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因:古代文明的深厚基础
“文艺复兴”一词“Renaissance”,源自意大利文Rinasita,最初指的是“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使之在中世纪衰落后复起再生。(47)在早期人文主义者心中,古代希腊、罗马是欧洲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在这个时代欧洲文化达到高度繁荣和高度完美的境界,但是到中世纪却衰落下来甚至湮灭了,中世纪的欧洲几乎成了文化沙漠,因此,他们怀着复古的心情去挖掘古代遗产,力图恢复古典文化艺术,使之“再生”。但“复兴”不是全部,不是“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和还原,而是在此基础之上的革新与创造,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
从14世纪开始,意大利人率先自觉地意识到他们正在创造一个崭新的时代,一个自称为古典文化“再生”的时代,一个“世界的发现”和“人的发现”的时代(48)。此时的意大利古典学者认为,黑暗的中世纪把自己与梦寐以求的古典时代割开了千年之久,在这昏暗、愚昧的时代里,文学和艺术坠入了昏睡的深渊。但实际上,即使再黑暗的年代,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依然始终存在于人们的内心。文艺复兴时代,古典价值观念更是成了西欧人价值观的基本源泉。古希腊、罗马的著作被奉为学习和模仿的经典。甚至懂古希腊和拉丁语以及熟读古典文献,成为判断一个人学识教养的基本依据。直到现在,欧美小学、中学中还设有希腊和拉丁文课程,综合性大学则普遍设有一个专业,即专门研究古希腊罗马语言、著述、历史的古典学系(Classics)。所以,尽管随着岁月迁流,遗传变异,西方文明面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古典文明的影响仍然清晰可辨。
15世纪时,西欧形成了一股搜寻古典原著的热潮,每一项新发现都被作为一项重大成就而受到欢呼。“没有哪一篇报道比有关雅各布·安吉洛(Jacopo Angelo, 1406年前后)的报道更为著名。在他前往君士坦丁堡搜寻手稿后的返航途中,他的船沉没了,但他却设法挽救了他最伟大的发现——一部当时尚不为西方人所知的托勒密的《地理学》(Geography)。此后不久,在1417年,波吉奥·布拉乔利尼(Poggio Bracciolini, 1380-1459)发现了后来被认为是古代唯一留存下来的卢克莱修(Lucretius, 公元前99-公元前55)的《物性论》(De rerum natura)。”(49)意大利人文主义者清楚地知道,虽然古典文明已成为历史,但通过了解历史,可以鉴古识今,可以认识自身。这也正是古希腊箴言“认识你自己”的客观表现。古典希腊文化重视宇宙的探索及人生的奥秘,热衷探讨哲学与科学,密切关注人民与国家,在政治、社会方面相当注重人文。可以说,希腊的古典文化遗产,重要的且影响整个西方文明发展的,正是人文思想和理性精神。“每个人在他或她自已的身上都是有价值的——我们仍用文艺复兴时期的话,叫做人的尊严——其他一切价值的根源和人权的根源就是对此的尊重。”(50)
古典文明,在人文和理性精神基础上创立的政治理念、道德规范、知识信仰以及其它的价值观念,大都奠定了现今西方这些知识内容的基础。在古典文明光辉的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人自身的作用和价值得到了广泛的重视,意大利等地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文化繁荣。人们怀着满腔的热情,敞开胸怀尽情地迎接昔日的辉煌,也再次相信: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
意大利地处拉丁基督教世界和东方世界的十字路口,自古以来和东方世界的联系就十分紧密。利用此地理之便,意大利与众多国家兴起远程贸易、进行文化交流,并从中获取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一些城市也随即走向“复兴”。在频繁的交流过程中,“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自然科学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尤其集中于文学、哲学、艺术、数学、医学和天文学方向。这一现实客观地反映了阿拉伯文化辐射的实际存在,其实,“伊斯兰文明在今天的影响,就和基督教一样,是世界性的。”(51)
