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丝绸之路上古代玻璃器的发现与研究成果

丝绸之路上古代玻璃器的发现与研究成果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贵州古代玻璃器的发现及其研究刘明琼据考古实物资料证明,我国玻璃的制造和使用可追溯到西周早期。本文拟对这批古代玻璃器进行整理,并根据科学的化学成分分析结果,对所反映的诸问题作初步研究。表1贵州出土古玻璃样品的化学成分[2]二、两汉时期玻璃玻璃耳珰30件,玻璃珠203颗,仿动物形玻璃坠2件,现分类介绍如下。

丝绸之路上古代玻璃器的发现与研究成果

贵州古代玻璃器的发现及其研究

刘明琼

(贵州省博物馆贵阳550004)

考古实物资料证明,我国玻璃的制造和使用可追溯到西周早期。目前,国内外学者一致认定,凡属铅钡玻璃系统的(PbO-BaO-SiO2)为我国自制,凡属钠钙系统的玻璃(Na2O-CaO-SiO2)为西方输入。贵州从1956年以来,随着考古发掘工作的不断开展,在战国晚期至宋元时期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玻璃器,这些玻璃器是我国自制,还是国外输入,或是两者兼有?本文拟对这批古代玻璃器进行整理,并根据科学的化学成分分析结果,对所反映的诸问题作初步研究。

一、战国晚期玻璃

玻璃珠129颗。1978年在赫章可乐发掘战国晚期至王莽时期的土著民族墓葬168座[1],其中4座墓出土玻璃珠,包括两座战国晚期墓和两座西汉前墓。战国晚期墓M19出土玻璃珠19颗,圆形、绿色,直径为1cm,经化学成分分析,含PbO为19.71%,BaO为9.14%,属于中国自制的铅钡玻璃系统(表1,GZH-2)。战国晚期墓M187出土玻璃珠110颗,扁圆形、绿色、不透明,直径为0.4cm,经化学成分分析表明,其中含PbO为12.73%,含BaO为12.44%(表1,GZH-3),属于中国自制的铅钡玻璃系统。

表1 贵州出土古玻璃样品的化学成分[2](wt.%)

二、两汉时期玻璃

玻璃耳珰30件,玻璃珠203颗,仿动物形玻璃坠2件,现分类介绍如下。

1.汉代玻璃耳珰30件

(1)出土地点和数量

①1956年,从平坝金家大坪汉墓M2出土耳珰1件[3]

②1958年,从清镇琊珑坝汉墓M5出土耳珰2件、M14出土耳珰1件、M18出土耳珰3件、M19出土耳珰1件、M1出土耳珰5件[4]

③1959年,从清镇土门寨汉墓M93出土耳珰2件,从清镇中厚乡后六汉墓M97出土耳珰2件、M98出土耳珰1件、M100出土耳珰2件、M111出土耳珰1件[5]

④1960年,从赫章可乐汉代遗址出土耳珰1件;

⑤1972年,从黔西罗卜垮东汉墓M16出土耳珰1件、M12出土耳珰2件、M13出土耳珰2件[6]

⑥1975年,从兴仁交乐东汉墓M2出土耳珰2件[7]

⑦1978年,从威宁中水梨园王莽时期M24出土耳珰1件[8]

(2)分类

根据耳珰器型不同,可分4式:

1式,束腰细,深蓝色,大的一头宽缘,径为1.8cm,小的一头径为0.7cm,高为1.8cm。平坝金家大坪东汉墓M2出土的耳珰,经化学成分分析,含PbO为16.39%,含BaO为14.98%,属于铅钡玻璃系统(表2,GZH-9)。

2式,束腰,均浅蓝色,大的一头均窄缘,径为1.5~2cm,小的一头径为0.8~1cm,高为2~2.5cm。清镇琊珑坝汉墓M5出土的耳珰,经化学成分分析,含SiO2为75.22%、含K2O为13.75%,属于钾硅玻璃系统(表3)。从清镇琊珑坝汉墓M18出土的耳珰,经化学成分分析,含SiO2为77.32%、含K2O为9.33%,属于钾硅玻璃系统(表2,GZH-7)。

