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甲午战争复盘: 中日对抗十五局

甲午战争复盘: 中日对抗十五局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个技术变革是中口径火炮的射速大幅度提升,此种火炮虽无法击穿主力舰的护甲,却足以对付敌方的巡洋舰和商船,且可在短期内形成持续的高密度火力。值得北洋海军庆幸的是,如本书第五章指出的那样,日本出于战略全局的考虑,不等富士、八岛服役,便在1894年挑起了中日战争,这就导致日本海军被迫在主力舰缺位的情况下去对抗拥有定远、镇远的北洋海军。北洋海军与联合舰队正可谓各有严重缺陷,亦各有对方难以规避的重大优势。

甲午战争复盘: 中日对抗十五局

海战与陆战最根本的一个差异,即在于人归根结底是一种陆生动物。一旦脱离了技术装备,人在水域中的存在都成问题,自然更说不上战斗。这就导致海军天然是一种技术军种。相对于陆战,海战先天具有科学性为主、艺术性为辅的特质。故而,武器对海军和海战的重要性,远胜过陆军和陆战。

在15世纪,商船和战船的差别很小。[25]直到英荷战争时期,战舰和商船的区别才开始形成根本性差异,[26]逐渐形成了以运输为职能的商船和以战斗为职能的战舰,各自的设计理念和技术研发也逐渐分化。

与此同时,战舰本身也发生了分化。

公元1500年以来,之所以列强在海上的竞争日趋激烈,原因即在于大航海革命彻底颠覆了农业文明时代的陆海关系,使长期发挥阻碍职能的大洋一转而成为交通的坦途。真正意义上的全球一体化时代随之开启。换言之,列强所争夺者非海洋本身,而是海上的交通线。

如以控制、保护或破坏交通线本身为目标,需要的其实是一种兼具高航速和远航程的军舰[27]但如从赢得舰队决战的角度,又需要一种兼具强大火力和防护力的军舰。同时,在缺乏有效的远程侦察、通信能力的时代,即便是进行舰队决战,也必须辅之以大量的第一类军舰,以发挥舰队耳目的作用。这就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但又辅车相依的舰种——主力舰(capital ship)和巡洋舰(cruiser)[28]

主力舰的任务较为单一,即赢得舰队决战,这也使主力舰不断向更强、更昂贵的方向发展,直至技术与财政的天花板为止。而相对廉价但数量较多的巡洋舰则肩负着多种任务:

如果说主力舰是一国综合国力大海军地位的象征,巡洋舰则恰是一支综合性海军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

进入19世纪后,受陆权复兴的影响,海军的战略价值有所下降。又因为维也纳体系带来的持久和平,列强间的海战极少发生。但是,海军技术却在这一时期突飞猛进,军舰设计也随之日新月异。先是蒸汽动力取代了传统的风帆驱动,接着,装甲革命又宣告了木质舰体的寿终正寝。

南北战争中的汉普敦锚地之战(the Battle of Hampton Road,1862)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铁甲舰对抗。此时火炮技术的发展完全滞后于装甲技术的革命,从而出现了双方无论如何命中都无法击毁对方军舰的情况。[30]以至于最终只能依靠原始的撞击战术来解决问题。[31]此后,蒸汽动力的铁甲舰逐渐成为新一代主力舰,而如何击破铁甲舰就成了各国军舰设计师的头号目标。[32]正是在这一寻求“铁甲舰克星”的浪潮中,形成了一种以击破敌方主力舰为目标的“新概念”巡洋舰。[33]

当时的海战武器主要有三种,一为撞角(ram),一为鱼雷(torpedo),一为火炮。撞角和撞击战术逐渐被实战扬弃,成为昨天的武器。鱼雷虽然发展前景远大,但技术极不稳定,实战效能同样有限,可谓明天的武器,只有火炮经受住了考验,成为了今天的武器。

前种新概念巡洋舰的发展即深受此种武备选择的影响,先后产生了撞击巡洋舰(ram cruiser)、鱼雷巡洋舰(torpedo cruiser)和“重炮”巡洋舰。[34]当前二者不成气候之时,“重炮”巡洋舰就成为一时风潮。[35](www.xing528.com)

此种设计的技术基础在于,1888年第二轮装甲技术之前,巡洋舰的吨位足以装备可以击穿主力舰铁甲的重炮。故而,这一阶段的巡洋舰,普遍装备了大口径火炮。如北洋海军的致远、经远、靖远、来远、济远,日军海军的亩傍、浪速及三景舰,其实都是此种思路的产物。但是,实战证明,此种“击穿”只存在于纸面之上。在实战中,小船之上的大炮,射击精度和射击速度都很难确保有效命中敌方主力舰。而此种火炮用于对付巡洋舰和商船时,又显得单发威力过大、全舰火力密度过小,等于是极大地限制了巡洋舰的本职能力,又赋予了其一种虚假的强大感。

这种不正常的情况到1888年才戛然而止,原因是发生了新一轮的装甲革命。

在这一年,英法两国都开始使用镍合金钢板作为战舰的装甲材料。随后,美国人哈维(H.A. Harvey)发明了表面硬化的镍合金装甲,使装甲的防护效果大幅提升,152毫米的哈维式镍钢装甲(harvey nickel steel)的防护效果可以比肩254毫米的钢面铁甲(compound armor)。[36]其结果是:

一、产生了前无畏舰时代的成熟性战列舰日本在1894年订购的“八岛”和“富士”即是此种全新理念的代表,北洋海军装备的定、镇式铁甲舰立即彻底落伍。

二、面对此种新式装甲,巡洋舰上的火炮无论如何是难以有效穿甲了。这就硬性地杜绝了前种空想主义的发展,迫使巡洋舰的设计回归传统思路,不再以对抗铁甲舰为首要目标,而是重新追求“克制敌方巡洋舰”这一传统目标。而另外两个技术变革则为此一回归提供了强大助力:

第一个技术变革是军舰驱动力革命,军舰的速度大幅度提升。这显然有利于强化传统型巡洋舰的高航速特性。

第二个技术变革是中口径火炮的射速大幅度提升,此种火炮虽无法击穿主力舰的护甲,却足以对付敌方的巡洋舰和商船,且可在短期内形成持续的高密度火力。同时,射速的提高更使此时相当原始的火控系统能够发挥效用。

日本订购的千代田、吉野、秋津洲便是此种新型巡洋舰的代表。如果说致远等外购巡洋舰是不伦不类的“铁甲舰克星”,吉野等军舰就是货真价实的“巡洋舰杀手”——杀老式巡洋舰更是得心应手。

由此可知,富士、八岛等新式战列舰和吉野等新式巡洋舰的组合,彻底压倒了定远、镇远等老式铁甲舰与致远等老式巡洋舰的组合。这中间已经形成了鲜明的代差。值得北洋海军庆幸的是,如本书第五章指出的那样,日本出于战略全局的考虑,不等富士、八岛服役,便在1894年挑起了中日战争,这就导致日本海军被迫在主力舰缺位的情况下去对抗拥有定远、镇远的北洋海军。北洋海军与联合舰队正可谓各有严重缺陷,亦各有对方难以规避的重大优势。谁能克敌制胜,关键在于谁能扬己之长、避己之短并扬敌之短、避敌之长。故而,此场海战的胜负,不能简单归因于武器原因,而恰要于战法层面求解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