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清时期涉海作品——《中国海洋文化史长编明清卷》

明清时期涉海作品——《中国海洋文化史长编明清卷》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明清时的多种异鱼图赞原来也是有图的。地方志或其他著作中也有海岸山水图,如《崂山图》、《渔梁歌钓》图、《窥望海岛之图》等,均是明清时期人们描绘海岸地貌的艺术作品。总之,明清时期的海洋文学艺术是中国古代海洋文学艺术发展史上的高峰期,充分体现出了中国海洋文化在精神感知、审美鉴赏层面上的丰富灿烂。

明清时期涉海作品——《中国海洋文化史长编明清卷》

第四节 明清时期的其他涉海作品(26)

明杨慎(1488—1559)写有《异鱼图赞》。明后期胡世安为此书作“补”,写成《异鱼图赞补》一书。此书共作“赞”110首,所赞海洋生物230种,其中多数为海产。

清代广东东莞一带妇女不仅都打蚝,而且能唱打蚝歌。歌词有:“一岁蚝田两种蚝,蚝田片片在波涛;蚝生每每因阳火,相叠成山十丈高。”(27)

以图画描述海洋生物的方法,起源可能很早,史载:“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28)所铸九鼎可能载有海洋生物图。据传,被称为“小说之最古者”(29)的《山海经》原先是有图的,之后图亡而经存。现在见到的插图(30),则是清吴志伊的《山海经广注》和汪绂的《山海经存》所绘的图,丰富了生物绘图艺术的内容。《山海经》、《尔雅》均包含有不少海洋生物,为此绘图,也就为中国古代“海洋艺术”增添了丰富的内涵。明清时的多种异鱼图赞原来也是有图的。清代《古今图书集成》中就有许多海洋生物的插图,如《鸥图》、《玳瑁图》、《海鳐鱼图》、《img244鱼图》、《弹涂鱼图》、《鳣鱼图》、《寄居虫图》、《龟脚莱图》、《螺图》、《牡蛎图》、《石决明图》、《贝图》、《水母图》等。(31)

另外,航海和海洋工程活动十分浩博,留下了大量文学艺术作品,形式多姿多彩,尤以其中的山水画别具特色。中国古代航海是地文导航,对航线附近的海岸和岛屿地形作了正确形象的描绘。对景图实为长卷分幅的海洋山水画。如《郑和航海图》、《古航海图》(32)、《琉球过海图》(33)等,不仅为航海图册,而且其中海塘分布图实为河口海岸的山水画,如《海塘录》(34)、《两浙海塘通志》中的图就是如此。地方志或其他著作中也有海岸山水图,如《崂山图》、《渔梁歌钓》(晚潮新月)图(35)、《窥望海岛之图》(36)等,均是明清时期人们描绘海岸地貌的艺术作品。

描绘海市蜃楼的画留存至今的也有,如清代的《山城海市蜃气楼台图》(37)、《蜃图》(38)等。

断霓、赤云等在明清占候中时常应用。如明《东西洋考》:“断虹晚见,明天变。断虹早挂,有风不怕。”(39)明代《东西洋考》《顺风相送》《海道经》《指南正法》等均收集有大量海洋占候谚语,语又称为歌,如《论四季电歌》《四方电候歌》等。明戚继光(1528—1587)把海洋占候谚语编撰起来,称为《风涛歌》,以便水兵掌握和使用。《风涛歌》主要是用于风暴预报的,如“海猪乱起,风不可也”,“虾笼得img245,必主风水(40)。由于长浪作用,风暴到来前,海洋水文和生物常有异常,形成先兆,所以又有“天神未动神先动”、“海泛沙尘,大飓难禁”(41)等占候谚语。

关于风和潮的关系,也有不少谚语,《广东新语》云:“风之起,潮辄乘之,谚曰:‘潮长风起,潮平风止,风与潮生,潮与风死’。”(42)潮汐与航海关系上也有不少谚语,如“老大勿识潮,吃亏伙计摇”等。在《顺风相送》中也具体载有某些门类的海洋占候谚。如此等等,反映出以谚语为主体的中国海洋占候的独特体系。

另有一首清诗人查慎行(1650—1727)的《舶img246风歌》,是不可多得的描写季风航海的诗作,写得有趣有味,兹节录如下:

吾闻千里以外风不同,人间乃有万里之长风。来从海上梅雨后,征自西郊野叟眉山翁。古称博物家,无若周元公。《尔雅·释天篇》,八方风色以类从……《周礼》保章十有二,妖祥乖别占荒丰。下而庄生《齐物论》,以至应劭《风俗通》……“舶img247”之名特未悉,士俗传说惟吴中。吴中五六月,水盛溽暑方蕴隆。此风东南来,一扫云翳还虚空。商羊、黑左虫右戾、潜厥踪,炎官亦退三舍避,大启橐籥伊谁动。三日湿气消,五日暑气融。连绵七日九日尚未止;快哉何暇分雌雄。羊角初从何处起,合为一浩荡来无穷。国家象胥译九重,白雉入贡兼青熊,良商豪贾狎海童,高帆幅亚扶桑红。中男长女各效职,飞渡溟渤如轻鸿。此时田间一老翁,置身恍在兰台宫。不知人生更复有何乐,但向北窗高枕卧听声蓬蓬。(43)

总之,明清时期的海洋文学艺术是中国古代海洋文学艺术发展史上的高峰期,充分体现出了中国海洋文化在精神感知、审美鉴赏层面上的丰富灿烂。

【注释】

(1)赵景深先生对这部小说作有专门考证研究,本节引见赵景深:《中国小说丛考》,齐鲁书社1980年版。

(2)有申报馆聚珍版本,商务铅印本以及中原书局石印本,后有新文化书社与大达图书供应社之新式标点本。近年来又有几种新版本问世,不俱列。

(3)《世界文库》第二、三册收之,易得。

(4)郑振铎:《中国文学史》第4册,山东美术出版社2009年版,第1232页。

(5)向觉明:《关于三宝太监下西洋的几种资料》,见《小说月报》第20卷第1号。以下引向说均据此。

(6)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卷二,作家出版社1957年版,第70页。

(7)例如第二十回:“恰好是那个‘终生’(指大蟒)自山而来,……‘终生’性子又躁。”

(8)参看《大公报史地周刊》所刊新近发现的郑和的《娄东刘家港天妃宫石刻通番事迹记》。

(9)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214页。

(10)参看鲁迅:《小说旧闻钞》,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65—69页。

(11)参见赵景深:《中国小说丛考》,齐鲁书社1980年版,第264—300页。

(12)曲金良主编:《海洋文化概论》,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96—198页。

(13)宋正海:《东方蓝色文化——中国海洋文化传统》,广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166页。

(14)此部分内容参见曲金良:《“罗刹海市”与“罗刹国”》,《蒲松龄研究》1994年第3期。

(15)王伯敏:《中国绘画史》,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版,第369页。

(16)《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东昌府部物产考·兖州府部物产考》。(www.xing528.com)

(17)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卷三五。

(18)《蒲磐小传》语。

(19)此部分内容参见方英:《〈广东新语〉中的海洋世界》,见曲金良主编:《中国海洋文化研究》第1卷,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9年版,第93—97页。

(20)此部分内容参见赵健民:《从宋琬的“海味诗”解读古代文人的渔乡情结》,见曲金良主编:《中国海洋文化研究》第3卷,海洋出版社2001年版,第239—244页。

(21)这里所引宋琬诗文,据清乾隆丙戌刻本《安雅堂全集》,山东省图书馆特藏部藏本。

(22)(清)严可均辑:《全晋文》卷九四。

(23)此部分内容参见赵建民:《〈记海错〉渔乡风物的文化透视》,见曲金良主编:《海洋文化研究》第2卷,海洋出版社2000年版,第146—151页。

(24)此部分内容主要参见王庆云:《中国沿海方志与中国古代海洋文学——以〈蓬莱县志〉的“艺文志”为例》,见曲金良主编:《中国海洋文化研究》第3卷,海洋出版社2002年版,第230—239页。

(25)嘉庆东台县志》卷三八“艺文”,《中国历代灾害性海潮史料》,海洋出版社1984年版,第90页。

(26)此部分内容主要参见宋正海:《东方蓝色文化——中国海洋文化传统》,广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159—171页。

(27)《广东新语》卷二三。

(28)《左传·宣公三年》。

(29)《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山海经》。

(30)参见袁珂:《山海经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31)宋正海:《东方蓝色文化——中国海洋文化传统》,广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160—164页。

(32)章巽:《古航海图考释》,海洋出版社1980年版。

(33)萧崇业:《使琉球录》。

(34)《古今图书集成·山川典》卷二九。

(35)乾隆《蓬莱县志》卷一。

(36)《古今图书集成·历法典》卷一二二。

(37)《山城海市蜃气楼台图》、《天经或问后集》。

(38)《蜃图》,《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禽虫典》卷一五六“蜃部”。

(39)《东西洋考》卷九“占验”。

(40)《风涛歌》,同治《福建通志》卷八七“风信潮汐”。

(41)《风涛歌》,同治《福建通志》卷八七“风信潮汐”。

(42)《广东新语》卷一。

(43)《舶img248风歌》,《敬业堂诗集》卷四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