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陕西瓦当的美学内涵——《陕西瓦当艺术研究》成果

陕西瓦当的美学内涵——《陕西瓦当艺术研究》成果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陕西瓦当的美学内涵1.先秦的理性精神在传统意义上来看,所谓“先秦”,通常是指春秋战国而言的。多表现于伦理事故,礼节观念,仁厚美德等人文理念。在此,这种符合事理的“科学”也正是先秦艺术和美学的重要特征。而《乐记》一书也就成了中国古代最早也最重要的美学文献。2)“赋比兴”的美学原则:原始文字由记事、祭神变而为抒情说理,刚好是春秋战国以及略早的文学产物。

陕西瓦当的美学内涵——《陕西瓦当艺术研究》成果

(一)陕西瓦当美学内涵

1.先秦的理性精神 在传统意义上来看,所谓“先秦”,通常是指春秋战国而言的。它以氏族公社基本结构解体为基础,是中国古代社会最大的激剧变革时期。在意识形态领域,也是最为活跃的开拓、创造时期,学术上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其中所贯串的一个总思潮、总倾向,便是理性主义。而从时代意义而言,先秦艺术亦是新石器时代直至春秋战国的各类艺术创造,是中国传统艺术的开篇和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一个首要的组成并深刻影响了中国艺术的趋势。经过数千年的新石器时代艺术,通过瓦当、岩画、陶器等艺术类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与审美取向。而经过商周时代,尤其是春秋战国这一文化繁盛时期的发展,我国先秦艺术获得了一次全面性的展现,进入了一个巅峰的时代。

春秋战国之际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变革时期,人们的思想也开始发生剧烈的变化,奴隶社会那种侍奉鬼神的思想逐渐淡薄,这使得在崇拜的对象上也转为了现实的意象,如家畜纹样的表现,来向往对生活的热爱,因此,在这个时期人们的思想也日趋的理性化了。值得一提的是战国时期,上文提到过是一个群雄并起,思想上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带来了艺术上的活跃,作为建筑艺术上的瓦当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战国时期的瓦当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出土,瓦当纹饰丰富多彩,在一定意义上打破了奴隶社会原始的、拘谨的格局,展现了一个活泼的、自然的新风貌。而艺术装饰风格与南北不同地质条件的影响,诸多艺术风格的演变与政治礼仪与人伦道德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并且在先秦艺术中“赋比兴”的美学原则应用也是屡见不鲜的,这些均反映出了先秦美学内涵中的理性精神,而这些恰恰在较深广的文化背景中亦可找到丝丝足迹

1)先秦美学“儒道互补”的背景:理性精神是先秦各艺术的共同倾向。各个方面都有自己的展现,无一不表现出这一点。其中,美学思潮与艺术领域关系互动是巨大的,同时也是影响深远的,正如上文所说,先秦的艺术特征是所贯穿的一个总思潮、总倾向,便是理性主义。它承前启后,首先摆脱了在原始社会中巫术宗教的种种观念和传统,第二开始奠定我们的汉民族的文化即心理结构。这主要表现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的思想学说;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则作了它的补充。儒道互补也就成为了几千年来中国美学思想的一条基本线索。

所谓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代表着我们国家文化的两大流派即儒家和道家。而前秦的理性精神便体现于此。

我们都知道,孔子之所以取得这种历史地位是与他用理性主义精神来重新解释古代原始文化,通常说道:“礼乐”是分不开的。他把原始文化纳入实践理性的统辖之中。这里所谓的实践理性亦是说把理性引导和贯彻在日常的实际的平凡生活、伦理感情同政治观念中,而不作抽象的玄思。而这条路线带给我们的正是一种怀疑论或无神论世界观和对现实生活积极进取的人生观。这完全是以心理学伦理学的结合统一为核心基础的。从以上这一条路线看来,最重要的不是封建社会带给我们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而是把传统礼制归结和建立在亲子之爱的这种普遍而又平常的心理基础和原则之上。多表现于伦理事故,礼节观念,仁厚美德等人文理念。因此,在这里孔子一方面在传教儒家学说的同时,另一方面也并不是把人的情感、观念、仪式引向外在的崇拜对象或神秘境界,对此反而是把这三者引导和消融在以亲子血缘为基础的伦理世间关系和日常生活之中。使情感不会流入异化了的神学世界和过于崇拜的符号,而将其抒发和满足在日常心理,也就是伦理的社会生活之内。在此,这种符合事理的“科学”也正是先秦艺术和美学的重要特征。