3式,直腰,腰部较长,且较粗,大的一头有的宽缘,径为1.7~1.9cm,有的为窄缘,径为1.5cm;小的一头与腰径相等,径为0.9cm,高为1.7~2.1cm。有深蓝色和浅蓝色。威宁中水梨园王莽时期M24出土的耳珰,经化学成分分析,含PbO为24.48%,含BaO为15.09%,属于铅钡玻璃系统(表2,GZH-16)。

4式,腰较短,微束,A形,大的一头宽缘,径为2.1cm,小的一头径为1.3cm,高为1.4cm。V形,大的一头窄缘,径为1.3~1.7cm,小的一头径为0.9~1cm,高为1.3~1.5 cm,有深蓝色和浅蓝色。从清镇中后六乡土门寨汉墓M93出土的耳珰,经化学成分分析,含PbO为27.6%、BaO 10.88%,属于铅钡玻璃系统(表3)。从兴仁交乐东汉墓M2出土的耳珰,经化学成分分析,含PbO为25.95%,含BaO为16.43%,属于铅钡玻璃系统(表2,GZH-14)。从黔西罗卜垮东汉墓M13出土的耳珰,经化学成分分析,含PbO为22.91%,含BaO为17.63%,属于铅钡玻璃系统(表2,GZH-11)。

表2 贵州省出土汉代玻璃样品化学成分的外束质子激发X荧光分析结果[2]

表3 贵州出土汉代玻璃珠和玻璃耳珰的化学成分(wt.%)

注:表3、表4和表5的分析测试方法为扫描电镜能谱分析(SEM-EDX)。

2.汉代玻璃珠145颗

(1)出土地点和数量

①1958年,从清镇琊珑坝汉墓M14出土玻璃珠1颗[4]

②1959年,从清镇中厚乡后六汉墓M97出土玻璃珠5颗、M100出土玻璃珠4颗,清镇牧马场汉M106出土玻璃珠11颗[5]

③1960年,从赫章可乐汉代遗址出土玻璃珠1颗;

④1973年,从黔西罗卜垮东汉墓M18出土玻璃珠15颗[6]

⑤1976年,从安顺宁谷东汉墓M12出土大玻璃珠1颗[9]

⑥1978年,从赫章可乐西汉前期M38土著民族墓出土玻璃珠60颗、M170出土玻璃珠1颗[1]

⑦1979年,从威宁中水梨园王莽时期汉墓M42出土玻璃珠23颗[10]

(2)分类

汉代玻璃珠,可分6式:

1式,7颗,其中2颗白色,5颗淡蓝色,均为六棱柱形。1颗纺轮形,从中部向两端急收敛,中部最大直径为1.45cm,高为1.4cm。其余均为柱形,长短不一,长为1.1~1.8cm,径为0.7cm。清镇中厚乡后六汉墓M97出土的六棱柱形玻璃珠经化学成分分析,含SiO2为80.59%,含K2O为13.7%,属于K2O-SiO2玻璃系统(表3)。

2式,2颗,圆柱形,中部鼓突,两端束颈状,半透明,白色、蓝色各1颗,高为1.1cm,直径为0.75~0.9cm,器型美观。清镇中厚乡后六汉墓M100出土。经化学成分分析,白色珠含PbO为20.33%,含BaO为16.84%(表2,GZH-4A)。蓝色珠的化学成分,含PbO为17.70%,含BaO为16.04%,均属铅钡玻璃系统(表2,GZH-4B)。

3式,1颗,清镇中厚乡后六汉墓M100出土,瓶形,束颈尖底,绿色半透明,高为1.05cm,直径为0.7cm,颈部有穿孔,造型美观,色彩艳丽。经化学成分分析,含PbO为25.55%,含BaO为14.28%,属于铅钡玻璃系统(表2,GZH-4C)。

4式,1颗,长方形,淡金黄色,半透明,长为1.7cm,宽为1.1cm,厚为0.5cm,有穿孔。

5式,42颗,圆形小珠,有绿色、深蓝色、咖啡色,大小不一,直径为0.3~0.8cm,高为0.15~0.6cm,颗粒大者半透明。清镇琊珑坝汉墓M14出土的绿色玻璃珠,经化学成分分析,含PbO为27.11%,含BaO为12.75%,属于铅钡玻璃系统(表2,GZH-6B)。威宁中水梨园王莽时期M42出土的蓝色玻璃珠,经化学成分分析,珠1,含SiO2为77.38%,含K2O为10.83%;珠2,含SiO2为76.16%,含K2O为11.97%,均属于钾硅玻璃系统(表2,GZH-1A)。

