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金生
古代日本人言及本国风景秀美之地时,总喜欢拿西湖来做比照标准,藉此证明言之有据。比如,“俳圣”松尾芭蕉在记行文《奥州小道》中盛赞松岛为“扶桑第一好风光”,为了使人信服,他特地补充说“可与洞庭、西湖媲美”。江户初期的著名“黑衣宰相”以心崇传也在《桂亭记》一文中借西湖赞美风景秀丽的桂离宫园林。由此可见,作为美景胜地的代名词,西湖在古代日本人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
古代日本人获知西湖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我国的文学作品,“近水远山皆有情”,“古今难画亦难诗”的西湖,唐、宋以来就与文人墨客结下了不解之缘。如白居易的“湖上春来似图画,乱峰围绕水平铺”。苏东坡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千古以来一直脍炙人口。通过这些诗文,尤其是白居易描写西湖的大量诗文,西湖的美名传到了东瀛,西湖的美深深地吸引了古代的日本人。古代日本人尤其是僧侣大量来浙江,西湖之美借助他们的笔墨更是扬名东瀛,这是古代日本人了解西湖的另一个途径。
日本人大量来浙主要在镰仓、室町时代,即中国的宋、明两朝,当时大量的日本禅僧渡海入宋、入明,而他们的去向大多是杭州湾沿岸,如曹洞宗开山祖道元、日本“画圣”雪舟等扬和五山文学泰斗禅僧绝海中津都来过杭州。道元和雪舟都在宁波天童寺参过禅。道元两次入宋,滞留四年,雪舟滞留两年,还登上了“四明天童寺第一座”。绝海中津1368年渡明,寓杭州中竺寺练禅习文十年。风光明媚的西湖是来浙僧侣的必游之地。本来就好舞文弄墨的日本僧侣面对秀山丽水,自然留下了很多赞美的诗文。如别源圆旨在“送僧之江南”中写道:“江南一别已三年,相忆江南在寐寤。十里湖边苏公堤,翠柳青烟杂细雨。高峰南北法王家,朱楼白塔出云雾。”古剑妙快则称赞:“十里湖山锦作堆,花红柳绿步瑶台。六桥春水天开镜,不着人间半点埃。”名僧性海灵见是以“莲”为题回忆旅居杭州美好时光的,他写道:“亭亭抽水清于碧,片片泛波轻似舟。十里西湖风景好,六桥烟雨忆曾游。”描写的正是杭州西湖的秀丽景色——绿莲接天,荷花映日,六桥烟雨。
西湖不仅出现在诗中,更进入了古代日本画家的画中。江户时代刊行的《本朝画史》在述“画题”时说:“万里江山图……或潇湘八景、西湖十景和金山十雪等皆命题也。”这说明西湖十景是当时画坛热衷的画题。雪舟及其前后的画家,尤其是狩野派画家都好将西湖十景与潇湘八景相结合,创作四季山水图等。现存雪舟的“四季山水图卷”便是这种结合的代表作。当时画家们以西湖入画的作品很多,仅现存日本各大美术馆的“西湖图”就有狩野元信(室町时代、石川县立美术馆藏)、狩野兴以(桃山时代、石川县立美术馆藏)、狩野山乐、鸥齐(室町时代、京都国立美术馆藏、正传寺壁画)、云谷等颜(桃山时代、中村纪念美术馆)的作品。景借画传,西湖之美因之更为远扬。
古代日本人并不满足于在画上看到西湖,几个世纪以来,他们还努力把心仪的西湖搬进了自家庭园,试图通过园林再现西湖的秀姿。从以下的论述可以看到,西湖对日本古典园林的立意、置景和点景等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以西湖为蓝本,将西湖之景点化入自家园林是古代日本人造园的常见手法。
至晚在室町时代,日本人就开始在园林中拟造西湖。现存日本著名古代园林、京都的银阁寺园林(国家级特别名胜)就是代表之例。该园是室町幕府第八代将军足利义政所建。园林原为义政的府邸,称东山殿,义政死后改为禅寺,称慈照寺。因寺内佛阁称银阁,故又称银阁寺。