在我国的儒家经典《论语》中提到:“礼”被再次视为了“仁”(孔子)、为“仁政”、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而孟子一样,“乐”也被重新作了一系列实践理性的规定和解释,使其从古老的巫术和歌舞中解放出来。所以,这种由孔子开始的对礼乐的理性主义新解释,再到荀子学派这里,也便达到了一个巅峰。而《乐记》一书也就成了中国古代最早也最重要的美学文献

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作为儒家的补充,是相辅相成地在塑造中国人世界观、人生观、文化心理结构和艺术理想、审美兴趣上,与儒家一道,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在这里均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

从表面看来,儒家和道家的学派关系似对立的,一个入世,一个出世;一个乐观进取,一个消极退避;但实际上它们刚好相互补充而和谐统一。不但“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经常是后世士大夫的互补人生路途,而且悲歌慷慨与愤世嫉俗,也成为了墨客骚人、文人志士的普遍心理以及其艺术意念。但是,二者毕竟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方面。如果说荀子强调的是“性无伪则不能自美”;那么庄子强调的则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前者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后者突出的是自然,这亦是美和艺术的独立。如果前者由于以其狭隘实用的功利框架,经常造成对艺术和审美的束缚、损害和破坏;后者则恰好给予这种框架和束缚以强有力的冲击、给予一种否定。浪漫不羁的形象想象,热烈浪漫的情感抒发,是一种独特个性的追求表达,它们从内容到形式不断给先秦乃至中国艺术发展提供新鲜的血液。庄子尽管避弃现世,但并不否定生命,而冥冥之中对自然生命抱着珍贵爱惜的态度,从根本上区别了佛家的信仰,使他的泛神论的哲学思想和对待人生的审美态度充满了感情的光辉。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老庄道家是孔学儒家的对立的补充者。所以,正是由于这种对立而又相互统一的补充,而这种相互的补充又在时代的背景下,逐步影响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思想,也就奠定了先秦的理性精神。而儒家和道家的思想,从一定角度讲是当时的“先进”思想。相对来说,奴隶社会的很多滞后思想在封建社会中得到了突破,而首先就体现在是人们思想上的转变。所以,我们完全可以说,在“儒道互补”的思想背景下先秦时期理性精神的出现是历史进步的必然也是非常显著的。

2) “赋比兴”的美学原则:原始文字由记事、祭神变而为抒情说理,刚好是春秋战国以及略早的文学产物。它们以艺术的形式共同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理性精神。在《诗经》中的许多作品中,后人对这种艺术方式的归纳,称其为所谓的“赋比兴”的美学原则,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古人和今人对此又有着颇为繁多的解读和延伸。由于“赋”比较单纯和清楚,便通常着重在比兴问题的讨论上。因为所谓“比兴”都与如何表现情感这一艺术根本问题有关。

在诗词歌赋中“托物言志”“婉约含蓄”更加拥有非同凡响的效果,由于趋于直言比较容易产生概念性认识而显得很平淡。即使是对情感的直抒胸臆,这恐怕只是可以产生一种概念性的认识,而不会传递情感或产生一定的哲思于其中。如《诗经·上邪》中有这样一句词:“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难道是两个人真的要分开吗?其实不然,这正是运用赋比兴的手法表达一个坚固的爱情。所以,就算在直接表达情感也必须在“比兴”中才能有审美效果。所以接踵而来的所谓“借景抒情”,就都是沿着这条线索而来的。

