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画释义
由于大自然的赐予,人类与岩石(山石、山洞等等)结下了不解之缘。
岩画,顾名思义就是绘制或镌刻在洞窟石壁或田野岩石上的古代艺术或符号,被称为视觉艺术、造型艺术或空间艺术。一般说我国南方用颜料描绘或涂绘制作在山崖上的画叫崖壁画;北方以研磨或凿刻或敲凿或划刻方式制作的在石头上的画叫岩刻或岩画(当然也有个别地区如贺兰山白芨沟也有洞窟彩绘岩画)。总之,其载体均为岩石,所以统称为岩画。国外学者一般称为“岩石艺术”(rock art),也有叫“岩刻”(petroglyphs或rock caving),还有叫“岩画”(rock printing)。
岩画,是人类精神生产力的产物,是人类远古先民描绘人类生活,进行自我表述的一种文化形式,总之岩画是反映自远古以来物质生产与精神文化的形象化或符号化的表现形式。岩画是人类意识的载体,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对岩画的研究,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人类社会的实际状况和文化形态以及发展演变的过程。岩画为人们再现了远古人类的活动场景,并且展示了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视角,也同时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和研究内容,因而也就创造和积淀了独特的文化——岩画学。
岩画学是20世纪兴起的一门人文学科。岩画学是研究岩画产生、发展、演变及其规律和岩画语言、艺术形象、符号文字、制作方法、历史文化、断代保护等为重点的一门多学科互相联系又各具特色的综合性学科。
岩画是一部凝固在岩石上的文化艺术,它记载了人类基本的生存信息,在没有文字的远古时代,岩画就是人类传承文明的工具,是人类创造的图画文字和符号,囊括了人类社会实践和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
岩画之所以重要,是为研究民族学、艺术学、民俗学、考古学、文化人类学、宗教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化学等等多种学科提供了重要资料。尤其是人们研究史前文化不可或缺的史料。
这是一幅写实的作品直白的描绘两个男女的野合实情。生殖崇拜是古代社会共有的现象,人类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就已经知道了生育的奥秘,知道了人是两性的产物,人类必须借助两性的生殖才能繁衍和延续。如旧石器时代奥地利威伦道夫的维纳斯女神裸体雕像、法国劳塞尔维纳斯等等都表现了人类对生殖女神的崇拜。人类只有靠自身的生殖才可以人丁兴旺。
性爱也是人类的本能之一,是天生就有的,到了一定的年纪就有这种欲望,这已不是什么秘密。所以在岩画中出现这种野合岩画是正常的现象,与“黄色”的渲染风马牛不相及。
《孟子》“食色性也”是人之必需和必然。要理性看待。
这对野合的人物头上有一朵云彩,一则具有巫术的性质,属交感巫术,希望通过交媾而下雨,这种巫术在世界一些地方流行过。另外交合也有称为云雨一阵,这不正好证明吗?总之,这种男欢女爱既不神秘也不荒诞。
大麦地岩画·野合(7.5×11)cm
画面向南,凿刻制作
