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陕西瓦当艺术研究──题材分类及成果

陕西瓦当艺术研究──题材分类及成果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陕西瓦当的题材分类图8.1半瓦当图8.2大型重环纹半瓦当图8.3中型重环纹半瓦当图8.4重环纹小型半瓦当1.重环纹半瓦当重环纹是由略呈椭圆的环组成纹带,环有一重、二重、三重,环的一侧形成两直角或锐角。秦始皇陵及辽宁省绥中县秦行宫遗址出土的巨型“半瓦当”其表面所饰夔纹应当是模仿铜器、玉器的手法,也是一种变形的动物题材。云纹占据当面中央大面积的主要部位,花纹变化十分复杂多样。

陕西瓦当艺术研究──题材分类及成果

(一)陕西瓦当的题材分类

img210

图8.1半瓦当

img211

图8.2大型重环纹半瓦当

img212

图8.3中型重环纹半瓦当

img213

图8.4重环纹小型半瓦当

1.重环纹半瓦当 重环纹是由略呈椭圆的环组成纹带,环有一重、二重、三重,环的一侧形成两直角或锐角。有时也与其他纹饰相配出现。重环纹是对西周中晚期青铜器纹饰的模仿。制作方法上采取了阴刻的手法,是用手工刻上去的,图形为半圆,外边为较宽的重环纹,中间形成半个太阳状的空白。当时瓦当纹饰,不是艺术家或工匠师傅的随意制作,而是深深的蕴含着浓浓的社会文化和统治者的意愿与思想。

2.素面瓦当

img214

图8.5 素面半瓦当

img215

图8.6 素面半瓦当

img216

图8.7 绳纹半瓦当

3.绳纹瓦当 绳纹是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陶器最常见的纹饰。因为在陶坯用缠有绳子的工具拍印,故在陶器上印有密排的绳纹,多在陶器的腹部。其制作方法是:在陶坯制好后,待半干时,用缠有绳子的陶拍在陶坯上拍印,便留下绳纹,再入窑焙烧。

4.动物瓦当 动物纹瓦当有麟、凤、龟、兔、蟾蜍、鹤、马、鹿等,而以西汉晚期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造型最为完美(主要用于礼制建筑)。在所有的瓦当图案中动物纹所占比例不大。动物纹在秦早期流行单一的动物纹样,如始皇陵所出的奔鹿,立鸟等。秦代瓦当图案还有一种变形动物纹,如具有卷云纹意匠的“四兽”瓦当之类。秦始皇陵及辽宁省绥中县秦行宫遗址出土的巨型“半瓦当”其表面所饰夔纹应当是模仿铜器、玉器的手法,也是一种变形的动物题材。汉代瓦当的动物纹除了四神以外,其他动物纹较少见。

img217

图8.8(1-20) 陕西遗址出土动物题材瓦当拓本整理图例摘选

img218

图8.9(1-20) 陕西遗址出土动物题材瓦当拓本整理图例摘选

牛纹,牛车是古代的交通工具魏晋北朝时甚流行,至隋亦多沿用。牛车的纹样,在敦煌壁画中多见;石刻、陶塑、画像砖等也多用为装饰题材。熊纹,用熊作为工艺美术的器物装饰和纹样题材,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特点。此外,与熊有关的,有熊车,即横轼饰有熊形的车,为地方官所用;有熊侯,即饰有熊皮的箭靶,为“七十步之侯,诸侯射之也”;还有熊席,即以熊的皮毛制成的坐席,其毛甚长,是保暖的佳品。兔纹,在古代神话中,兔多与月相联系,称为玉兔;也与西王母相联系,为其捣长生不老药。兔纹也在工艺品上作为装饰纹样。

中国最早的瓦当集中发现于此,陕西凤翔县秦都雍城遗址和秦公一号大墓的考古发掘,出土了2000多件以动物图案为主精美的早期秦瓦当。时代这么早、数量如此多的古代瓦当面世,这在国内尚属首次。这里是西周的发祥地,多为素面半圆形瓦当。出土的2000多件瓦当纹饰十分精美,丰富了早期秦代瓦当的品种。这些瓦当,以动物纹饰为主,有鹿蛇纹、虎纹、凤鸟纹、蟾蜍纹、獾纹、虎雁纹、鹿纹、虎鹿兽纹等10多种,这些动物纹饰构图简洁夸张、栩栩如生,令人爱不释手。从出土的众瓦当,我们可以判断出,动物纹不仅限于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这“四神”瓦当。其中有一件飞奔的单鹿纹瓦当见图8.95,在鹿的左方,还相继雕着静卧的蟾蜍、奋飞的大雁和奕奕生动的狗及怪兽,是罕见的瓦当精品。专家认为,先秦瓦当以动物纹为主,到了汉代才发展以文字为主。先秦时代的瓦当,一般边缘很细,且不很规整,当面以单个动物为主,也有少量双鹿、双兽同饰一图的瓦当。先秦时代的动物瓦当大多是描述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形象朴实,大都采用块面浮雕的艺术手法,形成一种雄浑、凝重的时代风格。