3)瓦当的理性精神:下面我们从实例中看看这个问题,如先秦的一字文瓦当“关”“卫”“利”等,以整个当面为一单元,布置文字,字的外围成圆弧型,曲直相应,或者在文字空白处也可加填云纹等予以点缀,形成一定的美感,给人一种图案美。二字者有左右结构或上下结构,如图8.55所示,讲究对称美。虽然笔画有繁有简,如“万岁”“佐弋”等,二字笔画简繁悬殊,工匠为了追求对称之美,巧妙的将“岁”字略为居中,“佐”字的“亻”部放在当面正中,这样就形成了“万”“岁”“左”与“弋”的对称结构。多字者一般采用四单元结构,如图8.56所示,将圆分为四个界格,每个界格内不止一字或二字,形成四方连续,给人以整体的美感,这种结构在瓦当中使用最多。此外还有许多单元和无单元结构,以字之多少、繁简,灵活配置,十分活泼紧凑。而在内容上,更是赋予了吉祥的内容于瓦当之上,如上面看到的二字瓦当“万岁”。

img266

图8.55 先秦二字瓦当“万岁”

img267

图8.56 先秦四字瓦当

在篆体的装饰中,既符合一定的功能性,又带有吉祥长寿的意蕴,令人产生美好的浮想,并给予使用者惬意的祝福。可见,这种理性来源于一个明确而婉约的形象,是针对于一定目的的产物,而并非完全的感性,这种“早有预谋”的视觉浮想,无疑的需要理性的策划而得来的,并不是芸芸众生的感性画面。

2.秦汉浪漫主义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建秦朝,始称皇帝。由于苛政,短短15年而亡。在历史上的影响却很大。毛泽东有诗:“百代皆承秦制度”,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我国建立了第一个封建国家,汉继承了这个制度,从此这个制度在中国延续了近2000年。这便是那个时代的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制度,中央集权与专制是指:中央设丞相、御史、太尉,分管政、监、军,全国分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实行征兵制和兵器管制。秦始皇收天下兵器铸十二铜人,象征着中国结束了分裂战乱、自由竞争的局面,进入一个较长时间的统一的时代。而汉正是吸取秦由于苛政而亡的教训,“薄赋轻徭”,与民生息,文景之治后大兴,至武帝达到极盛。西汉从这以后,有“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之说。商业走向繁荣,随之发展的便是经济,而且在建筑方面同样取得了比较大的飞跃,西汉宫廷楼台秉承周、秦、楚遗风,气势宏伟雄壮,如长乐宫、未央宫、明光宫以及上林苑,各抱地势,连属成群,华丽豪奢,建筑规模宏大。正是这些建筑艺术的崛起给秦汉瓦当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在这些建筑上必会配用造型精巧和意义深远的瓦当以显示皇家的气息与威严,从而构成了独具汉代民族特色的建筑风格。瓦当首先是建筑必需品,同时又是一种装饰工艺品如图8.57所示,故其自身所包含的上层社会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又在不自觉中成为上层阶级弘扬社会伦理、政治功绩和艺术偏好的附属品。故而秦汉代瓦当有着种类繁多的题材,人文与伦理,神话与现实并存,抽象与写实并存,其题材丰富、造型优美、结构多变,形神兼备的特点不仅体现了古人杰出的艺术技巧,同时也体现出卓越的艺术成就和富有浪漫主义的美学内涵。

img268

图8.57 秦汉瓦当设计应用

1)秦汉瓦当丰富的题材:随着秦汉时期封建社会的建立,人们已经告别了奴隶社会的经济状况,因为进入农耕时代后人们的主要任务,已经不是解决温饱了,人们有了更多的精力去进行其他活动。因此,人们的眼光不总停留在物品的实用价值上了。所以在人们建筑的瓦当上出现了很多装饰题材,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有欣赏价值的物品。所以,秦汉时期经济的发展对装饰艺术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当人类进入文明时期后,由于题材的多样化,赋有浪漫主义的纹样成为了装饰艺术的主流。因为这个时期人类已经从原始的狩猎生活中脱离出来了,已经有了征服自然的能力和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显然,无论从春秋的金属器皿到清朝玉佩上都有纹样的装饰痕迹。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把更多精力放在了装饰艺术中,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因此传统艺术文化的延续一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延续着。