进入银阁寺园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名叫“银沙滩”的广场,平坦的地面铺满洁白的细砂,耙成水纹状。白沙滩中高耸着一锥形沙堆,人称“向月台”,十分奇特。一般认为这“银沙滩”及其周边的景致均模拟西湖而做。那白茫茫的沙滩表示碧波万顷的湖面,沙滩四周错落有致的亭台楼阁、高低疏密的树木和孑然耸立的“向月台”象征着环绕西湖楼阁山峦。所谓“万顷平湖长似镜,四时月好最宜秋”,每当万籁俱寂,皎月当空,银色月光洒满白沙滩时,月色恰好勾勒出了周边楼阁树木的轮廓,恰似将波光万顷、湖光山色的西湖幻化在人们面前。在这里,日本古代造园家利用“枯山水”的写意手法,匠心别具地再现了西湖的胜景。
江户时代仍是一个十分崇尚中国文化的时代,西湖缩景也因此大量出现在日本园林,尤其是大名兴建的园林中。始建于江户初期的东京小石川后乐园(国家级特别名胜)便是其中的代表。该园由江户幕府开创者德川家康之子德川赖房(水户藩第一代藩主、即大名)及其孙德川光国所建。德川光国喜好儒学,曾礼聘明末学者朱舜水(1600—1682)来藩传播实学。据传德川光国在改建后乐园时,“请益于明遗臣朱舜水先生,而为中国式庭园之点缀”。
朱舜水以我国江南园林为蓝本对后乐园进行了构思(1)。因此,改建后的后乐园,充满着浓郁的中国情趣。如园中有中国人喜爱的“太湖石”、翠竹、芭蕉树和梧桐树等景物,有以中国名山冠名的小庐山,有唐门(已废)、八卦堂(已废)、得仁堂、福禄堂等中国式建筑。并且“唐门匾额,‘后乐园’三字,即由朱先生手挥者也”。不过,最令后乐园具备中国风格的还是对西湖的模仿。该园泉池即名西湖,湖北筑有一日本园林罕见的单孔石拱桥——圆月桥,洋溢着浓郁的中国江南情调,湖西水面更建有一条长堤,仿“苏堤”而建,故名西湖堤,堤间还架着中国式的石板桥,将西湖景致模拟得惟妙惟肖。江户时代的狂言大师、剧作家大田南亩游园后说:“右为狭长石堤,伸入池中,架有石桥。观西湖堤,不由令人无限联想起唐国。”(2)我国著名园林学家陈植先生曾在《造园学概论》一书中回忆说:“余于民国十年秋,留学东京帝大时,随造园讲师林学博士田村刚先生,曾一度入园游览,西子湖光,匡庐山色(山拟江西庐山筑之)。隐约眼前,面目如真,中心似跃,不禁兴何处乡关之感也。”(3)足见后乐园模拟西湖造景在形神上都很成功。
后乐园是皇亲国戚所建,其造园置景自然成为王公贵族效仿的对象。在其影响下,圆月桥、长堤等“后来成为人们模拟西湖造景时不可缺少的景观”(4)。西湖堤更成为掘池理水的范本,此后其他大名园林中以西湖为泉池冠名或模拟西湖景色造园者陆续出现。香川县的栗林公园和广岛的缩景园便是典型之例。
号称日本“天下三名园”或“天下三公园”之一的栗林御庭(现称栗林公园、国家级特别名胜)1625年前后由高松藩主建造,面积达到23万坪(一坪约等于3.3平方米)。这也是一个充满中国情趣的园林。藩主当初为给园内60个景点冠名,从全国各地邀请精通中国古典的儒者来藩。来宾们个个旁征博引为景冠名,如“鹿鸣原”一名,取自《诗经·鹿鸣》篇。置身于园中,游人可泛舟而游,可沿岸绕池而行,可登高极目远眺。其景致意趣十分接近中国式的大型园林。
该园由六大泉池构成,其中的南湖在设景上很得几分杭州西湖的神韵。南湖湖面开阔,曲岸回沙,湖石参差,烟渚柔波,临湖建有假山,迎风耸翠,奇峭迫人,名为“飞来峰”,拟西湖湖畔的“飞来峰”而立。湖上凌空飞架一桥,称“偃月桥”,据说是仿西湖“三潭印月”而建,为南湖胜景之焦点所在。立于桥上,湖光山色,尽收眼底,美不胜收。
