创造规律(图17)。

图17

图17 《踏歌图》之最左面大山体无烘染。

看了皴笔,我们再来看此图的烘染方法。有时为了表现画面的整体感,画家通常会以烘染之法来统一画面。我们看《踏歌图》左下方两块巨石和树之间的关系,就会发现画面上有一道白线,那是作者烘染时心中无底的表现(图18-1)。照理,画家应该沿着巨石的轮廓线来烘染,达到融会一体的艺术效果。同样,再看右下方粗大的柳树干与背景的烘染,也是沿树干两边,留出一道白线(图18-2),因为作伪者的用笔水平差,生怕墨色染到巨石和杨柳的石面和树干,便会留下肮脏的墨痕。同样的,《山径春行图》左下树与背景的烘染(图19)、《梅石溪凫图》上方梅枝与背景的烘染(图20),能体现马远的用笔准确。

图18-1

图18-1 《踏歌图》之左下巨石和树。

图18-2

图18-2 《踏歌图》右下柳树枝与背景的烘染画面。

图19

图19 《山径春行图》左下树与背景烘染。

图20

图20 《梅石溪凫图》上方梅枝与背景的烘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