岩画是人类最早造型艺术的滥觞,它开创了原始艺术的先河。岩画始于史前,反映了人类物质生产与精神的活动,是人类自我认识、自我表达的创造形式,基本上是一种直观的图画艺术形式,也包含有文字与图画的综合表现形式,除了单个岩画,还有叙事型岩画,复合型岩画、表意型岩画,多有中心思想,为的是表达一个完整的故事、场景、词或词组。并用符号形式表现抽象性,运用象征性的人物、动物、天体、符号等方法表现自我认识和情感愿望。因此,具有了一定的表达性、感悟性和叙述性,由此而产生了一定的认知和说明。如果从民间创作这个角度讲,岩画又是最古老的民间艺术,是生活的百科全书,它经历了人类漫长的岁月,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历程,从远古狩猎时代到近代原始部落都有岩画产生,因此,岩画是人类生存活动的真实记录和连续性的篇章。岩画是世界性的文化语言,是世界上最早最普及的文化。
在这幅图的右上方,有两个人相拥野合,明显可以看出左侧是女性,头上有两个发辫,右侧是男性。这幅生殖岩画制作在一块石面的夹缝中,难以制作,也难以看到,似乎很神秘。
从画面看这幅画很直白,没有任何隐讳,是平铺直叙,反映古代人们生活的一个方面,其含义就是生殖崇拜,希望多生儿女。古代人口稀少,尤其是游牧人,生活条件艰苦,生儿育女的成活率低,人口少则影响生产,老了也没有依靠,所以渴望人丁兴旺后继有人。
另一方面,野合也是一种巫术活动,属于生殖巫术,人的野合可以促进牛羊的繁殖。因此,在野合旁有一对羊在注视着人的活动,从而刺激或激发起动物的生育能力,达到人畜两旺的目的。
大麦地岩画·野合图(32×39)cm
画面向东,凿刻制作
岩画是人类古代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原始宗教的产物,抒发了人们炽热的情感与愿望。岩画描绘了从远古狩猎时期到中古以来人类的经济形态、文化艺术和思想意识,以及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反映了人类从野蛮到文明的各个发展阶段的社会面貌。岩画是图画,亦可称为图画文字,或可称为“前文字”,由象形、表意、指事的图形组合成文字,表达思想意愿和对事物的理解,并可以流传。
岩画是视觉艺术,岩画是视觉文化。视觉文化是感知的文化。感知是人与世界的物质和精神的沟通……或者说,“感知就是形象。大千宇宙,世间万物,都是物体经由感知产生的形象。这些形象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在外部运动的刺激下发生变化,这些开放的外部运动使记忆和形象得以延续,感知就是这些运动形象的绵延或延续”[1]。
自从人类进入智人之后,人类生产工具有了极大的改进,人类的智力也发生了变化,人类不仅从事渔猎和采集,也改进了居住,有了精神的追求,制作了精美的装饰品,同时,也在山石和岩洞中制作了岩画。这些或笨拙或优美的岩画,不论出于巫术的需要,还是出于劳动或其他方面的需要,都是人类精神生产力的产物,是人类精神和思想的产物,是人类进步与发展的标志与象征。
岩画是人类文明历程的勒石图解和连续性的史诗篇章。是视觉艺术的鼻祖。
一、岩画的起源
岩画的起源、岩画的原动力是什么?岩画的起源同艺术的起源息息相关,岩画是艺术的始祖,有着4万年悠久的历史。岩画是在采集与狩猎经济基础上产生的精神生产力。岩画的起源与原动力也只能从精神的层面和物质的层面中去寻找。岩画的起源有几个版本。
其一劳动说。首先劳动创造了人,岩画创作应当看成是一种艺术化的劳动创造,与人们的劳动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岩画产生于描绘狩猎场景、对象等劳动。这一学说时至今日仍具有巨大的认识价值。
其二巫术说。所谓巫术,即人们利用虚构的超自然的力量来实现某种愿望的法术。源于人类还不能科学地理解、解释自然但又渴望控制自然力。巫术分两类,一类是同类相生,或称结果可以影响原因;一类是凡接触过的物体在脱离接触后仍可以相互作用。前者称为相似律,后者称为接触律或感染律。相似律通过模仿,就可以产生巫术实行者所希望达到的任何效果;而接触律和感染律则是巫术实行者可以利用与某人某物接触过的任何一种东西或他自身一部分,来对他施加影响。因此,相似律又称为模仿巫术;接触律和感染律又称为交感巫术。此学说代表人物是英国著名人类学家泰勒和弗雷泽。从19世纪以来巫术学说盛行学术界,成为人们认识艺术的起源、岩画的起源得力工具,到如今岩画起源巫术说仍方兴未艾。
