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诸子类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分为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十家。诸子之书在《艺文志》“六略”中所占比例最大,约占四分之一,即使在秦灭之后的西汉,留下的子书也相当可观。
一、儒家典籍
1.郭店楚简《缁衣》
此篇共47枚简,主要讲述忠君爱民、恭敬廉洁、谨言慎行的儒家思想,与今本《礼记·缁衣》大体相合,但章数、章序和用字有不同。[29]
2.上博简《缁衣》
本篇共24枚简,简文与今本《礼记·缁衣》及郭店楚简《缁衣》大体相合,但章数、章序和用字略有不同。
3.上博简《内豊》
本篇共10枚简,主要讲君臣父子兄弟仁义孝悌之事,内容与《大戴礼记·曾子立孝》、《礼记》等篇有关。
4.上博简《性情论》
本篇共45枚简,简文从宏观的角度起论,提出了天降命,命出性,性生情,情始道的相承关系,主论“性”、“情”,兼及“道”的概念与特性,提出了彼此间的派生关系说。
5.上博简《从政》甲、乙篇
《从政》甲篇19枚简、乙篇6枚简。甲篇讲从政之道以及从政者应需要注意的“敦五德,固三制,除十怨”等原则。乙篇谈政教法治以及恭逊、忠敬之道。简文内容可与《论语》、《礼记》及睡虎地出土秦简《为吏之道》相比观。
6.上博简《民之父母》
本篇共14枚简,记载子夏向孔子请教怎样能称“民之父母”。孔子从人生伦理、社会道德等方面作答。简文内容见于今本《礼记·孔子闲居》及《孔子家语·论礼》。
7.上博简《子羔》
本篇共14枚简,记述孔子答子羔所问尧、舜、禹、契及后稷之事。部分内容见于《大戴礼记·五帝德》、《史记·五帝本纪》。
8.上博简《中弓》
本篇共28枚简,主要记载仲弓向孔子请教如何从事政事,内容与《论语·子路》略似。
9.上博简《昔者君老》
本篇共4枚简,记述国君自衰微至亡故,太子朝见过程中的行为规范。
10.上博简《相邦之道》
本篇仅存4枚简,主要讲述想要为国君做事的人,必先在个人修养等方面做好准备,还要重视“民事”。
11.上博简《鲁邦大旱》
本篇共6枚简,简文记载鲁哀公十五年时发生大旱,哀公向孔子请教御大旱之策,孔子明确提出需要加强刑德之治,而不必用瘗埋圭璧币帛的惯例向山川神灵作求雨之祭。
12.郭店楚简《性自命出》
本篇共67枚简,主要讲儒家的心性学说。上篇讲心性,下篇讲情,也有学者主张其中部分简文为“乐”类文献。
13.郭店楚简《五行》
本篇共50枚简,主要讲述思孟学派的五行“仁”、“义”、“礼”、“智”、“圣”相关内容和彼此关系。部分内容见于《荀子·非十二子》。
14.郭店楚简《鲁穆公问子思》
本篇共8枚简,简文记载鲁穆公问子思什么样的人可以称“忠臣”,子思以“恒称其君之恶者”作答,穆公不悦,成孙弋对此作了进一步的解释。内容可能与《汉书·艺文志》所记《子思子》相关。
15.郭店楚简《穷达以时》
本篇共15枚简,简文论述贤人的时遇与“世”、“人”的关系。其内容与传世文献《荀子·宥坐》、《孔子家语·在厄》、《韩诗外传》卷七、《说苑·杂言》等书中所载孔子困于陈蔡之间时回答子路的一段话相似,尤与《韩诗外传》和《说苑》的记载接近。
16.郭店楚简《唐虞之道》
本篇共29枚简,简文赞扬唐虞禅让之道,着重叙述了舜知命修身及其所具有的仁、义、孝、悌等品德,强调尊贤爱亲和“利天下而弗利”的观点。简文所记内容也见于《史记·五帝本纪》等书。
17.郭店楚简《忠信之道》
本篇共9枚简,简文论述“君子”要达到的“忠”“信”的内涵。也有学者主张将此篇归入纵横家。
18.郭店楚简《成之闻之》
本篇共40枚简,简文从人性、人伦的角度论述君子教化民众的理论和方法。主要讲君子立教、立言及慎六位(夫妇、父子、君臣)的理论,推人性以言教化。本篇可能与郭店楚简《性自命出》有一定的联系。学者对《成之闻之》编联、分组存在诸多争议。
19.郭店楚简《六德》
本篇共49枚简,简文主要谈论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人伦道德关系以及选贤任能的原则。
20.郭店楚简《尊德义》
本篇共39枚简,简文谈论治民之道,强调以德为教,尤其应当注重君上的率先垂范。
