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蒙元文化与海原: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病逝与清水县新考

蒙元文化与海原: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病逝与清水县新考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在清水县病逝新考温小牛清水县地处关山西麓。除军事要冲、商贸要道因素外,也许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病逝清水县境不无关系。养伤期间,成吉思汗发热不止。成吉思汗六月到达清水县西江,即今牛头河中游。成吉思汗在清水约十多天,从病危到逝世七天弥留之际,处理了两件大事。其一,成吉思汗一生诸事皆达,唯一遗憾的是没有亲自征服金国。成吉思汗灵枢归蒙古途中为保密凡遇生灵一律杀掉。

蒙元文化与海原: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病逝与清水县新考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在清水县病逝新考

温小牛

清水县地处关山西麓。宋金元之际,这里东通关中,北达宁夏,西出陇右,是重要的军事商旅驿路,也是宋金元彼此争锋的边境地区。

《清水县志》载:宋高宗建炎三年,金人掠秦陇,清水城陷于金。四年,宋将吴玠破金兵,复凤、秦、陇三州,清水县城仍为金据,以冶坊寨为县,派兵守之,隶属熙秦路镇远军。《清水县志》载:(宋)理宗宝庆三年春二月,蒙古主兵次清水县西江(牛头河),攻清水县城。元统一后,将原秦州所辖成纪、秦安、陇城、清水、冶坊五县并为三县,其中冶坊并入清水,属秦州。清水现存宋金时期《仪制令碑》一通,碑文为“贱避贵,少避老,轻避重,去避来”。这是一个交通法规碑,似乎反映出当时这一地区人群繁杂的状况。元代秦珠“监是邑”,“下车之始”,以“清水县□□□上邽之郡也,虽非朝使往来要冲之驿,其钦承王命公务之使亹亹相继,无驿馆以待之,诚为不可”,“慨然谋为驿亭之置”。“中台御使周一齐处其馆,特书其堂曰‘宣德’。”这是元代至正元年(1341年)《清水县创建宣德堂记碑》记载兴修清水县第一个官方招待所的碑文。参与树碑立传的官员中有许多蒙古人,如“承务郎秦州成纪县尹兼管本县诸军奥鲁”、“前秦州清水县主簿兼尉靖也力不花”、“前秦州清水县主簿兼尉贴力不花”、“税务同监杨也先不花”等,反映出元代统治者对清水地方管理的重视程度。除军事要冲、商贸要道因素外,也许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病逝清水县境不无关系。

成吉思汗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蒙古族杰出的领袖。13世纪初开创了蒙古历史的新纪元,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和世界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人类纪元第二个千年中最著名的历史人物之一。

成吉思汗诞生于蒙古乞颜·孛儿只斤族一个富裕的贵族家庭。《元史》(明·宋濂等修)称成吉思汗生于公元1162年(即宋绍兴三十二年、金大定二年)“,寿六十六,葬起辇谷”,其卒年为公元1227年。史学家周谷城中国通史》中引《新元史》说其生于公元1155年(即宋绍兴二十五年,金贞元三年)。按此推论,周谷城的说法当为72岁。

《新元史·太祖纪》说:太祖法天启运圣武皇帝帖木真,烈祖长子也。母曰宣懿皇后诃额伦。烈祖讨塔塔尔,获其部酋曰帖木真兀格。师还,驻于失里温孛勒答黑。适宣懿皇后生太祖,烈祖因名曰帖木真,以志武功。太祖生时,右手握凝血如赤石,面目有光。是岁为乙亥,金主亮贞元三年也。

1226年秋,成吉思汗及夫人也遂率兵南下攻击西夏,占领甘(张掖)、凉(武威)等城。同年冬,出猎时骑马为野马所惊,坠马受伤,并在鄂托克旗的阿尔寨石窟养伤。《蒙古秘史》说:冬,间于阿尔石不合地面围猎,成吉思汗骑一匹红沙马为野马所惊。成吉思汗坠马跌伤,就于搠斡尔合惕地面下营。养伤期间,成吉思汗发热不止。诸将商议回师蒙古,待病愈重来,但成吉思汗坚决不肯,仍组织军队继续作战。冬十一月,攻击灵州(宁夏灵武),进围西夏中兴府(银川)。1227年,留兵攻银川,自率主力攻占金夏两国接境诸城。(www.xing528.com)

《元史》卷一·本纪第一·太祖载:(称汗)二十二年(公元1227年)丁亥春,帝留兵攻夏王城,自率师渡河攻积石州。二月破临洮府,三月破洮河、西宁二州,遣斡陈那颜攻信都府,拔之。夏四月,帝次龙德拔德顺等州。德顺节度使爱申、进士马肩龙死焉。五月,遣唐庆等使金。闰月,避暑六盘山。六月,金遣完颜合周、奥屯阿虎来请和。帝谓群臣曰:“朕自去冬五星聚时,已尝许不杀掠,遽忘下诏也。今可告中外,令彼行人亦知朕意。”是月,夏主李img10降,帝次清水县西江。秋七月壬午不豫,己丑崩于萨里川哈老徒之行宫。临崩谓左右曰:“金精兵在潼关,南据连山,北限大河,难以遽破。若假道于宋,宋、金世仇,必能许我,则下兵唐邓,直捣大梁,金急必征兵潼关。然以数万之众,千里赴援,人马疲惫,虽至,弗能战。破之必矣。”言讫而崩,寿六十六,葬起辇谷。至元三年冬十月追谥圣武皇帝。至大二年冬十一月庚辰加谥法天启运圣武皇帝,庙号太祖,在位二十二年。