其三模仿说。是古希腊美学基本原则和信念。代表人物是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起源于模仿自然存在的生命物体。岩画的起源的确与模仿有关,有许多模仿之作,但这并不能涵盖岩画的全部。模仿是岩画创作的一种手段或方法,而不是岩画产生的必然根源。
其四游戏说或娱乐说。此学说也叫精力过剩宣泄说。把艺术的起源、岩画的起源说成是精力过剩用到没有实际功用的自然快乐活动未免有些狭隘和偏见,但并不排除显示个人才能的表达。
这幅画由两个部分组成。画中右侧由人组成,人物形象独特,上部一人呈站立状,两手下垂伸开五指,上身似穿敞胸衣服,细腰,两脚分开,五趾伸开呈爪形。其下两人似交合,外形与上边一人相似。画面中左侧是许多排列有序的马匹,一个个活泼可爱。但是这些马匹似有绳子由人牵着。究含意可能是表现了人牵马的情况,还有可能是具有巫术性质,人通过自己的“灵力”传递给马匹,使马快速生长。
总之,这幅画既是写实的,又是表意的,颇耐人寻味。
大麦地岩画·人与马(58×52)cm
画面向东,凿刻制作
其五表现说。苏珊·朗格提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表现形式、符号。岩画表现人类的喜怒哀乐,从精神层面讲是行得通的。
其六符号说。马沙克认为岩画、艺术是季节变化符号,即与原始人的经济活动有关。此外,还有“为艺术而艺术”等等学说。凡此都是追求真理道路上的勇敢探索,人类的智慧之光将永照大地。
二、岩画是艺术的史诗
我国是世界岩画的发祥地区之一。千万年来,中华先民们就以创造和开拓精神,用岩画这个独特的造型语言表现了他们火热的生活、炽烈的感情,用岩画反映了他们的世界观和审美观。可以说岩画在产生文字之前最早最系统地记录了人类的生存活动,所以,我们又把岩画称之为“岩石报章”和“石头书籍”,它形象地记录作画时代的经济形态、文化艺术和人们的思想意识以及那时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反映了人类从野蛮到文明的各个发展阶段的社会面貌。如今世界上有160多个国家发现有岩画,共有7万个岩画点,总数约4550万幅。我国也有150多个县(旗)发现了岩画,约有100万幅。由此可见,岩画是世界上最普及的文化,是世界性的艺术语言,通过岩画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世界各地的民族、历史、宗教和风俗,岩画是最直观、最通俗、最形象的文化表象。
这是一幅写实的作品,画面中的几匹马个个形象优美,活泼可爱,马的身子呈流线型,显示出高雅和尊贵,体态饱满,无疑是古代的名马形象。马身后的鹿高高挺立着双角,表现风格俊逸。
马匹在游牧人的心中是传统的吉祥物,不仅可以乘骑而且可以保护主人。其肉可食,奶可饮,皮可制革,浑身是宝。这些骏马如此英俊健壮,表现了人们对马匹的喜爱之情。
这些马匹寓意着健康、强壮、吉祥,同样是人们崇拜的对象。
大麦地岩画·骏马图(56×49)cm
画面向南,减地阴刻制作
岩画艺术最大的特点在于数量之多,制作之精美,反映面之广阔,是其他石文化和造型艺术所不可企及的。我国现已发现的岩画约百万幅,仅宁夏岩画也在万幅以上,其中有十余米的鸿篇巨制,也有小到数厘米的玲珑之作,五彩缤纷,令人叹服。因此,岩画可称为最古老的民间艺术。这些岩画始于史前,其内容之丰富、题材之广泛,涉及到了遥远时代的许多方面,有乡风民俗,有狩猎游牧,有天神地祇,从生活的广阔角度看,岩画就是一部民间创造而流传下来的史诗,是一部用艺术形象描绘的史诗。岩画是诗,是史,是一部“落笔惊天地,诗成泣鬼神”的壮丽篇章。在这部山石的万卷宏伟巨著中,我们仿佛听到了历史的回声,大有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感触。
