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汉侯国地理:陈丞相世家中的侯国考察及其地理分布

西汉侯国地理:陈丞相世家中的侯国考察及其地理分布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侯国附考9户牖《史记·陈丞相世家》曰:“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临淄封泥有“繁丞之印”,疑繁侯国即《志》千乘郡繁安。《太平寰宇记》以为此安陵即《志》平原郡之安侯国。同年所封济北王子荣关侯国亦在茌平、杨虚之间,可辅证上述推论大体不误。此“东里”当为“东野”之误,可证东野侯国确属巨鹿。《纪要》载山东商河县西北有麦丘城,《志疑》以为麦侯国所在。其侯国地望当据《表》注定于琅邪郡朱虚县境。

西汉侯国地理:陈丞相世家中的侯国考察及其地理分布

侯国附考

9户牖

史记·陈丞相世家》曰:“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正义》引《陈留风俗传》云:“东昏县,卫地,故阳武之户牖乡也。”据此,户牖乡即《汉志》陈留郡东昏县。《图集》东昏县定点远离阳武县,有误。东昏县地望应在阳武、封丘之间,汉初属河南郡。

38曲成夜

《史表》载虫捷文帝后三年复封夜侯,在位18年,景帝中六年免。但《史表》、《汉表》均载景帝中五年复封虫捷为垣侯,则《史表》所载文帝后三年复封虫捷为夜侯有误。当以《汉表》“文帝十四年复封”为是,在位18年,景帝中元年免。

75深泽

《史表》载高帝八年十月封深泽侯,但随后之柏至、中水、杜衍、赤泉四侯皆高帝七年受封,五人封侯次序颠倒。查侯功,赵将夕“以击平城侯”,刘邦征平城在高帝七年,又《史表》载赵将夕高祖时代在位五年,则今本《史表》“八年”当为“七年”讹误。《汉表》同误。

98繁

非《志》蜀郡繁县,考辨见《志疑》。临淄封泥有“繁丞之印”,疑繁侯国即《志》千乘郡繁安。另《汉表》载“元康四年,瞻师玄孙之子敏上造连城诏复家”。《志》无“敏”,此“敏”当为“繁”之误。

102宣平

楚汉春秋》、《十八侯铭》记作“南宫侯”,疑张敖初封为宣平侯,后更封为南宫侯,故文帝元年复以张偃为南宫侯。《史表》“高后”格记有“信平”,《谦补》以淮阳国新平县当之,无据,当为“宣平”之误。后汉封宋弘为宣平侯,知宣平确有其地。

141张

《元和志》载汉张县地处邢州任县东南二十七里。《图集》从之。今按,《汉志》常山郡中丘县自注:“逢山长谷,渚水所出,东至张邑入浊(湡)。”渚水即今白马河,故张县当在白马河下游。又《元和志》称张城一名“渚阳城”,亦证张县地处白马河沿岸。其地望应在今河北省任县西北之白马河北岸。

164乐平

乐平,《志》无,《续志》属东郡,自注“故清县”。《志疑》以为乐平为清县乡聚,其说不准确。汉初东郡当有清、乐平两县,故高帝封室中同为清侯(86),高后封冯无择为乐平侯(164)。若汉初乐平为清县乡聚,高后焉有析侯国置侯国的道理?建元六年乐平侯国废除后,当并入东武阳县,故地节二年霍光析奉邑东武阳置乐平侯国封霍山(584)。宣帝以后乐平并入清县。东汉将清县治所迁往乐平,故更清县为乐平县。

210东平陆

《图集》据《续山东考古录》定东平陆县于今汶上县北之汶河南岸。《文物地图集》汶上县西南有中店汉代遗址,该遗址原有东汉《衡方碑》,碑文载衡方为平陆人。中店遗址亦在汶河南岸,与《水经注》所载相符,当为汉代东平陆县所在。

214武阳

前人多以《志》东海郡武阳侯国(739)为萧嘉之封邑。此说有误。《史丹传》载史丹封邑本郯县武强聚,故萧嘉之武阳侯国绝非此地。《志》东郡有东武阳,泰山郡有南武阳,皆有可能是萧嘉之封邑。今暂取东武阳。