纵观秦汉时代的瓦当,主要可分为有动物纹、植物纹、几何纹以及人物纹等。

动物纹瓦当有麟、凤、龟、兔、蟾蜍、鹤、马、鹿等,西汉晚期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造型最为完美,主要用于礼制建筑。在所有的瓦当图案中动物纹所占比例不大。动物纹在秦早期流行单一的动物纹样,如始皇陵所出的奔鹿,立鸟等。秦代瓦当图案还有一种变形动物纹,如有卷云纹的“四兽”瓦当。秦始皇陵及辽宁省绥中县秦行宫遗址出土的巨型“半瓦当”其表面所饰夔纹应当是模仿铜器、玉器的手法,也是一种变形的动物题材。汉代瓦当的动物纹除了四神以外,其他动物纹较少见。

植物纹主要是树木、树叶、葵花纹、嘉禾等。以秦阿房宫遗址出土的“莲花”纹,最为典型,其他多为变形或零星花瓣、茎、叶与云纹、葵纹相组合。

几何纹主要以各种云纹图案为主,也有网格纹,三角纹等。云纹瓦当始见于战国中期,盛行于秦汉。秦和西汉初的云纹瓦当变化多端,计有对称外卷,对称内卷,S型反卷及左旋或右旋排列的单卷云纹;瓦当中心或成泡状或作各式图案,如方格,菱形格、井字曲尺以及葵变涡纹、叶瓣之类。秦代还有整体作左旋或右旋的“葵纹”图案。至西汉中期,带中心圆泡的四像限的云纹构图成为通用的模式。

人物纹比较罕见,有狩猎人物纹,人面纹,蹴鞠纹等。

秦汉瓦当的图案构成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当面不分区,用单一的动物或其它图案填满整个当面;一种是当面分区,图案结构基本上是在边轮的范围之内,用弦纹把瓦当分为内外两圈,再用直线把元间元件的面积等分为四个扇面,填以各种云纹样式,内圈则饰方格纹、网纹、点纹、四叶纹和树叶纹。

可见,在瓦当的领域中秦汉时期的地位是任何一个时期都无法比拟的。所以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倘若没有如此“浪漫主义”的想象力,如何可以创造出这些丰富多彩的内容题材,集人文与伦理,神话与现实并存,抽象与写实并存,其题材丰富、造型优美、结构多变,形神兼备的特点,这均出发于人们的内心世界,通过大胆而浪漫的题材,从而倾诉衷肠,以表达对内心理想的强烈向往之情。

2)秦汉“浪漫主义”的美学体现:浪漫主义是艺术创作的一种方法,与现实主义并称为艺术创作上的两大主要方法和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注重个人感情的表达,形式较少拘束且自由奔放。浪漫主义手法则通过幻想或复古等手段超越现实。浪漫主义的创作倾向由来已久,早在人类的文学艺术处于口头创作时期,一些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带有浪漫主义的因素和特色。但这时的浪漫主义既未形成思潮,又不是自觉为人们掌握的创作方法。而在人类的历史中,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艺术行为从未终止过。他们一代代从生活中累积经验,不断的传承与创新,写下了源远流长的设计史。如今,艺术活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艺术成为了人类生活行为的共同特征。在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中,艺术行为是无处不在的元素,缺少了艺术行为就预示着与当今国际化生活的脱轨,而“浪漫主义”强调感情因素,表现激烈,个性色彩鲜明,明暗强烈笔法奔放。因此,“浪漫主义”主义同样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的发展成为一个思潮。再加上秦汉瓦当所拥有大胆奔放极富想象力的丰富题材,所以我们可以想到秦汉时期艺术行为的“浪漫主义”便是如今形成思潮的深厚基础。(www.xing528.com)