岩画是一种独特的石头造型的艺术,是利用线条和形体,并利用岩石的色彩、石面的凹凸在二度空间的范围内,通过各种不同的构图,在有限的空间取得时间动态的艺术效果,创造出直观的并可触觉的形象群体。因此,岩画开创了视觉文化的先河。
岩画是农牧业文化的艺术反映,是农牧业意识形态的描绘,属于上层建筑。所以,岩画既是人类物质生产的产物,又是人类精神生产的产物。岩画是人的精神需要这个动力的产物。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决定了人类艺术创造的“务实”与“务虚”——即物质与精神的生产。这种思想反映在艺术创作上就是“写实”与“写意”的不同形式。
岩画的艺术形式由写实与写意两种形式组成,主要是写实形式,即侧重于对事物的描绘,表现具体的情节、场景和真实的形象。尤其是岩画中各种动物形象,许多精彩之作形象生动,惟妙惟肖,往往寥寥数笔却神态逼真。说明先民们作画时能够把握住所描绘对象的特点,例如动物有单个的也有成群的,有伫立的也有奔跑的,有牛马羊驼等食草动物,也有虎豹等食肉动物,许多形象刚健有力充满了生机。因为先民们对各种动物寄托着深厚的感情,这些动物是人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活来源,所以在放牧时希望多产家畜,在狩猎时企望多有收获,这种热烈的感情和丰富的生活,不仅培养了人们敏锐的观察力,同时也孕育了人们的创作灵感,把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巧妙地糅合在一起。一般来说岩画中的动感较强烈,因此也就显得活灵活现格外喜人。还有那些狩猎活动以及骑马、战争等活动的岩画,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耐人寻味,发人深思。这种写实性岩画最能激动人心,也最能激发人的灵感,所以岩画在经历了千万年的风雨侵蚀之后,愈见其真、其美和强烈的吸引力。
宁夏写意性岩画虽然数量不多,但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种写意性的岩画具有很强烈的概括性、抽象性和符号性,即把描绘的对象舍其一般而取其特征,在艺术手法上运用夸张变形,仅保留原形的象征意义。这些艺术的积累,是人们长期生活实践、思维活动经过综合分析和抽象化的产物,是形象远离了原形又摆脱不了原形的简练表现手法。
这是一幅写实的作品,描绘了两头奔跑的牛,是野牛还是家养牛尚待进一步研究。从画面看这两头牛,大角上翘,且粗壮尖锐似两把利刃一般,牛身呈单线条,但线条简洁,比例适度,臀部圆润、肌肉发达,前腿伸,后腿蹬,呈现出狂奔的姿态。只有对牛的仔细观察和高超的描绘技巧才能做到如此概括的程度。
牛的细节描写精细认真,牛眼如铃,牛嘴似张开,有一圈纹饰也表现出来了。都说明观察细致,做到了大处着眼小处细琢,虽然用笔不多但形象逼真,活灵活现,引人入胜。
大麦地岩画·两头牛(28×48)cm
画面向南,凿刻制作(www.xing528.com)
德国哲学家卡西勒认为,哪里存在着符号形式,哪里就存在着表象世界。符号即通过抽象化了的附着于物质的视觉标志传递实在意义,这种标志即实物符号,它是人们交际过程中含有一定意义的媒介物。例如我们认为羊的形象演变简化成为羊角符号的羊图腾崇拜,这一演变的过程说明了由羊的内部形体与人面的外部轮廓相结合组成人羊结合的图腾符号系统,这种独特的结构作为史前社会的意识文化载体和符号标志,反映了社会体系的结构和人们认识的结构,突出了对生命的热爱与渴望,具体地表现了对温饱饥渴,对种族的繁衍的关心,并通过交感巫术把人与图腾联系起来,回答了一个古老的问题,即人从何处来,又到何处去,人是什么,这样一个千万年欲解又解不透的问题。在银川红旗沟有这样一组岩画,人首之上有一只羊,羊与人首相结合,人中有羊,羊中有人。这是羊图腾崇拜符号,反映了人与羊结合的图腾崇拜,是文化人类学中难得的资料和精品。这种图腾符号的产生是融合了人与羊的生理特征之后经过演变而形成的,这种符号使人的“审美意识获得了精神性活动能力;物质化符号凝聚成为人类最早的艺术形态,使人类文化信息的演化和传播成为可能,而且使文化积累和再生产成为可能”。这种图腾符号的产生,是人类能动认识世界、亲化自然的方法,并且形象地艺术化展示了游牧先民传递信息,交流感情,相互识别的智慧。
