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陕西瓦当艺术研究: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日本学者的领先地位

陕西瓦当艺术研究: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日本学者的领先地位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同样处于亚洲的日本古建筑,其建筑结构与中国古建筑有着相似之处,所以目前为止,国外学者中对瓦当研究较多的主要是日本的学者。所以目前为止,国外学者中对瓦当研究较多的主要是日本的学者。

陕西瓦当艺术研究: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日本学者的领先地位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瓦当随着陶瓦的出现应运而生,自从它一出现,就注定它承载了历史,承载了文化,“秦砖汉瓦”这个词让人们想到了遥远与悠久的历史文明,想到了巍峨的宫殿,想到了或恢宏或精巧的建筑,也想到了在这一砖一瓦庇护下的帝王将相和平常百姓,它折射出茫茫天宇下人类活动、聚集、栖居的场景,在瓦当上也反映出等级森严的中国古代建筑制度。

瓦当是中国古代建筑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从宋代开始就有从事专门研究瓦当的“文物工作者”,也编著了不少书籍。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对传统文化的日益重视,作为中国古建筑文化的载体,瓦当在中国已逐渐为人们所谈论,进而引起国人浓厚的兴趣,一些专门从事瓦当研究的专家通过大规模文物考古调查和田野考古发掘获得了大批新的瓦当资料,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瓦当的辑录和研究较前大有发展。对瓦当的研究资料有的是从史学的角度分析瓦当历史;有的是从材料学的角度研究瓦当材质;有的是从哲学的角度,对瓦当纹样的理性内涵进行分析。在这些研究资料中,从方法论来看基本是属于金石学、考据学、美术史、考古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并且更多是停留在战国时代、秦汉时代以及唐代,许多学者撰写研究文章或书籍仅对瓦当的纹饰、文字、艺术风格、演变等进行一些简要的文字阐述或者是孤立的就其图案而探讨图案等。并没有把瓦当“回溯”到建筑遗址及建筑遗址所处的历史时代与相关环境中去分析研究。同时,我们也发现一些严重缺失,在一些关于瓦当的研究资料中,更多是讲述春秋战国、秦砖汉瓦的纹饰演变。而对于瓦当纹饰的艺术表达及其所寄寓的民族情感方面,虽有一些记载,但缺少深入系统的整理。

纵观中国建筑史可以发现,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对于瓦当的研究已有久远的历史,自北宋开始,金石学家就开始关注瓦当的收集,及至明清及近代,古代瓦当的收集、整理与研究越来越为学术界所关注,出版的相关瓦当著作也越来越多。

其主要成果可概况为:

第一,经过漫长的历史岁月,对瓦当研究的著述和论文已有很多,根据中国期刊网上的检索,从1980年至今,国内共有瓦当研究类论文五十余篇;田野报告类研究有五百余篇。

第二,部分专家学者还出版了有关研究专著:申云艳的《中国古代瓦当研究》[1],华非的《中国古代瓦当》[2],杨力民的《中国古代瓦当艺术》[3],钱君匋、张星逸、许明农的《瓦当汇编》[4],李发林的《齐故城瓦当》[5],戈父的《古代瓦当》[6],陈根远、朱思红的《屋檐上的艺术——中国古代瓦当》[7],赵力光的《中国古代瓦当图典》[8]安立华的《齐瓦当艺术》[9],姚生民的《新中国出土瓦当集录·甘泉宫卷》[10],傅嘉仪的《秦汉瓦当》[11],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新中国出土瓦当集录·齐临淄卷》[12]等等,计有30余本专著。

第三,目前我国对瓦当的研究较为创新和全面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系博士生申云艳。在她的博士论文中,运用了考古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先秦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辽金元时期不同地区、不同建筑遗址出土的瓦当进行分类分期研究,初步建立了中国古代瓦当发展的基本序列。

