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甲午战争复盘:近代中日对抗回顾

甲午战争复盘:近代中日对抗回顾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再加上地方主义的作祟,严重削弱了举国抗战的实效。在此种错误思路下,李鸿章对下一阶段日军之动向,亦始终未能把握关键。[33]殊不知这条警戒线恰好远离了日军实际的进军路线,虽能掩护津沽和山海关,却完全无法对日军在貔子窝到花园口一带的登陆进行预警和拦击。先是在10月6日,命经锦州增援奉天的程之伟部晋军2 000人折返通州,乘火车至山海关,再经营口、盖平、复州、金州,陆路行军赴旅顺。

甲午战争复盘:近代中日对抗回顾

平壤之战与大东沟海战终于令李鸿章认清了一个事实,此番日本举国动员,有备而来,志不在小,绝非北洋一隅所能抗衡。故而,他在9月19日(八月二十日)的《据实陈奏军情折》中呼吁:

奏为军情益急,臣力难支……际此时艰方亟,断不敢自请罢斥,致蹈规避之嫌,惟衰病之躯,智力短浅,精神困惫,以北洋一隅之力,搏倭人全国之师,自知不逮,若不熟思审处,据实陈明,及至贻误事机,百死讵足塞责。伏愿圣明在上,主持大计,不存轻敌之心,责令诸臣多筹巨饷,多练精兵,内外同心,南北合势,全力专注,持之以久,而不责旦夕之功,庶不堕彼速战求成之诡计。[19]

这一番话,表面上是自我检讨,承认自己无力指挥,实则是委婉指出中日战争已扩大化,需举国抗日、持久抗战。对此,光绪似乎颇有踌躇满志之感,其在两天后的回复中称:“倭人构衅以后,办理军务为难情形,早在深宫洞鉴之中。”[20]等于事实上担当起全国统帅的角色,并进而做出如下初步决策

9月29日(九月初一),军机处又决定调南洋水师的三艘军舰(南瑞、开济、寰泰)北上助战,[22]标志着“北洋的战争”终于开始变成“大清国的战争”。岂料,南洋大臣、两江总督刘坤一竟以南洋水师兵力单薄、本防区防务尚且乏力为由,拒绝增援北洋。[23]这无异给兴致勃勃的光绪君臣碰了个不算小的软钉子。同时,清廷虽然开始从全国各地抽调部队北上勤王,但实际上具备战斗力的部队极少,且交通原始,缓不济急。再加上地方主义的作祟,严重削弱了举国抗战的实效。

更严重的问题还在于,李鸿章对上一阶段战斗的总结:

海战惟恃炮船,陆战惟恃枪炮,稍有优绌,则利钝悬殊。倭人于近十年来一意治兵,专师西法,倾其国帑,购制船械,愈出愈精。中国限于财力,拘于部议,未能撒手举办,遂觉稍形见绌。海军快船、快炮太少……至陆路交锋,倭人专用新式快枪、快炮,精而且多,较中国数年前所购旧式者尤能灵捷及远。此次平壤各军,倭以数倍之众,布满前后,分道猛扑,遂至不支。固由众寡之不敌,亦由器械之相悬,并非战阵之不力也。[24]

这就把战败原因简单的归结为装备问题,又进而将装备问题归结为财政问题,全未看到中日军队在战略、战术、指挥编制领域的全面落差,自然也看不清日军真正的优点和缺点。就算有充足的财政支持,让李鸿章“撒手举办”,也还是难免战败的事实。

在此种错误思路下,李鸿章对下一阶段日军之动向,亦始终未能把握关键

9月18日(八月十九日),李鸿章得到情报,称日本顾问官大隈重信条陈:“东三省为中国发祥地,定鼎时有旨,岁拨六百万两交该处库储,于今二百五十年,虽中国好说大话,不可尽信,以较少计之,总有数百万。驻韩兵马宜注意东三省,一面与平壤华军交战,一面攻夺东三省,一面以大队兵轮打旅顺,相机于左近登陆,袭取牛庄,封禁海口,使彼三面应接不暇,料中国各省会匪同时起事,再密约某国侵华边疆,俾华糜烂而后已。”[25]

