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前章所述,受制造业能力的局限,中日海军竞赛呈现为购舰竞赛,而这场竞赛又发生在陆权复兴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海洋相对价值的下降,显然有利于中国,而不利于岛国日本。但是,中国未能把握住这个历史机遇,相反,对新式海军建设的关注和投入却呈直线上升之势。台湾危机后清廷进行的是海防大筹议;中法战争结束后,又得出“惩前毖后,自以大治水师为主”的结论,设立了“总理海军事务衙门”,组建了北洋海军。这就造成了一种客观事实:依赖外购军舰形成的新式海军逐渐成为遏制日本的最后一道保险栓,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走入了杀手锏战法的路径。
所谓杀手锏战法,指的是当一方不能或不愿与对方进行系统性正面对抗时,往往倾向于将对手的战力系统拆解为若干个关键环节,进而针对最薄弱的一个环节,发展高度针对性的战法、战力,从而达到攻一点、破全局的效应。这种战法最大的优势就是投入低、收益大、见效快。但正如经济学中的类似行为往往伴随着巨大风险一样,杀手锏战法同样是一种高风险、高脆弱性的战法,这恰是由该战法的优点造成的:
一、正因为该战法具有高度针对性,所以自动丧失多面性。具体到19世纪中后期,晚清海军可以抗日,但难以抗俄。在未能把握中英联盟机遇的前提下,这个缺陷被进一步放大。在海外亦几乎没有多少真空地带可供中国填补的情况下,一支现代海军仅具备自守功能却无法增益国力,反而会带来巨大财政压力,只能算是一支成本不菲的政策工具。从这一点上讲,当中国企图用新式海军阻止日本侵略时,已经落入下策的范围。(www.xing528.com)
二、该战法通过攻一点、破全局的构思发展战力,不知不觉中会形成一种严重的杀手锏依赖。对方在对付此种战法时同样可以集中力量攻此一点,一旦这个单一手段被敌手规避或破解,则我方的整体战力结构亦土崩瓦解。相反,系统战法的优点即在于系统本身有很强的纠错能力和转型能力。一旦发现薄弱环节,就会利用综合优势,或强化该环节,或进行系统转型,形成全新的对抗规则和对抗系统。而杀手锏战法反而因为过于依赖一种特定力量而易于被一点击破、全盘皆输。
晚清时代虽然尚未有此等明确的理论意识,却在客观上做出了与之暗合的行动:未能把握陆权复兴机遇的实质,即等于放弃了与日本进行系统对抗的获胜可能。对新式海军的一再强化,则无形中对日本的扩张体系形成了杀手锏威胁。对此,日本自然不能等闲视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