3.玻璃坠2件,分2式

1式,1件,狮形坠,1973年黔西甘棠东汉墓M18出土[11],呈卧狮状,蓝色,半透明,长为1.8cm,高为0.6cm,腰部有穿孔。经化学成分分析,含PbO为30.84%,含BaO为14.25%,属于铅钡玻璃系统(表2,GZH-12)。

2式,1件,羊坠形,1959年清镇芦荻汉墓M56出土[5],呈卧羊状,绿色、半透明,高为1.3cm,长为1.6cm,腰部有穿孔,经化学成分分析,含PbO为11.71%,含BaO为8.27%,属于铅钡玻璃系统(表2,GZH-5)。

从表2中,可以看到贵州汉代玻璃器测试21件样品有3种不同的化学成分:

①11件属于PbO-BaO-SiO2玻璃系统;

②6件属于K2O-SiO2玻璃系统;

③4件可能属于Na2O-CaO-SiO2玻璃系统[2]

三、六朝时期玻璃

六朝时期玻璃耳珰3件,玻璃珠2 255颗。

1.玻璃耳珰3件

1959年从清镇芦荻六朝墓M141出土[5],高直腰,大的一头窄缘,直径为1.5cm,小的一头径与腰相等,直径为0.9cm,高为1.9cm,2颗蓝色、1颗浅蓝色,透明。

2.玻璃珠2 255颗(www.xing528.com)

(1)出土地点和数量

①1957年从平坝尹关南朝墓M9出土玻璃串珠207颗。M10出土玻璃珠8颗[12]

②1959年从清镇土门寨六朝墓M94出土五色玻璃串珠182颗,清镇牧马场六朝墓M94出土杂色玻璃串珠108颗、M95出土玻璃珠13颗、M105出土杂色玻璃珠38颗,清镇芦荻六朝墓M87出土五色玻璃串珠195颗[5]

③1965年从平坝马场东晋墓M35出土各色玻璃串珠548颗,东晋墓M38出土玻璃珠2颗,南朝墓M34出土五色玻璃珠614颗、M37出土玻璃珠115颗、M41出土玻璃珠18颗、M42出土玻璃70颗、M44出土玻璃珠59颗、M46出土玻璃珠7颗、M47出土玻璃珠7颗、M48出土玻璃珠10颗、M49出土玻璃珠29颗、M50出土玻璃珠26颗[13]

(2)分类

六朝玻璃珠,可分3式:

1式,2 253颗,均圆形,少数器形不甚规整,有深蓝、淡蓝、绿、浅绿、黄、白、灰白、孔雀蓝等颜色。颗粒较大者半透明,大小不一,外径为0.1~1.8cm,多数为0.9cm以下,平坝马场南朝墓M50出土的蓝色玻璃珠经化学成分分析,含SiO2为60.46%,含Na2O为20.77%;绿色玻璃珠含SiO2为64.5%,含Na2O为14.71%;黄色玻璃珠含SiO2为57.76%,含Na2O为16.38%,均属于Na2O-SiO2玻璃系统(表4)。平坝南朝墓M42出土的翠绿色玻璃珠,经化学成分分析,含SiO2为62.50%,含Na2O为20.5%(表4)。

表4 贵州六朝时期玻璃珠的化学成分(wt.%)

2式,1颗,清镇芦荻六朝墓M87出土,蜻蜓眼珠(时代可能为战国到汉代),圆形、深蓝色,珠体上镶嵌不甚规整的白色圆圈纹,不透明,有穿孔,外径为1.15cm。此珠与四川、云南、重庆等地出土的蜻蜓眼珠不同,镶嵌的圆圈纹眼为单层,而不是多层次多种色立体感很强的眼纹(图版34)。

从表4可以看出,5个样品均属于钠硅玻璃系统。

四、唐代玻璃

玻璃珠7颗,深蓝色,1965年从平坝马场熊家坡唐M56出土,大小不一,直径为0.5~0.8cm[14]

