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岩画作者:古代猎人形象与狩猎巫术表现

岩画作者:古代猎人形象与狩猎巫术表现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岩画的作者这是一位古代猎人的形象,似穿着袍子。如岩画中的动物形象,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狩猎巫术的表现。黄羊湾岩画是黄河文化养育的产儿,是悠久灿烂黄河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贺兰山岩画同世界各地岩画一样,岩画的内容包括主体与客体,既包括作画者自身,也包括作画者所要表达的客观物象。那些散刻于贺兰山各地的动物岩画,也是古代巫师沟通天地时所用的主要工具。

岩画作者:古代猎人形象与狩猎巫术表现

岩画的作者

这是一位古代猎人的形象,似穿着袍子。这种袍子或畜皮兽皮制作,或毡子制作,近似筒式。此猎人手持弓箭,外带石索,能远射能近投。弓箭射远的动物很奏效,但活捉的动物还需石索。石索投出去可以套住动物,捕获了的动物也可以驯养起来,这就是畜牧业的前身。为了保证狩猎成功,人们还要靠得力助手——狗的帮忙,从画面中还看到狗在猎人身旁。这是一幅全副武装的猎人标准像。

苏峪口岩画·狩猎人(54×69)cm

画面向东,凿磨制作

在广阔无际的沙漠或深不可测的岩洞中,或险峻的高山之上,到处都有岩画的踪迹。其中不乏上乘之作。人们为了获取动物,在狩猎前进行一系列的巫术活动,巫师在巫术礼仪中,对动物图像、图形、符号等施行法术,以达到猎取动物的愿望。因为原始人认为世界上一切都有着超自然的力量支配,例如太阳的东升西落、四季的更替、草木的荣枯、禽兽的生长、人的生与死等等,世界上的一切都有着灵魂,他们既尊敬这种“超自然”的力量,又害怕这种超自然的力量但又不甘心任自然力的摆布,又企图用自己的行动来影响和利用它,于是产生了巫术。巫术是原始人企图利用和战胜“超自然力”的一种技术和愿望。这种巫术的力量可以用来求雨或打猎,使狩猎有所收获,解决温饱、疾病等等,其施法方法是为了祈求下雨就泼水,为了祈求打雷就击鼓,为了祈求狩猎成功就化装成野兽并模仿野兽的动作或者把要想获取的野兽样子画下来,然后进行射击,以求有一个好的结果。为了畜牧的丰收,在山石上刻出交配和生殖图以达到多产的目的。这种“交感巫术”是通过模仿动作、图像、化装、面具或拟声等来表现。

岩画中的人物与马匹都呈剪影轮廓,但仍然形神兼备,尤其是马匹,动势强烈,写实生动、简洁。人物站立在马匹的上方,双手上举,下腿呈蹲式立在马上,好似一个耍杂技的人在两匹马上表演。这种可能是存在的,人们在劳动之余表演一番骑马的高超技艺,充满了欢乐。

这幅岩画是写实的,表现了生活中一段有趣的事情。开创了马术表演的先河。另外,从动物崇拜的角度讲,又表现了人对马匹的崇拜,一个人双手上举一副虔诚的模样在对两匹马顶礼膜拜,表达了人们对马匹的喜爱之情。

黄羊湾岩画·舞人与马(34×30)cm

画面向东,凿刻制作

岩画是人类古老的文化组成部分,而岩画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则许多是原始的巫术活动。如岩画中的动物形象,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狩猎巫术的表现。原始人所以磨刻、凿刻或绘制这些岩画,它既是狩猎活动的手段之一,也是为了达到狩猎成功的目的。在原始人的观念中,岩画里的动物就是实实在在的动物,所有的创作活动都是具体的真实的,并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都是为了达到控制所描绘动物的巫术效果。为了达到巫术的目的,就必须把所描绘的动物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越逼真越好,只有像这个动物,方才可以捕获或猎取到这个动物,才能达到愿望。从这层意义上讲,巫术可以鼓舞斗志、传授经验、提高人们的活动能力。因此,巫术活动的副产品产生的艺术和审美形式成了原始艺术的母胎。巫师绘制了岩画,也留下了自己的形象,在法国三兄弟洞窟中的“神殿”部分,绘制了一个戴着动物面具的巫师形象,高76厘米,他头戴鹿角帽,披兽皮,有着狼一样的尾巴、猫的眼睛和耳朵,须眉浓重的下颚,是一个戴着面具化了装的在施法的巫师。

法国三兄弟洞窟猎人与巫师

这是一幅有趣的岩画,一只羊后腿着地,前腿抬起,抬起头在向一个人作揖。羊向人求饶向人作揖其中必有缘故,其原因引人深思。而这个人头戴有檐帽,双手叉腰,腰间系着绳子,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

