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欧洲文艺复兴研究:12世纪文化起源

欧洲文艺复兴研究:12世纪文化起源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以说,14世纪的文艺复兴,是以“加洛林文化复兴”、“奥托王朝文化复兴”,特别是“12世纪文艺复兴”为前奏的。对此,哈斯金斯坚决持否定的态度,“他认为12世纪文艺复兴的成就,不像布克哈特主义者宣称的那样,与15、16世纪的文艺有着鲜明的不同。”不过,这些都不能妨碍“12世纪文艺复兴”说为广大学者所接受。

欧洲文艺复兴研究:12世纪文化起源

三、“12世纪文艺复兴”

“12世纪文艺复兴”发生在西欧中世纪的鼎盛时期。此时,西欧社会在几个世纪以来积淀的历史文化基础之上,走过了早期的倒退与贫瘠,迎来社会文化的空前繁荣,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的文化学者和学术流派。就内涵而言,主要有理性主义思潮的冲击、科学思想的萌芽、以及世俗文学的繁荣三个方面,并且文学、法学、艺术自然科学历史学领域都有创造性的发展。可以说,14世纪的文艺复兴,是以“加洛林文化复兴”、“奥托王朝文化复兴”,特别是“12世纪文艺复兴”为前奏的。

(一)“12世纪文艺复兴”的诞生

“12 世纪文艺复兴”这个概念,是1927年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查尔斯•霍默•哈斯金斯(Charles Homer Haskins)在其名著《12世纪文艺复兴》(The Renaissance of the Twelfth Century)中首先提出来的。他在反驳中世纪是“黑暗的时代”时强调,“14世纪是从13世纪走出来的,就像13世纪是从12世纪中走出来的一样,在中世纪的文艺复兴和15世纪的文艺复兴之间没有隔断”,“伟大的文艺复兴并不像所设想的那样举世无双和生死攸关”,“像历史上的所有伟大时期一样,中世纪既具连续性又具变化性”(34)。西方学术史上,一些学者对中世纪的发展持蔑视态度,认为中世纪是“黑暗的千年”,人类在其中毫无进步可言,一切均处于倒退之中。这种错误的论调占据统治地位长达多年。随着1860年布克哈特的名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的问世,“中世纪黑暗说”成为学术界的共识。对此,哈斯金斯坚决持否定的态度,“他认为12世纪文艺复兴(1000—1250)的成就,不像布克哈特主义者宣称的那样,与15、16世纪的文艺有着鲜明的不同。”(35)

中世纪是愚昧、停滞、黑暗的吗?在哈斯金斯看来并非如此。12世纪,罗马式艺术登峰造极哥特式艺术萌芽初露,方言文学蓬勃兴起,拉丁经典著作、拉丁诗歌罗马法复兴,吸收了阿拉伯因素的希腊科学与希腊哲学复苏,第一批欧洲大学创立。同样,在高等教育经院哲学、欧洲法律体系、建筑体系、建筑和雕刻、拉丁和方言诗歌等方面,12世纪也都留下了自己的印记。(36)这虽是十字军东征、西欧早期国家产生的时代,但同时更是一个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年代。当然,其中也有不同的声音,例如学者尼兹指出,文艺复兴所指的实际上是“新生”(a new birth),而12世纪所发生的主要是“复兴”(a revival),借用文艺复兴是不恰当的(37)。不过,这些都不能妨碍“12世纪文艺复兴”说为广大学者所接受。人们通过《12世纪文艺复兴》一书,豁然发现,中世纪不是想象中的那样黑暗与静止,后世文艺复兴也不是那么光明与突然,中世纪以独特的魅力展示着生命、色彩和变化,对知识和美好的渴望和追求,以及在艺术、文学和社会组织方面的创造性成就。如此高度的评价(38),再次证明了欧洲中世纪并非“空白时期”、“黑暗时代”,而是一幅色彩绚丽的历史画卷,蕴涵着现代文明诸多因素的起源。

从文明传承角度而言,加洛林王朝文化复兴、奥托王朝文化复兴,不仅极大地推动欧洲经济的发展,而且也促进基督教社会地位的确立,加快了西方思想文化的进程。因此,到12、13世纪时,欧洲封建社会的经济与文化均已达到鼎盛时期。在这样的环境下,个体意识萌动,渗透到教会法的诸多领域,也渗透到一般生活中。此时,人们的思想和感情的很多方面也都找到了个体“自我意识“的表现方式。这一时代新型的知识分子,致力于把信仰和理性结合起来,他们不仅蔑视偶像,而且喜欢“自我意识”,公开承认对自我价值的信心,不再完全为了神活着,而是力图做一个完整的人。正是在这样历史背景下,一种涌动着主体权利观念的精神价值才受到重视,才具有吸引力。也只有在这些环境下这个概念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勒·高夫评价12世纪文艺复兴是“社会集体心态的一次大变化”(39)

(二)“12世纪文艺复兴”的核心表现

如上所述,在新时代新环境下,“12世纪文艺复兴”蕴含着不同的元素。就地理范围而言,哈斯金斯指出,它“与加洛林文艺复兴不同,不是一个宫廷或一个王朝的成果;也不同于意大利文艺复兴,它的开始并不归功于单独一个国家”,但是,法国在其中具核心地位,意大利“除了在法学领域,并没有决定性的作用”,英国德国“只是传播了来自法国和意大利的文化而不是创立了自己的文化”,而西班牙的作用“是充当与穆罕默德世界的学问之间的首要纽带”。(40)实际上,“12世纪文化复兴”,是基督教对社会生活产生广泛影响的标志。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www.xing528.com)