5.植物瓦当 植物纹主要是树木、树叶、葵花纹、嘉禾等。以秦阿房宫遗址出土的“莲花”纹,最为典型,其他多为变形或零星花瓣、茎、叶与云纹、葵纹相组合。

树纹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了大量应用,主要表现在与名士以及佛教有关的题材中,有银杏垂柳、翠竹、青松以及菩提树等。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不仅将自然人格化,也将自己自然化了。在自然中,树是自然的主要代表,所以人们对树给予极大的关注和大量的描写。“竹林七贤”画像砖中的树、敦煌296窟北周壁画的树、山西大同云岗石窟石雕的树、河南洛阳龙门宾阳洞石雕的树、河北响堂山第五窟石雕的树等,不胜枚举。除壁画、雕刻外,新疆阿斯塔那还出土有北朝时期的“树纹锦”,都是珍贵的树纹资料。

img219

图8.10(1-14) 陕西遗址出土植物题材瓦当图例摘选

6.云纹瓦当 云纹也称卷云纹、流云纹。云纹是汉代工艺美术中的一种主要纹样,在雕刻、织锦、陶瓷、铜器、刺绣中广泛应用。汉代云纹是由古代鸟纹发展和演变过来的,虽然构成云纹,但是仍可以在云纹中发现鸟头、兽头的遗留。云纹在我国装饰纹样中历史悠久,广泛的流行,与我国的民族生活和思想观念有着密切的关系。

img220

图8.11(1-16) 陕西遗址出土云纹题材瓦当图例摘选

img221

图8.12(1-20) 陕西遗址出土云纹题材瓦当图例摘选

img222

图8.13(1-4) 陕西遗址出土云纹题材瓦当拓本整理图例摘选

而云纹瓦当是西汉瓦当中数量最大的一类。其花纹特征是:当面中心多为圆钮,或饰以三角、菱形、分格形网纹、乳钉纹、叶纹、花瓣纹等。云纹占据当面中央大面积的主要部位,花纹变化十分复杂多样。据主纹云纹的主要变化,大致分为卷云纹瓦当、羊角形云纹瓦当等类别。

在流行的圆形瓦当上,最常见的装饰纹样之一是卷云纹。卷云纹瓦当一般在圆当面上作四等分,各饰一卷曲云头纹样。变化较多,有的四面对称,中间以直线相隔,形成曲线和直线的对比;有的作同向旋转形。这样图纹的瓦当,富有韵律美感。

7.夔纹瓦当 夔,神话中形似龙的兽名。一说为龙纹、蜗身兽纹。《庄子·秋水》中言:“夔怜蚿,蚿怜风。”释文:“夔,一足兽也。……其状如牛,苍色无角,一足能走,出入水即风雨,目光如日月,其音如雷,名曰夔”。图案表现传说中的一种近似龙的动物——夔,主要形态近似蛇,多为一角、一足、口张开、尾上卷。有的夔纹已发展为几何图形。常施于簋、卣、觚、彝和尊等器皿的足、口的边上和腰部作装饰。盛行于商和西周前期。商的夔身短,作单独纹样构成的较多;西周的夔纹身长,通常作成二方连续纹样。在当时的玉器上,亦常见雕琢有夔纹。《说文·攵部》:“夔,神也,如龙一足。”有的夔纹已发展为几何图形化的装饰,变化很大。常见的有身作两歧,或身作对角线,两端各有一夔首。盛行于商和西周前期。战国晚期秦葵纹瓦当,就属于以线为造型的瓦当。整个当面有8条放射状旋线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并一明一隐交错呈现,变化自如,令人目不暇接,意在说明阴阳相辅相成,充满玄机,体现着宇宙的运行,生命的率动。在陕西省旬邑县境内出土的一座秦汉时期高等级宫殿建筑遗址。在秦始皇陵封土之北的宫殿遗址的地下,出土了一件上饰有夔纹的巨型瓦当图8.153,直径达61厘米。在我国目前发现的所有瓦当中,这一瓦当是尺寸最大的,人们称它为“瓦当之王”。现陈列在陕西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中。

img223

图8.14(1-4) 陕西遗址出土夔纹题材瓦当拓本整理图例摘选

img224

图8.15(1-3) 陕西遗址出土夔纹题材瓦当拓本整理图例摘选

img225

图8.16 战国晚期秦葵纹瓦当(图片来源于百度网)

img226

图8.17 夔纹瓦当(图片来源于百度网)

