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甲午战争再度解读,近代中国与日本对抗揭秘

甲午战争再度解读,近代中国与日本对抗揭秘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虽然日本在陆海军建设的系统性上均远远压倒了晚清,但在一个重要环节上,双方却同时陷入了僵局,这就是海军舰船的制造。现代海军舰船的建造,和一国的工业实力、研发能力密切相关。以能州别所为中心的北海备,下辖蒸汽战船22艘,人员3 960人。总计军舰370艘,人员61 205人,军官5 460人。同样因其不切实际而遭搁浅。仍超出当时日本国力范围。类似的情况也存在于中国。中日对抗的焦点随之再度转向。

甲午战争再度解读,近代中国与日本对抗揭秘

虽然日本在陆海军建设的系统性上均远远压倒了晚清,但在一个重要环节上,双方却同时陷入了僵局,这就是海军舰船的制造。

现代海军舰船的建造,和一国的工业实力、研发能力密切相关。作为两个落后的后发农业国家,中日两国的现代造船业起步大体同时,都在19世纪的60年代,发展也同样非常缓慢。

文久元年(1861)五月,幕府决定将全国沿海地区划分为6个守备区,进而配备6支舰队

江户为中心的东海备,下辖蒸汽战船76艘,人员12 330人。

以箱馆为中心的东北备,下辖蒸汽战船98艘,人员16 295人。

以能州别所为中心的北海备,下辖蒸汽战船22艘,人员3 960人。

以下关为中心的西北海备,下辖蒸汽战船22艘,人员3 960人。以长崎为中心的西海备,下辖蒸汽战船76艘,人员12 330人。

以大阪为中心的南海备,下辖蒸汽战船76艘,人员12 330人。

总计军舰370艘,人员61 205人,军官5 460人。[88]这个计划可以说是彻底的空想,因为直到一战爆发的1914年,日本海军的人员才达到了近似规模,但舰艇数仅168艘。[89]

明治维新后,这种空想情绪仍有相当的遗留。就在决定分别向英德学习海陆军兵制的明治三年(1870),日本兵部省提出了发展一支200艘军舰规模的海军的计划,因无法落实经费而流产。[90]海军省独立后,胜海舟在明治六年(1873)又提出了一个十八年造舰计划,准备建造26艘铁甲舰、14艘大型舰、32艘中型舰、16艘小型舰、16艘运输船。同样因其不切实际而遭搁浅。1881年底,海军卿川村纯义建议在西海岸再增设一个新造船厂,在未来20年内,每年建造3艘新军舰。仍超出当时日本国力范围。[91]

事实上,在明治十四年之前,横须贺造船厂只具备制造木质军舰的能力。从明治十五年才开始试制铁骨木壳战舰,明治二十年(1887)才建成第一艘钢质军舰——1609吨的通报舰八重山号。

类似的情况也存在于中国。中国的现代造船业起步本来就比日本晚了几年,中法战争期间,福州船政局又遭到法军的破坏,使得中国在1889年才建成第一艘国产钢质军舰——2 067吨的近海防御铁甲舰“龙威”号(即日后编入北洋海军之“平远”号)。

和自造舰船体系的发展缓慢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现实冲突的急迫性。如何协调好长期的发展和短期的国防需求,就成了中日两国都要考虑的问题。正所谓急则治标,最终双方走了同一条道路:以外购军舰为战斗主力,同时逐步发展本土的造船业。但后者毕竟缓不济急。这一事实造成的最大影响就是,一旦当清王朝不能把握陆权复兴的良机,又无法在陆海军建设的系统性和先进性上压倒日本,则其应对日本威胁的方法便只剩下了购买先进军舰一途。这是下策中的上策。因为日本毕竟是一个岛国,如果不能夺取制海权,就难以有效地对外扩张。而没有军舰,一切都是空谈。中日对抗的焦点随之再度转向。这就引出了新一局对抗:中日购舰竞赛。

[1]《李鸿章全集》,第9册,第263页。

[2]梁启超:《李鸿章传》,第211页。

[3]傅宝真:《德国军事史:1640—1918》,第22页。

[4]瓦尔特·戈利茨:《德军总参谋部:1650—1945年》,第14—15页。

[5]《德国军事史:1640—1918》,第39—147页。《德军总参谋部:1650—1945年》,第17—92页。《现代战略的缔造者:从马基雅维利到核时代》,第282—310页。

[6]参阅《德国军事史:1640—1918》、《德军总参谋部:1650—1945年》。大江志乃夫:《日本の参謀本部》。大橋武夫:《参謀総長モルトヶ》。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1500—2000年的经济变迁与军事冲突》,第179—180页。