第一,文化教育领域。中古前期,西欧只有初级教会教育。随着以基督教堂及封建王宫为中心的城镇及市场的扩大,城市的规模也不断扩大与发展,经济关系日益活跃,教会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其实,“12世纪伊始,教皇已处于困境之中,并时常缺少安全感……教皇的作用显然不如以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那么重要”(41),虽然如此,也应给予充分重视。此时,一批适应社会发展,尤其是适应经济生活需要的实用性学科应运而生,其中最主要的是法学。正是出于对罗马法和教会法教学的需要,11 世纪在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建立了第一所中世纪的大学。此后不久,为满足经院哲学教授的需要,建立了巴黎大学。哈斯金斯这样说:“12世纪不仅是学术复兴的时期,而且是新学术机构建立的时期,特别是高等教育机构建立的时期。”(42)同时,西欧现代的一些人文学科:神学、哲学、法学、诗歌、文学,都是在12世纪建立的大学中创立的,12世纪的大学为这些学科培养了众多的知识人才。

正是这样的一个文化环境,推动了欧洲的科学革命。13世纪初,几乎所有的重要古代著作都已经翻译完成,从此知识迅速地从大学和修道院流传开来。一些著名的经院哲学家,如罗吉尔·培根、邓斯·司各特(Duns Scotus,约1270—1308年),更将这些著作中的自然科学知识进一步研究、发展。其中培根是现代科学方法的先驱。

第二,哲学领域。12世纪时,涌现出大批才华横溢的经院哲学家和不同的思想流派,他们为13世纪经院哲学的发展与繁荣铺平了道路。其实,经院哲学是在12世纪末由重新解读亚里士多德学说而兴起的,中世纪犹太教、早期穆斯林哲学家,也大都受到亚里士多德的影响。亚里士多德不仅是“哲学之王”,而且在自然科学的诸多领域中也是公认的大师。然而,绝不能就此认为12世纪的哲学活动完全地、主要地归功于希腊的影响(43)。除希腊罗马因素外,依然要看到古代其他民族文化所发挥的重大作用,“其中许多要素来源于近东:阿拉伯和犹太,有些甚至可以追溯到印度和古埃及”(44)。的确,“12世纪文艺复兴”精神上的整体复苏是伴随着这一时期积极的生活状态而来的,更为重要的是,像所有人类历史上的必然阶段一样,它并非突然降临,而是可以远远地回溯到古代诸多文明那里。

这些经院哲学家信仰经验主义,反对基督教神秘主义,反对柏拉图和圣奥古斯丁的二元并存理念以及世界本身就是有罪的观念。最有名的经院派创始者是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约1225—1274年),他引领众人离开柏拉图主义及圣奥古斯丁转向亚里士多德学派。通过经院哲学,阿奎那发展出精神哲学。哲学变得更加成熟也更加体系化。因此,中世纪早期的哲学成就与这时期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哈斯金斯评价道:“中世纪早期的哲学对古代哲学的了解是零零星星的,只能利用其某一个方面,在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矛盾和不一致的地方。12世纪是一个转折点。12世纪及随后的几年,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和科学被全面发现,同时也是中世纪时期柏拉图学说复兴的重要阶段。”(45)

第三,文学艺术领域。中世纪早期甚至更早以前,人们曾一度把知识生活泾渭分明地分为两类:宗教的、世俗的,二者绝对存有明确的分界线,互不侵犯,进而,这种“敌视”的状况影响到他们在生活和文学艺术上的表达。不过,到了12世纪,在整体较为宽松的氛围下,文学主题对立的现象也相对缓和了。此时,出现了许多以世俗人生为主题的文学作品,这种主题的文学作品多是宗教情感与现实人生的结合。规模庞大的宗教颂神诗、带有明显的世俗特征的宗教抒怀诗歌、具有浓厚的基督教思想的文学作品、较为完整的宗教戏剧、以及其他一些宗教文学样式,都开始走向成熟了。更为重要的是,在那些宗教性的文学文本中,也开始融入了人间生活的情趣。不仅如此,一直在民间流传的一些史诗和歌谣等,也得到了更好的整理和保存。世俗文化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获得了较大规模的发展,如拉丁文学、方言文学、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等等,它们的影响非常广泛,遍及社会各个阶层。其中,拉丁诗歌的影响最为广泛,“中世纪三次重要的文化复兴中的每一次都明显伴有拉丁诗创作的复兴;实际上,这也许是拉丁文学复兴的生命力的最佳检验标准。”(46)

此外,以教堂为主体的“哥特式”建筑艺术,也在这时得到了发展。如果说“罗马式”以其坚厚、敦实、不可动摇的形体来显示教会的权威,那么“哥特式”则以蛮族的粗犷奔放、灵巧、上升的力量体现教会的神圣精神。它的直升的线条,奇突的空间推移,透过彩色玻璃窗的色彩斑斓的光线和各式各样轻巧玲珑的雕刻的装饰,综合地造成一个“非人间”的境界。有人说罗马建筑是地上的宫殿,哥特建筑则是天堂里的神宫。“哥特式”教堂结构变化,造成一种火焰式的冲力,把人们的意念带向“天国”,成功地体现了宗教观念,人们的视觉和情绪随着向上升华的尖塔,有一种接近上帝和天堂的感觉。从审美的层面看,“罗马式”建筑较宽大雄浑,但显得闭关自守,而“哥特式”建筑表现出一种人的意念的冲动,它不再是纯粹的宗教建筑物,也不再是军事堡垒,而是城市的文化标志。

总之,“12世纪文化复兴”有着相当深刻的内涵和较为广泛的外延,它是欧洲从希腊罗马传统的古典文化过渡到近代基督教文化的重要时期,意味着此时基督教文化与世俗社会的结合孕育出新的时代精神和文化运动。因此,“12世纪文艺复兴”是后来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是欧洲人文主义思想的萌芽,也是西方近代社会全面发展的一次预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