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斯拉夫人的基督教化 - 欧洲文化起源研究成果

斯拉夫人的基督教化 - 欧洲文化起源研究成果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斯拉夫人的基督教化是斯拉夫人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对于斯拉夫人的文明进程和东正教文明圈的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尽管存在争议,但一般认为斯拉夫人在基督教化之前并没有形成系统的书面文字。

斯拉夫人的基督教化 - 欧洲文化起源研究成果

二、拉夫人的基督教

在基督教对日耳曼人的教化已初具成果之时,基督教在另一个领域的传播也悄然开始。那就是欧陆中东部斯拉夫人活动地区。斯拉夫人的基督教化是斯拉夫人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对于斯拉夫人的文明进程和东正教文明圈的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斯拉夫人基督教化的过程并不仅仅是简单的信仰改变,而是伴随着政治制度、社会风俗等各方面的革新。基督教化的过程同时也是斯拉夫人逐步摆脱落后原始状态,吸收借鉴周围先进民族的优秀物质文化成果的过程,探索斯拉夫人的基督教化问题实际上就是探索斯拉夫人发展的历史。

(一)斯拉夫人的早期宗教信仰

斯拉夫人在基督教化之前普遍信仰多神教,与日耳曼人和凯尔特人一样,他们的多神教信仰是古代印欧宗教体系中一个独立发展的分支。尽管存在争议,但一般认为斯拉夫人在基督教化之前并没有形成系统的书面文字。因此,斯拉夫人的早期宗教信仰并无现成的一手文字资料可寻。但是,周边其他民族在与斯拉夫人接触的过程中以及基督教传教士在斯拉夫人中间传教的过程中,或多或少提到了古代斯拉夫人的信仰与习俗。其中,现存最早明确提及斯拉夫人信仰的著作是公元6世纪拜占庭史家普罗柯比的《战记》。日耳曼传教士为了传播基督教信仰也留下了大量攻击斯拉夫人古老神灵体系、赞美上帝的文字,虽然其记述难免有些夸张与歪曲,但毕竟为我们了解基督教传入时期斯拉夫人的宗教信仰提供了可观察的视角,这其中包括梅泽堡的迪特马尔(Thietmar of Merseburg,975-1018)编写的《编年史》、赫尔莫尔德(Helmold,12c.)的《斯拉夫编年史》(Chronica Slavorum)、丹麦人萨克索·格拉马提科斯(Saxo Grammaticus,约1150-约1220)的《丹麦人史》等。上述基督徒的著作涉及的多是西斯拉夫人的多神教信仰,尤其是维内德人与波兰人。关于东斯拉夫人的早期宗教信仰,最重要的一本著作便是前文所提《往年纪事》,这本成书于12世纪的编年史著作引用了一些早期史料并描述了弗拉基米尔受洗前东斯拉夫人的多神教信仰。此外,东斯拉夫人的史诗《伊戈尔远征记》(成书于12世纪)对于古代斯拉夫人的神灵与英雄也有描述。除了这些文字资料外,考古发掘成果也能为我们认识斯拉夫人的宗教信仰提供佐证。例如,1848年在兹布鲁赤河(位于乌克兰西部)河岸出土了几个神像,其中一个长有四张脸(其中一张脸为女性形象)的神像尤其引人注意,(140)因为它与西斯拉夫人所信仰的战神斯凡特维忒(Svantovit)的形象极为一致。此外,在古代摩拉维亚的地区的考古发掘中,人们发现了在前摩拉维亚时代的广泛分布的祭祀坑,其中散布着大量的小的泥质塑像。(141)这些都是斯拉夫人在皈依基督教之前自然崇拜的体现。