21.郭店楚简《语丛一》
本篇共113枚简,简文属义理类格言警句,主要讲人与仁、义、德、礼、乐之间的关系。简文体例与《说苑·谈丛》、《淮南子·说林》、《新书》相似。
22.郭店楚简《语丛二》
本篇共54枚简,简文谈论由“性”、“欲”衍变出来的各种情感和行为,进而提出人的喜、怒、悲、乐、虑、欲等皆源于“性”的观点。
23.郭店楚简《语丛三》
本篇共72枚简,简文涉及君臣、父子、朋友之道,以及孝、悌、仁、义等内容。
24.阜阳汉简“儒家者言”篇题木牍
1977年,安徽阜阳双古堆1号汉墓出土。牍文共记47个篇题名称,没有正文内容,类似后世书目。其中有39个篇题内容见于《孔子家语》、《说苑》和《新序》中,其余的篇题内容散见于《荀子》、《大戴礼记》、《吕氏春秋》、《淮南子》、《韩诗外传》、《孔丛子》、《春秋繁露》、《列子》、《晏子春秋》等书。[30]
25.定县八角廊汉简《儒家者言》
1973年,河北定县八角廊村40号汉墓出土,共104枚简。简文内容主要是对儒家忠、孝、礼、信等道德的阐发。上论商汤和周文王的仁德,下记乐正子春的言行,其中以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为多。[31]
26.银雀山汉简《晏子春秋》
1972年,山东临沂县银雀山1号汉墓出土共102枚简。简文主要记述春秋时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晏婴的言行。简本《晏子春秋》共16章,可能是一个摘抄本。该篇的出现,对《晏子春秋》的辨伪意义重大。[32]
27.慈利楚简《宁越子》
1987年,湖南慈利城关镇石板村36号战国墓中出土。简文多先秦古书,内容与《国语·吴语》、《逸周书·大武》相关。从简文内容看,其中的《宁越子》当属儒家文献。[33]
二、道家典籍(www.xing528.com)
2.项羽妾冢本《老子》
3.郭店楚简《老子》甲、乙、丙本
《老子》甲本有39枚简、乙本18枚简、丙本14枚简,共1640余字,相当于今本《老子》五分之二的量。简本《老子》是战国中期的传本,在章序、字句方面与传世本《老子》出入较大。
4.北大汉简《老子》
2009年北京大学入藏的3000多枚汉简中有简218枚简属《老子》,约5300多字,对理解文意有影响的阙文仅占全书篇幅的百分之一,这是迄今发现的最为完整的汉代《老子》古本。其中还保存了“老子上经”和“老子下经”的篇题,“上经”相当于今本《德经》,“下经”相当于今本《道经》,这种命名方式在古本《老子》中是首次发现。另外,北大汉简《老子》章节划分与传世本不同,为探讨《老子》分章问题提供了最为齐备的资料。[34]
1988年,湖北江陵张家山163号汉墓中出土,共44枚简,1692字。内容为孔子见盗跖,简文内容完整,与现存版本文字内容基本一致。[35]
6.阜阳汉简《庄子·杂篇》
1977年,在安徽阜阳双古堆1号汉墓出土,仅8枚简。内容属《庄子》“杂篇”。[36]
7.郭店楚简《太一生水》
本篇共14枚简,简文主要论述“太一”与天、地、四时、阴阳等的关系。学界对《太一生水》的性质尚存争议,有学者认为是儒家学派的作品,也有学者认为是道家学派的作品。
8.郭店楚简《语丛四》
本篇共27枚简,简文内容为言谈、游说之术和结交谋士之道。李零认为《语丛四》的内容或与阴谋游说、纵横长短之类相关,类似《太公》、《鬼谷》,属广义的道家。[37]
9.上博简《恒先》
本篇共13枚简,简文主要论述道家虚静的理论,以及天地起源问题。
10.定县八角廊汉简《文子》
1973年,河北定县八角廊村40号汉墓出土,共277枚简,2790字。《文子》一书,在唐代天宝元年与《庄子》、《列子》等书同列为道家四大经典,内容比较驳杂,甚至有相互抵牾之处。《汉书·艺文志》记载《文子》九篇,今本《文子》十二篇,书中是文子问老子,篇数也与《艺文志》不合,因此学者多认为《文子》是伪书。简本《文子》以《道德》篇为主,题裁为平王与文子的问答,若将简本中的“平王问文子”改为“文子问老子”则内容与今本大体相合,可见今本《文子》并不伪。[38]
11.北大汉简《周训》