258睢陵

《图集》定睢陵县于洪泗县南洪泽湖中。误。《汉志》曰:“临淮之下相、睢陵、僮、取虑,皆鲁分也。”下相、僮、取虑皆在临淮郡北部,睢陵不应远至淮河沿岸。再从地名上分析,睢陵显然与睢水有关,如淮陵、淮阴、淮浦皆在淮河沿岸。《史表》作“睢阳侯”,则睢陵县当在临淮郡境内之睢水北岸,约在今江苏睢宁县北。

281怀昌

《史表》作壤。今按秦汉“懷”、“褱”字可写作“壞”字。如“褱德”,秦兵器铭文、秦封泥、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秩律》皆作“壞德”,故《史表》“壤”当为“壞”之讹误。怀昌,地望不详。《稽疑》以为千乘郡博昌。但千乘郡不与甾川国相接。此说显误。

327安阳

《河水注》载修县东有安陵城。《太平寰宇记》以为此安陵即《志》平原郡之安侯国。后人多从此说。《图集》亦将安侯国(标为安陵)定点于德州东北,但《水经注》明言此安陵本为修县之安陵乡,且此地不与济北国相邻,故安侯国定点显然有误。今按《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载仓公尝诊治安陵人项处之病症,仓公自言:“身居阳虚侯国,因事侯。侯入朝,臣意从之长安,以故得诊安陵项处等病也。”可知安陵地处杨虚赴长安道路之间。查《图集》,杨虚以西之茌平属东郡,故安陵地望当在茌平、杨虚之间。同年所封济北王子荣关侯国亦在茌平、杨虚之间,可辅证上述推论大体不误。

374东野(www.xing528.com)

《志》、《表》俱无。《志疑》以东海郡费县东野当之,大谬。按《赵世家》:“(武灵王)十七年,王出九门,为野台,以望齐、中山之境。”此野台或与东野有关。《正义》引《括地志》云:“野台一名义台,在定州新乐县西南六十三里。”其地与《志》常山郡九门县相近。另元朔四年常山为王国,东野初封当别属巨鹿郡。《汉书·路温舒传》载“路温舒字长君,巨鹿东里人也。”《汉志》无东里县,《辨疑》以为“东里”为里名。但《汉书》所记籍贯,无书里名者。此“东里”当为“东野”之误,可证东野侯国确属巨鹿。

421麦

麦、钜合、昌、蒉、雩殷五侯,《史表》作元狩元年封,《汉表》作元鼎元年封。今按,《汉表》虖葭侯条载第一代侯“六十二年薨”,第二代侯神爵元年嗣。以神爵元年倒推62年,正是元狩元年,则虖葭前之四侯,同在元狩元年封。《纪要》载山东商河县西北有麦丘城,《志疑》以为麦侯国所在。此麦丘城于西汉属平原郡,不与城阳国相近。盖后有徙封,与钜合侯(422)、朸侯(446)相似。

436邳离

《史表》作符离。《志》沛郡有符离县,《演变》以此当之。今按,武帝所封功臣,罕有整县分封。且路博德初封一千六百户,不足一县户数。《汉书·武帝纪》元朔二年:“遂西至符离。”师古曰:“幕北塞名也。”《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讨蒲泥,破符离”,晋灼曰:“二王号。”《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湘成侯条“以匈奴符离王降,侯”。湘成侯(440)与路博德同时受封。疑路博德因俘获匈奴符离王而得侯号“符离”,与甘延寿破郅支单于得名“诛郅支侯”(709)相似,而与沛郡符离县无关。其侯国地望当据《表》注定于琅邪郡朱虚县境。

437义阳

《表》注平氏。平氏,《志》属南阳郡。《山海经·海内东经·附篇》:“淮出余山,在朝阳东,义乡西。”《海内东经·附篇》为秦代《水经》(见周振鹤《被忽视了的秦代水经》,《自然科学史研究》1986年第1期),则秦代平氏县附近有义乡,此当即义阳侯国所在。杨守敬《水经注疏》:“《元和志》:‘桐柏县,汉平氏之东界,梁于此置义乡县。’盖取故义乡为名。”唐桐柏县为今桐柏县东之固县镇。另《寰宇记》信阳县:“本汉平氏县义阳乡之地。《魏志》云‘文帝黄初中分平氏立义阳县。’”则曹魏之义阳县(今河南义阳市东南)亦因地处义阳乡而得名。

