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何为瓦当
瓦当俗称瓦头,是处于房檐部位最下一个筒瓦端头,是中国古代建筑檐头筒瓦前端的遮挡,起着保护木制飞檐和美化屋面轮廓的作用。“所谓‘当’,底也,瓦覆檐际者”,正当众瓦之底,又节比于檐端,瓦瓦相值,故有当名。
早期的瓦当只具有实用的功能。其作用在于保护屋顶檐际的椽头,挡住上面的瓦不至于滑下,防止风雨侵蚀,用于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面,其最主要的功能作用就是防水、排水,保护木构的屋架部分。在实用上,既便于屋顶漏水,起着保护檐头的作用,同时也增加了建筑的美观。其样式主要有圆形和半圆形两种。从此瓦当逐渐演变为古代建筑用瓦的重要构件,如图1.38所示。
图1.38 古建屋顶瓦当
瓦当一方面具有一定的实用功能,同时起到美化建筑物和延长建筑物寿命的作用,另外还能寄托建筑物主人的心愿和起到标志性作用。随后瓦当成为了古代建筑设计与生产工艺相结合的装饰艺术,是把美学观念实用化的产物,并逐步提升其艺术性,最终演变为艺术品,进入艺术门类的行列。题材、内容、艺术形式也伴随着不同时期的发展,越来越丰富和多样。瓦当的发明与使用及瓦当中装饰性的图案和文字在中国建筑史上,有着跨时代的历史意义。
我们研究瓦当产生、形成、演变的发展历史,可追溯到西周。我国早在西周时期的建筑上便开始使用半瓦当,如图1.39所示,随后逐渐演变成圆形。中国最早的瓦当便是发现于陕西扶风岐山周原遗址,这里是西周的发祥地。
图1.39 西周时期半瓦当
最早的瓦当多为素面半圆形,个别的有重环纹半瓦当。春秋战国之际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变革时期,人们的思想也开始发生剧烈的变化,奴隶社会那种侍奉鬼神的思想逐渐淡薄,现实中人的地位愈益提高。特别是战国时期,群雄并起,思想上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带来了艺术上的活跃,作为建筑艺术上的瓦当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战国时期的瓦当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出土,瓦当纹饰丰富多彩,冲破了奴隶社会时期的那种抽象的、原始的、拘谨的格局,展现出一个活泼的、自然的新风貌。秦汉时期陶制建筑材料的生产,在当时的制陶业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无论其产品质量还是样式品种以及生产规模和烧造技术,都比战国时期有了显著的进步和扩大。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受到佛教等宗教的影响,瓦当的纹饰与该时期宗教盛行也紧密相关。莲花是佛教崇尚的一种信物,因此在崇尚佛教的南北朝时期,莲花纹作为瓦当的装饰纹样逐渐盛行起来。随后的隋唐时期,社会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各地特别是隋大兴城、唐长安城和隋唐东都洛阳城的建筑极为繁荣。因而出土的瓦当,在全国大部分省区都有发现,仍是和佛教有关,莲花纹盛极一时,如图1.40所示。宋辽金时期的瓦当发现地域非常广泛,基本上都是圆形,多为纹饰瓦当,文字瓦当目前仅在河北易县龙兴观遗址出土一种。秦代盛行各种动物图案的瓦当,汉代出现多为篆体书的文字瓦当,魏晋圆瓦当以云纹为主。从十六国到北朝,瓦当的云纹趋于简化,文字瓦当书体介于楷隶之间。南北朝时期因受佛教的影响,瓦当花纹中出现忍冬纹和莲花纹,并出现兽面纹瓦当。隋唐五代及北宋早期,莲花纹成为瓦当上最常见的一种纹饰,从宋代开始,兽面瓦当渐渐取代了莲花瓦当,并传播到北方的契丹、女真和西峡,延续到元明清。明清时宫殿建筑上出现蟠龙纹瓦当。
图1.40 隋唐九成宫莲花纹瓦当
总之,从西周开始,瓦当经历了相当漫长的发展过程,其各种纹饰和各种题材,在很高程度上反映了古代文明,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所以,更应看到不同时期的瓦当提供给我们的也是一面历史的镜子!
在历史原因的催化下,“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结束了诸侯割据的混乱局面,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王朝。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各地大兴土木,遗留下的瓦当数量甚为可观。秦汉瓦当在全国大部分省区都有发现,陕西、河南、河北、辽宁、山东、内蒙古、广东、福建等地是瓦当出土较多的地区。
通过以上的了解,我们也可以推测:古人为了房屋的结实,用草铺屋顶,为了防止草被风刮掉,选用泥块堆砌固定,逐渐变得铺设有规有矩,有上有下,形成了用泥块制成的房檐盖头。随着瓦的发明,人们变泥土盖头为瓦盖头,即瓦当。将瓦当从产生到给其赋予了一种功能性,最初瓦当主要还是用于满足圆瓦护檐的实用要求,瓦和瓦当解决了屋顶雨水渗漏问题,使我国古代建筑摆脱了“茅茨土阶”的简陋状态;再到运用于装饰,其后逐渐增加了纹饰和文字,并作为建筑装饰,最后成为了如今的一种艺术再现。在当今建筑史、艺术史及装饰史研究中,人们正在挖掘其独有的精神价值与传承价值。
图1.41 马家窑类型蛙纹彩陶罐
图1.42 马家窑类型蛙纹彩陶碗纹饰(作者手绘)
图1.43 战国时期蟾蜍纹瓦当纹饰(作者手绘)
图1.44 西汉时期昭明镜纹饰(作者手绘)
图1.45 魏晋时期造瓦所记纹饰(作者手绘)
图1.46 岩画中的鹿纹饰(作者手绘)
(www.xing528.com)
图1.47 战国时期鹿纹瓦当纹饰(作者手绘)
图1.48 岩画中的鹿
图1.49 鹿纹瓦当
图1.50 仰韶鹳鱼石斧缸纹饰(作者手绘)
图1.51 战国时期凤鸟衔鱼纹瓦当纹饰(作者手绘)
图1.53 战国时期饕餮纹瓦当纹饰(作者手绘)
图1.54 商周青铜器上的饕餮纹
图1.55 战国时期饕餮纹瓦当
【注释】
[1]夏征农,《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第4000页。
[2]季旭生,《说文新证》,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916页。汤可敬,《说文解字今释》,岳麓书社,2010年,第1823页。
[3]汤可敬,《说文解字今释》,岳麓书社,2010年,第1988页。
[4]《词源》,商务印书馆,2011年,第2381页。
[5]夏征农,《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第679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