借助于文献资料与考古遗存,可以大致勾勒出古代斯拉夫人在纳入基督教文明体系之前的多神教信仰。虽然文献显示斯拉夫人的宗教具有相当的地域性,各部落崇拜神灵并不相同,但是通过考察斯拉夫神话,我们仍可以在斯拉夫人的万神殿中找出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神灵。在东斯拉夫神系中,最常出现于历史文献的神灵就是雷神佩隆(Perun)。他也是第一位出现于文献中的东斯拉夫神。(142)拜占庭史家普罗柯比在《战记》中提到斯克拉温人和安特人“相信一个神——闪电的创造者,只有他才是一切事物的统治者”。(143)虽然他没有明确说出神名,但很容易推断出这就是后来文献中出现的雷神佩隆。佩隆在东斯拉夫神系之地位大体相当于托尔在日耳曼神系、塔拉尼斯/拉格在凯尔特神系之地位。在东斯拉夫神系中,与雷神佩隆相对立的神是畜牧神维列斯(Veles)。据斯拉夫神话记载,佩隆生活在天上、山上,高高在上地统治阳界,而维列斯则统治冥界。维列斯经常偷走人间的牲畜和人,并不时藏在树下、石头下或化身于各种动物以躲避佩隆的追捕。在与佩隆的争斗中,维列斯最终失败,只得回到冥界。(144)维列斯的形象在基督教传入以后逐渐转化为基督教信仰中的撒旦。在东斯拉夫神话体系中,斯瓦罗格(Svarog)、斯瓦罗茨克(Svarozhich)、达日鲍格(Dazbog)父子三神也占有重要地位。斯瓦罗格是天空之神,斯瓦罗茨克和达日鲍格之父,传统上也被看作众神之父。他的地位是众神之首,但后来被他的两个儿子所继承。斯瓦罗茨克是火神和预言之神,达日鲍格是太阳神。“这两个兄弟神被看作是两个最重要的神灵,因为在陆地上一年之中数月严寒,太阳和火会给人们提供温暖与光明。当达日鲍格夜晚隐退时,斯瓦罗茨克便取代他给人间带来温暖与光明。”(145)此外,纺织女神莫科什(Mokosh)、风神斯特里鲍格(Stribog)等都是东斯拉夫神系中的重要神祇。而在波罗的海神灵体系中,最高神是战神与丰饶之神斯凡特维忒,可能对应着东斯拉夫神系中的佩隆或斯瓦罗格,他的典型形象是拥有四张脸(可能代表四个方向或四个季节),白马相随;特里格拉夫(Triglav)有时也被称为最高神,其典型形象是拥有三张脸,黑马相伴。在斯拉夫万神殿中,多头(或脸)的神灵并不罕见,这其实也见诸于凯尔特神灵体系,这大概是印欧宗教传统的共性之一。

除了神灵崇拜外,斯拉夫人早期宗教信仰的重要内容还包括祖先崇拜、部落崇拜、数字崇拜、植物崇拜、河流崇拜等等。总之,斯拉夫人的多神教是一个十分庞杂的思想体系,是古斯拉夫人在生产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自然世界的一种认识和解释。由于它形式自由,尚未形成严密的组织与制度,具有强烈的自然色彩和地域色彩,因此仍属人类宗教发展的初级阶段。

(二)斯拉夫人基督教化的过程

斯拉夫人接触到基督教始于6世纪,但基督教真正在斯拉夫各地区传播开来是从9世纪初新建立的斯拉夫国家接受基督教开始的。

1、西斯拉夫人的基督教化

西斯拉夫人主要包括现在的波兰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等。公元4世纪时主要生活在奥得河和维斯瓦河地区。6世纪上半叶,西斯拉夫人的一些部落,迁居到摩拉维亚和波希米亚。7世纪,生活在摩拉维亚、波希米亚和斯洛伐克的西斯拉夫人为了抵御东部游牧民族阿瓦尔人的侵袭建立了萨摩公国(因其首领是一位名叫萨摩的法兰克商人而名)。9世纪中叶,以摩拉维亚为中心,东西欧之间的大摩拉维亚公国(今捷克、斯洛伐克的大部分以及奥地利、匈牙利和波兰的部分地区)兴起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但在名义上仍臣属于东法兰克王国。9世纪上半叶基督教即已传入摩拉维亚,但是传教士大都是来自萨尔斯堡和帕绍的日耳曼传教士。为了削弱东法兰克传教士的影响,大摩拉维亚国王拉斯基斯拉夫(Rastislav)请求拜占庭皇帝米歇尔三世(Michael III)派遣一位熟悉斯拉夫人语言的传教士来摩拉维亚人中间传教。(146)拜占庭及时抓住这次宗教扩张的机会,于863年派遣以基里尔和麦福迪兄弟(Cyril and Methodius)为首的教士团到摩拉维亚传播基督教。基里尔和麦福迪兄弟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他们以希腊字母为基础,参照斯拉夫人方言创造出一种新的斯拉夫人的字母表——格拉戈字母表,并将基督教典籍译成斯拉夫语,推行用斯拉夫语主持教堂圣事。这些活动大大促进了摩拉维亚以及整个斯拉夫民族的基督教化进程,因此他们被誉为“斯拉夫人使徒”。不过,由于日耳曼传教士和东法兰克王国的势力根深蒂固,加之失去罗马教皇的支持,885年麦福迪去世后,两兄弟在摩拉维亚所创立的斯拉夫基督教面临崩溃边缘,西方基督教重新占据统治地位。10世纪初,大摩拉维亚被匈牙利灭亡,捷克民族从中分离出来,以波希米亚为中心,建立捷克王国。与此同时,斯洛伐克人逐渐形成斯洛伐克民族,长期受到匈牙利国家的奴役。捷克和斯洛伐克从大摩拉维亚继承了西方基督教,并在德意志国家影响下逐渐实现基督教化。捷克还通过联姻将波兰带进基督教世界。965年,波兰皮亚斯特王朝第四王梅什科一世(Mieszko I)迎娶捷克国王博列斯拉夫一世(Boleslav I)之女多布拉娃(Dobrava)为妻,并于次年皈依基督教,这标志着波兰基督教化的开始,也标志着西斯拉夫人各支均已纳入基督教世界。

