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吉思汗避暑南华山考,蒙古秘史研究成果

成吉思汗避暑南华山考,蒙古秘史研究成果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成吉思汗避暑南华山考田玉龙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殁于征服西夏的征途中。成吉思汗在哪里去世,暂且不论。成吉思汗“住夏雪山”当有其事,而“雪山”就是南华山。《蒙古秘史》说,成吉思汗自雪山起程,过兀剌海城,攻打灵州,在灵州生病,在军中辞世。实则在元世祖忽必烈率兵自雪山起程前往攻取灵州之即,亦即成吉思汗撒手人寰与世长辞之时,成吉思汗重病在身,避暑南华山及至病势沉重,只能在南华山

成吉思汗避暑南华山考,蒙古秘史研究成果

成吉思汗避暑南华山考

田玉龙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殁于征服西夏的征途中。可由于当时“秘不发丧”的战争需要,更重要的是由于蒙古族帝王“秘葬”的传统,竟给后世留下了逝世地和埋葬地的难解之谜。翻阅浩瀚的史册,却没有一处能够为成吉思汗具体逝世地以盖棺论定的说法。成书于明朝初年的《元史·太祖纪》倒是说得明白:成吉思汗“(二十二年)秋七月壬午,不豫。己丑,崩于萨里川哈老徒之行宫[1]。可是,“萨里川哈老徒之行宫”又在哪里呢?

据《蒙古秘史》记载:成吉思汗“至狗儿年(1226年)秋,去征唐兀。冬,围猎坠马,在搠斡儿合惕地面下营养伤,遣使唐兀问罪。在贺兰山战败阿沙敢不。雪山住夏,赏孛斡儿出、木合黎主因种百姓”(《蒙古秘史》第266节)。然后“自雪山起程,过兀剌海城,却来攻打灵州城”(《蒙古秘史》第267节)。而后“至猪儿年(1227年)成吉思汗崩”(《蒙古秘史》第268节)。(摘自胡斯振文《成吉思汗逝世与发丧地辨析》,载于《蒙古文化人物》。)

《蒙古秘史》说,成吉思汗于狗儿年冬(即1226年)在贺兰山战败啊沙敢不,然后在雪山住夏(按时间推断当为次年即1227年),又从雪山起程,过兀剌海城前往攻打灵州,然后去世。成吉思汗在哪里去世,暂且不论。疑问是,这里的“雪山”究竟是何山?又究竟在何方呢?

一般有两种说法:一说雪山是贺兰山,一说雪山是六盘山[2]但翻阅史料,贺兰山之说当被排除。据《元史·太祖本纪》记载,成吉思汗于1226年冬(狗儿年)在贺兰山打败阿沙敢不后,早已挥师西上,攻打此时仍隶属于金朝的陇右洮河一带。而后又挥师东进,于1227年(猪儿年)“夏四月攻克隆德(今宁夏固原市西吉县将台堡)”[3],“五月,避暑六盘山”[4]

既然“雪山”不是贺兰山,鉴于在地图上又实在找不到“雪山”的具体方位,于是学者们怀疑“雪山”就是六盘山,但没有定论。

可《元史》说,成吉思汗“六月……夏主李img37降。帝次清水县西江。秋七月壬午,不豫。己丑,崩于萨里川哈老徒之行宫……”明白地告诉我们,成吉思汗六月已离开六盘山,来到清水,七月时已有病在身,不幸在“萨里川哈老徒之行宫”辞世。

但“萨里川哈老徒之行宫”又在哪儿呢?抛开“清水”、“开城”、“海原”、“灵武”等等说法也不提,再回过头来说“雪山”。“雪山”在哪儿?透过现有史料判断,“雪山”应该不是六盘山,但毫无疑问,此“雪山”当离六盘山不远,最起码在六盘山方圆之内。

据成书于清乾隆十三年(公元1752年)的《盐茶厅志备遗》记载,距海原县城南十五里处的华山“南北长三十里,横亘四十余里。峰峦秀拔,中有沃壤,水草肥美,相传山似莲花,故得名焉。山高气寒,春秋雨皆成雪,故又称为雪山”[5]。成书于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的《海城县志》亦言:“华山,在县西南十五里,东西长三十里,横亘四十余里;峰峦秀拔,水泉四出,中有沃壤,草木芬芳,山形颇似莲花;地气高寒,春秋雨皆成雪,又称雪山。”[6]《盐茶厅志备遗》说,“《御府图》内有东海坝,在雪山之西”[7]——在《乾隆府厅州县图志甘肃全图》中海原境内并无海城之名,但在载入地图的仅有的两个海原地名中,“雪山”之名就赫然在列!可见南华山“雪山”之称由来已久。