这是李鸿章第一次提及日军有夺取旅顺的企图,但因为情报来源和内容均匪夷所思,故而一时不能定论。第二天上奏时,他便完全抛弃了这个情报,转而“据各国探报”,认为“倭人将以大股图犯北京,又云谋袭沈阳。”[26]对策则是:“惟有严防渤海,以固京畿之藩篱;力保沈阳,以顾东省之根本。”[27]其注意力已全部集中到北京、奉天(沈阳)两大政治中心之上,显然没有意识到日军会在辽东半岛登陆。

9月24日(八月二十五日),日舰已到烟台、旅顺海面游弋。李鸿章虽督促丁汝昌、龚照玙加紧修船,但答复仍是要到九月中下旬才能修复。[28]清廷的反应是立即加强山海关一带的防御,[29]足见其并未将旅顺作为防御重点。直到9月29日(九月初一),李鸿章才又根据新情报,电告驻旅顺诸将及丁汝昌:“各国探报,均称日派大队分路北犯,尤注意金州各岛左右,欲窜旅后路,毁我船坞,实在意中。各炮台须昼夜分班瞭望严守。”[30]这个情报准确得令后人震惊,可是,真正了解战争史的人都知道,战争迷雾无处不在,各种情报频繁涌现,后人当然可以轻易进行正误判断,当事人却不能。实战经验可以提供看穿战争迷雾的判断力,而军事学说的价值则在于可以提供超越人身经验的判断力。而李鸿章、光绪,以及广大清国文武官员,既无现代化战争的实战经验,又无学说支持,也就不免在纷至沓来的情报中迷失了。

果然,10月2日(九月初四),李鸿章就又根据新情报指出:“日决意以兵船护运陆兵二万,或旅顺左右各岛,或山海关一带,上岸滋扰。”[31](www.xing528.com)

此处所说的“旅顺左右各岛”,正暴露了李鸿章仍是用鸦片战争中的守口作战思想。将“旅顺左右各岛”与“山海关一带”并列,更说明李鸿章的迷茫。[32]在这个认识误区下,李鸿章自认为找到了一个可以兼顾旅顺、威海卫、山海关、津沽四点安全的预防办法:以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舰“暂往来威、旅间,日运兵船必不敢深入,关系北洋全局甚大”。[33]殊不知这条警戒线恰好远离了日军实际的进军路线,虽能掩护津沽和山海关,却完全无法对日军在貔子窝到花园口一带的登陆进行预警和拦击。而军事专业素养更差的光绪及其顾问团自然也只有认同此一安排。[34]

在海军巡防的同时,李鸿章又决定进行陆军增援,以防万一。先是在10月6日,命经锦州增援奉天的程之伟部晋军2 000人折返通州,乘火车至山海关,再经营口、盖平、复州、金州,陆路行军赴旅顺。稍后又命军粮城的徐邦道部5营兵力(马、炮各1营,及3个新募步营)直接从大沽船运大连湾,驻扎于金州附近,并在当地又增募了一个营。值得注意的是,出发前徐邦道对船运一事非常担心,他在发给盛宣怀电报中称:“弟于陆路行军,从未稍有疑虑,至海面上,弟实毫无把握……洋面如有丝毫不静,众人皆愿由火车到山海关,不怕赶行几日,较为稳妥。”还特别提到程之伟部就是“由陆路前进”。[35]幸亏李鸿章坚持船运方案,这才在日军进攻金州前将该部及时送到前线。而程之伟部受交通手段的限制,直到日军进攻金州的前一天才抵达复州南方的六十里埠(距金州尚60公里)。[36]

7日(九月初九),李鸿章又得到来自英国使臣龚照瑗处的情报:“倭欲登大连湾岸,水路夹攻,图扰各口。”[37]同一天,翰林院侍读学士文廷式领衔,38名侍讲、编修联名上书,认为日本此次出兵乃得到法国相助,应联络英德进行反制。[38]可谓彻底脱离现实之空论。岂料尚有御史进言,主张由刘永福统率偏师,自台湾出发,直捣长崎,攻击日本本土,“为釜底抽薪之计”,[39]而全不论相关后勤、组织问题。台湾巡抚邵友濂虽能认识到这个计划“断难得手”,但其对北方战局之建议,亦仅限于干瘪无力的“坚守要害,备足粮械,始议进取”。[40]