由于秦汉瓦当是在战国时期的瓦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与之前的瓦当相比,在秦汉时期发现的瓦当不仅数量多,而且题材极为丰富,制作也日趋规整,纹饰图案井然有序。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文字瓦当的大量出现,不尽完善了瓦当艺术,同时也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艺术领域和研究范围,更加鲜明地反映当时社会经济、思想意识形态。深刻地反应出了人们对生活,对社会的强烈追求。下面我们以此实例来看看这个问题。

img269

图8.58 汉代龙纹瓦当

这是汉瓦当中的龙纹瓦当,如图8.58所示。龙是中国神话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传说能隐能显,春分时登天,秋分时潜渊。又能兴云致雨,为众鳞虫之长,四灵(龙、凤、白虎、玄武)之首,后成为皇权象征,历代帝王都自命为龙,使用器物也以龙为装饰。《山海经》记载,夏后启、蓐收、句芒等都“乘雨龙”。而在汉代龙以它英勇、尊贵、威武的象征,存在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意识中,以代表老百姓内心对天下风调雨顺的热烈期望,故创造龙的形象,并将其大胆夸张的想象为万虫之王,装在瓦当上来祈求家宅平安,粮仓充足。这种幻想或复古超越现实手法,强调感情因素,表现激烈,个性色彩鲜明正是“浪漫主义”的典型。如今,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龙已渗透了中国社会的文化,除了在中华大地上传播承继外,还被远渡海外的华人带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国的华人居住区或中国城内,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饰物仍然是龙。因此,“浪漫主义”在秦汉时代的抽象概念以及丰富超现实的题材中已经传承了一代一代的人们,故而“龙的传人”“龙的国度”也获得了世界的认同。龙是华夏民族的代表!是中国的象征!这同时也是秦汉“浪漫主义”浮想联翩对美好心愿强烈追求的体现。

总之,秦汉瓦当以其数量之多,质量之精,时代特征之鲜明,文化内涵之丰富,把中国古代瓦当艺术推向了最高峰。同时也为我们奉献了大量“浪漫主义”的题材,也使后人直接、生动地了解秦汉的艺术成就。

3.隋唐的大气胜像 中国隋唐时代的绘画艺术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在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等方面,均取得了高度的成就,成为中国艺术史上的高峰之一。

在分析这个时期的的历史文化中,我们都知道相继建立的隋、唐两个统一大帝国,结束了西晋南北朝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值得一提的是到了唐朝以来疆域广阔,国力强盛,先后出现“贞观之治”和“开元、天宝盛世”。在南北文化交流和中外各民族各区文化充分交流融汇的基础上,所催化了隋唐文化艺术高度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以歌舞乐为代表的我国古典表演艺术的繁荣高潮。因此,在后文我们会发现,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宗教以及人文概念的题材更加的被这个时代的人们所接受。

隋唐乐舞艺术可谓是一大特色,直接继承了我国的传统华夏乐舞文化的悠久传统,不仅如此,更是广泛吸收了各民族各国乐舞精华,经过不断创新,无论是声乐、器乐、舞蹈,还是曲艺说唱、杂技马戏等,各种艺术门类都呈现百花争艳的局面,生机蓬勃的面貌,充分反映着充满自信、胸襟宽广和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体现着人们活泼豪放、昂扬向上的青春气息。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千歌万舞,奏响了环宇回环呼应的盛世乐章。宗教的发展同样到达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在这个时期中,大量出现了带有宗教色彩的壁画,以及宗教庙宇,塔林的大规模兴建,在雕塑方面,石窟的建造如图8.59所示,也为这个时代的艺术发展提供了有效的见证,瓦当的使用题材与先前也略有不同,渗透了宗教的色彩多用于卷云以及盛世莲花纹作为内容,而佛教的大气,知礼,正义的形象,同宗教建筑的高、大、空的这种超世俗的艺术特色,给人以透彻极乐之感,这些都成为了当时的艺术特色。同时在建筑方面还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大气磅礴,如图8.60大明宫建筑群可以说是重点的代表。所以,无论从隋唐乐舞艺术的大气场面,还是宗教的大兴发展,都具有很强的独特风格,而这种风格亦是隋唐的“大气”之感。

img270

图8.59 唐代石窟

1)隋唐艺术的发展基础:隋文帝杨坚是一个开明的政治家。他即位以后,立即在政治和经济领域进行了改革,迅速巩固了新王朝的统治。在政治上,他以确立“三省六部”的政治体制为中心,加强了封建中央集权的统治;同时,他还创立了科举制度,用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打破了封建世袭的贵族荐用体系;还制定了简便易行的法律。在经济上,隋文帝采用北朝以来的均田制,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手工业、商业的繁荣发展。