据此可以断定,《蒙古秘史》所说的“雪山”当为南华山。

南华山距固原110公里,为六盘山之西北麓,其主峰马万山,海拔2955米,是仅次于贺兰山的宁夏第二高峰。南华山与天都山(当地称西华山,海拔2703米)相对耸立,“左控五原(今陕西定边),右带兰会(今甘肃兰州会宁一带),前控六盘,后恃高泉,乃西凉之襟带,固靖之咽喉”,构成位于海原县城西二十公里处的宋夏古城西安州的一道天然屏障。如此天险,使这里成为宋夏争胜之要地。宋名将杨文广在南华山脚下今海原城南筑营洒水平,范仲淹在南华山西脚驻兵蔴张台。西夏元昊建国后,在天都山北建南牟会,屯驻十万重兵。元昊在这里建筑避暑行宫,纳美丽的儿媳为妃,宴乐其中,并以此为基地,窥窃宋地,先后发动载入史册的“好水之战”和“定川之战”,大伤宋朝元气。后宋将李宪、折可适先后建功于此地,在南牟会建西安州,在洒水平建天都寨。不久,这里又被西夏占据。成吉思汗过六盘山向东用兵西夏,南华山和天都山一带不正是蒙古大军前进道路上的必争之地吗?占领了南华山脚下的天都寨,这里不就自然成了攻打踞有重兵的西安州的“前沿”或“前哨”阵地了吗?

南华山上有一处森林茂密、风景美的所在即灵光寺,曾建有西夏王元昊的皇家寺院,即灵光寺。这座寺院历经无数次战火,后被1920年海原大地震彻底摧毁,现遗址尚存。元昊与爱妃也曾避暑于此。66岁高龄、重病在身的成吉思汗在炎热的秋七月,到“秋雨成雪”[8]的“雪山住夏”,这是顺理成章、理所当然的事。据此可知,并非《蒙古秘史》妄说虚言,也并非《元史》言之不明。成吉思汗“住夏雪山”当有其事,而“雪山”就是南华山。成吉思汗既然从雪山发兵攻打灵州,则说明成吉思汗在雪山必定有行宫(行帐),而此行宫不言而喻,当就在雪山(即南华山)脚下的天都寨,更确切地说,就是《元史》所说的“萨里川哈老徒之行宫”。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解释了海原为什么会“宋名天都寨,夏名东牟会,元名海喇都”[9],有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蒙古语名“海喇都”的原因。

由此,我们再来探讨成吉思汗逝世地之谜。《蒙古秘史》说,成吉思汗自雪山起程,过兀剌海城,攻打灵州,在灵州生病,在军中辞世。但清光绪《海城县志》却记载:“元世祖取灵州,进兵盐州城,命豫王建国西安州。”[10]明确告诉我们:第一,带兵攻打灵州城的不是成吉思汗,而是成吉思汗的爱孙、拖雷之子元世祖忽必烈;第二,在攻取灵州之前,南华山和天都山脚下的西夏东牟会(海原城)、西安州此时已被蒙古大军所占领,否则,元世祖怎会命豫王建国西安州?既然率军攻取灵州的是忽必烈,不是成吉思汗,这就给我们一个疑问:成吉思汗此时在哪里?(www.xing528.com)

这就又回到了本文开篇《元史·太祖纪》的老话题——“己丑,崩于萨里川哈老徒之行宫”。实则在元世祖忽必烈率兵自雪山起程前往攻取灵州之即,亦即成吉思汗撒手人寰与世长辞之时,成吉思汗重病在身,避暑南华山及至病势沉重,只能在南华山脚下的军中行宫(行帐)即哈老徒(海喇都)行宫草草安排后事。老谋深算、用兵如神的成吉思汗,在闭眼咽气之前,为儿孙筹划好了“秘不发丧”这一灭夏的锦囊妙计。而后继承汗位的阔窝台才大张旗鼓地为父发丧。而那个“豫王”则遵命在大汗辞世之地——哈老徒(海喇都)西的重镇西安州建国,为大汗守灵。从此,那个宋朝的天都寨,西夏的东牟会,被元人称为海喇都(哈老徒),一叫数百年。

(本文作者单位系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地方志办公室)

【注释】

[1]《元史》,中华书局,1976年4月第1版,第25页。

[2]胡斯振:《成吉思汗逝世与发丧地辨析》,《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3期。

[3]西吉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续修西吉县志》,方志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第12页,第114页。

[4]《元史》,中华书局,1976年4月第1版,第25页。

[5](清)朱亨衍总纂,刘华点校:《乾隆盐茶厅志》,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年6月第1版,第35页。

[6](清)杨金庚总纂,刘华点校:《光绪海城县志》,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年6月第1版,第31页。

[7](清)朱亨衍总纂,刘华点校:《乾隆盐茶厅志》,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年6月第1版,第11页。

[8](清)朱亨衍总纂,刘华点校:《乾隆盐茶厅志》,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年6月第1版,第35页。

[9](清)杨金庚总纂,刘华点校:《光绪海城县志》,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年6月第1版,第20页。

[10](清)杨金庚总纂,刘华点校:《光绪海城县志》,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年6月第1版,第19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