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日对抗:四大关键支点

中日对抗:四大关键支点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日本要改变这个现实,升级为战略棋手时,就必须抢夺其他支点,逐步改善自身的战略态势。故而,当朝鲜半岛与对马合为一体时,对日本的遏制效能最大。上述四个支点对中日双方而言,都具有此消彼长的双重价值,是势在必争的要点。如从前述地缘支点的五大职能上具体分析,这四大支点的战略价值如下表所示:在19世纪中期,朝鲜和琉球都是中国的藩属国,对马则是朝鲜的藩属国,台湾是中国福建省的一部分,可以说是对中国极其有利。

中日对抗:四大关键支点

在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的挫败后,清王朝虽然丢失了大片国土和若干主权,并经历着惨痛的长期内战,但毕竟仍是一个广土众民的大国,具备成为战略棋手的潜质。伴随着同光中兴展开的自强运动,对内意味着近代中国的第一轮现代化尝试,对外则意味着重新成为一个全球性战略棋手的开始。而日本则至多算作一个支轴国家。当日本要改变这个现实,升级为战略棋手时,就必须抢夺其他支点,逐步改善自身的战略态势。具体到19世纪70年代的远东,在中日之间存在着四个攸关双方强弱的地缘支点,这四个支点自北向南依次为:朝鲜、对马、琉球、台湾

由于地理位置的影响,朝鲜自古以来就在中日之间扮演着中间地带国家的角色。它与中国的政治中心隔海相望,又有陆路可通;其与日本则一苇可航,既是攻击日本本土最有利的基地,又是日本向大陆扩张最便捷的道路。当中日势均力敌时,朝鲜半岛就是缓冲区。一旦失衡,当日本强大且奉行扩张政策时,朝鲜就是顶在中国脑门上的枪管;反之,当出现一个强大且带有扩张性的大陆强权时,朝鲜又是一把插在日本胸口的匕首。

在朝鲜与日本九州之间的对马,虽然空间有限,却地处要津,与釜山直线距离为51.4公里,控扼着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对马海峡。从对日作战的角度讲,对马是攻击九州的有力中转站,反之亦是日本对朝鲜用兵的重要据点。再考虑到日本本土南北长、东西窄的形状限制,日本欲确保日本海方向与太平洋方向的连接和海运畅通,必须克服对马—釜山的中心阻断作用。故而,当朝鲜半岛与对马合为一体时,对日本的遏制效能最大。

琉球北控大隅海峡,南跨宫古海峡,与台湾及钓鱼台列屿相接,对控制东亚航道影响极大。它既是日本的防御门户,又是日本经台湾进军南洋的关键跳板,同时也是中国经济中心区——东南沿海的防卫前沿。无论是合并还是联盟,一旦琉球与日本结为一体,台湾就变成中国对日防御的第一线。反之,如琉球与中国结为一体,日本就将被迫以九州为对华防御第一线。

台湾北接琉球,南连菲律宾,其战略价值有四:一、是中国东南沿海的战略屏障;二、是中国进出太平洋的关键枢轴;三、是阻击日本南下的重要基地;四、是经略南洋的重要基地。

正所谓“逸劳互易忙须夺,彼此均先路必争”。上述四个支点对中日双方而言,都具有此消彼长的双重价值,是势在必争的要点。如从前述地缘支点的五大职能上具体分析,这四大支点的战略价值如下表所示:

在19世纪中期,朝鲜和琉球都是中国的藩属国,对马则是朝鲜的藩属国,台湾是中国福建省的一部分,可以说是对中国极其有利。但深入分析就会发现,形势并非如表面上那么有利。(www.xing528.com)

朝鲜因为贴近元明清三朝政治中心的原因,确实一直和中国保持着唇亡齿寒、辅车相依的关系。到19世纪中期,朝鲜比当时的中国还要昧于国际大势,奉行极端的排外主义,武备废弛,国力孱弱,连带威胁到中国的防务安全。

琉球的形势则不同,虽然它在明初就成为了中国的藩属国,但是,由于中国始终没有发展强大的海军,又放弃了海外扩张,这就导致琉球在明朝末年实际上被日本控制。但当时的日本需要以琉球为中介发展中日贸易,而中国推行朝贡贸易模式,日本不甘心向中国纳贡称臣,于是,幕府实用主义的立场,允许琉球同时是中国的藩属国,琉球本身也更倾向与中国维持宗藩关系,从而形成了琉球的两属格局,但琉球用中国正朔,内部也是亲华派多于亲日派。1854年7月11日,美国与琉球签订了《美琉条约》。1855年11月24日,法国与琉球签订《法琉条约》。1859年7月6日,荷兰与琉球签订《荷琉条约》。在所有这些条约中,琉球都是以独立国家的身份出现的,而且还使用了清朝的年号,表达了中琉关系的非比寻常。[12]

而对马的情况与琉球正相反,对马本是日本的一个藩,但由于日本想通过对马藩发展与中朝之间的贸易,默许对马藩向朝鲜进贡称臣,进而以其为中介进行国际贸易。这就又造成了对马在法理上的两属状态。

至于台湾,在主权归属上当然没有任何争议。但是,自清初从郑氏集团手中夺取台湾的控制权后,始终没有大力经营,对台湾本岛的土著民也一贯奉行自治政策,从而造成了防务空虚、土著频繁杀害外国漂流民的状态。

换言之,朝鲜和台湾虽在清王朝控制之下,却日趋成为防御链条上的弱点。琉球和对马则已经陷入日本事实的控制中。对清王朝而言,这个态势显然说不上有利。再加上清王朝严重缺乏地缘支点争夺意识,日本又早在幕府末期,就形成了强劲的扩张思潮,[13]此消彼长之间,清王朝乃陷入极其不利的穷于应付状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