成吉思汗六月到达清水县西江,即今牛头河中游。这时,夏主以中兴府长期围攻,渐不可支,遗使请降,唯求宽限一个月献城,成吉思汗答应了。同年七月壬午,即初四日(公历8月19日)病情加重,七月己丑,即十三日(公历8月25日),成吉思汗病逝(也有记载为七月二十的)于萨里川。“萨里”,当为蒙语,其具体位置不详。有人以为在红堡镇西城村,但从地理特征看,这里地势低洼,三水汇流,东汉隗嚣在西城曾被大水所淹,几乎丧命。成吉思汗以数万之众,兼以诸王那颜之皇家行宫断不会于汛期选西城安营扎寨。

成吉思汗在清水约十多天,从病危到逝世七天弥留之际,处理了两件大事。其一,成吉思汗一生诸事皆达,唯一遗憾的是没有亲自征服金国。但其临终遗嘱为后来的事实证明,他准确地筹划了攻灭金国的战略方针。其二,临终前,再度明确了三子窝阔台为自己的继承人。其后,幼子拖雷监国一年,便集忽里勒台大会,遵照成吉思汗遗嘱,拥戴窝阔台为大汗。

成吉思汗去世后,随行诸王那颜按其生前吩咐秘不发丧,待西夏主如期出城来献,执杀之。成吉思汗灵枢归蒙古途中为保密凡遇生灵一律杀掉。据明代叶子奇的《草木子》记载,成吉思汗初葬时,选一圆木,从中分开,使其中挖空如人形,将其遗体放入埋入地下。这是所谓“干尸”葬法。若以畜皮裹之,且葬在沙漠旱区,则至今遗体应完整无损。

关于其葬地,《草木子》记载:元诸帝陵皆在起辇谷,其国制不起坟垅,葬毕以万骑蹂之,使平,杀骆驼于上,以千骑守之。来岁春,草既生,则移帐散去,弥望平衍,人莫知也。祭时,则所杀骆驼之母为导,视其踯躅悲鸣之处知葬所也。《蒙古源流》记载:(成吉思汗逝世后)因不能请出金身,遂造长陵共仰庇护,于彼处建立白屋八间,在阿拉坦山阴,哈岱山阳之大谔特克地方。若干年后,人们只知道他安葬在“阿尔泰山阴,肯特山阳”这样一个广域的地带。蒙古人为了便于供奉和祭祀,建立了供奉其英灵和遗物的陵寝,即“成吉思汗八白室”。这是极为特殊的适应游牧民族特点的可以移动的陵寝。成吉思汗陵寝的建立,形成了蒙古人“只祭陵寝,不拜陵墓”的习俗。成吉思汗陵成为蒙古永久供奉成吉思汗的圣地,经蒙元及明前期在大漠南北辗转迁徙,自明中叶移到鄂尔多斯已经有四百多年了。至今祭祀、供奉成吉思汗的达尔扈特组织依然完整地保存着。元世祖忽必烈钦定的农历三月二十一、五月十五、九月十二、十月初三四时大祭和每月初一、初三等小祭活动依然按古代蒙古的传统制度沿袭着。

《元史》说:帝深沉大略,用兵如神,故能灭国四十,遂平西夏。其奇勋伟迹甚重,惜乎当时史官不备,或多失于记载云。成吉思汗时期,特别是与其直接有关的文物存世甚少。日本专家岛田贞彦在《考古学上所见的热河》一书中记载出土于热河,现藏日本的成吉思汗皇帝圣旨金牌,并称其“为世界所仅有”。1998年12月,河北廊坊又发现一块,据文物专家史树青先生称其为国内仅存的与成吉思汗直接有关的文物。牌系银质,镏金字。牌长21.7厘米、宽厘米、厚0.3厘米。正面为双钩汉字:“天赐,成吉思皇帝圣旨,疾”,背面双钩契丹文二字。牌形与《马可波罗游记》插图中成吉思汗授马可波罗兄弟之金牌极其相似。据宋代孟珙《蒙鞑备录》“官制”称:太师元帅所佩金牌,第一等贵臣带两虎相向,曰虎头金牌,用汉字曰“天赐,成吉思皇帝圣旨,疾”。又其次,乃银牌,文与前同,如成吉思亦行诏敕等书,皆金虏叛臣教之。成吉思汗建国初,蒙古族尚无文字,于是采纳了金朝俘虏和降臣的建议,在金牌上使用了汉字。最近,据有关专家初步论证成吉思汗陵墓可能在今鄂尔多斯高原的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境内。如果这一发现及推断被证实,那么一个千古之谜将被解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