2、南斯拉夫人的基督教化

南斯拉夫人是在4-6世纪民族迁徙的浪潮下,一部分斯拉夫部族突破拜占庭北方边境,进入巴尔干半岛并与当地土著融合而形成的,具体包括今天的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保加利亚和马其顿等国。由于南斯拉夫诸国在地理位置上位于法兰克王国和拜占庭帝国之间,因此必然受到两大强国的争夺。这就决定了这一地区很难呈现出统一的政治文化形态。在接受罗马教会还是拜占庭教会这个问题上,南斯拉夫地区各国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斯洛文尼亚人和克罗地亚人加入罗马教会,保加利亚人和塞尔维亚人加入了拜占庭教会。早在7世纪中叶,斯洛文尼亚人即已建立卡林西亚国家(Carinthia)。748年,卡林西亚大公博鲁特(Borut)为了对抗阿瓦尔人而向法兰克王国求援,其代价便是承认法兰克王国的宗主国地位。其后继者科提米尔(Chotimir)是一位从小在巴伐利亚长大的基督徒,他积极向斯洛伐克人传播福音。(147)在日耳曼传教士的帮助下,斯洛伐克人逐渐基督教化。由于法兰克人信奉罗马基督教,所以斯洛文尼亚自然随之加入罗马教会。克罗地亚也是作为法兰克帝国的属国,于公元800年接受基督教。而保加利亚、塞尔维亚的基督教化进程则几经反复。保加利亚由于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因此成为法兰克王国和拜占庭帝国争相拉拢的对象。而保加利亚的宗教取向也对其自身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为保加利亚的两大邻国——拜占庭帝国和东法兰克王国都是基督教国家,如果继续保持多神信仰,无论在文化方面还是在宗教方面都将陷于孤立,这无疑不利于它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保加利亚国王鲍里斯一世(Boris I)权衡利弊,同时也是在拜占庭的兵力打压下,与拜占庭握手言和并同意皈依基督教,服从君士坦丁堡教会的管辖。863年鲍里斯一世及其家人、达官显贵在普利斯卡(Pliska)接受洗礼,保加利亚人的基督教化迈出第一步。865年保加利亚贵族掀起叛乱反对基督教的推行,旋即被鲍里斯残酷镇压。这次叛乱使鲍里斯一世认识到建立独立教会的重要性。于是他请求君士坦丁堡允许保加利亚成立独立教会,但没有成功。保加利亚转而向罗马教会靠拢。当罗马的传教团到达保加利亚后,鲍里斯一世要求拜占庭传教士离开保加利亚,这表明保加利亚已经在官方上从君士坦丁堡转向罗马。鲍里斯一世不失时机地请求罗马教皇为保加利亚指派一名大主教,但罗马教皇以各种理由加以推脱。由于不满罗马教会的行为,鲍里斯一世又转而与君士坦丁堡交涉。870年,君士坦丁堡被迫同意在保加利亚设一个都主教区,归君士坦丁堡牧首管辖。至此,东西教会的保加利亚之争才算告一段落。基督教东西方教派在塞尔维亚的争夺同样曲折。9世纪中期扎果热的塞尔维亚大公从克罗地亚那里接受罗马基督教,但是达尔马提亚克罗地亚王国的塞尔维亚人却从拜占庭接受了基督教并建立三个主教区,服从拜占庭管辖。1018年达尔马提亚的塞尔维亚人建立了杜克利亚和扎胡姆列公国,仍服从拜占庭领导。1077年,杜克利亚公国摆脱拜占庭控制,改信罗马基督教,建立泽塔王国,不久后扎果热也加入。直到12世纪初,泽塔王国分裂,拜占庭重新控制这一地区,东正教又成为其主要宗教。(148)至此,南斯拉夫人反复、曲折的基督教化进程基本完成,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从属于罗马天主教文化圈,塞尔维亚、保加利亚从属于东正教世界。

