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汉侯国地理及建置沿革

西汉侯国地理及建置沿革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汉侯国建置沿革综表本表以封置年代为序,收录高帝六年至汉成帝绥和二年(前7年)汉廷封置侯国之建置沿革。本表排序以侯国建置沿革为准,侯国既废,便销其序号,如后世绍封,则重新予以编号。因这类侯国之建置沿革并未中断,故本表仍作一个侯国处理,统一编号616。另外,对于学界有关西汉侯国地望考释的最新成果以及考古发现,本表亦予以吸收,并以脚注的形式标注出处。

西汉侯国地理及建置沿革

西汉侯国建置沿革综表

本表以封置年代为序,收录高帝六年(前201年)至汉成帝绥和二年(前7年)汉廷封置侯国之建置沿革。下面分别对本表各类项体例作以简要说明:

序号 本表所录侯国皆有序号,作为检索的依据。侯国序号根据侯国封置年代编制,共录有侯国787个。

由于统计方式存在差别,本表所录高帝六年至绥和二年侯国数目与王恢的统计有所不同。王恢对侯国数目的计算以列侯宗系为准,同一宗系所封置的不同侯国,以及先后多次绍封的侯国,王先生皆作一个侯国计算。如高帝九年封张敖为宣平侯,高后八年封张敖庶子张侈为信都侯、张受为乐昌侯,文帝元年绍封张敖嫡子张偃为南宫侯,武帝元光三年绍封张偃之孙张广国为睢陵侯。王恢将信都、乐昌、南宫、睢陵四侯国皆附于宣平侯国条,按一个侯国计算,编号为102。又如宣帝本始三年封韦贤为扶阳侯,其侯国于甘露元年除,永光三年元帝复封其子韦玄成为扶阳侯。王先生将韦贤受封之扶阳侯国与韦玄成绍封之扶阳侯国按一个侯国计算,编号为728。本表排序以侯国建置沿革为准,侯国既废,便销其序号,如后世绍封,则重新予以编号。在本表,宣平(102)、信都(174)、乐昌(175)、南宫(185)、睢陵(258)按五个侯国计算,各有编号;韦贤之扶阳侯国(567)与韦玄成之扶阳侯国(674)按两个侯国计算,也各有编号。

某些侯国曾发生更封,如新利侯国于甘露四年更封为户都侯国。因这类侯国之建置沿革并未中断,故本表仍作一个侯国处理,统一编号616。

侯国 记录侯国的名称。对于文献记载有误的侯国名,本表以“()”的形式标注其正确名称。对于发生更封的侯国,则会用符号“—”来予以标注。对于初封或更封后名称不详的侯国,以符号“?”标注。

置年废年 记录侯国的封置年代和废除年代。对于王莽废除的侯国,在“废年”栏中统一标注为“莽绝”。

类别 对侯国属性的标识,共分“功臣”、“王子”、“外戚”、“归义”、“恩泽”五类。

汉志 对见录于《汉书·地理志》的地名,在该栏标注该地所在《汉书·地理志》属郡。

表注 标注《汉书》相关“侯表”所注侯国之郡名和县名(关于《汉表》下注郡县名体例,参见上编第一章考述)。

地望 利用今天的行政区划信息对侯国地理方位予以定位。本文所采侯国地望,基本得自前人研究成果。笔者主要利用《中国文物地图集》、《中国历史地图集释文》、《汉王国与侯国之演变》。采自《中国文物地图集》的地望信息本表标注img111采自《中国历史地图集释文》的地望信息标注img112采自《汉王国与侯国之演变》的地望信息标注img113对于三部书所载侯国地望信息的择取次序,以《中国文物地图集》为首选,《中国历史地图集释文》次之,《中国文物地图集》、《中国历史地图集释文》无载则以《汉王国与侯国之演变》补之。另外,对于学界有关西汉侯国地望考释的最新成果以及考古发现,本表亦予以吸收,并以脚注的形式标注出处。

某些侯国曾发生迁徙,本表标注“1”、“2”分别记录该侯国迁徙前后的地望信息。某些侯国曾发生更封,本表亦分别标明该侯国更封前后的地望信息。

隶属沿革(所在郡国) 标注侯国的上属郡。景帝中六年以前,侯国享有独立地位,不属所在郡国管辖(参见下编第一章考述),故本表(一)高帝六年至景帝中五年封置侯国之“隶属沿革”更改为“所在郡国”。因为侯国迁徙、郡国更置、郡国行政建制变化的原因,某侯国的所属郡(或所在郡国)会发生变化,本表以符号“-”标注属郡变化情况。景帝中六年以前,某些侯国所在郡有时会更置为王国,本表以标注“某郡(国)”的形式来表明该侯国所在郡曾一度置为王国。

某些侯国曾发生更封,对于初封或更封后地望不详的侯国,以符号“?”标注该侯国的属郡。某些侯国虽属郡不明,但可推知必隶属于某两郡之一,对此类情况本表以“A郡/B郡”的形式予以标注。景帝中六年以后,因“王国不辖侯国”,某些侯国的隶属关系会因郡国更置而在两郡之间转变(参见下编第七章)。对这种情况,本表以“A郡=B郡”的形式予以标注。

现以陈平之“户牖—曲逆”(9)侯国为例。陈平之户牖侯国初封于河南郡;高帝七年更封常山郡曲逆县;高后元年至八年常山郡置为常山国;景帝三年汉廷析常山郡置中山国,曲逆侯国地处中山国;景帝中六年因王国境内不能存留侯国,曲逆侯国迁出中山国,迁徙后的方位不详。故该侯国“所在郡国”一栏标注为“河南常山(国)中山国?”。

再以王奉光之邛成侯国(604)为例。邛成侯国于元康二年封置于济阴郡;甘露二年济阴郡改置定陶国,邛成侯国别属山阳郡;黄龙元年,定陶国除,邛成侯国回属济阴郡。河平四年,济阴郡再次改置定陶国,邛成侯国别属山阳郡;建平二年,定陶国除,邛成侯国再度回属济阴郡,直至汉末。因郡国更置,邛成侯国反复隶属于济阴、山阳二郡,故该侯国“隶属沿革”一栏标注为“济阴=山阳”。

备注附考 对侯国名称、封年、废年、地望、隶属沿革等信息的考辨,同时辑录前人的相关考证成果。对于简要的考证文字,本表录入备注;对于相对繁复的考证文字,笔者另制附考以备读者查询。

该类项收录有多种前人研究成果,出于篇幅的考虑,本表俱作简称,现将征引书籍简称与全称对应关系排列如下:(www.xing528.com)

《志》——班固《汉书·地理志》

《续志》——司马彪《续汉书·郡国志》

《魏志》——魏收《魏书·地形志》

《纪要》——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

《稽疑》——全祖望《汉书地理志稽疑》

《考异》——钱大昕《廿二史考异》

《志疑》——梁玉绳《史记志疑》

《辨疑》——钱大昭《汉书辨疑》

《杂志》——王念孙《读书杂志》

《举正》——赵一清《汉表举正》

《谦补》——王先谦《汉书补注》

《商补》——王荣商《汉书补注》

《地名考》——钱穆《史记地名考》

《图集》——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演变》——王恢《汉王国与侯国之演变》

《西政》——周振鹤《西汉政区地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