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石文化与岩画:解读岩画与石文化

石文化与岩画:解读岩画与石文化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石文化与岩画从人类用手制造出第一个石器工具开始,就标志着石文化的诞生。在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三四万年前的奥瑞纳文化中除了有名的洞窟岩画之外,还有刻有简单动物的小石头,多种动物的骨雕、人物石雕,如维伦多夫女神像,实际是丰产女神像,体态丰满,造型别致。到了距今一两万年前的马格德林文化中,除了精美的岩洞画外,制作了大量的小件雕刻片和立体石雕像,成为人类艺术上的第一个高峰。

石文化与岩画:解读岩画与石文化

文化与岩画

人类用手制造出第一个石器工具开始,就标志着石文化的诞生。石是一种重要的自然物。在石器时代,石既是主要的生产工具,又是重要的武器。原始时代的人们用石制作的砍砸器、刮削器、石斧、石刀、石镞等,广泛用于生产、生活战争之中。进入文明社会以后,石的用途有增无减。由于石的功用很大,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促使人们经常观察石、想象石,并把石神化,特别是一些燧石,经过打击而生火,但是原始人并不知其中的奥妙,他们则认为石是一种神秘之物,有灵性,能生火,自然就崇拜它。恩格斯也说过:“就世界性的解放而言,摩擦生火还是超过了蒸汽机,因为摩擦生火是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鲁迅也说过:“石在火种是不会灭的。”人们对石的崇拜,对石的崇敬,从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石崇拜文化。

人与牛

人们对石的崇拜曾经长时间地流行,直到今天,在云贵高原上的苗族等还存在这种风尚,他们出门、逢红白喜事、过年过节、孩子生病等等,甚至生老病死都得向灵石祈祷,求得祝福和保护,在他们的心目中,巨大的石头是有灵性的,它不仅坚硬无比,而且庇护在人们的身旁,因为天神遥远,地神无边,只有灵石才是看得见摸得到最可靠最忠实的。对石的崇拜,实际上是对土地崇拜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因为我们有些民族的土地崇拜中,常见到将巨石、巨树作为土地神的偶像。因为山神、巨石和人们居住的环境、人们的生产方式密切相关。山区的居民认为只有依靠山神的庇护才能获得生活的便利;同样林区的居民认为只有得到林神的保护才能取得狩猎和采集的成功。比如珞巴族,居住在高山峡谷地区,在他们的观念中,高山峻岭、悬崖峭壁是十分神秘的,鸟兽隐居其中,它们都由山神管辖,就连人身的安全,也为山神左右。彝族认为高山是神灵的住所,是人间通往天神那里的路径。山还是撑天的柱子,山和山神是一体,诸神当中山神力量最大。有些壮族地区,村民围山打猎,必须祭山神,求山神庇护,既能打到猎物,又要保护人的安全。猎获野兽以猎物头祭山神。人们路过山神都要向山神致意。人们对石的崇拜大至山神,小至巨石、怪石、岩洞。在川南藏族的一支纳木人就有祭白石的习俗,他们从人迹罕至的高山上拣回3~7块白石放在屋脊上,这些石神可以保佑人畜安全。羌族认为白石为天神和祖先神的象征,所以羌族屋顶、室内都供奉着白石。198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普查时,笔者在贺兰县洪广镇金山村林场采集到在地下1.7米处出土的石斧、石磨和一个石祖,这个石祖长22厘米,石柄扁圆形,头部呈圆形,底部呈尖形,可插在地上,这些对石镞的崇拜也是石崇拜的一种。

这是一幅组合图,所表现的内涵十分丰富。右上角是放牧图,一个站立的人在守护着3匹马,人物造型简洁,是一个象形人字。3匹马相聚在一起,说明了马匹已被驯化。中间部分是两个在野合的人物,形象直白,表现了对繁殖的渴望。其上是一个在奔跑的动物。右侧是一个人面像,面部有弧形线条。实际这是一个太阳神。这个太阳神是主宰这个世界的最高神,它在关注着世上的万事万物。

对于这幅作品的制作动机、作用和寓意的解释,有一点是明显的,那就是具有生殖巫术的意义。

贺兰口岩画·人面像动物、野合(52×46)cm

画面向南,凿磨制作

石文化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文化。可以说世界文化的开端就是起源于石文化。因此,石文化是人类文明史艺术史发展中必然经历过的一个阶段。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文明古国,尤以古文化最为璀璨耀眼,在华夏大地上,不论水火战乱或天灾人祸,唯有石文化得以较好地保存下来,真可谓石坚而寿,石明且华,石本身既是文化又是载体,把中华文化尽收其中且发扬光大,成为石头的卷帙、历史的史诗、文化的织锦。

