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简牍学教程:研究简牍文字与古文字

简牍学教程:研究简牍文字与古文字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古文字研究的首要任务是正确释读古文字材料,这是后续研究的基础。[11]70年代以后随着大宗简牍材料相继面世,古文字考释的局面大为改观,古文字研究取得了大的突破。这是由于简牍材料在古文字考释方面有其他材料无法替代的优势,因为简牍材料文字多、篇幅长。

简牍学教程:研究简牍文字与古文字

第四节 简牍文字与古文字研究

甲骨文发现迄今,古文字学已走过百年。伴随着考古工作的全面展开,各种材质的古文字材料也丰富起来,成为研究先秦两汉各个领域所无法回避的第一手资料。古文字研究的首要任务是正确释读古文字材料,这是后续研究的基础。对于古文字考释的方法,前辈学者已多有总结,如唐兰在《古文字学导论》一书中总结的:对照法、推勘法、偏旁分析法、历史考证法。高明在《中国古文字学通论》何琳仪在《战国文字通论(订补)》中又对唐氏古文字考释的方法做了进一步细化。总体来看,20世纪70年代以前,古文字考释主要以《说文解字》为参照,以字形分析为重点,以辞例、文献推勘为辅助手段。由于甲骨文、金文、玺印、货币和早期出土的一些简牍文例单一,又缺乏文献印证,很多考释成果并不能成为定谳。李学勤说:“西周和春秋的文字,我们在释读方面成绩最好,道理很简单,有文献便于对照,特别是金文,每每可与《诗》、《书》、《周易》对照,一对照就认识了、有把握了,可是我们释读的也不是理想的那么多,仍然有若干问题解决不了。”[11]70年代以后随着大宗简牍材料相继面世,古文字考释的局面大为改观,古文字研究取得了大的突破。这是由于简牍材料在古文字考释方面有其他材料无法替代的优势,因为简牍材料文字多、篇幅长。70年代后出土的马王堆汉墓简帛、银雀山汉简,尤其是近年来刊布的郭店楚简、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清华大学藏战国竹书等,这些简牍内容正如陈伟所说:

竹简保存较佳、字迹大都清晰如新之外,至少还有三点可以举出:……第三,也是最为重要的,简文内容全部是古代典籍。其中有的大致相当于传世或先前出土的古书,可以直接对照;有的语句或词汇见于传世古书,可以比勘参考;在这以外的场合,也往往可以通过句式、文例或语境,找到某些线索……通过与已知文献对读以解决问题。而在一般战国楚简中常见的充满生疏名词、行文简略的丧葬文书和卜筮、祷祠文书中,或者像在包山简包含的、人们以前完全不熟悉的行政、司法文书中,这样的机会几乎难得碰到。[12]

依据与传世文献对读辨识文字,是现在考释简牍文字中最常用的手段。有些简牍内容虽不见于传世典籍,但同类材料多次出现,而且数量较大,如楚简、秦简、汉简中的日书。一些疑难字在同批或者同类材料中多次出现,彼此之间互有证明,也可为释读提供便利。

如果不靠对读,像郭店楚简《老子(甲)》中的“img61(14简)”、“img62(23简)”这样的字考释会有一定的难度,因与传世本《老子》对应,便可轻易释出前者为“惕(易)”,后者是“法”。简牍典籍辞例在考释文字时也显得很重要,例如,如果不是辞例锁定,我们很难将“img63”、“img64”、“img65”与“则”字联系起来。近年来对古文字中一批习见的疑难字的破译,简牍文献功不可没。对读不仅为这些疑难字的解读提供线索,还可以验证过去古文字考释成果。利用传世文献与简牍材料对读时,有时两者可能是近义词而非异体关系。所以对读还需要旁证材料,尽管这样对读也会将考释的范围大大缩小。

下面举一些利用战国秦汉简牍文字考释古文字的成功范例:

例1.秦隶和早期汉隶中保留着大量古文字特征,这能为考释古文字提供重要线索。如于豪亮利用睡虎地秦简、长沙马王堆帛书中“引”字写法,将甲骨文、金文中旧释为“弘”的字,改释为“引”,无疑是正确的。[13]

例2.裘锡圭根据睡虎地秦简中“img66(害)”字写法,将甲骨文中误释为“它”的“img67”字,改释为“害”,并附带释出甲骨、帛书中一系列从“害”的字。[14](www.xing528.com)

例3.过去古文字中的“见”、“视”不加区别。由于郭店楚简《老子(丙)》中有“视之不足见”的语句,“视”作img68、“见”作img69,二字同时出现,学者赖此方才正确区分“见”与“视”。

例4.20世纪50年代末出土的著名青铜器鄂君启节,铭文内容涉及商业运输、江河地理,其中有“岁img70返”的记载,学界对“img71”字释读分歧较大,或释为“赢”,读为“盈”;或释“翼”,通“弋”,读为“代”;或释“能”,通“乃”。1998年,郭店楚简公布,该字又多次出现,其中《五行》简16引《诗》作“淑人君子,其仪img72也”。该句无疑就是今本《诗经·曹风·鸤鸠》中的:“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学者才恍然大悟,“img73”当读为“一”。而且在楚简和铜器铭文中“img74”字读为“一”都很博洽。这个困惑古文字界近五十年的疑难字,终得以解决。

例5.郭店楚简《缁衣》24号简记载:“教之以政,齐之以刑,则民有img75img76)心。”李零将img77释为“img78”,认为是“娩”字异写,可读为“免”。[15]后来上博简《img79衣》简13作“教之以政,齐之以刑,则民有img80心”,其中“img81”与“img82”应该是同一字的异体。《论语·为政》中与简文相应的句子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则民免而无耻。”“民”后也用了“免”字,可见“img83”很可能是“免”。当然学界对img84也有不同的意见。赵平安撰文认为楚简中的“img85”、“img86”、“img87”是由甲骨文常见的“img88”(《合》13954)、“img89”(《合》154)演化而来。甲骨文的写法是以手接生助分娩之形,可释为“娩”。而“img90”则是“冕”的古字,和“img91(娩)”字来源不相同。[16]至此,通过文献对读和字形分析,我们对“娩”字有了系统的认识。

例6.慎:金文中习见的img92诸形,旧释为“哲”,其形体与郭店楚简的“img93 ”、“img94 ”、“img95 ”等字形体相似。郭店简《老子(甲)》简11:“终如始”、《老子(丙)》简12又作:“img96终若始”,今本《老子》与之对应的句子作“慎终如始”。另外郭店简《五行》16号简的“img97其独”,今本《礼记·大学》有“君子必慎其独也”。img98无疑应释为“慎”。陈剑据此将金文和玺印中相关的字改释为“慎”[17],应是正确的。金文文例多为“克慎厥德”,与《尚书·文侯之命》的“克慎明德”和《墨子·非命下》的“不慎厥德”基本相合。

例7.过去在子弹库楚帛书和包山简中反复出现一些“img99”字,如《楚帛书》乙篇“乱img100其行”、包山简80“执勿img101”等,过去学者也做过很多猜测,后来郭店简公布,其中有大量的“img102”字,多可与传世文献对照,如《老子(甲)》简11“无执故无img103”、《老子》乙简6“img104之若惊”、《老子(丙)》简11“执之者img105之”、《缁衣》简18“教以此img106”,今本《老子》、《缁衣》“img107”皆作“失”。大家方才明白“img108”是用为“失”的。[18]

类似的例子还很多,如金文中的“就”、“贤”,楚简中的“暴”、“闵”、“昆”、“达”等字的正确释读都是依赖简牍和文献的对读而得以确定的。更为可贵的是,这些字常常可以上推甲骨、金文,下接秦汉文字,再加偏旁类推,可以解决一系列相关的字。此外,简牍典籍中的字,既有上下文语境,又能够跟传世文献对读,这对字义的确定也很有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