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日对抗:甲午重走15局

中日对抗:甲午重走15局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于是,中日两国相对于之前的列强侵攻,相继进入了一个较为缓和的国际环境中,等于是同时各得到了一个纵向和平机遇期。对两国而言,这个一直延续到甲午战争前夕的和平期,即是两国的纵向和平机遇期。这13年又8个月的时间,即日本相对于中国的横向和平机遇期。相比之下,中国虽然在和平机遇期这个尺度上不及日本,却在转型、资源、外交、冲突等多个层面,获得了多个日本所没有的机遇期。

中日对抗:甲午重走15局

从战略机遇期的视角回顾这段历史,我们发现,在19世纪中期,三类机遇期(发展机遇期、外交机遇期和冲突机遇期)相继涌现在东北亚国家面前。首先出现的就是和平机遇期。

如第一章所述,大英帝国本来是率先在远东进行暴力扩张的强国,但随着两次鸦片战争的结束,英国出于阻止其他列强(尤其是俄国)在远东扩张的考虑,开始转向维持现状。日本固然是这一政策的受益者,同时期的中国同样是这一政策的受益者。于是,中日两国相对于之前的列强侵攻,相继进入了一个较为缓和的国际环境中,等于是同时各得到了一个纵向和平机遇期。

但是,由于当时中日两国都还进行着程度不同的内战,所以,单纯的外部缓和并不足以让二者进入和平状态。在日本,1868年1月3日至1869年6月27日,进行了以推翻德川幕府为目标的戊辰战争。在中国,则自1851年起,便陷入大规模持久内战状态,后期又由于收复西北失地问题而与俄国发生冲突,直到1881年2月24日签订《中俄伊犁条约》,才算正式进入和平时代。对两国而言,这个一直延续到甲午战争前夕的和平期,即是两国的纵向和平机遇期。

具体来看,日本的和平机遇期是1868年10月—1894年6月,中间因佐贺叛乱(1874年2月4日—3月1日)和西南战争(1877年1月29日—9月24日)而共计隔断了9个月。(www.xing528.com)

中国的和平机遇期是1881年3月—1894年6月,中间因中法战争隔断了17个月(1883年12月—1885年4月)。

日本比中国早13年进入和平状态,中间又比中国多出8个月的和平时段。这13年又8个月的时间,即日本相对于中国的横向和平机遇期。同时,也自动得到了一个冲突机遇期。

相比之下,中国虽然在和平机遇期这个尺度上不及日本,却在转型、资源、外交、冲突等多个层面,获得了多个日本所没有的机遇期。而要理解这些机遇期的出现及其意义,又要首先理解晚清面临的基本战略困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