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三四万年前的奥瑞纳文化中除了有名的洞窟岩画之外,还有刻有简单动物的小石头,多种动物的骨雕、人物石雕,如维伦多夫女神像,实际是丰产女神像,体态丰满,造型别致。到了距今一两万年前的马格德林文化中,除了精美的岩洞画外,制作了大量的小件雕刻片和立体石雕像,成为人类艺术上的第一个高峰。

此图是大水沟岩画游牧风情图部分。画面3人手持弓箭互相对射。这种争斗的起因是多方面的,或为了争夺草场,或为了争夺牛羊,或为了争夺爱情,等等,都有可能动武。游牧人在同大自然的斗争中也养成了争强好胜的性格,他们既不惧怕风雪雨霜,也不惧怕对手的强悍,永远要当一个铮铮铁骨的汉子。

大水沟岩画·争斗图(31×19)cm

画面向南,凿刻制作

在我国旧石器时代同样出现过毫不逊色的旧石器文化。位于山西省朔县西北15公里的峙峪遗址距今3万年,相当于欧洲的奥瑞纳文化时期,20世纪60年代就在峙峪遗址出土的兽骨片发现有羚羊鸵鸟的简单雕刻以及表示数量的道道符号。证明我们的先民早在3万年前已经有了艺术的概念和数字的概念。我国的石文化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及其光辉的篇章。由此可见,这种古老的石崇拜渊源于石器时代,千百万年以来人们以石为工具,靠石来维持生计,特别是在制作石器的过程中,了解了岩石的物理性质,岩石的颜色、光泽、硬度,不但制作出手感好、使用方便,而且具有审美意识的各种样式的工具,并且把石用于礼仪、祭祀宗教、装饰、丧葬等活动,真是一切来源于石,一切取之于石,用之于石,依靠于石,对石有特殊的情感,对石有特殊的厚爱。这种对石的崇拜,只有在那个特定的时代、特定的环境中才能产生。因此,人类对石的崇拜是人类社会物质条件所决定的。

这是一幅组合图,由人面与重圈组成。人面构图复杂,有弧形纹、有圆点纹、几何纹饰组成,有的人面顶部有放射状发饰,有的下颌有须。尽管这些人面像变化多端形态各异,但都可以归于太阳神灵这一类中,应属于太阳神的变异。重圈,本身就与太阳崇拜有关,是太阳的简化描绘。重圈即是太阳的简化表示,同时也是巫教文化对宇宙天地构成“天地多层”的认识,人们所见的天空和神所居住的天上,也不是平地一块,而是多层的有区别的。因此,在太阳众神中出现重圈就意味各有所居,各不相同。此方石面上的岩画,就是一群太阳神的荟萃之地,面向东方,每天最早迎接太阳的升起,把光明带给世界,表现了先民们敬仰太阳的原始宗教情感。

贺兰口岩画·人面像与重圈(125×122)cm

画面向东,凿磨制作

1977年11月在江苏连云港将军崖发现的岩画,位于马耳峰山南麓一个山塬上,发现立有3块巨石,这种“巨石文化”就是古代崇石的表现,也是先民族祭祀的地方。这种祭祀的地方古代称为“社”,《说文·示部》有:“社,地主也”,表示对土地的崇拜、对山石的崇拜。在巨石的四周山地岩石面上,刻画着著名的将军崖岩画,表现了东夷族神话和图腾的崇拜。在江苏铜山丘湾人的祭祀遗址上层,围绕着四块大石,并置有人骨20具和狗骨12具,所有的人、狗都头向西南,面对大石,均为祭祀的牺牲。(《考古》1973.2)因此,将军崖岩画也与古代祭祀有关。这种巨石文化与祭祀圆穴,在禹州具茨山岩画区比比皆是,令人叹为观止。

这幅图以写实的手法表现了牧场的生活画面。岩画的左上部似两个骑手在进行赛马,一边紧抓缰绳一边在吆喝,而赛马昂首甩尾奋力向前。另有一人骑着马在追赶羊群。这幅岩画纪实性地反映放牧生活的瞬间,是选取了最平常也是最富有生活情趣的片段。放牧原本是枯燥单调的事情,如果注入了欢乐充满了竞赛的气氛就会更加有活力和生命力。