[7]《西洋世界军事史》,卷三,第92—94、116页。《参謀総長モルトヶ》,第21—175页。《现代战略的缔造者:从马基雅维利到核时代》,第282—310页。《德军总参谋部:1650—1945年》,第63—93页。肯尼斯·M. 奈斯比特:《转变中的战略和技术:莫尔特克和普鲁士总参谋部》,收入阿兰·D. 英格利施等著:《变化中的战争》,第36—59页。阿彻·琼斯:《西方战争艺术》,第292—305页。

[8]迈克尔·刘易斯:《武装力量和军事艺术:海军》。J. P. T. 伯里编:《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10册“欧洲势力的顶峰1830—1870”,第373页。

[9]迈克尔·刘易斯:《武装力量和军事艺术:海军》。J. P. T. 伯里编:《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10册“欧洲势力的顶峰1830—1870”,第374—391页。

[10]迈克尔·刘易斯:《武装力量和军事艺术:海军》。J. P. T. 伯里编:《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10册“欧洲势力的顶峰1830—1870”,第401页。

[11]N. H. 吉布斯:《武装力量和战争艺术》。C. W. 克劳利编:《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9册,第112页。

[12]马汉:《海军战略》,第438页。

[13]M. E. 霍华德:《武装力量》。F. H. 欣斯利编:《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11册,第306页。

[14]埃里克·罗布森:《武装力量与战争艺术》。J. O. 林赛编:《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7册,第238页。

[15]《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10册,第404—409页。

[16]郭廷以、刘广京:《自强运动:寻求西方的技术》。费正清、刘广京编:《剑桥晚清史》,上册,第483页。

[17]郭廷以、刘广京:《自强运动:寻求西方的技术》。费正清、刘广京编:《剑桥晚清史》,上册,第484页。

[18]郭廷以、刘广京:《自强运动:寻求西方的技术》。费正清、刘广京编:《剑桥晚清史》,上册,第15页。

[19]《李鸿章全集》,第37册,第58页。

[20]《李鸿章全集》,第29册,第218页。

[21]《李鸿章全集》,第29册,第220页。关于轮船与西式火炮苏南战役的影响,参阅林伯格、陶德合著,“国防部”史政编译室译:《近岸、近海及远洋舰队:自1861年迄今地理环境对海军作战之影响》,第314—320页。

[22]《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1630),《中日战争》,第3册,第112页。

[23]参阅王尔敏“清代勇营制度”、“‘练军’的起源及其意义”。王尔敏:《清季军事史论集》,第1—95页。

[24]梁启超:《李鸿章传》,第42页。

[25]王尔敏:《淮军志》,第66—70页。

[26]罗尔纲:《淮军志》,第86页。

[27]王尔敏:《淮军志》,第259页。

[28]参阅拙著:“中法陆战新解”,《战场文集》,第八、九、十卷。

[29]《日本の参謀本部》,第9—14页。

[30]刘广京、理查德·史密斯:“西北与沿海的军事挑战”。《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第267页。

[31]军事科学院中国近代战争史编写组编:《中国近代战争史》,第2册,第126页。

[32]田中宏巳:“日清両国の对立と開戦への軌跡”,《近代日本戦争史》,第一編“日清日露戦争”,第127页。

[33]关于甲午战前及战时日本对华间谍战问题,参阅戚其章《甲午日谍秘史》及李文海、康沛竹《甲午战争与日本间谍》,《甲午百年祭》第18—38页。

[34]大江志乃夫:《日本の参謀本部》,第58页。

[35]明治26年陸軍省“密大日記”第十四号,转引自《近代日本戦争史》,第一編,第175页。

[36]明治26年陸軍省“密大日記”第十四号,转引自《近代日本戦争史》,第一編,第123—125页。

[37]路玉坤、刘金等译:《英国外交文件》(上),《续编·中日战争》第11册,第55—58页。

[38]“湖广总督李鸿章附呈藩司丁日昌创建轮船水师条款”,张侠等编:《清末海军史料》,第1页。

[39]“内阁学士梅启照奏筹议海防折”,同上书,第20页。

[40]“湖广总督李鸿章附呈藩司丁日昌创建轮船水师条款”,张侠等编:《清末海军史料》,第1—2页。(www.xing528.com)

[41]“福州将军文煜浙闽总督李鹤年总理船政大臣沈葆桢会奏台湾防务大概情形折”,张侠等编:《清末海军史料》,第3页。

[42]“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奏筹议海防应办事宜折”附件,张侠等编:《清末海军史料》,第8页。

