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粤、东越、朝鲜归义侯国地理分布 - 西汉侯国地理图表

南粤、东越、朝鲜归义侯国地理分布 - 西汉侯国地理图表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下面分别对南粤、东越、朝鲜归义侯国地理分布进行考证。且元鼎六年、元封元年所封南粤归义侯国皆在南阳郡,临蔡侯国亦当地处南阳郡。从所属郡目上看,四侯国地域分布似乎并无关联,但四郡除济南郡外,皆地处江淮流域,故东越归义侯国存在着分布于江淮流域的地域特征。

南粤、东越、朝鲜归义侯国地理分布 - 西汉侯国地理图表

二、南粤、东越、朝鲜归义侯国地理分布

武帝元鼎、元封年间,随着南粤、闽越、朝鲜等政权相继灭亡,又有许多异族首领归降汉朝,受封为列侯。下面分别对南粤、东越、朝鲜归义侯国地理分布进行考证。

(一)南粤归义侯国

元鼎、元封年间,武帝封南粤归义侯国八:

术阳(467) 南粤王兄建德之封国,元鼎四年封。《汉表》注“下邳”,地处东海郡。

瞭(475) 南粤降将毕取之封国,元鼎六年封。《汉表》注“南阳”,地处南阳郡。

安道(477) 南粤降将定之封国,元鼎六年封。《汉表》注“南阳”,地处南阳郡。

湘成(479) 南粤桂林监居翁之封国,元鼎六年封。《汉表》注“堵阳”,地处南阳郡。

随桃(478) 南粤苍捂王赵光之封国,元鼎六年封。随桃,《汉志》无,《汉表》亦无下注郡县名。但《史记·南粤传》:“苍梧王赵光者,越王同姓,闻汉兵至,及越揭阳令定自定属汉;越桂林监居翁谕瓯骆属汉,皆得为侯。”《索隐》引韦昭语:“随桃、安道、膫三县皆属南阳。”据此,随桃侯国地处南阳郡。

仔细分析元鼎六年所分封的瞭、安道、湘成三侯国,存在一个共同的特点:都由元鼎五年废免的侯国改置而来。瞭侯国,本为匈奴归义侯次公之封国(466);安道侯国,本为长沙王子刘恢之封国(401);[15]湘成侯国,本为匈奴归义侯敞屠洛之封国(440)。以上三侯国皆因元鼎五年的“酎金案”而国除。元鼎六年,武帝乃是利用了这些旧有侯国的建制,来分封归附的南粤降将。这样看来,随桃侯国应当同样由元鼎五年废除的南阳郡某侯国改置而来。那么随桃侯国的前身又是哪一个侯国呢?答案是桃侯国(136)。

湖北随州孔家坡汉墓简牍的发现,揭示了景帝末年以后的桃侯国地处南阳郡。[16]元鼎五年,第四代桃侯刘自为因卷入“酎金案”而国除。从孔家坡汉墓的方位来看,桃侯国应与南阳郡随县相邻,笔者推测元鼎五年桃侯国废除后并入随县,随县由此改称为随桃县。次年,武帝恢复桃侯国的建制,把随桃县分封予赵光,这便是随桃侯国的由来。

下郦(482) 骆越降将黄同之封国,元封元年封。《汉表》注“南阳”,即《汉志》南阳郡之郦县。《水经·湍水注》:“(湍水)东南流迳南郦县故城东,《史记》所谓下郦也。汉武帝元朔(封)元年,封左将黄同为侯国。”[17]故黄同之封国地处南阳郡。

临蔡(489) 南粤降将孙都之封国,元封元年封。《汉表》注“河内”,后世学者多以为临蔡侯国即《续志》河内郡山阳县之蔡城。此说不足据。元鼎五年以后,汉廷不于河内郡封置侯国。且元鼎六年、元封元年所封南粤归义侯国皆在南阳郡,临蔡侯国亦当地处南阳郡。《水经·沔水注》云:“浕水又西迳蔡阳县故城东,……应劭曰:‘蔡水出蔡阳,东入淮。’”[18]根据《水经注》的记载,南阳郡有蔡水,临蔡侯国当在此水附近,约在南阳郡蔡阳县境。

