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百年银圆 中国近代机制币珍赏

百年银圆 中国近代机制币珍赏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民国成立后又复工,与造币总厂合并,称“西厂”,专造铜元。根据该年《天津造币总厂原有机器统计表》记载,当时,东、西两厂旧印花机共有英、德、美、日等四国多种厂牌计68台,但其中多台被焚后不堪修复、32台压力不足弃置未用,实际上可用的仅28台,多数由西厂使用。对天津地区的3座机器造币厂有了基本认识后,再进行个别的探讨会有比较清晰的轮廓,不至于张冠李戴。

百年银圆 中国近代机制币珍赏

天津,位于华北平原东部,滨临渤海,简称津,别名津沽、津门等。早称“直沽”,明永乐二年(1404年),改称天津,即天子渡口之意,在三岔河口西南的小直沽一带,筑城设天津卫。咸丰十年(1860年)天津被辟为通商口岸,成为中国北方开放的前沿和近代中国洋务运动基地。由此开始的军事近代化,以及铁路电报、电话、邮政采矿教育、司法等方面建设,使天津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的城市和金融中心。清末民初,天津一地先后有3座机器造币厂,其沿革错综复杂,易造成混淆,谨简述如下以使读者形成大致概念,名称以最习用者称之。

北洋机器局:同治六年(1867年)清政府在天津城东贾家沽道正式开办“军火机器总局”,通称“东局”,此北方拥有近代西式机器之始。同年稍后在城南海光寺基址设立“南局”(又名“西局”),两者习称“天津机器局”。由于钱荒,户部拟以机器来造制钱,向英国购设备在光绪十三年(1887年)于东局内生产宝津制钱,后因铜价上涨,亏损累累而停工。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更名北洋机器局后因陋就简,以旧有小型机器造银铺币,另添购新机器造银圆主币。庚子之乱津局被毁,没有原地重建。币铭有“北洋机器局”与“光绪二十五年、二十六年北洋造”者,皆出自此处。袁世凯代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后,呈准在山东德州新建兵工厂,光绪三十年(1904年)开工,定名北洋机器制造局,简称亦为北洋机器局,此后与造币无关。

北洋银圆(元)局: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袁世凯在河北西窑洼(现天津大悲禅院旧址)设局,初名“北洋铸造银圆总局”,先后更名为“直隶户部造币北分厂”(1906年)、“度支部造币津厂”(1907年),后在宣统二年(1910年)被裁撤。虽名银圆局,但因当时市面缺乏铜钱,改产铜元利润甚高,故出品若以数量论则铜元为多,除铭文“北洋光绪元宝”字样的铜元外,还制造过以“户部”为名的。民国成立后又复工,与造币总厂合并,称“西厂”,专造铜元。铭文光绪二十九年、三十一年、三十三年及三十四年“北洋造”的银圆即出自此处。该局开工时之机器设备来源未见明确的记载,后来所用机器有英、德、美、日等厂牌,其中一部分系原北洋机器局残留堪用者,以及自他省调拨而来。

I-3-14

“北洋银元局”正门外景。此照片是光绪二十八年开办时所摄。左为镇海塔,门前种植的小树枝叶稀疏。该局在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后改名“直隶户部造币分厂”。后清政府宣布“仿行宪政”,将户部改为度支部。户部被废,遂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再改名为“度支部造币津厂”。由于与稍后创建的造币总厂在时间及地点上都非常接近,后来被并入又一再更名,故经常被混淆

I-3-15

光绪二十五年绘的地图,可以清楚地看出“北洋银元局”所在的“大悲院”与“护卫营”(左侧箭头)。至于造币总厂的地点则在“贾家大桥”上方(右侧箭头)。此图绘成日期虽然早于银元局与总厂的成立,仍可看出天津造币三局的位置(www.xing528.com)

I-3-16

户部造币总厂光绪三十一年竣工时的大门外景

造币总厂: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清政府整顿财政,在天津大经路(今中山路)设“铸造银钱总厂”,其造银铜币机器设备由天津德商瑞记洋行向美国常生厂订购。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竣工开机,当时北洋银圆局仍在生产银圆,故先行制作铜币,随后改名“户部造币总厂”、“度支部造币总厂”。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开始制造银圆,但因币制未定,没有正式发行。次年才再造铭文“造币总厂”的“一圆”、“二角”、“一角”等3种银币。归属户部,而非直隶省管辖。

在袁世凯的纵容下,民国元年(1912年)北京发生兵变,3月2日天津造币总厂遭乱兵焚毁,1914年重建后称“东厂”,专造银圆。根据该年《天津造币总厂原有机器统计表》记载,当时,东、西两厂旧印花机共有英、德、美、日等四国多种厂牌计68台,但其中多台被焚后不堪修复、32台压力不足弃置未用,实际上可用的仅28台,多数由西厂使用。

对天津地区的3座机器造币厂有了基本认识后,再进行个别的探讨会有比较清晰的轮廓,不至于张冠李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