8.方格瓦当 方格瓦当有大小,粗细,凹凸以及长方格,双线方格,斜方格等等。并有刻画,排印和彩绘几种。刻画在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陶器上已经出现,原始瓷器上也常见,汉代以后少见。彩绘见于仰韶文化,大溪文化和半山,马厂,马家窑类型彩陶上,这种纹也叫“网格纹”“网状纹”“方格网纹”。

9.涡纹瓦当,涡纹又称火纹顾名思义,近似水涡,故为涡纹。其特征是圆形,内圈沿边饰有旋转状弧线,中间为一小圆圈,似代表水隆起状,圆形旁边有五条半圆形的曲线,似水涡激起状。有人认为,涡纹的形状似太阳之像,是天火,又故称火纹,商代早期的涡纹是单个连续排列的,商代中晚期至春秋战国时期,一般与龙纹、目纹、鸟纹、虎纹、蝉纹等相间排列。涡纹多用于袦、鼎、斝、瓿的肩、腹部,它盛行于商周时代。

img227

图8.18(1-9) 陕西遗址出土方格题材瓦当拓本整理图例摘选

img228

图8.19 漩涡云纹瓦当

img229

图8.20 秦太阳纹瓦当

img230

图8.21 涡云纹瓦当1964年在陕西临潼出土现藏于陕西省博物馆

10.乳钉纹瓦当 乳丁纹是在玉器上琢出一个个排列有序的圆点,称之为乳钉纹,乳钉纹有可能是由谷纹变化而来的,出现在璧上,通常代表天上的星星,宋代以前较少见到,明代使用较多,多装饰于玉璧和器皿。乳钉纹和谷纹的区别在于前者只是突出的圆点,取名“乳钉”,含有感怀生命起源的意义。(www.xing528.com)

img231

图8.22(1-8) 陕西遗址出土乳钉纹题材瓦当拓本整理图例摘选

img232

图8.23(1-12) 陕西遗址出土乳丁纹题材瓦当拓本整理图例摘选

11.文字瓦当 瓦当上的篆纹之美是建立在从象形基础上演化出来的线条和形状结构之上,即在于它们曲直适宜,纵横有度,结体自如,布局完满。文字瓦当正是利用有限的空间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这种美,达到了与印章异曲同工的艺术效果。文字瓦当是瓦当纹饰美观与内涵的有机结合。四字瓦当是最为常见的文字瓦当,内容多为建筑题名和吉祥语:如秦的“羽阳千岁(秋)”西汉的“长陵西神”“长陵西当”等属于建筑题名类,用于宫殿、官署、陵寝、仓、关、祠堂等建筑。如“千秋万岁”“与天无极”“长乐未央”“延年益寿”“亿年无疆”“富贵宜昌”等属于吉祥语。目前保存在胶南博物馆的“千秋万岁”瓦当是四字的文字瓦当。从现在存世的秦代瓦当看,以图案纹瓦当和图像纹瓦当居多,文字瓦当很少,因此,“千秋万岁”瓦当是不可多得的文物,并且它还属于秦代字纹瓦当中的精品。上面的字迹用笔圆转洗练,婉通自如,近乎铁线,如锥画沙。文字清瘦而又刚劲,瘦劲的线条中,也有细微的提按变化,体现了中国书法用笔上的丰富内涵。在字的结构方面,该瓦当也作了精心的安排。这种巧妙的结构安排,不但使字本身的造型得到美化,同时使它避免了板刻而变得十分灵动。字的布局给人以自然、融洽、舒适的感觉。这种感觉又似乎非人力所致,达到了“鬼斧神工”“浑然天成”的艺术效果,是秦汉瓦当中罕见的。瘦劲的文字及边栏形成一个圆形的艺术整体,这个整体给人的感受秀丽、雅致。当然三字瓦当和多字瓦当也存在,但是没有四字的多。仍是以吉祥语为主,如:“甲天下”“千秋万岁余未央”“千秋万岁与地无极”“延寿万岁常与天久长”等。由于线的走向有一种指向中心的效果,这就使瓦当内边栏所占面积在视觉上大为缩小,从而大大地突出了文字的地位。这种指向中心的效果,就是整个瓦当文字按“中心对称”方式排列的结果,它给人一种稳定、端庄的静感。文字的写法线条在刚柔、曲直、方圆、疏密、倚正等诸多方面都达到了高度的和谐,或方峭,或流美,浑然天成,令人叹为观止。瓦当文字多为篆书,也有一些是隶书,当面上的文字在圆这一特定范围内,充分发挥了篆文书法的装饰艺术效果。篆书通常都是藏锋用笔、线条挺劲圆匀,富于立体感,结构整齐对称,它把庄严凝重与舒展自如统一于崇高肃穆的气度之中,在书法艺术上折射了封建中央集权威严统一的特征,这也是这种时代精神的反映。