位于广岛市的缩景园(国家级名胜),由藩主浅野长晟1620年所建。这座结合深山幽谷和海滨风景的庭园,身处闹市,却分外静谧祥和,不仅置景仿西湖,其名也是“缩西湖之景”的意思。园林以大泉池“濯缨池”为中心展开,数株垂柳临池抚水,倒影如镜。泉池中浮有大小20余岛,主岛为蓬莱岛和龟岛。岛上翠松挺立,恰似杭州西湖中的小瀛州和湖心亭。池边自东而北筑有假山“仰睡峰”和“临瀛岗”,老树交柯,林木荫郁,亭台隐现,幽邃闲雅,恰似环绕西湖的青山翠岭烟波楼阁。池之南北架有拱形石桥“跨虹桥”,是园林的焦点所在。该桥仿西湖苏堤拱桥而建,1945年广岛遭到原子弹爆炸时,园内景物基本上都遭到了破坏,植物中仅一棵银杏树和红花夹竹桃存活下来,而建筑物唯独此桥傲然独立,安然无损,依旧保持着优美风姿。现在该桥已经成为缩景园的象征。
京都佛寺东福寺内的退耕庵1346年由性海灵见所建。如前所述,性海和尚曾在杭州取过经、习过禅,从本文开始部分引用的那首诗可以窥知其回国后对西湖美景的眷念。性海和尚还是个不错的造园师,他根据记忆在境内筑山理水,修筑了一个酷似西湖的园林。数百年的时代变迁,已经无法得知当时园林的全貌。从现存的庭园来看,该园以泉池为中心,池边茂木成荫,苍石驳岸,池水与树丛间留有一条狭长的土道,大概是用来比拟苏堤的。每至夏日,池内睡莲盛开,“亭亭抽水清于碧,片片泛波轻似舟”,不禁令人联想起“百顷风潭,十里荷香”的西湖。而这池中浮莲,是否就是性海和尚吟咏的那种睡莲呢?
除了以上各园外,山口县常荣寺的雪舟庭(据说由雪舟设计)、水户的偕乐园、东京的芝离宫园林、长野县的光前寺庭和歌山市的养翠园、东京的安田园林和乐寿园等,也都能找到西湖的缩景。由此可见浓缩西湖之景于园林,是古代日本造园家造景的常用手法。
南宋迁都以来,给杭州带来了空前的繁荣,文人墨客云集西湖,品茗赋诗颂景,出现了“西湖十景”之说。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的美名也随着僧侣和文人墨客的笔墨传遍了日本。
“西湖十景”与“潇湘八景”一起数百年来对古代日本人的风景观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其选定风景及其冠名遵循的通用“法则”。僧侣和文人墨客比照十景在当地选景冠名、赋诗作画在江沪时代很盛行。据2007年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研究报告调查,在日本称作“××八景”的地方有893处,称为“××十景”、“××十名所”者也有近60处,分布于北起北海道南至冲绳的全国所有地区,例如“东山十景”、“醍醐十景”、“近江十景”和“松本十景”等(5)。由于地理和气候等条件的限制,各地景点的选择和命名并没有生搬硬套,但从整体来看,还是尽可能向“西湖十景”靠拢的,也有的完全是“十景”翻版。
在此有必要说一下古今闻名的“金泽八景”。从名称来看“金泽八景”似乎是模仿“潇湘八景”定名的,与西湖无缘,但究其来历,仍然和“西湖十景”有关。“金泽八景”由心越禅师选定。禅师出身于杭州西湖,1677年33岁时赴日布教,曾在金泽(现横滨市金泽区)暂住过一段时间。金泽环山临海,山不高而峻秀,海多湾而绮丽,触景生情,禅师不由得思念起故乡杭州西湖,感慨之下选定濑户秋月、称名晚钟、野岛夕照等八景一一赋诗寄怀。景因诗而彰,日本文人墨客纷纷来金泽访胜赋诗绘景,金泽八景因此名闻天下。禅师思念故乡杭州选定的不是十景而是八景,大概是因地制宜。
