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央造币厂金条:铸造历史与珍贵特点

中央造币厂金条:铸造历史与珍贵特点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VI-10-01金条在中央造币厂内被打上戳记VI-10-02规格少见的“民国三十四年中央造币厂铸”布图3两厂条,成色99.6%,重量92克VI-10-03有孙中山肖像、布图与“中央造币厂”、“饰金原料成色八七五”戳记的5两金条黄金自古以来就受世人喜爱,也是时局动荡时最常被当成保值工具的物品,业务应以造币为主的中央造币厂即多次因形势所需而铸金条。中央造币厂迁回上海后,因金圆券发行失败通货膨胀急剧恶化,交易必须使用黄金、美钞及银圆。

中央造币厂金条:铸造历史与珍贵特点

VI-10-01

金条在中央造币厂内被打上戳记

VI-10-02

规格少见的“民国三十四年中央造币厂铸”布图3两厂条,成色99.6%,重量92克

VI-10-03

孙中山肖像、布图与“中央造币厂”、“饰金原料成色八七五”戳记的5两金条(www.xing528.com)

黄金自古以来就受世人喜爱,也是时局动荡时最常被当成保值工具的物品,业务应以造币为主的中央造币厂即多次因形势所需而铸金条。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的黄金政策,不外乎收兑黄金以防止黄金外流、充实法币准备和抑制通货膨胀;抗战后期采取的是抛售黄金与黄金储蓄并用政策,以稳定币制;内战时期则由于通货急剧膨胀,被迫再度铸造金条。

抗战进入尾声之际,因黄金储蓄到期,内迁的中央造币厂特别在重庆租用厂房,把从美国进口的400盎司大金砖冷轧切割,改制成小金条,1945年8月至1946年2月间共制出各种重量的小金条42.7万余根,总计144万余市两。昆明分厂亦铸黄金厂条8万余市两。

中央造币厂迁回上海后,因金圆券发行失败通货膨胀急剧恶化,交易必须使用黄金、美钞及银圆。除再度奉命开工生产帆船银圆外,1948年11月至1949年3月间,中央造币铸造计重153万市两的金条111万余根。1949年8月才再度在成都开工的四川分厂,赶制银圆外也兼铸金条,10月间战况危急出现挤兑时曾通宵加班,计造重27.8万市两数量不详的厂条。

这类打上孙中山肖像、布图与“中央造币厂制”戳记的各款金条中,有一种标示“饰金原料成色八七五”者,是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在台湾为供应银楼首饰业者及工业用金原料而发行的,其成色低是因当时环境特殊,台湾当局对黄金还有处于管制阶段,与前述代用货币性质的厂条的意义不同,台湾直到80年代才放开黄金条块的公开买卖。

以上的厂条或饰金原料的戳印、字轨、成色及形式各有不同,重量有10两、5两、3两、1两及5钱、1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