img233

图8.24 齐国文字瓦当拓片

img234

图8.25 汉代文字瓦当

img235

图8.26(1-16) 陕西遗址出土文字题材瓦当拓本整理图例摘选

img236

图8.27(1-19) 陕西遗址出土文字题材瓦当拓本整理图例摘选

img237

图8.28(1-20) 陕西遗址出土文字题材瓦当拓本整理图例摘选

img238

图8.29(1-16) 陕西遗址出土文字题材瓦当拓本整理图例摘选

img239

图8.30(1-12) 陕西遗址出土文字题材瓦当拓本整理图例摘选

12.莲花纹瓦当 莲花纹通称荷花,又名水花、荷华、芙蓉、水芝、芙蕖等。红黄色陶质,边缘宽平,内圆饰浮雕八瓣莲花纹,莲瓣尖锐,莲瓣之间有凸起的界墙,这是高句丽莲花雕塑的典型样式。

莲花纹是一种装饰花纹,随着佛教的兴起,莲花纹大量的应用在彩画、陶瓷、石刻、刺绣、金工等装饰上。早在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中,就发现有荷、菱等的花粉化石;河南郑州大河村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有两颗莲子,经测定已有5000多年;周代的《诗经》,有“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之句。把莲荷作为观赏物的,最早应是楚国,《楚辞》:“集芙蓉以为裳”“因芙蓉而为媒”,都是指荷花。当时吴国还有“观莲节”,定6月24日为荷花的生日。春秋时期的青铜器“莲鹤方壶”,在壶盖上有两层莲瓣,莲花中立一鹤,作欲展翅高飞状,体现着一种新的时代精神。汉代闵鸿有《芙蕖赋》:“乃有芙蕖灵草,载育中川,竦修干以陵波,建绿叶之规圆,灼若夜光之在远岫,赤若太阳之映朝云。”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的盛行,莲花在装饰纹样上得以大量应用,成为时代纹样的主流。在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和藻井中,莲花纹所见极多,宛如一个莲花的世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莲花纹达到极盛,成为时代的特征。

隋唐瓦当,从隋唐到五代,以及北宋早期,莲花纹成为瓦当上最常见的一种纹饰。早期的莲花瓣突起,而且是双瓣;晚期渐低平,多为单瓣;到五代和宋初,莲瓣纹变成长条状,和菊花颇为相似。唐代莲花瓦当除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发现外,在新疆的一些地方和云南南诏的遗址中也有出土。

img240

图8.31(1~8) 陕西遗址出土唐代莲花纹饰题材瓦当拓本整理图例摘选

img241

img242

图8.32(1-12) 陕西遗址出土唐代莲花纹饰题材瓦当拓本整理图例摘选

img243

图8.33 佛像纹瓦当

img244

图8.34 佛像纹瓦当

13.佛像纹瓦当 释迦牟尼是佛教的创始者,全名乔达摩·悉达多,中印度迦毗罗国王净饭王的儿子。释迦牟尼是佛教徒对他的尊称,他是释迦族人,意即释迦族的圣人。相传他29岁因痛感人世生老病死的痛苦,又不满当时的神权统治,丢弃王室生活,出家修行,凡六年,悟到世间无常和缘起诸理,在菩提树下“成佛”。后开始传教,凡40余年,80岁时在河边树下入灭。其弟子将其教法整理为经、论、律,称之为“三藏”。佛教徒称释迦牟尼为佛,是佛陀的简称,本义为“觉”。作为艺术形式的佛像,有平面的佛画,也有立体的雕塑。佛像自东汉末传入我国,其佛像经历了历史的演变。最早为高鼻,细眼,薄唇,呈现域外形象的特征;以后渐渐中国化,鼻梁变低,耳轮加大。