这是一幅纪事性的作品,人物显得傲慢又高贵,骑在马上抬头挺胸不可一世,马前还有一位马夫牵着马小心翼翼护卫着主子。这是一幅声情并茂的作品,把人物、马匹都刻画得栩栩如生且符合人物身份。在人骑前方还有一人双手上举表示敬意。
这种描绘细腻又形神兼备的作品,显示了作者观察的仔细,并且有切身的体会,否则难以作出这种有真情实感的作品。
在人骑下方还有两个人似在伫立观望。综观此画,有动有静,不同身份的人有不同的表现,使人耳目一新。
大麦地岩画·人骑(70×39)cm
画面向南,凿刻制作
这是一幅制作精美的作品。画面中一个人挽弓搭箭半跪式准备射猎,人物形象优美生动,弓箭尚未拉开,箭又细又长。人物身后有两只羊,似用绳子拴起来防止其逃跑。
这种写实的作品小巧玲珑,虽然没有大场面的狩猎气势壮观,没有人欢马叫的激动场面,但这种寂静无声的狩猎一样使人激动不已,这种悄悄的埋伏可能效果更好。此时无声胜有声,一样可以有所收获满载而归。
大麦地岩画·射猎(23×18)cm
画面向东,线刻制作
在表意的岩画中还有一种通过抽象化了的附着于物质的视觉传递实在意义的实物符号,这种实物符号有单一型和组合型,它是人们交际过程中有一定意义的媒介物。如岩画中的弓与箭,除了战斗和狩猎使用弓与箭外,在生殖崇拜中担当的是传递“以太”(力)的作用外,还有大量的弓与箭结合则有着更为复杂的象征意义,它已经不是本来的原意了,或者说是已经转换了原有的本意。这时的弓与箭的象征意义是弓代表了女性,箭代表了男性,弓与箭的结合则代表男女性爱与结合,成为性崇拜的代表与象征。这时的弓与箭已经赋予了象征意义。这种象征性的符号简洁、易懂,这是人类思维发展的一种特殊形态,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人类认识世界的多样性。
贺兰口岩画是贺兰山岩画的荟萃之地,1969年由笔者发现,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贺兰口岩画区距银川56公里,这里山势峥嵘、峰峦叠翠,清泉长流,岩羊嬉戏,蓝马鸡飞翔。古代岩画罗列于山崖两侧长达500米,可谓天下奇观。这里是古代岩画的富集之地、岩画发源之地,也是原始先民的祭祀之地,更是多元文化的交汇之地。
在这里观贺兰胜景,品千古岩画,沐浴阳光,净化心灵,启迪思想,体味人生。
贺兰口岩画区
三、岩画的分布特点及制作方法
宁夏岩画分布于贺兰山、卫宁北山大麦地、横山、牛首山、香山、青龙山,大致分布在水草丰茂的山口一带向阳一侧,有规律可循,制作有序,堪称为岩画艺术的长廊。岩画制作于山石南侧向阳石崖或岩石的节理面上。有岩画的地方地理环境基本上保持了原始的自然状态,绝少人为破坏,为我们研究岩画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宁夏岩画属于我国北方岩画系统,其制作方法是利用石器、骨器、金属等工具在石头上采用凿刻、敲击、研磨、刻划等方法制作而成。岩石是岩画的载体,是画纸、画板或画布。我国北方岩画基本上凿刻于山崖石壁上,图像多用阴刻的剪影形式,也有很多用阴文线条描绘轮廓。题材以野生动物和牧养的牲畜为主,表现草原地区的古代游牧部落的生活情况。一般风格疏朗粗犷,给人刚劲雄伟的感觉;虽然多为互不相关的单个形象,但有的画面布局合理,颇有生活气息。