涉都(492) 南粤南海太守嘉之封国,元封元年封。《汉表》注“南阳”,又《续志》南阳郡筑阳县有涉都乡。《水经·沔水注》云:“(沔水)又东南过涉都城东北。”郦道元注曰:“故乡名也。案《郡国志》筑阳县有涉都乡者也。汉武帝元封元年封南海守降侯子嘉为侯国。”[19]故嘉之封国地处南阳郡。

通过以上考证,武帝所封八个南粤归义侯国,除术阳侯国外,皆置于南阳郡(参看图3-1),南粤归义侯国存在着集中分布于南阳郡的特征。

图3-1 元封元年南粤归义侯国分布图

(二)东越归义侯国(www.xing528.com)

元封元年,汉灭闽越国,武帝封东越首领四人为列侯:

北石(481) 故东越衍侯吴阳之封国。《汉表》注“济阳”。钱大昭曰:“(外石侯)《索隐》曰‘《汉表》在济南’。今闽本与《索隐》同,汲古阁本误。”[20]故今本《汉表》下注“济阳”当为“济南”之讹误。北石侯国地处济南郡。

又《汉书·闽粤传》载吴阳封国名为“卯石”。笔者怀疑吴阳封国或与《左传·成公二年》所载之“石窌”有关。杜预注曰:“石窌,邑名。济北卢县东有地名石窌。”《元和郡县图志》齐州长清县载县东三十里有石窌故城。[21]其地正在西汉济南郡境内。

开陵(488) 故东越建成侯敖之封国。《汉表》注“临淮”,即《汉志》临淮郡之开陵。

东城(490) 故东越繇王居股之封国。《汉表》注“九江”,即《汉志》九江郡之东城县。

无锡(491) 故东越将军多军之封国。《汉表》注“会稽”,即《汉志》会稽郡之无锡县。

元封元年所封四个东越归义侯国分别地处济南、临淮、九江、会稽郡。从所属郡目上看,四侯国地域分布似乎并无关联,但四郡除济南郡外,皆地处江淮流域,故东越归义侯国存在着分布于江淮流域的地域特征。

(三)朝鲜归义侯国

元封三年,汉灭朝鲜国,武帝封朝鲜首领五人为列侯:

平州(500) 朝鲜降将王唊之封国。《汉表》注“梁父”,地处泰山郡。

荻苴(501) 朝鲜相韩阴之封国。《汉表》注“勃海”,地处勃海郡。《读史方舆纪要》北直隶沧州庆云县载:“荻苴城,《邑志》云:在县东城下。旧有荻苴河,直抵海丰。汉武帝封朝鲜降将韩陶为荻苴侯,疑邑于此。”[22]据此,荻苴侯国约在勃海郡阳信县境。

澅清(502) 朝鲜相参之封国。《汉表》注“齐”。《孟子·公孙丑下》:“孟子去齐,宿于畫。”赵岐注:“畫,齐西南邑也。”[23]临淄封泥见有“畫乡”。[24]《水经·淄水注》云:“又有澅水注之,水出时水东,去临淄城十八里,所谓澅中也。”[25]根据以上记载,澅清侯国约在《汉志》齐郡临淄县西南。

幾(507) 朝鲜王子张之封国。《汉表》注“河东”,有误。元鼎三年以后,汉廷不在太行山以西封置侯国。[26]又《史记·赵世家》惠文王二十三年“楼昌将,攻魏幾,不能取。十二月,廉颇将,攻幾,取之”。《战国策·赵策三》“秦攻赵蔺离石祁拔”章“秦败于阏与,反攻魏幾。廉颇救幾,大败秦师”。[27]本于《史记》、《战国策》,幾县当在魏赵之间。《读史方舆纪要》大名府元城县“幾城”条引《括地志》“在元城县东南”。[28]《史记地名考》幾侯国条:“故城今河北大名县东南。战国魏邑,于汉属魏郡。《表》属河东未详。”[29]综合以上记载,幾侯国当在魏郡,《汉表》幾侯条下注“河东”显然有误。[30]

涅阳(508) 朝鲜降将最之封国。《汉表》注“齐”,地处齐郡。[31]

元封元年所封五个朝鲜归义侯国分别地处泰山、勃海、齐、魏等郡。从所属郡目上看,五侯国地域分布似乎并无关联,但细查荻苴侯国方位,本为平原郡地;[32]而幾侯国则地处战国时代的赵、魏、齐三国交界地带。[33]因此,五侯国在地域分布上,皆属于齐地的范畴,朝鲜归义侯国存在着分布于“齐地”的地域特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