石马湾岩画·人骑与羊(98×56)cm

画面向西,凿刻制作

这幅图既写实又写意。画面中的北山羊和马都是写实的,有的昂头甩尾不可一世的样子,也有在行走的,自由自在地生活,表现了生活的宁静安乐。画面中还有似水壶的形象可能是指这里缺水,人们离不开水,用水壶盛水解决用水难题。这种水壶多数是用皮革制作的,有韧性又结实。左下方又似人面像。

此图由于石面剥落而造成画面残破,但又有着残缺之美。

石马湾岩画·羊与符合(58×35)cm

画面向西,凿刻制作

石的雄伟、坚硬、美丽,燧石相碰撞而生火,自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在人们以石为生的石器时代也就自然对石产生一种崇拜的思想。石器时代的漫长,决定了石文化的悠久。因此,石文化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文化,它是人类文明史和艺术史必然经历的一个发展阶段。石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大凡与石头有关的文化艺术、宗教等都可归入石文化。石文化包括石头的纹饰、造型、石头建筑、石墓、人工石刻、石造像、石窟、石碑、石雕、石刻题记,大到石公山、石母山、岩画山,小到小石珠工艺品、各种石制工具、武器以及石主、灵石等等。(www.xing528.com)

此岩画是大水沟岩画游牧风情图部分。3个人在相互追逐,似乎是两个男子在追求一个女子。这种表现爱情的岩画,或是表现生殖崇拜的岩画,一般都很直白,用白描和写实的手法进行描写。只能说那时的人尚未开化,怎么想就怎么画,一吐为快。这种岩画与当时的社会习俗有很大的关系,与今天的“黄色图画”风马牛不相及。又或许这3个人在翩翩起舞。

大水沟岩画·追逐图(26×32)cm

画面向南,凿刻制作

在我国上古石刻有大量的岩画,北方内蒙古、宁夏、青海、新疆等不少岩画属于此时,南方著名的有仙字潭摩崖石刻、将军崖石刻等,商代进入青铜时代,刻石作画纪事的条件更加方便。岩画是石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又自成体系。它是人类思想史、艺术史、科技进步史总进程的产物。岩画是石文化的必然结果,是石文化中岩画时代的必然产物,无论外国中国都有这样一个岩画时期。只是由于地域、民族、进化快慢的不同以及心理素质和文化特征的不同,因而出现了不同的制作方法和延续时限等差异。从总体研究分析,大致上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在史前及史后都经历过石文化这一光辉时期。

在人类没有发明文字之前的漫长岁月里,为了交际和交流,除了语言之外就只能依靠岩画来进行交流了。岩画是地域空间文化的产物,所以岩画就是文化,岩画就是文字。

这是一幅写实性的作品,有一头鹿与一群羊。羊是北山羊,而鹿的形象却不一般,身材似鹿,背部有突脊、短尾、大眼,特殊的地方在鹿嘴巴特长,近于鸟喙,上下似钳子。长喙鹿的形象在岩画中多有发现,而且与斯基泰鹿的长喙相同,这是一个引人思考的问题。

在欧亚大陆的北纬35°~55°,东自我国东北,西至欧洲多瑙河下游,存在着一条横亘东西的草原地带,我们叫它北方草原大道。这个又宽又长的草原大道地区孕育着人类历史发展中曾有过深远影响的草原畜牧文化。在草原大道西头的黑海北岸多瑙河、顿河的草原地带早在公元前7~3世纪是斯基泰人活动的地区,所以这一地区的文化叫斯基泰文化,这一地区特有的长喙及长角后仰鹿叫斯基泰鹿。实际上这种斯基泰鹿的形象无论是在西伯利亚的草原上,还是我国贺兰山、阴山地区都广有发现。如此看来,斯基泰鹿不仅是从西向东传播的问题,通过岩画研究,很有可能是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先民从中国贺兰山、阴山地区沿着北方草原大道前行向西经过西伯利亚一直到达里海沿岸传播了中国黄河文化黄河鹿的形象(或者叫贺兰山鹿、阴山鹿),在那里生根之后才被世人称为斯基泰鹿。不难看出这头不典型黄河鹿是斯基泰鹿的源头,是黄河文化的产儿。