这是一幅可称为纪念碑式的作品,由两部分组成。左侧部分是人骑,精雕细刻出手不凡,将人骑描绘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人骑在马上的形态神态都刻画得真实生动。尤其是马匹,个个活灵活现、体态优美、膘肥体壮、身材高大、线条流畅,而且有的马匹装饰的也很高雅,有的头上有高翎装饰,有的胸前有璎珞一类,显得华贵威风。
右侧有的狩猎的人挽弓搭箭对准猎物,表现了狩猎时的形态和动作。其下是马匹和北山羊,同样用笔细腻表现了动物的活动场面。
总之,这幅图以精工细作而见长并为人所称赞。
大麦地岩画·人骑与狩猎(92×103)cm
画面向南,凿刻制作
总之,宁夏岩画是用自然铁矿金属工具在石头上磨、凿、敲、刻制作而成,内容多描绘人物、动物、狩猎、歌舞、畜牧、宗教等,基本上表现以狩猎与游牧生活为主的社会意识形态。
四、岩画的风格及其艺术特点
岩画作为原始的民间艺术,是古代游牧先民的审美意识的产物。因此,岩画是游牧人认识世界和表现世界的创造艺术,是个体意识与群体意识统一的物化形态,而群体意识是由传统观念因袭而成。例如对生命、对生活的寄托,对氏族图腾的认同,等等,这些氏族、部落、民族的共同命运、心理、意识,决定了岩画的内容、题材的相对稳定性,以及表现手法的相似与相近。在一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下,在这个大的文化氛围内,控制和约束着人们的意识和艺术创作。因此,造成了岩画的内容、题材几乎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然而,作为意识形态的岩画,它又是游牧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宗教信仰的艺术反映,起着传递思想、表达意愿、传授经验的作用。
这是一幅群虎围猎图,三只老虎一字排开在追捕一群野羊,画面惊心动魄。
老虎号称“兽中之王”,威风凛凛,强悍凶猛。《周礼·春官》载“以玉作元器,以礼天地四方……又白虎礼西方”,到后来虎成为四方之神的西方之神。虎在游牧人心目中具有崇高的威望,是古老图腾崇拜的象征。因此虎在青铜器饰物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神圣的、不可动摇的镇宝避邪之物,平时可佩戴在身上,死后也一道埋入墓中。
岩画中这三只虎形象优美,身上的纹饰华丽,张牙舞爪,跃跃欲试,显示了不可阻挡之势,而一群野羊见到老虎后四散而逃。
这是一幅写实的作品,描绘真实可信,细节也作了精细的描绘,给人以亲临现场观战的感觉。
大麦地岩画·群虎图(45×100)cm
画面向西,凿刻制作
岩画作为特殊的文化载体和符号,在运用上又是因人而异的、自由挥洒的,可以在大的文化规范之内自由驰骋,就如同音乐一样,尽管仅有七个音符,但可以创作出千歌万曲。岩画也一样,在共性之中有个性的差异,可以使个性在广阔的天地中任意驰骋;充分发挥个人丰富的想象力,因而在岩画的大同之中又出现了奇异的图形,巧妙的构图以及形形色色、千变万化的形象,同样起到了丰富生活、美化生活和表情达意的作用,是一种共性与个性张扬的特殊语言。
我们通常说岩画语言,是指发声语言之外有点、线、图像、符号、色彩组合成的特殊语言。岩画造型语言的内核是一种表象的形象化语言,具有表情达意的符号性质,即具有形象图形、象征符号、指示符号的作用。人类最早的思维形式是行为思维,而最早的语言形式是一种非语言性的“动作语言”。由于人类活动性功能的完善化,以及它在劳动中建立起来的符号作用所致,使行为思维逐渐转化为心理活动,逐渐以心理的表象活动代表了行为过程,行为最终从思维形式蜕变掉了……因此,语言学系统也摆脱了“动作语言”的那种蒙昧状态的限制,从原始的叫声信号中迅速升华出来,逐渐演化为一种具有特点内涵和交流性、抽象性的声音代码系统。