439众利

《表》曰国除“为诸县”。1977年山东即墨市出土西汉“诸国侯印”。李学勤先生以为,诸县曾并入众利侯国,但众利距诸县较远,且汉代无并汉县入侯国之例。笔者推测众利侯后更封为诸国侯,《表》失载更封之事。另《功臣表》义阳侯卫山条“太始四年,坐教人诳告众利侯当时,弃市”,则众利侯更封诸侯当在太始四年(前93年)之后。

443石洛

石洛以下21侯,《史表》作元狩元年封,《汉表》作元鼎元年封。今按,《汉表》原洛侯条载原洛侯在位26年,征和三年薨。挟术侯在位16年,天汉元年薨。以征和三年倒推26年,天汉元年倒推16年,正是元鼎元年。知《史表》封年有误。

493漳北

以下六赵王子侯封年不详。今按,六侯中有鄗侯。元朔三年,已封赵敬肃王子为鄗侯,元鼎五年坐酎金除国。颇疑鄗侯国废除后,与尉文(295)一同回属赵国,故得封刘舟,则六侯受封在元鼎五年之后。又,六侯除国皆在征和二年以后,无坐元鼎五年酎金者,亦证六侯受封于元鼎五年之后,而南陵、爰戚两侯因征和二年置平干国而徙封。故六侯封年当在元鼎六年至征和元年之间。今暂取元封元年。

551安平

《水经·阴沟水注》:“濄水又东迳大棘城南,故鄢之大棘乡也。……濄水又东迳安平县故城北。《陈留风俗传》曰:‘大棘乡,故安平县也。’”安平侯杨敞与富平侯张安世同日受封,张安世之富平侯国地处陈留郡,杨敞之安平侯国当同在陈留郡。濄水所经之安平县故城正在陈留郡境内,应为杨敞之封邑。

577乐阳

《水经·浊漳水注》载绵蔓水先后流经蒲吾、桑中、绵蔓、乐阳诸县。《清一统志》定蒲吾、桑中于平山县东南,定绵蔓、乐阳于获鹿县东北。《图集》从之。如此则四县分布过于密集。今按,郦道元注引《东观汉纪》载“光武使邓禹发房子兵……(銚期)别攻真定、宋子余贼,拔乐阳、槀、肥累”。据此,乐阳当在房子、宋子之间,与槀城、肥累相近。又《后汉书·銚期传》李贤注“乐阳”地处恒州槀城县西,据此应定乐阳地望于今石家庄市东南。

597平通

《表》注博阳。《汉志》汝南郡有博阳,非此地。因博阳侯(610)条下注“南顿”,知汝南郡博阳东汉已并入南顿。《表》注“博阳”当为《续志》泰山郡博县,此博县亦称博阳(见周振鹤《西汉政区地理》,第107—108页)。

651枣(柔)

左传·桓公十年》:“柔会宋公、陈侯、蔡叔盟于折。”杜注“柔,鲁大夫未赐族者”,知柔为鲁大夫封邑。邵晋涵《南江札记》以为“折”即《汉志》琅邪郡之折泉侯国,则柔侯国当在折泉附近,故定地望于山东五莲县境。

738高阳

《殷周金文集成》著录有“高阳左库”剑(11581),为齐国兵器,或与高阳侯国有关。《续山东考古录》称高阳故城为莒县东南之高羊社。《图集》据此定点。今按《表》体例,高阳侯国地处东莞县境,故当定于莒县西北。

752新山

《图集》定新山侯国于莒县西南。按,此地在城阳国莒县与琅邪郡高广侯国之间。高广侯本城阳王子,则《图集》新山侯国本城阳国地。王国例不置侯国。虽新山侯国封于成帝,时高广侯国已别属琅邪。但西汉无析侯国置侯国之理。故《图集》定点有误。颇疑新山在莒县东,与高阳侯国相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