以十景选景冠名也被运用于园林的点景或置景上。京都国家级名胜涉成园便是典型之例。涉成园通称枳壳园,平安时代为左大臣源融的私家园林,曾以景色优美而著称于世。江户初期属于东本愿寺,为高僧宣如上人的隐居地。宣如和尚似乎倾心山水,委托著名文人、造园家石川丈山(名园诗仙堂的园主)主持修建了这一园林。园林以池泉为中心展开,集华丽、静寂、幽邃于一体,恰似世外桃源。1827年,儒学大师、史学家赖山阳游此园时受托作《涉成园记》。记中写道:“(该园由于)周以垣环植枳壳,民呼之枳壳殿,而其实曰涉成之园,取于陶渊明之词也。”“渊明之园,日涉而成趣,此园则岁涉而成趣,又世涉而成趣。”由此挑明了此园的主题。
据《枳壳御殿古之记》(1826年)载,石川丈三当年帮助规划建设该园时,设计的蓝本就是西湖。他参照了我国的“西湖十景”,为涉成园设计了十三景。与“西湖十景”相对照,“涉成园十三景”是:五松坞、侵雪桥(对苏堤春晓)、双梅檐、漱枕居(对花港观鱼)、丹枫溪(对双峰插云)、印月池(对三潭印月)、卧龙堂(对南屏晓峰)、傍花阁(对柳浪闻莺)、紫藤岸、缩远亭(对曲院荷风)、遇仙楼(对雷峰夕照)、滴翠轩(对平湖秋月)、回棹廊(对断桥残雪)。以上除印月池、双梅檐、五松坞、丹枫溪和紫藤岸外,其他均为人工建筑。因多次遭火灾,现存的建筑都是明治时代修复的,并且遇仙楼和卧龙堂已经不复存在。而五松坞一带如名所示,造园之初仅植松五株,不过,随着星移斗转,这一带现在实际上已是松林成片,万松叠翠了。尽管景观变化很大,当您漫步在涉成园时仍能领略到我国西湖的意韵。
以十景取景冠名的还有“成趣园十景”。水前寺成趣园(现俗称水前寺公园)位于熊本县熊本市,由熊本藩第三代藩主细川纲利所建。细川纲利后取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园日涉而成趣”的“成趣”两字,将园冠名为成趣园。从名称上来看,可以说是涉成园的姐妹园。
该园以泉池为中心,流水湾环,泉水清冽,池中筑岛,象征蓬莱三岛。临水则湖石参差,古松傍岩,小桥枕流。放眼园内,绿草如茵,苍松滴翠。在泉池的对面,耸立着一绿草覆盖的土山,造型恰似日本名胜富士山,为园林的焦点所在。沿着泉池边的小径漫步,游目骋怀,移步景换,千姿百态,令人心旷神怡。(www.xing528.com)
细川纲利是个中国情趣很浓的藩主,他不仅取陶文为园冠名,还参照“西湖十景”为选定了“成趣园十景”。即国分晚钟、饭田夕阳、松间明月、水隈萤火、健宫杉岚、前林樱花、江津归帆、阿苏白烟、岩泉清流、砂取夜雨。其中的前五景基本上与南屏晚钟、雷峰夕照、三潭印月、花港观鱼、曲院风荷一致,其他景点的选择和冠名则没有拘泥于西湖十景,而是因地制宜。如江津归帆和阿苏白烟等都是借景。江津是附近的湖泊名,阿苏指阿苏山。该山为活火山,不时喷吐白烟,从园内远眺十分壮观,是成趣园最著名的景观。
此外,日本园林以十景取景冠名的还有属于皇家园林的“修学院御苑十景”、“仙洞御所十景”等,“西湖十景”对日本古典园林的影响可谓无所不在。
京都的桂离宫园林是日本园林的扛鼎之作(6),被德国建筑家布鲁诺誉为“日本美的象征”(7)。这座占地五万多平米的园林以大泉池“心字池”为中心,池心置蓬莱五岛以石桥或土桥相连,岛上松柏翠绿成荫,湖水清澈见底倒影如镜。池岸曲折,幽石参差,石钵、石灯笼点缀其间。池周围石径环绕,间以起伏的土山,通向庭轩屋院,古朴雅致的建筑大多茸草铺顶,背倚茂林修竹散见于池边。
桂离宫一带山环水绕,自然景色优美,自古以来达官显贵就纷纷在此建造别墅。1620年智仁亲王开始在此营建别墅后,经过自己及其继承者智忠亲王两代人的努力,园林逐渐成形。智仁、智忠亲王均喜好文学,才学出众,智仁更是白居易诗文的崇拜者,曾获得鸟羽天皇所赐的白氏文集。因此,园林在立意置景等上处处散发出浓浓的文学色彩。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在赞美西湖的众多诗文中,白居易的这首《春题湖上》脍炙人口,极富盛名。据日本园林学家研究,桂离宫正是参照此诗布景立意的。
