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汉羌关系简牍揭示的介绍

汉羌关系简牍揭示的介绍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汉朝与羌的关系,大量汉简的出土和发掘为这一问题的研究补充了新的资料。悬泉汉简中的这三条简文,反映了西汉宣帝以后至东汉年间护羌校尉的存在和活动情况。简14、15、16反映的是王莽时期西平羌人起义时河西羌人的动向。

汉羌关系简牍揭示的介绍

第二节 简牍反映的汉羌关系

羌族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古老的民族,在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有着深远的影响。我国历史上的古羌人集中在今陕、甘、川、宁的广大地区。两汉时期,大量西羌迁入内地,汉王朝采取了较为积极的管理措施,并对其实施了许多优待政策,在当时的汉羌民族融合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西羌的内迁,也加速了羌族的社会发展,更推动了其汉化的进程。

汉朝与羌的关系,大量汉简的出土和发掘为这一问题的研究补充了新的资料。敦煌悬泉汉简中有关羌人的简有近百枚,保存了关于羌人活动和羌汉关系的资料,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两汉时期,中原王朝在中央和地方专门设置管理羌人事务的官吏的状况、汉政府对羌人的具体管理措施以及对其所采取的许多优惠政策等情况,这些资料对于我们探讨有关汉羌关系和中原王朝对羌人的诸多政策及其所产生的影响有重要意义。

一、两汉时期中央和地方政府管理羌人的职官制度

两汉时期,为了加强对羌人的有效管理,中原王朝在中央和地方政府设置专属官吏,采取相关举措,以便对羌族实施有效的管理。根据悬泉汉简所反映的情况,这些官吏的设置,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是羌族社会发展和中原王朝稳定的重要保证。所设官吏的具体职务及职能简述如下。

1.护羌校尉

护羌校尉是两汉时期管理羌人事务的高级官吏。护羌校尉始置于武帝元鼎元年(前116),《汉官仪》载:护羌校尉“武帝置,秩比二千石,持节,已护西羌。”其职责是“皆持节领护,理其怨结,岁时循行,问所疾苦。又数遣使译通使塞外羌夷为吏耳目,州郡因此可得儆备”。持节代表中央出守地方,直属于中央政府,那么必然与中央政府联系密切,公文往来频繁。简文中就有反映:

简1.七月壬午,御史大夫弘,下吏护羌校尉将军img140

(Ⅱ90DXT0314②:179)

简2.皁布纬书两封,大司徒□□□诣府□□img141入西蒲封□□□□□□□□□□诣府img142板檄一,护羌从事掾□□□□□img143(Ⅱ90DXT0114②:275)

简3.img144于掾府,一诣御史,一诣左冯翊府,一诣武威府,一诣京兆尹府,一诣安定,二诣鱼泽,一诣清塞,一诣赵掾府,一诣金城,一诣南河尹府,一诣……img145□□一诣护羌,一诣渊泉,一诣宜禾督,一诣宜禾酒泉img146,一诣定汉尉。(Ⅵ91DXF13C①:25)

简1是记载御史大夫下达给护羌校尉的朝廷公文,简2是一份西达邮书的记录,与护羌校尉有关,简3是一封邮书简,文中的“护羌”,可能为“护羌校尉”的省称,督、尉均为边郡基层军事机构,此简反映的内容与军情有关。悬泉汉简中的这三条简文,反映了西汉宣帝以后至东汉年间护羌校尉的存在和活动情况。

2.护羌使者

护羌使者一职史书无记载,悬泉汉简中却有记载,简文如下:

简4:img147护羌使者行期有日,傅舍不就img148

(Ⅱ90DXT0214①:72)

简5:护羌使者方行部,有以马为谴,长必坐论。过广至,传马见四匹,皆瘦。问廏吏,言十五匹送使者,大守用十匹。(Ⅱ90DXT0215③:83)

简6:出护羌使者传车一乘,黄铜五羡一具,伏兔两头,柅两头,亶带二币,img149、韦书簿各一。故皁复盖蒙,完;蚤具毋金承……(90DXT0110①:53)根据简文看,护羌使者设有幕府,开府治事,并可巡行各部,似应有相当秩级,不是护羌校尉的属官。

