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甲午战争复盘:中日对抗中未曾发生的历史

甲午战争复盘:中日对抗中未曾发生的历史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可知,在未曾发生的诸多可能中,以可能一与可能三概率最高。只要李鸿章在7月22日的指示能被执行,即便北洋海军在巡洋舰的理解和运用上缺陷明显,仍可有效避免高升与操江的安全,且不会发生主力海战。得知日本海军大队即将抵达的消息后,先是对威远舰的处理不当,继而连续两次抛弃运输船撤退,显然已有违令嫌疑。

甲午战争复盘:中日对抗中未曾发生的历史

综上所述,可知在实战态势下,丰岛海战的结果近乎必然。不必然者在于:

1. 即便海战失利,高升、操江的命运仍可能改变。关键即在于,方伯谦令威远先走是对的,因为威远作为一艘老旧不堪的训练舰,不仅无益于海战,反而将成为包袱。但让威远北上大同江则是错误的,应该让威远循高升号东来的航线西去。如能抢在日本军舰西来之时相遇,即可避免损失。即便威远遭遇日舰,也不过损失一艘老旧空舰。

2. 海战态势的形成绝非必然。李鸿章丁汝昌在战前的兵力调度和计划变更,值得国人深刻反思。

今天回头看去,清军如能按7月16日的计划行动,显然最为有利。如果李鸿章7月22日的指示能够落实,第一游击队在7月25日就将遭遇北洋海军主力。清军如能抓住战机(毕竟日军已在汉城抢先动手),重创第一游击队三舰,则中日海军对比就将对日本极其不利。不过,这种结局出现的可能性极小。且不说清军敢不敢“衅自我开”,单以日军而论,其实一直提防着北洋海军主力前出的发生。为此,日本海军命八重山等三艘军舰在仁川一带侦察,保持着进退的弹性。第一游击队的速度优势,本身即含有规避优势之敌攻击的自由。

更深一层分析,日军以兼有航速及中口径速射炮优势的第一游击队先行北上,是极富战术弹性的巧招。如果发现可供攻击的目标,即可攻击;如发现北洋海军主力,则第一游击队绝非单纯的脱离接触,而必然会发挥巡洋舰的侦搜功能,将这个消息告知伊东祐亨。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事情就会非常有趣。

可能一:如果日军决定暂时避免主力决战,而中方仍按原计划行动,则至少可以确保增援部队全部安全登陆。但是,考虑到桦山资纪一贯主张攻势作战,大本营又明确了攻击命令,则日本联合舰队更有可能选择挥师北上,寻找北洋海军主力决战。在这个情况下:

可能二:如果北洋海军决定避战,就要在25日与第一游击队发生战斗接触后,立即退出牙山,失去保护的高升、操江也只能随之返航,否则二船仍难免被击沉、俘获的命运。但其实,北洋海军大可不必如此仓皇。因为参考爱仁的卸载速度,可知没有携带马匹的高升、操江当天就能完成卸载。从第一游击队开始脱离接触,到伊东祐亨率大队日舰抵达牙山,至少也要经过6到8个小时,此时已届黄昏,实已无法展开舰队战斗。因为在当时的技术环境下,夜战是无法展开的。则日军只能在当天黄昏或夜间北上,以期次日白昼展开决战。如此一来:

可能三:如果北洋海军既要避战,又要完成运输行动,就要坚持到高升、操江卸载完毕,再一起撤离。在时间上,这是完全可以兼顾的。

可能四:如北洋海军决心与日本海军进行一场舰队作战,就应或留在原地待敌,或主动南下搜索寻敌。从而形成中方以11艘军舰、2艘鱼雷艇,[36]对抗日方15艘军舰、6艘鱼雷艇的格局。与后来的大东沟海战相比,这个兵力对比对中方更不利。不过,李鸿章和丁汝昌都很难做出这个决断。

由此可知,在未曾发生的诸多可能中,以可能一可能三概率最高。只要李鸿章在7月22日的指示能被执行,即便北洋海军在巡洋舰的理解和运用上缺陷明显,仍可有效避免高升与操江的安全,且不会发生主力海战。济远当然也不会受损,广乙也不会损失。相应的,牙山孤军的状况也将比现实中更加有利。

但这终究只是未曾发生的历史。尤可叹息者,李鸿章事后不做军事检讨,反而以为此战是因祸得福:“查华倭现未宣战,倭船大队遽来攻扑我巡护之船,彼先开炮,实违公法……至高升系怡和船,租与我用,上挂英旗,倭敢无故击毁,英国必不答应。”[37]

岂料以英国之现实主义传统,只要有台阶可下,绝不会在俄国态度不明之时,贸然单方面深入已经爆发的战争。日方亦深得其中窍奥,进行了大力度的外交妥协和宣传公关,终于使之消于无形。[38]