img271

图8.60 大明宫

随着政治经济的统一,社会意识形态也明显趋于一致,正统的经学和佛教文化同时并行,纠正了北朝以佛教为国教和南朝清谈颓废的偏向。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南北合流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政治的改革、经济的发展、思想文化的繁荣,成为艺术发展的有利条件,推动着建筑、雕塑、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活动的迅速发展。在隋代的艺术成就中,建筑艺术最为出众。大兴城、洛阳城和安济桥,是中国古代城市建筑和桥梁建筑的杰出代表;宇文恺和李春则是当时卓越的建筑艺术大师。佛教在全国范围的发展,雕塑艺术因之大放异彩。就敦煌石窟来说,隋朝在短短的30年中,开凿了95个,占现存石窟总数的15。同时,大量的壁画也涌现出来,在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此时的人物画在“齐梁画风”的影响下继续发展,山水画开始以独立的画科出现在绘画史上。展子虔的《游春图》是早期青绿山水的杰出代表,并为唐代金碧山水的出现开了先河。在音乐、舞蹈方面,隋代对旧乐进行了整理,同时又有创新,使近乎绝响的清商乐和雅乐得以复兴,而《七部乐》和《九部乐》则是隋代的贡献。

公元618年至907年,李渊及其子孙统治的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帝国。唐承隋制,李唐王朝完善了“三省六部”的政治体制,完备了科举制度和教育体系,制定了更加系统的法律。在经济上,唐王朝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奖励垦荒,安定农民生活,发展农业生产。手工业出现了官营和私营作坊,丝绸产品已多达几十种,“唐三彩”则是陶瓷中的瑰宝,金银器和铜镜的制作工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唐代的商品贸易和文化交流空前活跃,当时的都城长安已有中外商贾“二百二十行”之多;各国的使臣商旅云集在此,长安已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开放城市;它既是“丝绸之路”的策源地,也是文化交流的圣殿。从思想意识上说,大唐并不“独尊儒术”,而是儒、佛、道三教并举。就其积极的一面而言,它增进了政治的开放和民族的融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文艺的繁荣。

大唐帝国的富强,为唐文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物质基础,唐朝的兴衰,以“安史之乱”为分水岭。在此之前,大唐繁荣昌盛。尤其在“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将近一个世纪的岁月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居于世界前列,拥有先进的农业、手工业和欣欣向荣的科学技术,经济、文化的繁荣达到了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大唐是诗歌的黄金时代,散文和传奇也有很高的成就。与文学成就同样彪炳千秋的各种艺术形式,都能继往开来,大放光芒。无论是绘画、雕塑、书法、音乐、舞蹈、杂技、建筑等艺术门类,还是工艺美术,都呈现出空前的繁荣兴旺景象,取得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成就。那些“满壁风动”的人物画,洋溢出大唐上下意气风发的进取精神;“金碧辉煌”的富丽山水,一展宏伟壮观的帝国江山的豪迈气概;宗教壁画不再是“苦难的呻吟”,而是美满幸福的西方“极乐世界”;“山是一座佛,佛是一座山”的乐山大佛,是唐代雕塑艺术的一大奇迹;浓艳明丽的“唐三彩”,驰名中外;《九部乐》和《十部乐》,奏出时代的最强音;颜柳的法书和颠张狂素的草书,被视为稀世珍宝;迎来送往的长安城,同时丝绸之路的出现更是让这个古都成为了世界的都市中心;这些令人惊羡的艺术成就,既是民族文化的累累硕果,同时也极大推动了民族文化的蓬勃发展,并且随着广泛的文化交流而远播伊朗、日本、高丽、南亚次大陆、阿拉伯、东罗马帝国、非洲等3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这个时候,人们不仅仅满足于物质方面的丰盈,反而对精神层次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艺术来源于现实生活,广大民众的情感无不联系寄托于艺术,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通过艺术反映出来。

