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简牍文字的整理与运用
简牍的整理主要包括文字释读、断简缀合、简册复原等,其中文字释读是整个整理工作的基础与核心。由于简牍的文物特性,整理者不可能长时间利用原简,这样很容易造成对简牍的损害。实际上,从王国维、罗振玉整理流沙坠简到劳榦整理居延汉简再到今日整理各批简牍,整理工作都是利用照片进行的,因此照片质量的高低对于简牍整理工作而言是十分关键的。简牍文字去今久远,古奥难辨,又多异体、俗体字,给释读造成很大困难,这就需要通过字形比对的手段来加以辨认。随着时代的进步及简牍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手段被运用于简牍整理工作中,对于文字提取的质量及字形比对辨识的准确度和效率皆有大幅度的提升,兹分述如下:
由于长时间的野外埋藏或地下水浸泡,一些简牍出土时墨迹就已脱落或模糊不清。出土后霉变、黑变等病害以及氧化,也会产生上述问题。因此,如何从这些保存欠佳的简牍上提取文字信息也是摆在研究者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近年来,由于红外线摄影技术的不断进步,研究者已经找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
红外线摄影技术的原理是:由于竹木等有机物与墨对红外光(热)的吸收程度不同,当红外光源投射在写有墨迹的简牍上时,有墨区域和无墨区域的色彩对比会比自然光源条件下更加强烈。这一经过强化的色彩对比被专用相机捕获,就形成了红外线照片,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文字的清晰度和分辨率。
1966年,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采用红外技术拍摄出了赛克勒所藏长沙子弹库楚帛书的照片,取代了学界多年以来所依靠的摹本,极大地促进了楚帛书的研究。这是红外线摄影用于简帛整理与研究的开始。90年代,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对所藏居延旧简进行红外线照相,补释出许多过去用肉眼无法看到的释文,并对原释文进行了多处修正,并汇为《居延汉简补编》出版。几乎与此同时,大陆学界也展开了这方面的研究与探索。在尹湾汉简整理过程中,有关方面利用复旦大学开发的红外摄像与计算机模糊处理技术对释文进行了全面复查,补释、改释700余字。甘肃省文物保护研究所也在悬泉汉简整理中用运红外线释读仪器发现了许多用肉眼无法看到的文字,积累了不少经验。
2003年以后,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战国楚简综合整理与研究”课题组利用红外线照相设备重新拍摄了曾侯乙墓竹简、包山楚简、郭店楚简等十几种楚地出土简牍,文字清晰度大大增强,一部分原先未能辨识的字也清晰呈现,效果甚为理想。在此基础上,他们又广泛吸纳海内外众家之说,形成新的释文和注释,为学界提供了更好的研究基础。成果为陈伟主编的《楚地出土战国简册(十四种)》及彭浩等主编的《二年律令与奏谳书——张家山二四七号汉墓出土法律文献释读》等,已成为将现代科技手段运用于传统学术研究的标志性成果。目前,该中心已先后完成十几批重要简牍资料的红外线拍摄,拍摄效果令人满意,图版质量较前有了大幅度提高,为后续整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仅以放马滩秦简“星度”篇为例,该篇现存12枚竹简,原释出81字。研究人员根据新拍红外线照片新释出原先无法辨认的文字3处、订正误释字10处、根据残画推定文字5处,都是有关星宿及其距度的关键性文字,从而大大提高了该篇的资料价值,为学界研究古代天文历法提供了可信的二十八宿距度数值。(www.xing528.com)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在岳麓简的文字提取工作中采用从日本引进的冷光扫描仪,从已公布图版的情况来看成像效果也十分理想。该项技术弥补了红外照相曝光不均的弱点以及红外照相需要先分段拍摄,再进行剪切拼合的复杂程序,也可同时进行多枚简牍的扫描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从原理上来讲,冷光扫描技术对于模糊字迹的灵敏度可能不及红外线技术。
二、大型资料库在简牍文字比对中的运用
简牍文字比对需要大量相关文献作为基础,但简牍资料具有文字信息量大、研究成果分散等自身特点,加之简牍出版物价格昂贵等因素,研究人员很难在短时期内将大量文献资料收集齐备。再者,传统的文献检索方式不仅费时费力,而且难免挂一漏万。为此,学界很有必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以应对。
90年代,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借助先进的电子科技手段建立了“简帛金石资料库”,实现了较大规模的简帛金石资料的电子化检索。该资料库可提供《居延汉简补编》的字形材料,方便研究者使用,这是学界利用电子资料库检索字形的开始。2000年以来,华东师大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中心研发了“中国文字数字化资源库”,包括“《说文解字》全文检索系统”、“商周金文数字处理系统”、“战国楚文字数字处理系统”等,通过该中心“文字网”向全世界开放。
2003年,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开始与香港大学中文系合作开发“中国古代简帛字形、辞例数据库”,2007年后完全由该中心独自开发,至今仍在陆续添加新公布的简帛资料。该数据库通过“简帛网”免费提供给海内外同行共享,可在瞬间实现对任一单字、偏旁或辞例的检索,大大提高了研究者的工作效率和简牍字形对比的准确率,对于简牍整理与研究帮助极大。该数据库分三个子库,分别是楚简、秦简和汉简字形、辞例数据库。其中楚简数据包括郭店简、上博简、包山简、望山简、九店简、长台关简、曾侯乙墓简、葛陵简、五里牌简、仰天湖简、杨家湾简和曹家岗简共75723条;秦简牍资料目前已包括放马滩、里耶、青川、周家台、睡虎地共25042条,其他已公布的秦简牍数据正在制作中;汉简数据包括张家山法律简共23131条,其他汉简牍数据已纳入制作计划。除此之外,他们正计划对《三体石经》、《汗简》、《古文四声韵》等文献进行数据库整理,以方便学者进行字形比对。远期还要完成中国出土文献数据库一、二期工程,实现全部简帛和甲骨文、金文文献数字化,建成一个超大型专业数据库。
简牍学是一门面对过往的学问。除了研究观念的发展之外,方法、手段应该而且也可以与时俱进,前文谈到的新型化学试剂、红外数码摄影技术以及大型资料库在简牍文献整理与研究中的运用都是传统学术与现代科学技术完美结合的很好例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