向人求饶,向人作揖,表现了一种示弱屈服的样子,看了使人觉得人应该有慈悲之心,应该善待动物。人对人应该如此,对动物也应该如此。

黄羊湾岩画·人与羊(26×24)cm

画面向东,凿刻制作

在我国的岩画中,模仿巫术的运用岩画数量相当可观,为了狩猎的成功,先民们在岩石上一个一个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制作了大量的动物岩画形象或狩猎图形,人们相信把动物画出来或者用箭去射它,就会产生效力,就可以使狩猎成功。后来到了畜牧时代,人们又制作了大批的家畜岩画,为的是用巫术的方法达到保畜多产的目的。

巫术活动和原始宗教可以说贯穿了原始人的精神和物质生活的各个方面。他们的一切实践活动都不可避免地同他们所相信的超自然力量结合一起,他们的艺术创造也必然与宗教活动形成和谐的统一。原始艺术对原始人的意义超出原始人可能具有的任何意识之外,它促进了生产技艺的发展,它鼓舞了先民与自然作斗争的勇气。原始宗教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在观念上赋予一些创造物以灵性,将其视为神物,渴望通过它们得到神的庇护。人是社会环境的产物,于是神灵是人按照自己的模样造出来的。

黄羊湾岩画位于贺兰山的余脉,这里山峦起伏,临近黄河,站在岩画点就可以看到黄河洪流。黄羊湾岩画是黄河文化养育的产儿,是悠久灿烂黄河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画面中的人面像面部结构有的复杂,有的简单,不过大致有弧形,似脸谱又似面具。人面像是一个神秘符号,其产生可能是人类早期对神灵、图腾、偶像崇拜的产物,归根结底是自然力拟人化的反映。这些形形色色的人面像神灵,含义中既有神话的成分,又有讴歌生命的深刻内涵。也可以说,人根据自己的需要创造了许多神。

黄羊湾岩画·人面像群(88×78)cm

画面向北,凿刻制作

关于巫师的造神及其他活动,在贺兰山岩画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验证。以贺兰口岩画为例,那里既有巫师岩画,又有众多的不同时代不同氏族部落、民族刻制的众多的人面像。其中部分人面像岩画与巫师岩画属于同一时代,即属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至青铜时代作品。巫师制作的人面像是各种神灵的综合体。由于自然力被人格化,最初的神产生了。其中有太阳神、天神、水神等等,巫师造神像是将自然物予以人格化,而又将人予以对象化,如太阳神,是由太阳的圆形与射线同人的面孔结合在一起组成的。人面像的社会功能,还是人面像的目的,都是为了敬祭神灵和娱乐神灵。因此,从事制作岩画乃是巫师之职业。贺兰山岩画同世界各地岩画一样,岩画的内容包括主体与客体,既包括作画者自身,也包括作画者所要表达的客观物象。那些散刻于贺兰山各地的动物岩画,也是古代巫师沟通天地时所用的主要工具。

画面中的人面像似脸谱又似面具,虽然奇形怪状,但并不全是想象中的东西,多多少少与现实生活有关联,许多人面像除了拟人化的超自然力的神灵之外,还同人首的崇拜甚至和猎头有关。《汉书·匈奴传》中有:“以老单于所破月氏王头为饮器者,共饮血盟。”《魏书·獠传》云:“所杀之人,美鬓髯者必剥其面皮,笼之于竹,及燥,号之曰‘鬼’,鼓舞祀之,以求福利。”可见,对人首的崇拜和猎取与祭祖、出征、畜牧有关。总之这些神灵岩画,是超自然力拟人化的反映,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黄羊湾岩画·人面像群(52×73)cm

画面向北,凿刻制作(www.xing528.com)

萨满中,有“神抓萨满”和“家萨满”之分。“神抓萨满”是“真传”或“阴传”的萨满,是靠神灵附体或与神灵交往而得来的真传;还有一部分“家萨满“,是由师傅传授的,是“阳传”的,他们没有“神抓萨满”有势力。但是,不论何种萨满,他们个个都身手不凡,他们能言善辩,能歌善舞,能写会画。他们不仅借助形体动作、声调、实物向人们讲述神话、历史,并能治病、占卜、排解纠纷等等。[1]他们制作的岩画除了巫术施法的作用之外,还起传承记事的作用。例如人们对动物的崇拜源于对动物的需求和依赖。在狩猎时代,人们所崇拜的神灵就是动物,因为捕到则食,捕不到则饥。这样,人们就对猎物十分敏感,当捕到之时就认为这是猎物对他们的恩赐,是神灵的恩赐,因此捕到动物时就载歌载舞,以示庆祝,当捕不到时也认为是神的惩罚是动物对人的惩罚。为了把这些神的赐福记载下来,所以也就刻制在山石上以示恩德。