五、宋代玻璃珠5 778颗

1.出土地点和数量

①1972年从清镇干河坝北宋墓M142出土大玻璃珠1颗,M147出土小玻璃珠432颗、大玻璃珠6颗,M148出土小玻璃珠364颗、大玻璃珠2颗,M149出土小玻璃珠306颗,M161出土小玻璃珠480颗、大玻璃珠1颗,M164出土小玻璃珠255颗、大玻璃珠5颗,M172出土大玻璃珠2颗,M180出土小玻璃珠80颗,M199出土小玻璃珠783颗、大玻璃珠4颗,M201出土大玻璃珠6颗,M205出土大玻璃珠8颗、小玻璃珠10颗,M224出土小玻璃珠207颗、大玻璃珠3颗,M225出土小玻璃珠178颗、大玻璃珠4颗[15]

②1958年从清镇琊珑坝宋墓M26出土小玻璃珠20颗,M34出土大玻璃珠2颗[15]

③1966年从平坝马场宋墓M60出土小玻璃珠40颗,M64出土小玻璃珠277颗[13]

2.分类

宋代玻璃珠,可分4式:

1式,26颗,五瓣梅花形,有黑色和白色,不透明,有的已风化,大小不一,外径为0.7~2.1cm,孔径为0.6~0.9cm,高为1.1cm。24颗出土于清镇干河坝,2颗出土于清镇琊珑坝。

2式,5 735颗,圆形小珠,大部分不甚规整,有孔雀蓝色、白色、灰蓝色,颗粒较大者半透明。大小不一,外径为0.2~1.1cm,有穿孔,且多数小珠成串出土,主要出土于清镇干河坝,少数出土于清镇琊珑坝和平坝马场。从平坝马场宋墓M60出土的蓝色玻璃珠经化学成分分析,含SiO2为47.91%,含PbO为38.68%;从平坝马场宋墓M62出土的蓝色玻璃珠经化学成分分析,含SiO2为49.38%,含PbO为35.52%,均属于高铅玻璃系统(表5)。

表5 贵州出土宋代玻璃珠的化学成分(wt.%)

3式,18颗,圆形大玻璃珠,其中12颗较大者为孔雀蓝色,直径为2.2~2.9cm,孔径为0.9~1cm,高为1.5~1.9cm;6颗较小者为白色、黑色,直径为1.7~1.9cm,孔径为0.6~0.9cm,均为清镇干河坝出土。

4式,1颗,六棱柱形,白色透明,高为1.8cm,有穿孔。

六、元代玻璃珠

元代大玻璃珠1颗,1972年从清镇干河坝元代墓M159出土,孔雀蓝色,外径为2.5 cm,孔径为1.2cm[16]

七、玻璃器的使用情况及其来源

根据贵州地区出土的古代玻璃器资料,得出如下几点认识:

①贵州地区古代玻璃器最早出现于战国晚期。这个时期玻璃器刚开始出现使用,使用范围小,器型和颜色单一,数量不多,仅在赫章可乐的两座土著民族墓葬中出土192颗玻璃珠。两墓所出土的玻璃珠经化学成分分析,均属于我国早期自制的铅钡玻璃。

②两汉时期,贵州地区使用玻璃器已经比较普遍,使用范围扩大、数量、种类均较前期有所增加。在清镇的琊珑坝、芦荻、土门寨、牧马场、后六和赫章可乐、黔西罗卜垮、甘棠、兴仁交乐、威宁中水、安顺宁谷地均有出土。种类除前期出现的圆形玻璃珠外,新出现了菱形、尖底瓶形、纺轮形、束颈鼓腹形,以及不少美观、形式多样的耳珰和仿动物形坠等。贵州出土的33件耳珰,其中30件出土于这一时期,经化学成分测试的21件样品,11件属铅钡玻璃系统,6件属钾硅玻璃系统。这说明贵州地区在汉代使用的玻璃器,以我国自制的铅钡玻璃为主。

③六朝时期墓出土的玻璃珠数量剧增,共出土2 197颗,最多的一墓出土614颗,且色彩艳丽,多数是五色小珠,有50%以上的玻璃珠是与玛瑙琥珀水晶等材质的珠坠等相配成串使用。说明这个时期的玻璃器只是作为玉、玛瑙、琥珀、水晶类高级装饰品的补充。

④宋代墓出土的玻璃珠最多,达5 778颗。每墓除出土较多量的小珠外,还出土梅花形或圆形1~8颗不等的大玻璃珠。小珠的颜色以孔雀蓝色为主,不见六朝时期的五色珠。梅花形黑白大珠和孔雀蓝圆形大珠是这个时期的经典玻璃器。