公元7世纪,随着伊斯兰教的诞生和传播,萌生了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经过阿拉伯人的倭马亚、阿拔斯和西班牙后倭马亚诸王朝各时期的持续发展,阿拉伯文化趋于成熟,并达到了世界的前列。阿拉伯帝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的集合体,除阿拉伯人外,还有埃及人、印度人、波斯人、西班牙人、叙利亚人等等。各民族通过互相接触、相互影响,逐渐融合渗透,共同创造了阿拉伯文化。可以说,“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乃阿拉伯民族和其他主要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结晶。”(52)阿拉伯文化之所以能如此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成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在于阿拉伯人特别注意把学习和创新结合起来。在征服埃及、叙利亚、波斯等世界文化发达较早地区后,阿拉伯不仅接受了当地民族文化的影响,而且吸收了这些地区流传的希腊、印度文化的优秀成果。
阿拉伯文化体系具有“承上启下、连贯东西”(53)的特点,成为东西方文化沟通的媒介。14世纪之前,“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代表了中世纪世界文化的最高成就,与同时期处于“黑暗时代”的西方世界形成鲜明的对比。大马士革、巴格达、开罗、以及麦加的禁寺、麦地那的先知寺、大马士革的倭马亚清真寺和科尔多瓦的大清真寺,这些世界著名的阿拉伯文化城市,给人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面对如此丰富的东方文化,西方掀起了一股学习东方文明的热潮。阿拉伯文化通过西班牙和西西里岛传入欧洲,对稍后而来的14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产生积极有益的影响。(www.xing528.com)
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的长期动乱中,许多希腊、罗马古典作品毁坏流失,一部分通过拜占庭流传到阿拉伯帝国(54)。阿拉伯学者们认真研究它们,还把许多古代作品译成阿拉伯文,西欧人后来正是通过阿拉伯文译本才又重新认识希腊、罗马文化成就的。布克哈特曾描述过:在意大利,“阿拉伯文化也和希伯来文一样有人学习”,“君主和富翁们竟相收集阿拉伯文的手抄本”。(55)公元9世纪到11世纪之间,阿拉伯掀起了一场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深远影响的翻译运动,史称“阿拉伯翻译运动”。9世纪初,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鼓励并组织对希腊古典哲学的大规模翻译活动。“智慧之城”巴格达拥有一大批专门的翻译人才。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欧几里德、托勒密、希波克拉底等大批希腊人的哲学、科学和医学名著经翻译、整理、注释之后,相继问世。这一人类翻译史上的伟大工程,既使人类古典文明的辉煌成果在中世纪得以继承,又为阿拉伯文化的发展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欧洲人部分是靠翻译这些阿拉伯文的译本才得以了解先人的思想,继而开始他们的文艺复兴的。
阿拉伯文化,不仅时间上连接了古、近代,还在空间上沟通了东西方。时间上,处于古希腊罗马文化与西方近代文化之间,起到了传承作用;空间上,处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上,架起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因此,东方文明对西方文艺复兴的影响是多方面和深刻的,这也是此前东方文明涌向西方之潮流的继续,既丰富了西方的文化宝库,又在诸多方面给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艺术家进行创新提供了素材与启迪。(56)比如,但丁的《神曲》就受到了东方文学的影响。但丁关于天堂与地狱的想象中的某些特征和细节,与穆斯林的末世学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但丁和穆罕默德在神游时都有一个人引导等。有学者得出结论:“但丁关于天堂与地狱的幻想,在结构与许多细节上应归功于穆斯林来源”(57),“但丁宇宙起源某些观念可以追溯到阿拉伯的渊源,而且薄伽丘的《十日谈》、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中都能找到仿写自阿拉伯的故事。”(58)某种意义上而言,这也再次体现了东西方文化交流步入一个繁盛的时代。类似的大规模文化交流,不仅对当时西方文学和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且对后来的文化形成、文明演变亦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不但用自己的心智去创造文化,更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气魄,广泛地吸纳各种优秀文化,从而滋养了文艺复兴这朵奇葩。