观音,即观世音,在我国民间多有信奉。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多采用为纹样题材。观世音总是坐在莲花上,原来是男性,后来演变成女性。送子观音则是据宋代《夷坚志》记载,有妇女难产,默祷观音,若见白妇人与之金色木龙,遂生男,故以后称送子观音。总之,观音在民间的传说很多,影响也非常大。

飞天是佛教美术中在天空飞舞的神,有天的意思,故称为飞天。飞天的艺术风格,在各个时期都有不同的特点。早期粗犷豪放,上身赤裸,长巾飘卷,腰系长裙,有西域特点。北魏时,出现有“秀骨清像”的影塑飞天;西魏时,有着宽袍大袖的汉装飞天,可以看出明显的中国化的转变。此后飞天的姿态很优美,长带飘卷,日趋丰满华丽。飞天作为了一种宗教的形象,在装饰方面广为应用,既体现出装饰美,又体现出传统民族艺术风格。羽人图像瓦当是青海民和县出土的唐代羽人图像瓦当见图8.35,瓦当面上是一个瞪着眼睛拱手站立的童子,孩童身体两侧有一对刻画逼真的羽翼,显得天真烂漫,质朴无邪,是中国古代瓦当中难得的艺术珍品。这也是人物图像瓦当的典范。并具有一定的神话色彩。

img245

图8.35 羽人图像瓦当青海民和县出土(图片来源于百度网)

瓦当上面的图像纹饰多是取材于现实而又经过了高度艺术夸张的超脱于现实生活的珍禽异兽,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构思,细腻而不繁琐的线条勾勒,将这种质朴浑厚、气势磅礴的艺术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如饕餮纹、怪兽纹等,表现的就是想象中的形象。是艺术家把中的自然飞禽走兽的某些特征,加以综合提炼,并通过人类的艺术夸张和想象而创作的神话图像,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img246

图8.36 龙纹瓦当

img247

图8.37 青龙纹瓦当

img248

图8.38 青龙纹瓦当

14.龙纹瓦当 中华民族有一个共同的图腾神——龙。中国人将它视为神灵,它既是中华民族的标志和象征,也是帝王和皇权的象征。龙可以说是最大的吉祥物。中国人之所以世世代代执着地崇拜龙,一是历代帝王用龙树立自己的权威;二是龙崇拜中含有自然崇拜。中国数千年以农立国,而雨水是农业生产的命脉。为了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将龙视为全民族的保护神。闻一多先生说:“龙族文化做了我国几千年文化的核心。”如图8.39燕下都遗址出土独龙纹半瓦当,径17厘米,高8.3厘米,夹砂灰陶,宽边轮,窄下沿。其纹饰为一侧身独龙,头左尾右。独龙曲颈垂首,似以角抵敌,前身伏地,后身拱起,细尾翘扬内卷,浑身蓄力,遒劲健美。其整体形象所显示的强劲力量和浑圆饱满而又轻捷明快的造型风格,给人以简洁的艺术感染力。此外还有明代早期的龙纹瓦当和秦代的凤纹瓦当图8.40和图8.41。传说中龙有九子,各有不同的形象,并在不同地方保佑着中国人的生活。汉代的龙纹多为单体,四肢劲健,体为S形,作行走状。头扬,有的身有翼。常作为四神之一,与白虎、朱雀、玄武配为系列图案。双龙纹样,多呈缠绕状,穿过璧孔,称交龙穿璧。《周礼·春官》:“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苍璧,即浅青色之璧,外圆内方,以其圆像天,龙穿璧则有通天之意。

img249

图8.39 独龙纹半瓦当燕下都遗址出土(图片来源于百度网)

img250

图8.40 龙纹瓦当明早期(图片来源于百度网)

img251

图8.41 凤纹瓦当秦代(图片来源于百度网)

img252

图8.42 菊花纹瓦当拓片秦咸阳宫遗址出土瓦当

15.菊花纹瓦当 菊花,古代又名节华、更生、朱赢、金蕊、周盈、延年、阴成等别名。菊花是我国的传统花卉之一。《山海经·中山经》:“岷山之首曰女儿之山,其草多鹅”。菊花是“长寿”之花,据传在G县以北河岸上芳菊丛生,其水颇秀,有个叫胡广的人得了病,常饮此水,后大病痊愈,竟长命百岁。还传说朱孺子常饮用甘菊花和梧桐子泡的茶,后成了神仙。古人认为菊花能轻身益气,令人长寿有征。菊花还被看作花群之中的“隐逸者”,并赞它风劲斋逾远,霜寒色更鲜。故常喻为君子。菊和兰都是文人极喜爱的花,将菊花纹样赋予多种多样的含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