第四,西方传统建筑不同于中国,主要以石材建筑结构体系。西方传统建筑以石材为主,不同于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瓦当就是为保护木构而产生的具有实用功能的一种建筑构件),因而形成了以石制梁柱为主的建筑结构体系,所以在建筑中也就没有瓦当这种构件,也很少谈及瓦当这种建筑构件。而同样处于亚洲的日本古建筑,其建筑结构与中国古建筑有着相似之处,所以目前为止,国外学者中对瓦当研究较多的主要是日本的学者。国外的建筑学家、考古学家对中国木结构的建筑痴迷不亚于对西方的石头建筑。只是从接触的时间上说比较晚,而同在亚洲的日本、朝鲜等国家,由于在建筑形制上深受中国木构建筑的影响,对瓦当的研究相对来说比较早,也比较多一些。所以目前为止,国外学者中对瓦当研究较多的主要是日本的学者。他们对瓦当研究方面的著作主要有日文版的《汉瓦当文集》、下中弥三郎的《书道全集》、掘口苏山的《秦汉瓦当集录》、开野雄的《半瓦当的研究》和村上和夫的《中国古代瓦当纹样研究》等。

总之,瓦当既是一种建筑构件,又能在建筑装饰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不仅和瓦当在建筑上自身的先决条件有关,更重要的是瓦当具备很好的工艺美术特征。瓦当的纹饰无论在取材上,还是在造型上,都无可挑剔地堪称艺术极品。瓦当文字更是以其特有的魅力将瓦当艺术推向历史的巅峰。中国建筑几千年来对木质结构的长期使用,使得瓦当这种建筑构件,以特有的艺术形式存在于整个封建王朝,并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而木质结构建筑艺术的特点就在于在把握好群体布局的基础上,可以对建筑物进行雕刻装饰。而瓦当恰好承担了建筑装饰的重大责任,从而能够更好地表达具有中国传统建筑的美,营造具有中国意境的氛围。但有关的研究资料表明,目前对瓦当的研究大多是以瓦当的发展演变入手的,而且还不深入;或者将瓦当作为一种建筑构件,去研究其材质与形制。我们首先应该肯定国内外对瓦当艺术的研究成果,为我们研究古代的历史创造了第一手资料,更直接、生动地了解了古代传统的装饰艺术成就。同时也为我们现代建筑艺术发展提供了素材和借鉴之本。但同时还应看到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其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从史学观看,没有全面、系统的瓦当发展史研究和著作;二是瓦当专著多为纹样收集,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和著作;三是当面纹样解释不清,缺乏全面分析解读的新方法;四是已有的成果主要是以断代研究和图录说明为主,难以体现该特质文化与建筑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五是没有深入探讨其作为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对社会文化现象的发展意义以及对艺术多元化的形成意义。

笔者认为存在以上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其一,没有充分认识到研究该艺术的重大意义;其二,有些学者对该艺术发展史认识的不足;其三,对该艺术史料掌握得不够丰富;其四,目前研究瓦当的学者,自身多以文物考古学者居多,相对缺少有关建筑艺术史论和美术理论方面深入的专业知识及新理念、新理论等研究,有其一定的局限性。限制了对瓦当艺术语言的深入研究。最后,是受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的局限等等多个方面。

针对上述存在不足,笔者认为目前在陕西瓦当研究领域,应当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加强研究者的哲学、史学功底和艺术学修养,传统研究方法与现代科技手段并兼运用,并与时俱进,吸纳当代新理念、新理论、新方法等,从基本的史实到当代社会的实际需要,系统、全面、深入地研究陕西瓦当和瓦当艺术;并在国内外对瓦当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能够更好地弘扬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和中国艺术精神,为和谐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www.xing528.com)

【注释】

[1]申云艳,《中国古代瓦当研究》,文物出版社,2007年。

[2]华非,《中国古代瓦当》,人民美术出版杜,1983年。

[3]杨力民,《中国古代瓦当艺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年。

[4]钱君匋、张星逸、许明农,《瓦当汇编》,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年。

[5]李发林,《齐故城瓦当》,文物出版社,1990年。

[6]戈父,《古代瓦当》,中国书店,1997年。

[7]陈根远、朱思红,《屋檐上的艺术——中国古代瓦当》,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年。

[8]赵力光,《中国古代瓦当图典》,文物出版社,1998年。

[9]安立华,《齐瓦当艺术》,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

[10]姚生民,《新中国出土瓦当集录·甘泉宫卷》,西北大学出版社,1998年。

[11]傅嘉仪,《秦汉瓦当》,陕西旅游出版社,1999年。

[12]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新中国出土瓦当集录·齐临淄卷》,西北大学出版社,1999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