本篇共200余枚简,近4800字。全篇采用周昭文公以历史典故训导恭太子的方式展开,记载了上至远古尧舜、下至战国中期的重要史事,并论述治国为君之道。其成书年代可能在战国晚期,这篇文献应该就是早已亡佚的《艺文志》诸子类“道家”之下著录的“《周训》十四篇”。[39]
三、阴阳家典籍
阴阳家是流行于战国末期到汉初的一种学派,《史记》称其:“深观阴阳消息,而作迂怪之变。”阴阳家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艺文志》记载阴阳家二十一家,三百六十九篇。
1.银雀山汉简《曹氏阴阳》
本篇共72枚简,简文主要介绍阴阳学说,涉及天地阴阳、日月星辰、四时、山水草木、农作物、动物、人事活动的阴阳等。[40]
2.银雀山汉简《阴阳散》
《阴阳散》属于标题简,仅存1枚。
3.银雀山汉简《禁》
本篇共29枚简,简文主要论四时禁令与五行,还有一部分讨论天、地、圣人等。简文与《管子》中《四时》、《五行》、《七臣七主》、《轻重己》等部分相近。
4.银雀山汉简《三十时》
本篇共155枚简,主要讲一年中什么时候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什么事,同时也记录了一些物候现象。简文性质与《月令》相近,本篇以十二日为一时,一年为三十时,与《管子·幼官》相合。
5.银雀山汉简《迎四时》
本篇共7枚简,简文记述天子迎四时之事,部分文字与《尚书大传》、《管子·幼官》可参证。
6.银雀山汉简《四时令》
本篇共14枚简,简文与《管子·五行》后半篇接近。
7.银雀山汉简《五令》
本篇共14枚简,简文提到德令、义令、惠令、威令、罚令五种令,这五种令又与自然季节相配合。
8.银雀山汉简《不时之应》
本篇共8枚简,主要记述如果春、夏、秋、冬四时期间不按时令行事而导致的后果。
9.银雀山汉简《为政不善之应》
本篇共11枚简,简文记述为政如果出现“扰”、“暴”、“缓”、“利”等不善之举,就会招致“虫”、“雹”、“飓风”、“干旱”、“火灾”、“战争”等灾害的报应。
10.银雀山汉简《人君不善之应》
本篇共11枚简,记述人君的一些不好行为及其所招致的恶果。
11.尹湾汉简《六甲阴阳书》
1993年,江苏连云港市东海县温泉镇尹湾6号汉墓中出土多枚简牍,其中第13号木牍属衣物疏,题名为《君兄缯方缇中物疏》,在所录随葬物品条目中有《六甲阴阳书》的篇名,但墓当中没有发现相应的简牍。[41]
12.虎溪山汉简《阎氏五胜》
1999年,湖南省沅陵县城关镇西虎溪山1号汉墓出土,有500枚简,其内容是讲五行相克相胜的理论。或认为该篇当属《汉书·艺文志》“兵书略”阴阳小序中所载“因五胜”之类的书。[42]
四、墨家典籍
信阳长台关楚简《申徒狄》
1957年,河南信阳长台关1号楚墓出土的楚简分为两组,一组为遣册,一组为典籍。属于典籍一组的简有109枚,残缺严重,仅存约500字。关于此篇典籍的性质学界尚存争议,有学者以为是儒家著作,也有学者认为是《墨子》佚文,还有学者将其命名《申徒狄》。此暂列《墨子》类。[43]
五、小说家典籍
在春秋战国时期,小说家指的是一类记录民间街谈巷语的人,也属诸子百家中的一家,但被视为不入流者。刘歆列九流十家,惟小说家不在九流之列,影响甚小。然而小说家从侧面反映了古代平民思想。
1.天水放马滩秦简《墓主记》
1986年,甘肃天水市北道区党川乡放马滩1号秦墓出土,共8枚简,简文记一位名为丹的人因伤人而被弃于市,后又死而复生,同时追述了丹过去的简历和不死的原因。简文与《搜神记》等志怪书相类,应是志怪书之滥觞。[44]
2.北大秦牍《泰原亡者复生记》
2010年北京大学入藏的七百多枚秦简牍中,其中有一牍,上书160余字,内容大体讲述泰原有死者三岁复生,后被献至咸阳,他讲述了在收敛和安葬死者时应注意哪些事项方可避免“鬼”的侵害。其体裁和内容与上述天水放马滩秦简中的《墓主记》相似,对于研究中国早期志怪类小说的起源和民间信仰都很有价值。[45]
3.北大汉简《妄稽》
2009年北京大学入藏的汉简中有一篇《忘稽》,共110枚简,近3000字。简文记录了一个士人家庭内部因妻妾矛盾而引发的故事,这是目前所知最早、篇幅最长的古小说。《忘稽》的发现说明在西汉时期就已经存在篇幅较长、文学性和故事性较强的世俗题材小说。[4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