这是一幅写实作品,画面中的人物胖墩墩笑眯眯惹人喜爱。

不过这个人物也是一位有争议的人物。有人这样描写:“这幅珍贵的岩画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孕妇特征,体态丰腴,两只乳房硕大饱满,腹部隆起,臀部肥大,五官省略,手臂纤细,双腿并立。这一形象是典型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石雕女性裸像的翻版,是旧石器时代的维纳斯。”而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微笑的胖老头。因为似有胡须,秃头,另外身穿马甲,细腿。这些不同的看法应该说是不同的学术观点,是正常的、理性的。我们应该提倡君子“和而不同”,才能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大麦地岩画·人物(16×26)cm

画面向南,凿刻制作

除了巫师、萨满以及宗教祭司或非专职祭司制作大量的岩画之外,岩画的主人和作者是无数的群众画师了。

岩画是人类反映现实生活的造型艺术形式。从远古狩猎时代开始,一直到近代原始部落延续了数万年之久。是岩画首先开创了人类文化艺术、美术的先河。如今世界上有160个国家发现了岩画,可见,岩画是世界上最普及的文化,是世界性的艺术语言。岩画的内涵包罗了人生许多方面,是集艺术文化之大成,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则隐喻其间,像一首理性与野性、天真与浑厚、现实与幻想相互协调的交响乐

通过岩画的研究,人们会真正体会到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是艺术和文化的创造者。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首先是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的历史,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方式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在畜牧时代,游牧人首先创造了畜牧文化,狩猎和畜牧是生活的主体,他们创造了这些精美绝伦的岩画,正是他们所处时代的真实反映和艺术反映。

岩画惊人之处在于数量之多,制作之精彩,反映面之广阔,是其他石文化所不可比拟的。有大到数米的巨制,有小到数厘米的玲珑之作,五彩缤纷,令人叹服。因为不论是巫师萨满、猎人牧人,还是古代的艺术家们,要制作如此巨大或小巧的岩画并非一件易如反掌的事情,起码有大致的构图,要勾出一个图形,然后进行加工,要么凿,要么敲,要么磨,总得耐心琢磨,费工费时。当然也有信手拈来之作,用石器或金属器随心所欲,尽心而致,满足了创作之需之念就行了。

野合图

岩画中一个高大的猎手挽弓搭箭射向一只猛虎,中箭的猛虎欲拼命地逃跑,老虎的后腿被一只猎狗咬住,使它不得脱身;上部一只小虎也在逃命;另一只巨虎却拼命反扑过来相救,可惜石面剥落仅可看到上半部身子,张牙舞爪,但猎人毫不畏惧。在画面右下方还有一只清晰的脚印,代表猎人征服猛虎的坚强意志。

这是一幅惊心动魄的写实猎虎图,构图新颖完整,堪称佳作。

在狩猎时代,狩猎活动是生活来源之一;到了畜牧时代,狩猎是生活的补充之一。总之,对游牧人来讲,狩猎永远是生活的主题之一,永远充满着冒险与惊喜、新鲜与刺激。此图因被选为1998年邮票而广为人知。

大麦地岩画·猎虎图(76×47)cm

画面向南,凿刻制作

这是一幅难得的岩画佳作。整个作品布局合理、疏密恰当、制作精美,令人心动。从造型看,是写实的手法,猎手们集中在左侧,有驱赶的,有弯弓搭箭进行射猎的,相互配合,协同作战,狩猎的场面惊心动魄。而画面中的主角——动物,有警惕的鹿,有奔跑的野羊,个个神态优美,使人享受到狩猎时赏心悦目的快感。

在人类历史上,狩猎活动是最原始最古老的生产方式之一。在农业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之前。狩猎是人们生产活动的重要方式。另外,狩猎时带给人们的快乐和紧张,也是人们追求的目的之一,从狩猎中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战斗力和凝聚力。因此,千百年来人们都乐此不疲。

大麦地岩画·围猎图(56×63)cm

画面向东,凿刻制作

从岩画的大量制作中,我们可以认识到,艺术创作的主体是千百万名不可考的群众。古往今来,积天下之物,聚艺术精华,皆为人民大众所创造。历史是他们创造的,文化、艺术也是他们创造的。他们寓教于乐,寓乐于画,创造了历史,创造了文明,不断创新,不断进步,把人类社会推向前进。我们今天的文明大厦就是建立在他们弯曲的脊骨之上。高尔基曾说过:“人,按其本性来说,就是艺术家。他无论如何处处力求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美。”就是说人们不仅仅在直接创造艺术的时候,而且在一切创造性的活动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不过,在艺术的创造中岩画最能表现出这种艺术才能罢了。岩画的创作,正是基于这一观点,从数以万计的岩画中,我们才真正体会到:“人,按其本性来说,就是艺术家。”这一句至理名言。是巫师是游牧人创造了这人间的奇迹,是他们美化了生活,美化了山川大地,也美化了自己。他们将自己的生命、审美观铸进了岩画。

【注释】

[1]乌丙安.神秘的萨满世界.三联书店,1989年,第200~210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