这是一幅组合图,有人面、有人骑、有动物。如果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这幅图存在着打破与叠压关系,是先有人面像,后来有人在人面像上又制作了人骑和动物。
人面像这是一个十分悠久而古老的题材,在人们尚不了解和认识世界的时候,想象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神灵,在操纵着这个世界,无论刮风下雨、天灾人祸、生老病死,都有一个冥冥之中的神灵操纵着,所以便产生了似人又非人的神灵,于是神灵的形象出现了,为了生存人们只得祈求神灵的保佑。
大麦地岩画·人面像、人骑、动物(67×38)cm
画面向南,凿刻制作
岩画语言是介于人类动作语言及发声言语之外的一种绘画兼文字性及符号性的语言,岩画语言,恰如当今看图识字一类的艺术语言,是人类精神生产力的伟大作品。因为岩画语言更丰富、更深刻、更广泛、因而也就增加了释读的难度。
在艺术方面,宁夏岩画以它高超的艺术魅力和雄浑豪放的风格而自立于我国古代岩画之林。大体讲宁夏岩画造型粗犷有力、刚健洗练、豪放苍劲、刚柔相济、疏朗有致,能够把清新愉快之风熔铸于和谐洒脱的艺术风格之中,基本上做到了构图紧凑、比例适度,给人一种新颖、别致、优雅、肃穆、纯真、真实的感觉;同时又使人产生一种神秘莫测、诡谲怪诞的联想。它神秘但有坦诚,它庄重而又活泼,尤其是那些人面像与类人面像,这种感受更强烈更深刻。因此使人感受到艺术魅力的震撼,起到了启迪灵性、陶冶情操、开阔视野、赏心悦目、净化心灵的作用。
这是一幅组合图,画面的主体部分是几个大小不一的蹄印,另外有北山羊和其他动物。蹄印呈半圆形,中间有一个三角形的缺口。
对于蹄印的解释有多种看法,但比较流行的看法是:人类为了生存,为获得猎物,早在远古时代人类就通过狩猎活动较清晰识别各种动物遗留下来的踪迹了,通过踪迹(蹄印)就会对是什么动物留下的、向什么方向去了、时间有多久、数量多少等等了解得一清二楚。在岩石上凿刻蹄印,可能是为了标志或指示动物的存在或走向,大的蹄印表示大的动物,小的蹄印表示小的动物,有大有小的蹄印,就表示一群有大有小的动物。另外,从交感巫术的角度去理解,目的就是制作了蹄印就代表了要猎得它所代表的动物,制作蹄印毕竟要比制作完整动物要方便许多。
另外,蹄印的外形似子宫,可能与生殖崇拜有关,是性的象征。还有,蹄印是半圆形,也有可能代表月亮,是月亏的象征,记载了天象,是大月或小月。综合来看记载了夜晚所发生的事情。所以在岩画的蹄印旁有一些动物,有的动物晚上出来活动,如老虎等,在蹄印旁确实有老虎的形象,记录了某个月缺的晚上老虎出来活动的情况。
大麦地岩画·蹄印与动物(60×48)cm
画面向南,凿刻制作
岩画之所以强烈地吸引着人们,是因为岩画具有永恒的审美价值,它散发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和生活的芬芳,反映了古代游牧部落的愿望和追求,是游牧先民审美观的反映,凝结了他们的智慧,建造了艺术的不朽丰碑。尽管在岩画中有许多重复和相似性,这种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受生活方式、自然环境、经济活动、宗教信仰的相似性的制约,加之生产工具的落后,生产力低下,物质生活范围的单纯与狭窄,限制了人们的视野,造成了岩画的单一性。但是,岩画又是一个有着顽强个性的艺术,在反映生活的同时也在顽强的表现出自己“这一个”的典型性。
岩画在描绘生活时多以自然主义的形式出现,但是它质朴、自然,毫无矫揉造作之态。作者在创作时力求摆脱简单的模仿与雷同,并且多有创造性的概括与抽象。这种创造性的形式美也多少使岩画在一定的程度上摆脱了死板的模式。
【注释】
[1]陈永国.视觉文化研究读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3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