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汉侯国地理及酎金案与财政危机

西汉侯国地理及酎金案与财政危机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7]酎金案乃是元鼎年间汉廷财政危机的产物,已成为学界共识。武帝分封的功臣侯、异族归义侯、王子侯因酎金案失爵的人数,在各自群体中所占比例均低于48%。

西汉侯国地理及酎金案与财政危机

二、酎金案与汉廷财政危机

对于元鼎五年武帝为何要以“进献酎金成色不足”为由废免106位列侯,学者们普遍认为与当时汉廷财政收支紧张有关,其中以宋人王观国的观点最具代表性:

《武帝纪》曰:“元鼎五年九月,列侯坐献黄金酎祭宗庙不如法夺爵者百六人。”服虔注曰:“因八月献酎宗庙时使诸侯各献金来助祭也。”颜师古注曰:“酎,丈救反,三重酿醇酒也。”观国观古之诸侯,自非大恶不道,则不至于夺爵失侯。今酎金不如法,罪不至于夺爵,而武帝削夺之典,如此其重,读《食货志》,然后知其事有所因。《志》曰:“南粤反、西羌侵边。”“齐相卜式上书,愿父子死南粤。天子下诏褒扬,赐爵关内侯,黄金四十斤,田十顷。布告天下,天下莫应。列侯以百数,皆莫求从军。至饮酎,少府省金,而列侯酎金失侯者百余人。”按武帝数事征伐,末年国耗民贫,四方骚然,及南粤反,西羌侵边,中国困乏,卜式知其危,故身先以率天下,武帝擢式既峻,欲以此动诸侯,而觊诸侯之来应也,然诸侯惮于从军,各自顾望,莫有应者,武帝因此发怒,乃以酎金不如法,而列侯夺爵者百余人。此在汉法未之有,特以私怒而加威,故酎金之罪虽轻,而削夺之典特重,权一时之宜可也,非不刊之法也。[6]

王观国总结武帝网织酎金案的根本原因是“国耗民贫”的经济形势,而武帝鼓励列侯从军的旨令没有得到响应则是引发酎金案的直接原因。王观国对酎金案的分析合乎情理,近年来学者们对酎金案的看法基本延续了王观国的思路。[7]酎金案乃是元鼎年间汉廷财政危机的产物,已成为学界共识。

西汉列侯封邑的税收皆归列侯所有,武帝一次性废免106位列侯,就意味着把106个侯国的财税收入收归中央。就此而言,网织酎金案可以增加汉廷财税收入显而易见。而从“酎金失国”列侯名单构成来看,武帝借酎金案以扩大政府财税来源的经济意图则更为明显。仅从表6-1似乎看不出废免列侯与汉廷扩大财政收入的关联,但如果我们将“酎金失国”列侯构成与元鼎五年八月(酎金案发生前)的列侯构成进行对比,会发现一些耐人寻味的现象(参见表6-2)。

表6-2 “酎金失国”列侯与元鼎五年八月列侯构成对比

根据《汉表》可以复原出元鼎五年八月的列侯数量为209个。酎金案发生后,有101位列侯被废免(另有5人《汉表》失载),因酎金案而废免的列侯数量占到元鼎五年八月列侯总数的48%,可见酎金案牵涉范围之广。但如果我们将列侯依照分封时代加以区分,会发现不同类型的列侯涉入酎金案的比例各不相同。武帝分封的功臣侯、异族归义侯、王子侯因酎金案失爵的人数,在各自群体中所占比例均低于48%。特别是武帝分封的功臣侯和异族归义侯,只有不到1/4涉入酎金案。相较而言,高帝至景帝所封列侯受酎金案牵连十分严重,特别是高帝所封列侯,在元鼎五年八月有24人,但在酎金案中有20人被废免,占总数的83%。从这些统计数据不难看出,酎金案明显带有重点打击高帝至景帝封置列侯的倾向。(www.xing528.com)

为何高帝至景帝时期封置的列侯是酎金案的主要受害者,这还要从经济因素上着眼。西汉的列侯封置制度在武帝元光、元朔之际(推恩令颁布前后)有过一次较大变化。高帝至武帝早期封置的列侯,基本都是整县受封。但在元朔年间以后,列侯主要以乡聚受封,整县受封的例子十分罕见。那些武帝以前受封的侯国,无论是在地域面积上,还是在人口上都要比武帝以后受封的侯国高出一筹。至元鼎五年,汉初受封的列侯虽然数量较少,但经济总量十分可观。特别是高帝分封的列侯,初封之时便占有名城大邑,封户繁庶,在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后,其封国的人口增殖更为迅速。《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序云:

(高帝)时大城名都民人散亡,户口可得而数裁什二三,是以大侯不过万家,小者五六百户。……逮文、景四五世间,流民既归,户口亦息,列侯大者至三四万户,小国自倍,富厚如之。

武帝时期,高帝所封列侯的富贵程度由此可见一斑。这些封户数量达到三四万户的“超级侯国”使大量税收流失于中央财政之外,这必然令武帝感到痛心。元朔年间以后,武帝不断扩大对外战争的规模,汉廷财政收支已不堪重负。武帝为此采取种种措施以扩大财源,但收效甚微。而若能将这些封户逾万的侯国废免,无疑可大大增加汉廷的财政收入。

元鼎五年,武帝因进献酎金成色不足,对列侯集团进行全面清算。由此我们看到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同样身为列侯,武帝分封的21个功臣侯只有5人涉入酎金案,而高帝分封的24个功臣侯,却有20人涉入酎金案。元鼎年间,高帝功臣侯收入丰厚,进献酎金的质量竟不如武帝所封功臣侯。[8]由此不难想象,高帝功臣侯被废免的原因绝非酎金成色不足,而是武帝欲侵夺他们封国的税收。当武帝决定网织酎金案以打击列侯集团时,税收丰厚的高帝功臣侯随即沦为重点打击的对象。

武帝重点打击高帝功臣侯恐怕还有一层考虑。大约在元鼎年间,西汉的诸侯王分封制度也出现了变化。景帝时代,诸侯王均为整郡受封,而在元鼎年间,武帝分封诸侯王却以户数为准。元鼎三年,武帝封刘平为真定王、刘商为泗水王,其诏书曰:“常山宪王蚤夭,后妾不和,適孽诬争,陷于不义以灭国,朕甚闵焉。其封宪王子平三万户,为真定王;封子商三万户,为泗水王。”[9]该年所封真定王、泗水王皆三万户,而当时的高祖功臣侯也有封户达三四万者,列侯封户竟多于诸侯王,这在等级森严的汉帝国显然有悖礼法。而武帝借酎金案将绝大多数高帝功臣侯废免后,诸侯王封户少于列侯封户的不合理现象自然随之消除。[10]

综上,就“酎金失国”列侯名单构成来看,元鼎五年的酎金案明显带有重点打击高帝至景帝封置列侯的倾向。武帝此举使得封户逾万的侯国基本上被消灭,朝廷财税收入大大增加,而列侯封户超越诸侯王的不合理现象也得到解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