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瓦当结构
1.瓦当基本结构瓦当是兼实用与装饰为一体的建筑配件。它首先应具有为建筑服务的实用性,其次才是在固定了的空间、高度、距离的限制下,突出装饰效果。这就决定了瓦当必须在一定高度的屋顶、檐头的位置上,在有限的面积上,在仰视和远视的重重局限下,尽可能地以最为醒目、突出的构图形式来实现自己的装饰性。古代瓦当纹饰不论是中轴线对称结构、辐射圆旋结构还是任意灵活性结构,都力图做到主题突出,结构均衡,并顾及装饰效果的最大发挥,在这一点上是颇费匠心的。
1)中轴对称结构:大多数瓦当纹饰是讲究对称的。这种对称结构是中国古典艺术的传统特色。它的特点是等量同形,即以中轴线或中心点为支撑,向上下左右配置相同形状和大小的纹饰,使整个画面既庄重大方,又富有节奏和韵律。齐临淄故城所出土的瓦当上的树木,双兽、双骑、乳钉、卷云、箭头等纹饰都是典型的对称结构,如图2.1,就是以树木为明显的中轴线。也有无明显中轴线的对称结构,如燕国瓦当中的饕餮纹、双兽纹等,都是以一个无形的中轴为轴安置图像的对称结构。有时这种对称结构中也出现一些不对称的变化,如树木中轴的一边为一兽,另一边为一人等等,这是对称中的不对称,给人一种新奇、活泼的感觉。绝大多数云纹瓦当都是对称结构,以当心为中心点,上下左右分作四界格,每一界格为一个单元重复一个四方连续图案,主次、疏密都经过精心安排,其线条的变幻无穷,又给这种对称结构一种飞扬流动的美感,生动地体现出“卿云烂兮,丝漫漫兮,日月光华,旦复见兮。”所描述的美感。这种盼望吉祥长存的美好愿望,体现了与文字瓦当相同的祈求幸福、康乐的心理。
2)辐射圆旋转结构:图案瓦当主要采用这种结构,以圆心为中心,向四面八方伸出辐射线,如太阳纹伸出的辐射线条,有如太阳光芒,给人一种旭日东升、朝气蓬勃的感受。此外还有葵纹和一些云纹等,图案花纹从运动状态向左右旋转,有的在几何轮廓内有2个或2个以上的花纹的互相转接,强调和追求图案内在联系的完整结构。整个画面活泼冼炼,朴实美观,具有强烈的韵律感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图2.2 辐射圆旋转结构瓦当
3)任意性结构:秦汉动物图像纹饰主要是这种任意结构,画面舒展自由,不拘一格。都有一个主体纹饰满幅而来。其气势铺天盖地,占去画面绝大部分,以灵活构图烘托出形象的动感,以浓重、粗拙的笔法渲染出一种单纯、烂漫的情怀,它与后世的轻巧灵活之美完全不同,但也不追求浮华、奇丽。整个画面充满朴实饱满和古拙的美。如秦的鹿纹瓦当,汉代四神瓦当,都是极具代表性的。更具特点的是有些瓦当在主体纹饰空隙处,再填以蟾蜍、龙、飞雁等小动物形象,进一步突出了主题,意境十分优美。
图2.3 任意性结构瓦当
2.瓦当结构的变化(从半圆到圆形)瓦当最早产生于西周时期,陕西周原遗址的西周中晚期地层曾出土有素面瓦当及饰有重环纹的图案瓦当两种,形制均为半圆形,是瓦当发展之初的基本形制。大约从春秋晚期开始才有了真正的瓦当,起初瓦当上的主要纹饰多为兽面纹,后来普遍向卷云纹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瓦当以半圆形为主,但圆形的已经出现。洛阳周王城主要是素面半瓦当和动物纹瓦当,还有少量的云纹瓦当。齐国瓦当质地细密坚硬、色泽均匀、表里一致,呈灰或蓝灰色,少数火候稍欠者呈灰褐色,质地略显松软。按照瓦当的形制,我们可以分为半圆瓦当和圆瓦当两种。
现以雍城时期——春秋中晚期至战国中期的秦瓦当为例,研究其半圆瓦当和圆瓦当不同变化的特征。(www.xing528.com)
(1)半圆瓦当。半圆瓦当是中国古代瓦当产生后最早的形式,秦人继承了这一原始的瓦当形式,但是在大小、形式和纹饰上有所变化。
1)素面半瓦当。瓦当为半圆形,当面上没有任何纹饰。此种样式瓦当在春秋中、晚期的秦雍城遗址,战国早期的秦宗庙、宫殿和陵园等建筑遗址中均有出土。
2)绳纹半瓦当。此型与素面半瓦当并存于春秋中晚期和战国早期秦建筑遗址中,根据绳纹纹饰和部位,又分3类:第一类是半瓦当面上刻有两圈同心圆弧纹,其间填以竖行或交错绳纹,圆弧圈外其余部分为素面。如:凤翔马家庄春秋一号建筑遗址,当面直径16.4厘米,高8厘米。瓦当所连筒瓦表面饰相间抹光带与绳纹带8条,以阴弦纹隔开[1]。第二类是当面上有两道同心圆弧带呈上下排列,圆弧带内填以绳纹,当面其余部分为素面。如:凤翔铁沟遗址出土的标本:瓦当厚1厘米[2]。第三类是在当面下部有一个半圆,半圆上有一组同心圆弧带,半圆内和圆弧带内均饰绳纹。当面其余部分为素面。