在这个时代,经济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社会也稳定下来。加之在全国统一的前提下,各地纷纷扩建国子监舍,招收各地学生,发展教育事业。由于人们的生活较为的富裕,学生才有可能进行读书,雕刻,写诗,作画,习字,学法,识数,并从中培养出一批批的人文艺术人才。而人们的眼界以及其思想上的飞跃也是巨大的,因为身为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这个时代开放性的精神是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比拟的。正是由于这种“开放”,故而在与外来各国艺术文化的交流中相互汲取,大胆的尝试新的文化及思想,这便成就了这个时期大气磅礴的人文和艺术风貌。

2)隋唐时期的艺术表现:在这个时代,占据很高地位的一种全新的艺术亦是胡旋舞。这也代表着此时音乐文化的高度水平,这种艺术兴起于宫廷歌舞文化,是综合了乐器、诗乐、舞蹈为一体的大型多段歌舞艺术。而胡旋舞的伴奏音乐以打击乐为主,节奏强烈,音量大,音色亮。加上新颖的艺术语言和独特的艺术手法,特别是脚尖,手臂,手指的细腻表演,以及腰部,胯部,S形的三道弯的婀娜多姿,彩带的飘逸多彩,精巧别致的塑造了一个优美动人的舞蹈形象,这种艺术不仅体现了人体动作的韵律美,而且透过音乐、动作、节奏等等的起伏变化所传递出的情感内容也从侧面反映了这个时期的大气胜象。

img272

图8.61 唐代胡旋舞纹

我们来看看唐胡舞纹瓦当,九成宫遗址出土的艺术品就显得格外珍贵了。此瓦直径14.2厘米,中部印有一浮雕为胡旋舞人形象如图8.61所示,舞者当为男性,高鼻深目,持绸袒腹,矫健生风,为标准的胡人舞蹈者。其舞蹈具体种类还有待更深层的研究,大概为健舞种的胡旋舞之类,此为唐代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自身的强大培养了唐人开阔豁达的胸怀,尽显大气之像。丝绸之路上,商旅、使节、艺人络绎不绝。胡酒、胡乐、胡姬、胡帽、胡舞风行长安。所以在这个时期,胡旋舞纹样的出现也表现了艺术方面的开放大气。凝视这方胡物纹瓦当,外面仿佛听到了一代明主李世民亲自奏响的那融汇中西,开拓进取的盛唐之音,看到了中外舞蹈家相互交流大唐舞台的恢弘盛大的历史画卷。

我们看完了隋唐时期世俗的艺术,随后便来欣赏下带有浓烈宗教意味的超世俗艺术品——莲花纹瓦当。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的历史几乎和人类的历史一样长久,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统治者都是利用宗教来巩固其统治地位的。佛教在隋唐时期盛极一时,而佛学在唐代视为至胜,很多皇室中人利用和扶植,因此建立了很多佛教的宗派,这些几乎成熟于唐代,但在思想上,唐代统治者较前不同的是采用宽容开明的政策。所以更加容易使老百姓所接受,并很快地融入了艺术文化中。隋唐到五代,以及北宋早期,莲花纹成为瓦当上最常见的一种纹饰。早期的莲花瓣突起,是双瓣;晚期渐低平,多为单瓣;中晚唐到五代和宋初,莲瓣纹变成长条状如图8.62所示,这个时期也就开始往细长条发展,和菊花颇为相似,花蕊以一周珠帘纹代表,莲瓣较为低平,数目增多,一般在10片以上,几乎失去了其本来面目。这种纹饰反映出了人们生活的富裕与自信。建筑上的富丽堂皇,大气恢弘,勇于创造的时代,不但在诗歌、书法、雕塑、音乐上,而且在瓦当艺术上都展示了浓郁、健康、富丽、大气的色彩。

img273

图8.62 隋唐莲花纹瓦当

可见,一个时期的艺术繁衍与这个时代的社会进步是密不可分的,隋唐时期的大盛,正是由于大唐的鼎盛和社会的开放旷达,使得各个国家民族文化和艺术的相互融合,从而得以发展的。隋唐艺术的大气胜象,亦是在以上所述的开明的国界和高度的经济发展的时期出现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