⑤贵州出土的古代玻璃器用途均属于小件的装饰品,不见大件的玻璃器皿。

⑥玻璃器的来源:贵州位于中国西南部,东邻湖南、南濒广西、西接云南、北与四川、重庆毗连。春秋战国至西汉,夜郎在“西南夷”中崛起,《史记·西南夷列传》说:“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据史家考证,夜郎的地域应包括今贵州大部及滇东和桂西北。据《史记》、《汉书》等文献记载: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以前,除少数巴蜀商贾“窃出市夜郎”外,当地墓葬形制很少为汉族风格,随葬器物中,除少数从巴蜀度曲传入的铁器、铜器外,都具有浓厚的地方民族色彩。据此推测,出土的战国晚期我国自制的铅钡玻璃器,应是通过巴蜀商贾输入贵州。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玻璃器来源:西汉建元以后,汉使唐蒙入夜郎“约为置吏,设置犍为郡”。不久又平南越,于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灭且兰,降夜郎,设置牂牁郡。随着大量汉族移民的到来,中原及巴蜀的文明也被带进夜郎,促进夜郎地区的发展。夜郎地区与外地的交往日渐增多,庄足乔入滇沟通了湖、黔、滇,“五尺道”和“南夷道”,使夜郎与巴蜀联系起来,牂牁江则是通往南越的重要水道,汉王朝还积极寻找通过夜郎和滇国达天竺(今印度)的“南方丝绸之路”。因此,在贵州境内出土从中原地区输入的铅钡玻璃和两广地区束缚的钾硅酸盐玻璃是不足为怪的。

宋代玻璃器的来源:贵州地区有17座墓出土宋代玻璃,其中13座出土于清镇干河坝“石棺葬”,从出土遗物来看,死者头发用钗、簪,或包镶银(锡)片的木梳装饰,发式虽已不可辨,但从发钗很长估计,死者头发可能比较蓬松,耳戴管状耳饰;还有一系列的圈铃、耳铃以及大量形状不同、颜色互异的串珠,装饰着他们的手部、颈部乃至胸前;死者手臂的上段,套着富有伸缩弹性的铜跳脱,手腕戴着手镯,连4个手指也用小小的簧形铜饰装扮着。这显然是某一少数民族古代的葬俗[14]。说明贵州境内宋代使用玻璃器的人不是汉人,而是某一少数民族。至于贵州宋代玻璃的来源问题,因缺乏相关资料,如邻省的四川、重庆、云南、广东地区均未有宋代玻璃器的实物报道,广西的出土数量不多,我省出土数量虽大,但未发现烧制遗址,因此,有待研究。

参考文献

[1]贵州省博物馆考古组,贵州省赫章县文化局.赫章可乐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86,(2)

[2]李青会,张斌,干福熹,等.一批中国南方出土古玻璃的化学成分的PIXE分析结果.中国南方古玻璃研究——2002年南宁中国南方古玻璃研讨会论文集.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76~84

[3]熊水富.贵州平坝金家水坪古墓清理简报.考古资讯,1958,(1)

[4]贵州省博物院.贵州清镇平坝汉墓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59,(1)

[5]贵州省博物馆.贵州清镇汉至宋墓发掘简报.考古,1961,(4)

[6]贵州省博物馆.贵州黔西县汉墓发掘简报.文物,1972,(11)

[7]贵州省博物馆考古组.贵州兴义、兴仁汉墓.文物,1979,(5)

[8]贵州省博物馆考古组,威宁县文化局.威宁中水汉墓.考古学报,1981,(2)

[9]刘恩元.安顺宁谷古墓.贵州文物,1983,(3,4)

[10]贵州省博物馆考古组.贵州威宁中水汉墓第二次发掘.文物资料丛刊,1987,(10)

[11]唐文元.黔西甘棠汉墓群.贵州文物,1982,(1)

[12]陈默溪.贵州平坝县尹关六朝墓.考古,1959,(1)

[13]贵州省博物馆考古组.贵州平坝马场东晋南朝墓发掘简报.考古,1973,(6)

[14]贵州省博物馆.贵州平坝马场唐宋墓.考古,1981,(2)

[15]何凤桐,李衍垣.贵州清镇干河坝石棺墓.考古与文物,1982,(3)

[16]贵州省博物馆.贵州清镇宋墓清理简报.文物,1960,(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