3)夔纹半圆瓦当。当面上夔纹双眉呈倒“八”字形,双目不封口,当面直径9厘米[3]。
(2)圆瓦当。在瓦当的发展过程中,半瓦当逐渐被圆瓦当所代替。圆瓦当之所以会逐渐代替半瓦当,一方面是为了造型美观,圆瓦当的当面比半瓦当大,在构图的过程中可以融入更多的元素。另外,圆瓦当在很大程度上能更加满足排水的要求,因为圆瓦当比半瓦当的束水性能要好得多。半瓦当与筒瓦壁成直角,雨水容易沿瓦当逆流而上,早期的圆瓦当仍与筒瓦壁成直角,以后演变为斜角,下部向外倾斜,雨水不易逆流。
秦雍城的圆瓦当中有素面、图案(具体动植物形象)和图像纹饰(抽象化的图案)瓦当:
1)素面圆瓦当。瓦当为圆形,当面上没有纹饰。
2)动物纹瓦当。当面的主体纹饰为动物,此时瓦当当面上没有分区,动物纹占据着整个当面。瓦当的边轮较窄,不规则,应为手制。我们依照当面动物组合、种类又可将其分为4类:第一类是单体动物纹,瓦当当面上只有一种动物,动物种类有鹿、獾、凤鸟、虎、豹等。其中以鹿纹瓦当出土数量最多,其次为灌纹和凤鸟纹瓦当。第二类是当面上由一种多个(两个或两个以上)动物组成。此类又分为2种。一种是每个动物在当面上所占的比例大体相同,如双獾纹、四兽纹瓦当等。有当面为交颈而立的双獾的侧面像,形象逼真,动感较强。瓦色青灰,边轮很窄。第二种当面虽然是由两个或多个动物个体组成,但当面纹饰以一种动物为主,其余动物为辅,当面上动物主次之分明显。如子母鹿纹瓦当。第三类是当面以鹿纹为主。兼有其他动物纹饰,如鹿燕蛇纹、鹿雁犬蟾蛤纹瓦当等[4]。第四类是式复合动物纹瓦当。当面为复合动物纹饰,即以一种动物为主,兼有其他动物,如虎燕纹瓦当、猎人斗兽纹瓦当等。
3)植物纹瓦当。瓦当为圆形,当面无界格,饰单体植物纹,也有个别复合纹饰。雍城出土的植物纹瓦当数量不多,从凤翔南古城采集的一件标本看,当面饰一花形图案,花蕊处有一圆形突起的泥饼,边缘为五片花瓣,花瓣间饰以箭链纹。还有一类纹饰与上述相同,但花瓣间无箭链形花蕊。此瓦残缺比较严重[5]。
4)葵纹瓦当。当心圆形规范内饰右向葵纹,圆心规范和边轮之间,饰从圆形规范引出的右向葵纹和从边轮引出的左向葵纹。瓦色浅灰,当背中心低凹,做工粗糙[6]。
5)漩涡纹瓦当。当面饰水流样漩涡纹,纹饰呈水流状,有的漩涡纹周围又饰浪花纹。当面无界格,根据当面纹饰,可分4种样式。
一是当面饰漩涡纹,漩涡为顺时针方向。凤翔南古城秦遗址有出土。二是当面中部饰一圆,圆内为逆时针方向漩涡纹,圆外围一周顺时针方向浪花纹。凤翔孙家南头堡子壕遗址出土。三是云纹,云纹是战国中期之后至秦代的主要纹饰,也是汉代瓦当纹饰的大宗。以前有人认为云纹是在秦代产生且在汉代大量流行的,实际上春秋晚期的雍城就已经有云纹存在。此时的云纹可以分为:单卷云纹当,当面上的云纹、界格线和当心圆均为单线。界格线为十字穿过当心。如:凤翔豆腐村秦遗址出土,当面每区内各饰一对相向的单卷云纹。还有一种是形式大体与前相同,唯一的区别是在当心圆内的四个分区内各有一颗小乳丁,单线栏界十字相交于当心。四分扇面内各饰一对单线卷云纹。瓦色青灰。当背有绳纹,较平整,造型粗笨,欠规整。
6)文字瓦当。多年以来,人们传统上认为文字瓦当是汉代的产物,由此人们也把文字瓦当作为瓦当断代的一项重要依据。从采集和收集的文字瓦当来看,有人认为是秦代之物,也有人认为是汉代。这种争论持续了很长时间,直至今日对于某些瓦当的断代仍然争执不下。但是随着科学的发掘工作的推进,确定的地层关系为我们的断代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已经在雍城遗址和其他遗址中发现了文字瓦当的痕迹。这些瓦当上的文字可以大体分为宫殿、市署、地名、吉语、干支五大类,瓦当类型分为三类:
一是圆形文字瓦当,瓦当为圆形且分为四区,在其中的三个区内均饰其他纹饰,只有其中的一个区内有文字。如:“来谷”瓦当。二是圆形文字瓦当,瓦当上仍然分为四区,每区内各一个字,四字以小篆体匀布于四扇面之中。如:“橐泉宫当”。三是圆形文字瓦当,瓦当上没有分区,文字排列于整个当面之上,如:“唯天降灵延元万年天下康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