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英俄博弈带来的搭车机遇

英俄博弈带来的搭车机遇

更新时间:2025-01-12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而晚清的战略机遇尚不止于此。如第一章所述,近代日本因其边缘性而得以避免与大英帝国为敌的现实。第二年7月发生了著名的黑船开关事件。当时,英国非常担心俄国太平洋舰队以北太平洋为基地南下进行商船袭击战。因此,英法组成联合舰队,对北太平洋的俄国军队展开了军事行动。因而,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到英德矛盾激化,这个时间段即大英帝国为严防俄国扩张而推行捆绑战略的时期,也是中国反向施展搭车战略的外交机遇期。

而晚清的战略机遇尚不止于此。

伴随着俄国的战略东进和美国的战略西进,列强矛盾日趋聚焦于东北亚。如第一章所述,近代日本因其边缘性而得以避免与大英帝国为敌的现实。但是,全球霸主的止步,并不等于中等强国的止步。就在大英帝国雄霸海上的同时,俄罗斯立足陆权,跨越乌拉尔山一路东进,构建了一个横跨欧亚的巨型帝国。同时,美国通过不断的西进,成功地变身为一个两洋国家,并开始跨越太平洋,向东亚冲刺。这两个国家很快就盯上了日本。在俄国看来,如果能够控制日本,哪怕只是控制几个局部地区,就可以获得太平洋上的不冻港和前出基地。而美国当时在北太平洋上有着投资巨大的捕鲸业,急需一个东北亚的补给基地,同时又需要一个介入东亚大陆事务的中继站。于是,在大英帝国这个世界霸主将日本视为无害的化外之民的时候,俄、美两个中等强国却同时将日本列入了自己的扩张日程。

1852年11月,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马休·佩里(Matthew Calbraith Perry)作为遣日特派大使,率领一支蒸汽舰队前往日本,其任务为劝告后者放弃锁国政策,从而将日本变成美国进军东亚的基地。与此同时,沙俄太平洋舰队司令普嘉廷作为沙皇的遣日全权使节,也率领一支舰队奔赴远东。第二年7月发生了著名的黑船开关事件。由于后来美国成为取代大英帝国的全球霸主,所以黑船开关被作为一个极具象征性的事件而载入日本史册。但几乎被遗忘的另一个同样深具象征意义的事件是,就在黑船事件一个月后,俄罗斯舰队也来到了日本,并发出了类似的开国呼吁。

同样是在这一年,在遥远的欧洲爆发了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这场战争的主战场虽然在黑海之滨,但支战场却一直延伸到北太平洋。当时,英国非常担心俄国太平洋舰队以北太平洋为基地南下进行商船袭击战。因此,英法组成联合舰队,对北太平洋的俄国军队展开了军事行动。作为这一行动的附带结果,英国海军也开始谋求在日本获得立足点。就这样,日本终于被动地卷入大英帝国主导的霸权格局之中。

克里米亚战争于1856年结束,同样由英法联军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随之打响,并一直打到1860年才宣告结束。俄国虽然在前一场战争中损失惨重,但很快,它就利用后一场战争的机会,强迫清政府连续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天津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将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合计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据为己有。1864年,俄国又强迫清政府订立《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平方公里土地,基本做到了“失之欧洲,补偿于东亚”。

但俄国通过克里米亚战争期间的北太平洋交战,也意识到自己在远东的力量非常有限。于是,俄国在1867年以720万美元的价格将自认为无力长期防御的阿拉斯加卖给了美国。此后,经过长期努力,美国又于1887年吞并夏威夷,逐渐成为在远东问题上具有发言权的国家。

同时,自普法战争之后,法国一意复仇,但又苦于国力有限,所以开始在海外扩张。而德意志首相俾斯麦为了转移法国视野,并激化英法矛盾,也支持法国到海外扩张。于是,法国的扩张步伐很快也来到了远东,并立足中南半岛,开始经营法兰西的东方殖民体系。(www.xing528.com)

所有这一切巨变固然令晚清的国防形势极其严峻,但同时也创造了一个巨大的转机——大英帝国越来越难以维持远东均势格局。俄国的威胁尤其让英国如芒在背。诚如斯皮克曼指出的那样:

一支沿着领土圆周的直径活动的军队比起不得不沿着同一地区的周边活动的军队来,所遇到的困难要少些。同从大不列颠出发,环绕欧亚边远地区的圆周海道的外线活动的不列颠海军比较起来,俄国所有的是内部交通线。俄国的土耳其斯坦和印度西北部之间的交通线,同从南安普敦到卡拉奇的海道比较起来,当然是内部的运输线。[17]

为了改变这个不利局面,最好的办法就是推行捆绑战略,扶植某个当地势力对抗俄国,英国则扮演幕后角色。这样一来,当本地力量形成新的抵抗中心时,俄国就得被迫在漫长补给线的终端去对抗一个在家门口作战的本地国家。正是出于这种考虑,英国在欧亚大陆的西端竭力保全“欧洲病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东端则扶持不久前的敌手——大清帝国。这不仅是抗击俄国的需要,更在于,假如这两个老大帝国被中等强国瓜分,全球力量平衡就会被打破,就有可能在这两大帝国瓦解的基础上,产生能够彻底终结大英帝国霸权的新强国。

故而,英国对中国发展新式海军格外热心,不仅提供顾问、技术,还对中国留学生大开方便之门,允许后者报考英国的海军学校。而同时期的日本留学生则只能报考海事学校。如日后因指挥了对马海战而名留史册的东乡平八郎,当年即因为这个限制而只能就读于“专事训练商船驾驶人员的泰晤士航海训练学院”。[18]从中不难看出,当时英国并不看好日本,反而对其有所防范,却将中国看做潜在盟友。

因而,从第二次鸦片战争到英德矛盾激化,这个时间段即大英帝国为严防俄国扩张而推行捆绑战略的时期,也是中国反向施展搭车战略的外交机遇期。这个外交机遇期的来临,不仅为中国的转型提供了外在保障,还为中国提供了一个新的战略机遇期——针对日本的冲突机遇期。

如前所述,日本与中国各得到一个发展机遇期,前者的发展机遇期是一个纵向和平机遇期加一个横向和平机遇期,后者的发展机遇期则是一个纵向和平机遇期、一个纵向转型机遇期、一个横向转型机遇期和一个横向资源机遇期的综合。两相对比,可知日本获得的是弱发展机遇期,中国获得的是强发展机遇期。相应的,因弱发展机遇期,日本又获得了一个弱冲突机遇期;中国则因强发展机遇期进而获得了一个强冲突机遇期。再考虑到中国还额外享有一个决定性的外交机遇期,这就形成了中国以六个战略机遇期对抗日本三个战略机遇期的格局。可谓开局形势一片大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