9日(九月十一日),李鸿章再度从龚照瑗处得到日军将在大连湾附近登陆的消息。李鸿章的办法是将原本设在旅顺口和威海卫之间的海军警戒线,转移到旅顺口和大连湾之间,[41]仍未意识到日军的登陆范围还要更远。

10日,李鸿章电告宋庆:“日欲分兵由大连湾、旅顺、山海关各处登陆”。[42]其注意力亦随之分散到前述各点之上。11日(九月十三日)李鸿章重点关注起山海关的防务。[43]自12日(九月十四日)起,又将主要精力转向鸭绿江方向之防务。而周馥在12日的敌情分析,亦认为:“倭不越海远攻旅湾。”盛宣怀的观点也大致相同:“时距封冻不及两月,倭不越海攻坚,山海关可无碍,还是九连城要紧。”[44]

13日(九月十五日),清廷不知从何处得到的情报,忽然指示李鸿章:“现闻倭人秘谋,欲于各海岸平时无人之处,为攻克之计。”但对日军的可能登陆地点和登陆方法又彻底判断错误:“所谋者山海关外荒岸、关内小河口地方,又芦台近岸盐滩与山东利津海岸四处,欲乘大雨、大雾日,暗兵偷上。”[45]

相比之下,此一阶段,对问题分析最深刻者,乃李鸿章所依赖之德国军事顾问汉纳根。说来讽刺,汉纳根只是个工程技术专家,在德军中亦不过是个没有进过参谋总部的尉级军官,此时却在事实上成了清政府的陆海军总顾问。

在汉纳根看来,清军“平内患则有余,御外侮则不足”,[46]应招聘西洋陆战专家为顾问,加紧编练十万新军,在此期间则避免与日军决战(“与倭大战,恐无胜理”),“惟有阻碍倭人,不敢长驱直进,今宋帅一军近扎要隘,十分严守为上,随战随退,随退随即增兵。际此冬令,北地苦寒,转瞬海口封冻,倭虽在韩屯聚粮械,由陆路深入,转运愈难,必须夺一海口以资接济。我军趁此封港期间,只要守住要隘,得兹五六月闲暇,赶紧新练一大军,水陆同时十分筹备,是为至要。”[47]此外,他还意识到,清军堪战之兵太少,广阔的空间虽然可以增加日军的后勤困难,却也稀释了清军的兵力,加重了防御难度。尤其是处在离心线上的两大政治中心——北京和奉天,更令清军顾此失彼。所以,他明确告诉总理衙门的大臣:“我的见解,现在应顾直隶、北京,不能顾奉天了。”对方竟答以:“奉天为根本重地,岂能任其长驱大进?”[48]这就自动选择了处处设防、备多力分的道路。自然也就更不可能看出,汉纳根归根结底仍是个陆军尉官,他虽已意识到日军“必须夺一海口以资接济”,却忽视了两栖登陆的战法,从而只关注从鸭绿江到山海关一线的陆路防御,而完全忽视了日军在冰冻季节前通过登陆战夺取旅顺的可能。

直到10月15日(九月十七日),李鸿章根据来自驻英使馆的消息,才再度意识到“倭欲由大连湾旁登岸,抄袭旅顺”,并将此判断告知总理衙门。[49]就在这一天,日军第一师团已开赴宇品港,依次登船,分三批离港,总计动用运输船30余艘。运输船队先抵达大同江口南侧的渔隐洞集结地,继而在海军军舰的掩护下,前往辽东半岛登陆。[50]

在此后的9天内,由于日本第一军开始迫近鸭绿江防线,光绪和李鸿章的注意力乃迅速又转移到该方向。当日军于10月24日(九月二十六日)在花园口登陆时,完全没有遭到抵抗。2天后,清军探马始侦知日军登陆确信。[51]而鸭绿江防线此时亦已被日本第一军突破。奉天、旅顺、山海关三个要点同时告警,清军较有战斗力的部队则被夹在日本第一军和第二军之间,进退失据。至此,清军不仅失去了却敌于滩头的良机,且处于极其不利的态势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