3.主羌史

两汉地方政府对于羌人的管理较为重视,敦煌郡由于内外有诸种羌分布,就设有主羌使一职。如简:

简7:建昭二年二月甲子朔辛卯,敦煌太守疆、守部候脩仁行丞事,告督邮吏众√欣、主羌史江曾、主水史众迁,谓县:闻往者府掾、史、书佐往来,img150案事公与宾客所知善饮酒传舍请寄长丞食或数。(Ⅱ90DXT0216②:246)。

从简文看,“主羌史”一职,当为敦煌太守的属官,简文表明,敦煌地处西陲,境内羌人由太守府专设主羌史一职管理,这种制度异于内地的郡县制度。

4.护羌从事

《续汉书·百官志》:“使匈奴中郎将一人,比二千石。本注:‘主护南单于。置从事二人,有事随事增之,掾随事为员。护羌、乌桓校尉所置亦然。’”简文中亦有反映:

简8:入东合檄一,护羌从事马掾印,诣从事府掾。建始□□□□img151

(Ⅱ90DXT0214②:535)

简9:入□□□□具币;裴一,完;履橐一,新;img152簿出,完;雨衣一,完;簾一,完缇。绥和元年五月乙亥,县泉置啬夫庆受敦煌廏佐并,送护羌从事。

(Ⅱ90DXT0111①:303)

史籍结合简牍材料,我们可知,护羌从事应为护羌校尉的属吏。

以上四种官吏是两汉时期常设的较为重要的职位,中原王朝在中央和地方设置不同的官吏来加强对羌人的管理。护羌校尉主要在行政军事上对羌人进行管理,而护羌使者主要是对凉州管理羌人及其他的大小官吏进行监督,两者的分工与合作保证了羌人正常的社会秩序,除此之外,中原王朝还在个别临羌边郡设置了主羌史,这对羌人的稳定起到了一定作用。

二、羌人反叛及汉朝的对策

(一)两汉时期羌人的反叛

西汉时期,汉与羌人的矛盾虽不像东汉那样尖锐,但由于边吏的侵夺和执驭不当,羌人也多次反叛,悬泉汉简中保留了宣帝至王莽时期羌人起事的零星记载:

简10:琅何羌□君疆藏奉献,诣行在所。以令为驾二乘传。十一月辛未皆罢。为驾。当舍传舍,从者如律令。

(Ⅰ90DXT0210③:6)

简11:讨羌人入徼盗发数移。(Ⅱ90DXT0215④:7)

简12:·闻羌人买榖民间,持出塞甚众。长史废不为意,未有坐者,务禁防之。(Ⅱ90DXT0216②:39)

简13:一封长史私印,诣广校候,趣令言羌人反状。img153□在广至。闰月庚子昏时,受遮要御杨武行东img154江趣令言羌反状。博望候言:羌王唐调言檄发兵,在澹水上。

(Ⅱ90DXT0216②:80)

简14:博望雕秩候部见羌虏为盗img155。(www.xing528.com)

(Ⅲ92DXT0809④:35)

简15:img156□□□普张崇钦言:羌人黠,连殴击背,若首发。(Ⅱ90DXT0113①:39)

简16:益广广校候部见羌虏,疑为渊泉南,籍端□□img157(92DXH11:1)

简10、11两枚反映的是宣帝神爵年间西羌反叛的情况,简12、13反映的是元帝永光、建昭年间陇西羌人反叛时河西羌人与之呼应的记录。简14、15、16反映的是王莽时期西平羌人起义时河西羌人的动向。

这一时期,羌人叛服无常,羌汉关系呈现出许多反复性。中原王朝为了解决归附羌人的稳定问题,对羌人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管理措施。敦煌悬泉汉简为此提供了许多重要的佐证。

(二)汉朝对羌族的管理措施

1.优待归附羌族首领

中原王朝为了有效地管理归附诸羌,对其给予一定的赏赐和优待,对诸种羌豪仍然承认其统治地位,并封以“王”或“侯”的称号。如对羌支豪酋封爵受印,如简:

简17:敦煌太守快使守属充国送牢羌,□□羌侯人十二……(Ⅰ90DXT0210③:6)

简18:出粟一石,马五匹,送羌王索卢□东……

(Ⅱ90DXT0113①:4)

简19:出粟一斗八升,以食守属萧嘉送西罕侯封调,积六食,食三升。(Ⅱ90DXT0111①:174)

简20:出钱六十,买肉十斤,斤六钱以食羌豪二人……(Ⅱ90DXT0213②:106)

其中的“羌侯”、“羌王”、“西罕侯”等当为中原政府封授的归附羌豪,并且使其在本种支内拥有与原来几乎一样的地位和权力。这些都是中原政府对归附羌人所采取的优待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平复了羌豪的“反叛”情绪,有利于羌族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对下层羌人则减免赋税,使其保留原有的生活习惯、生产方式等,这对于处于困境的羌人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2.保障羌人的基本权益

在解决羌汉之间或羌人之间的矛盾纠纷时,中原王朝的中央和地方官员本着“公平公正”的律法原则,对羌人的诉讼事务给予法律上的保障,这是中原王朝有效管理羌人的又一重要举措。如简:

简21:年八月中,徙居博望万年亭儌外归菆谷,东与归何相近。去年九月中,驴掌子男芒封与归何弟封唐争言斗,封唐(Ⅱ90DXT0214①:124)

简22:以股刀刺伤芒封二所,驴掌与弟嘉良等十余人共夺归何马卌匹、羊四百头。归何自言官,官为收得马廿匹、羊五十  (Ⅱ90DXT0214①:26)

简23:九头,以畀归何。余马羊以使者条相犯儌外,在赦前不治,疑归何怨恚,诬言驴掌等谋反。羌人逐水草移徙

(Ⅱ90DXT0114③:440)。

儌通徼,徼即塞外,可见,羌人虽居塞外,但发生纠纷还要告当地官处理,说明他们已经归顺为郡县官府管理下的臣民。

三、归义羌人及汉朝的羁縻政策

武帝以后,羌人出没于祁连山南北。《汉书·西域传》载,天山南路诸国从东到西,都“南与婼羌接”,说明东自祁连山,西至昆仑山、帕米尔,南面都是羌人的活动范围。悬泉遗址中出土有归义差人的名册及相关散简,反映了活动在河西的羌人部落。

简24—29:

归义聊臧耶茈种羌男子东怜

归义聊卑为茈种羌男子唐尧

归义聊卑为茈种羌男子img158

归义垒卜茈种羌男子封芒

归义img159良种羌男子落img160

■右img161良种五人(Ⅱ90DXT 0214①:1-6)

简30:

img162归义img163羌王使者男子初元五年七月   img164

img165余输皆奉献诣    仁行长史事img166

img167乘传    当舍传舍img168(Ⅴ92DXT1210④:3)

简31:

出粟一石,马五匹。送羌王索庐掾东。元始五年十一月癸丑,县泉置佐马嘉付敦煌御任昌。(Ⅱ90DXT0113①:4)

简24—29为一完整的册子,是归义羌人的名籍。同层出土的纪年简主要是成帝河平以后的,说明该册为西汉晚期遗物。宣、元两朝,都有羌人反叛起义之事,后经朝廷的镇压安抚,陆续归顺。简文中反映的是宣、元之后羌汉和睦相处的情景。简30、31说明,各归义羌人由“王”统治,是汉朝对羌人实行羁縻政策的明证。以上所见,中原王朝对羌人的管理,运用拉拢怀柔的羁縻政策,在保证诸种羌豪原有地位和权力不变的前提下,采取一系列优待政策,从而保持了羌族社会组织和社会秩序的基本稳定,有效加强了对羌人的管理和统治。

两汉时期,中原王朝对羌族的各种管理措施有效地推动了羌族的社会发展,加速了羌族的汉化进程。汉羌生产、生活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民族的和谐与发展,汉羌文化的交融,共同谱写了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辉煌篇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