方伯谦的表现亦颇值得深入探讨。其战前以威远一舰搜索仁—牙之间海域的做法明显造成了警备盲区。得知日本海军大队即将抵达的消息后,先是对威远舰的处理不当,继而连续两次抛弃运输船撤退,显然已有违令嫌疑。返航后居然又含糊其辞、篡改尾炮击敌的时间、伪造战绩,声称用尾炮重创吉野得脱,击毙日海军提督。[39]可以说已将军人操守践踏无余。盖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不能以海战结果的必然作为方伯谦推卸责任的理由。

图片来源:(日)参謀本部編:《明治二十七八年日清戦史》。

反之,从日军的角度看,这一仗固然收获颇丰,但也付出了代价。此战等于不宣而战,无形中损伤了大鸟圭介苦心孤诣获得的开战合法性。后来日本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想方设法篡改历史,坚称是中国海军率先开火,勉强起到了混淆视听、掩人耳目于一时的效果。

但毕竟中方损失更为惨重,这个结局直接影响到的就是叶志超军的实力和士气,进而又影响到中日的首轮陆上冲突。下一章我们就将回到汉城—牙山轴线上,检讨中日第一轮陆上交锋:成欢之战。

[1]陈悦:《甲午海战》,第43页。

[2]戚其章:《走进甲午》,第83页。

[3]戚其章:《甲午战争史》,第61—62页。

[4]《李鸿章全集》,第15册,第304—305页。

[5]《李鸿章全集》,第9册,第264页。

[6]《李鸿章全集》,第9册,第261页。

[7]《李鸿章全集》,第9册,第259页。

[8]姜鸣:《中国近代海军史事日志》,第192页。

[9]姜鸣:《中国近代海军史事日志》,第192页。

[10]《李鸿章全集》,第24册,第70页。

[11]姜鸣:《中国近代海军史事日志》,第193页。

[12]《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1014),《中日战争》,第2册,第563页。(www.xing528.com)

[13]《李鸿章全集》,第24册,第169页。

[14]《李鸿章全集》,第24册,第92页。

[15]姜鸣:《中国近代海军史事日志》,第194页。

[16]《李鸿章全集》,第24册,第130页。

[17]《李鸿章全集》,第24册,第139页。

[18]《李鸿章全集》,第24册,第134—135页。

[19]《李鸿章全集》,第24册,第137页。

[20]《李鸿章全集》,第24册,第138页。

[21]《李鸿章全集》,第24册,第145页。

[22]《李鸿章全集》,第24册,第145页。

[23]《李鸿章全集》,第24册,第147页。

[24]《李鸿章全集》,第24册,第148页。

[25]奧村房夫監修、桑田悅編集:《近代日本戦争史》,第一編,第196、197页。

[26]《李鸿章全集》,第24册,第152页。

[27]《李鸿章全集》,第24册,第155页。

[28]姜鸣:《中国近代海军史事日志》,第196页。

[29]《李鸿章全集》,第24册,第153页。

[30]《李鸿章全集》,第24册,第157页。

[31]《李鸿章全集》,第24册,第158页。另,此处关于地图问题,戚其章先生曾有过解释:“丁汝昌曾经多次率舰到过汉江口,怎能不知牙山不在汉江内?按当时的习惯,江华岛与永宗岛之间称汉江口。因此,丁汝昌所说的‘汉江口’,系泛指江华湾而言,而‘汉江内口’即是深缩在江华湾内的牙山湾。”参见《走进甲午》,第91页。

[32]《李鸿章全集》,第24册,第158页。

[33]姜鸣:《龙旗飘扬的舰队》,第347页。

[34]《李鸿章全集》,第24册,第145页。

[35]陈旭麓、顾廷龙等编:《盛档·甲午中日战争》,第10页。

[36]以丁汝昌在电报中提到的“定、镇、致、靖、经、来、超、甲、丙九船,雷艇二艘”,再加上已在牙山的济远、广乙,共计两艘铁甲舰定远、镇远)、六艘巡洋舰(致远靖远、经远、来远、广甲、济远)、一艘撞击巡洋舰(超勇),两艘鱼雷巡洋舰(广乙、广丙),两艘鱼雷艇,合计11艘军舰、2艘鱼雷艇。

[37]《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1241),《中日战争》,第3册,第2—3页。

[38]关于日本围绕高升号事件的外交、宣传努力,可参阅《走进甲午》,第103—131页。雪珥:《大东亚的沉没:高升号事件的历史解剖》。

[39]关于方伯谦伪造战绩的细节,尤其是改变尾炮击敌的时间问题,参阅陈悦:《沉没的甲午》,第73—74页。《甲午海战》,第45—46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