(三)拜占庭文化的发展与西传
意大利发达的城市出于商贸往来的需要,长期和拜占庭文化频繁交流,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大量的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珍品和东方文化遗产。尤其是拜占庭帝国崩溃后,许多学者携带着大量珍贵的古典文物手稿流亡到意大利,他们云集佛罗伦萨,使整理、探究古典文化蔚然成风。(59)换言之,君士坦丁堡的沦陷,为文艺复兴运动向古希腊文化方向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在流亡意大利的君士坦丁堡学者的影响和推动下,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受到古希腊文学、哲学、艺术,包括建筑艺术、科学、政治学思想等思想文化成分的启蒙和熏陶,然后,又通过培养留学生、派出学者,将从意大利发掘出来的古典文明成果扩散到整个欧洲大陆。可以说,“拜占庭文化在人文科学各领域对西欧产生了其它文化不能比拟的重要影响。”(60)
拜占庭文化具有鲜明的传统特征,它直接继承了古典时代希腊罗马文化遗产,在拜占庭帝国的特殊环境中,兼收并蓄早期基督教和古代东方诸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大致而言,拜占庭文化经历了产生、发展、繁荣和衰落四个阶段,在其发展的全过程中,拜占庭人表现出强烈的尚古倾向。早在君士坦丁一世下令在古城拜占庭兴建“新罗马”,并从希腊和亚平宁半岛收集大量古代艺术杰作装饰首都时,拜占庭人即表现出对古典文化的爱好。从拜占庭人继承古典文化的内容上看,拜占庭学者特别重视古希腊的哲学、文学和文学,重视罗马的法律和工程技术。在拜占庭帝国,《荷马史诗》妇幼皆知;像希罗多德这样伟大的古希腊史家,更是拜占庭作家学习效仿的核样。据现代学者研究,拜占庭帝国教俗学术界一直热衷于古典希腊哲学,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著名学者的作品是当时的热门书籍,不断传抄,在众多的哲学流泥中,新柏拉图主义和斯多亚学派受到特别青睐。
值得注意的是,拜占庭人常以正宗继承人的身份继承古罗马文化,他们不仅自称“罗马人”,而且在政治制度、基督教神学、法律和大型工程技术方面,忠实模仿继承,并有所发展创造。他们清除了古罗马帝国中央集权制度中保留的民主形式和普通公民参与政治的因素,发展出拜占庭帝国君主专制的官僚制度。基督教是古罗马帝国的文化遗产,拜占庭人对之加以改造,使之在神学中摆脱了古代哲学和犹太宗教的双重影响,并始终将它置于皇帝最高权力的控制下,并利用东正教强化皇权统治和扩大拜占庭帝国的影响,形成了保持至今的东正教世界。在法律方面,拜占庭人直接继承古罗马传统,其中查士丁尼一世的立法活动具有典型意义,他下令编纂的《罗马民法大全》是欧洲第一部完整的法律汇编,该法典成为此后拜占庭法律,如《法律汇编》、《六书》、《皇帝法典》等的蓝本,也为近代欧洲法律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
总体而言,拜占庭帝国在风雨飘摇中存在了一千年,拜占庭文化是欧洲中古文化的明珠,是人类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同阿拉伯文化一样,它亦在西方文化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当世界范围内游牧民族普遍冲击农耕民族时,拜占庭保护了古典希腊罗马文化遗产免遭灭亡,使古典文化能够传于后世。同时,它以东方为主要疆土,以希腊语为大众语言,努力使古典文化适合于中古社会生活,形成了古典文化的特殊形式。因此,西方能够发生文艺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能在西南欧重新生根发芽,正是依托于拜占庭帝国这一希腊文化中转站的作用。“拜占庭文化在中古欧洲特殊的历史环境中成为古代文化的保护地,这使拜占庭人不自觉地成为文艺复兴时代古典文明的传播者,拜占庭文化也成为古希腊罗马时代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的桥梁,对近现代西方文明的意义相当重要。”(61)
拜占庭文化在西传过程中出现过多次高潮。毁坏圣像运动期间,大批流亡西欧的教士成为文化的传播者。13世纪初第四次十字军东侵前后,拜占庭文化再次出现西传的高潮。虽然这次战争对拜占庭帝国和中东地区造成极大破坏,但在客观上也使西欧各阶层民众亲身了解和接触到拜占庭文化。这个时期,从君士坦丁堡抢夺的大批珍宝文物、图书和艺术品在西欧各国广泛流传,“拉丁人的住宅、宫廷和教堂都用抢夺来的珍宝装饰起来”。诸如玻璃制造、地图绘制等科学技术,也于同期从拜占庭帝国传入西欧。拜占庭文化西传的最后的高潮出现在l 4世纪以后,这次高潮出现的原因是土耳其人在巴尔干半岛的军事扩张引起地区性动荡,使大批拜占庭学者、工匠移居西欧,直接促进了拜占庭文化在西欧地区的传播和意大利崇尚古典文化热潮的形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