亲王取“月点波心一颗珠”建楼名“月波”,掘泉池曰心字池,采“松排山面千重翠”的“松”字,筑茶室“松琴亭”,以蒲为茶室建筑材料呼应“青罗裙带展新蒲”的“蒲”字,笑意轩窗前可以观稻(昔有稻田),与“碧毯线头抽早稻”的“稻”字相对应(8)。
月波楼和松琴亭均为举行日本茶道的建筑茶亭,洋溢着清幽素雅古朴之美。月波楼面对东南,正对心字池,专供品茗赏月之用,以“月波”对此冠名可谓恰到好处。松琴亭则与月波楼隔水相望。两者茸草铺顶,木质梁柱,细腻精致,保持本色纹理。室内地板架空,草席铺地,空间可随意分隔,格子拉门,糊以白纸,光线柔和静谧。流淌于桂离院中心的心字池,则似线串珍珠将分布于池泉四周的各重要景物巧妙地连贯在一起,使得山水景观气脉相连,融为一体,形成万千气象,很得白诗的意趣。
“画不加题显俗,景无摩崖(或匾对)难明。”(9)泉池原本是平常景物,但桂离宫园林的泉池藉“月点波心一颗珠”之句的点景而熠熠生辉,以至于后来不少日本古典园林(如修学院和三宝院等)的泉池都相仿称作“心字池”。可以说白居易的这一诗句给日本古典园林的泉池增添了无限诗情画意。
“造园如缀文,千变万化,不究全文气势立意,而仅务词汇叠砌者,能有佳构乎?”(10)可以认为,桂离宫园林之所以能够成为绝代“佳构”,在很大程度上是借《春题湖上》“究全文气势”布景立意的结果。
园林是一门特殊的综合艺术,透过园林艺术的具体形态,可以找到特定精神文化的直接或潜在的影响痕迹。通过日本古典园林这一文化载体,我们可以看到在古代日本,西湖美景不仅是日本人心仪的对象,而且对日本人风景观的形成影响巨大,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古代日本人对风景的审美标准。同时,西湖更对日本的园林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古代日本人的造园蓝本,成为置景、点景甚至全盘规划的楷模,并且成就了桂离宫、银阁寺、涉成园、成趣园和缩景园等名园。因此,从以上意义上来说,西湖也是打开日本古典园林文化之门的又一把钥匙。
(本文作者为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教授,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
(1) 童寯:《园论》,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第42页。
(2) 转引自白幡洋次郎『大名庭园』、讲谈社、1997年、58頁。
(3) 陈植:《造园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第58页。
(4) 龍居松之助『近世の庭園』、三笠书房、1942年、34頁。
(5) 青柳陽二、榊原映子編「八景の分布と最近の研究動向」国立環境研究所研究報告、No.197、2007。
(6) 小野健吉编『日本庭园辞典』、岩波书店、2004年、164頁。
(7) 宫元健次『月と日本建筑』、光文社新书、2003年、序文。
(8) 外山英策『室町时代庭园史』、岩波书店、1934年、108頁。
(9) 陈从周:《中国园林》,广州旅游出版社2004年版,第24页。
(10) 同上书,第26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