[43]“两广总督张之洞奏筹议大治水师折”,张侠等编:《清末海军史料》,第51—57页。

[44]“会办福建军务大臣兼船政大臣张佩纶奏请设沿海七省兵轮水师折”,张侠等编:《清末海军史料》,第39页。

[45]“会办福建军务大臣兼船政大臣张佩纶奏请设沿海七省兵轮水师折”,张侠等编:《清末海军史料》,第9—50页。

[46]“李鸿章议复梅启照条陈折”,张侠等编:《清末海军史料》,第21页。

[47]“翰林院编修梁鼎芬奏李鸿章骄横奸恣罪恶昭彰恳旨明正典刑折”,张侠等编:《清末海军史料》,第33页。

[48]“左宗棠奏请旨敕议拓增船炮大厂以图久远折”,张侠等编:《清末海军史料》,第39、41页。

[49]“左宗棠奏请旨敕议拓增船炮大厂以图久远折”,张侠等编:《清末海军史料》,第39、41页。

[50]“湖广总督李鸿章附呈藩司丁日昌创建轮船水师条款”,张侠等编:《清末海军史料》,第1页。

[51]“附:周家楣‘拟奏海防亟宜切筹武备务求实际疏’所拟五条”,张侠等编:《清末海军史料》,第7页。

[52]“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遵旨会议海防折”,张侠等编:《清末海军史料》,第60—62页。

[53]“左宗棠奏选派海防全政大臣折”,张侠等编:《清末海军史料》,第57页。

[54]財團法人海軍歴史保存會:《日本海軍史》,卷八,第10页。

[55]財團法人海軍歴史保存會:《日本海軍史》,卷一,第288—293页。

[56]海軍編集委員會:《海軍》,XIV,第21页。

[57]海軍編集委員會:《海軍》,XIV,第22页。

[58]海軍編集委員會:《海軍》,XIV,第36页。

[59]海軍編集委員會:《海軍》,XIV,第22页。

[60]海軍編集委員會:《海軍》,XIV,第18页。

[61]海軍編集委員會:《海軍》,XIV,第10—12页。

[62]財團法人海軍歴史保存會:《日本海軍史》,卷一,第345页。

[63]財團法人海軍歴史保存會:《日本海軍史》,卷一,第174页。

[64]財團法人海軍歴史保存會:《日本海軍史》,卷八,第18页。

[65]海軍編集委員會:《海軍》,XIV,第44—45页。

[66]海軍編集委員會:《海軍》,XIV,第45—46页。

[67]海軍編集委員會:《海軍》,XIV,第10页。

[68]外山三郎著,龚建国、方希和译:《日本海军史》,第19页。

[69]財團法人海軍歴史保存會:《日本海軍史》,卷一,第70—71页。

[70]財團法人海軍歴史保存會:《日本海軍史》,卷一,第73页。

[71]財團法人海軍歴史保存會:《日本海軍史》,卷一,第135页。

[72]海軍編集委員會:《海軍》,Ⅱ,第83页。

[73]財團法人海軍歴史保存會:《日本海軍史》,卷一,第135页。

[74]財團法人海軍歴史保存會:《日本海軍史》,卷一,第163页。

[75]財團法人海軍歴史保存會:《日本海軍史》,卷一,第315—318页。

[76]財團法人海軍歴史保存會:《日本海軍史》,卷一,第169页。

[77]財團法人海軍歴史保存會:《日本海軍史》,卷一,第351—352页。

[78]財團法人海軍歴史保存會:《日本海軍史》,卷一,第352页。

[79]斎藤聖二:《日清戦争の军事戦略》,第17页。

[80]財團法人海軍歴史保存會:《日本海軍史》,卷一,第352—353页。

[81]財團法人海軍歴史保存會:《日本海軍史》,卷一,第353页。

[82]斎藤聖二:《日清戦争の军事戦略》,第16页。

[83]斎藤聖二:《日清戦争の军事戦略》,第17页。

[84]斎藤聖二:《日清戦争の军事戦略》,第17、18页。

[85]財團法人海軍歴史保存會:《日本海軍史》,卷一,第354页。

[86]斎藤聖二:《日清戦争の军事戦略》,第16页。

[87]参阅马幼垣:《刘步蟾和东乡平八郎——中国海军两主将比较难研究四题》,《靖海澄疆》,第54—77页。

[88]財團法人海軍歴史保存會:《日本海軍史》,卷一,第44页。

[89]防衛庁防衛研修所戦史室:《大本營海軍部·聯合艦隊》,第1册,第48页。

[90]外山三郎著,龚建国、方希和译:《日本海军史》,第10页。

[91]外山三郎著,龚建国、方希和译:《日本海军史》,第24—25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