总之,这种鹿的形象出现,说明了我们的先民在远古时代对动物的崇拜、对鹿的崇拜,是古老原始宗教的信仰与崇拜的反映。

黄羊湾岩画·鹿与羊(43×55)cm

画面向东,凿刻制作

岩画在我国石文化中异军突起。藏之深山,储之石林,挺秀于山巅,出类拔萃,流芳于民间。岩画是石上已逝去的时代回忆,还是一种消失之后又焕发青春的文化和审美表现。岩画的文化积淀太厚重了,几千年的文化集于一身,以至于令人吃惊得难以相信:这荒山野岭、千山万壑能开出如此艳丽的文化之花,结出如此丰硕的艺术之果。

岩画是中国文化藏珍育宝的文化之库,制作之难可谓艰难困苦,育汝玉成。岩画是民族文化和民间文化之源之根之本。

岩画中的老虎通体由纹饰组成,线条柔和、流畅、华美,显示出虎的华贵。但虎的四肢不明显,似在捕捉动物。而虎的头部更显得粗略,似尚未完成就被圆穴占据了。小圆穴也叫杯形符号,小的直径只有3厘米,大的不足5厘米,深度在1~2厘米。这块石面上的小圆穴连成片,如此密集的小圆穴的岩画并不多见。有关小圆穴的解释,说法很多,其中主要有星星、星座、血滴、盛圣水的杯、一种对生或死的记录、性的征服、对月亮或太阳活动的记录、女性生殖器等等。对小圆穴的认识,还是依据周围的其他岩画形象统筹考虑为好,孤零零的分析难以把握。此处把小圆穴看成虎的死亡或是血滴记录比较合适。

贺兰口岩画·虎与圆穴(136×93)cm

画面向东,凿磨制作

岩画与其他文化相比较则显得造型粗犷浑厚,虽刚挺而不生硬,虽雷同而各有千秋。岩画风格洒脱清新,许多精美之作构图紧凑和谐,匠意极高,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可以同古代雕刻、绘画、石窟艺术、壁画、工艺品相媲美。因此,岩画是我国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人类学最早的篇章和文化模式之一。特别是岩画的那种夸张变形和造型艺术,既是艺术的形象,又是现实的真实反映,还是思想、文化、心理的记录符号。总之,这种集多种用途,既表情又达意的文化现象,实在是其他石文化望尘莫及的。因此,岩画与石文化一脉相承。

岩画之所以在石文化中独树一帜,还因为在岩画制作中对载体石的选择较为严格,并不是任何石头都可以作画。一般说作画岩石硬度适中,在5~6度,另外注重观感、手感、颜色、方向等方面。特别是岩画的方向基本向东或向南,偏于向阳一侧,可能与信仰有关;其二是注重使用光泽好、光滑细腻的岩石,这种石头明显的黑白反差,制作出的岩画效果好;其三是岩画制作要易于保存,岩石韧性、抵抗力(刻画能力)好,《诗·小雅·鹤鸣》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山之石,可以为错。”错者,磨也。早期的岩画都是磨制出来的。

画面的正中和右侧为两个类人面像,虽然部分残缺,但不妨碍对人面的认识。这两个人面像,各有特点,中间的似在注视着前方,结构简单但不失真切;右侧人面就是一个巫的形象,或称为“巫”字。两个人面正对着两匹行走的马,其含义就具有了巫术的性质,是“交感巫术”的反映,表现了人控制马的意思;或者是丢失了马匹,希望能找到马匹。

巫师是沟通人与神灵的使者,不仅可以驱鬼神保平安,而且可以祛病禳灾为人祈福。所以在原始宗教里巫师的地位很高,一般由部落首领来担当。岩画中的巫师形象是人们崇敬的表现。

贺兰口岩画·人面像与马(60×49)cm

画面向南,凿磨制作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岩画是特定地域空间的产物,必须有山有石。人是自然之子,在大自然赐予的岩石环境中才能产生岩画,所以尤为注重生存环境的选择,并根据岩画内容的不同和岩画功能的需要,精心选择岩画区的地理位置和适宜环境(如有泉水、树木等),在优美神秘的环境中形成岩画艺术的氛围和意境。

在没有纸张的史前时代,人们只能以石为纸,以石作为表情达意的载体,石又可以制造工具、武器,是人们须臾不能离开的,石与人们结下了不解之缘。正因为如此紧密关系,我国著名诗人陆游曾说过:“石不能言最可人。”这部“石头书籍”,有采撷不尽的艺术之花和文化之果,是黄河文化与游牧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一股清泉。

老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