3、东斯拉夫人的基督教化

东斯拉夫人的活动范围主要位于现在的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地区。9世纪,他们和其他斯拉夫人一样,走出原始社会阶段,超越奴隶社会而进入了封建社会。这时的东斯拉夫人在拜占庭史料中开始被称作“罗斯人”。进入阶级社会后,东斯拉夫人在这一地区建立起众多公国,其中尤以北方的诺夫哥罗德和南部的基辅地位最为重要。根据古罗斯编年史《往年纪事》的记载,由于斯拉夫内部部落众多,内讧不休,他们便到海外请瓦良格人做他们的首领。(149) 862年,留里克(Rurik)带领瓦良格人军队来到诺夫哥罗德平息了当地叛乱并建立古罗斯的留里克王朝。在此前后,瓦良格人的另一支则在首领阿斯科德(Askold)的带领下占领基辅并迅速取得统治权。依据现有文献,东斯拉夫人最初接受基督教即始于阿斯科德在基辅的统治时期。因为按照君士坦丁堡牧首佛提乌(Photius)在867年发布的一份教谕,当时罗斯人已经皈依基督教,并接受了君士坦丁堡教会派去的一名主教。(150) 促使斯拉夫人皈依基督教的诱因在于860年斯拉夫人对君士坦丁堡的一次进攻。根据拜占庭史料记载,阿斯科德曾在860年率领斯拉夫人对君士坦丁堡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袭击,但最终没有攻陷该城,这是因为“圣母玛利亚行神迹,为该城覆上了一层保护罩”。(151) 不管当时究竟发生了何种异象,罗斯人肯定受到震撼并因此产生皈依基督教的念头。这就是罗斯人历史上第一次基督教化之肇端。可以肯定的是,这次皈依基督教的罗斯人并不多,大概仅局限于统治罗斯国家的瓦良格人精英。882年,诺夫哥罗德的奥列格(Oleg)推翻阿斯科德的统治并将首都迁至基辅(因此古罗斯又称为基辅罗斯)。信奉多神教的奥列格不可能允许基督教占据国教地位,因此罗斯人的第一次基督教化到此夭折。并且,这次基督教化好像也没有留下持久的影响,因为古罗斯人的第一部编年史《往年纪事》及其他斯拉夫人文献似乎都忽视了它的存在,而将基督教传入罗斯的时间定在10世纪末弗拉基米尔(Vladimir)大公统治时期(978-1015年)。(152) 弗拉基米尔的受洗是罗斯国家与拜占庭帝国相互利用与妥协的产物。因为自基辅罗斯建国以后,历任统治者都奉行对外扩张的政策,不断扩大势力范围,到弗拉基米尔大公统治时期,基辅罗斯的版图西起喀尔巴阡山,东至伏尔加河上游,北起波罗的海沿岸,南至黑海和里海平原,俨然已经成为东欧强国。但东斯拉夫人所信仰的多神教显然阻碍了中央集权统治的确立,因此弗拉基米尔意识到引入一种发展完善的一神教的重要性。据说弗拉基米尔为了选择何种宗教为罗斯人的最佳信仰,向各邻国派出使节进行考察,在综合考量了伊斯兰教、基督教西方教会、拜占庭教会和犹太教的利弊后,决定选择东正教作为基辅罗斯的新宗教。(153)而此时拜占庭皇帝巴西尔二世正打算利用罗斯军队来帮助镇压帝国内乱,因此双方很快达成盟约:拜占庭皇帝将安娜公主嫁与弗拉基米尔大公,基辅罗斯则帮助平定拜占庭内乱,并接受东正教为国教。据《往年纪事》记载,988年弗拉基米尔大公在赫尔松城的圣瓦西里教堂受洗,随后与安娜公主完婚。(154) 于是,基督教再次正式传入基辅罗斯。弗拉基米尔在受洗后不仅命令他的儿子和周围的人皈依基督教,还下令把斯拉夫人崇拜的各种偶像或者推倒,或者砸碎,或者焚烧,然后将斯拉夫人崇拜的雷神佩隆之塑像“绑在马尾上,从山上沿着波利耶夫斜坡,一直拖到鲁奇耶河”。(155) 为了使罗斯人尽快放弃异教信仰,他还命令全城的人跳入第聂伯河中,接受岸上神甫的洗礼,“谁要胆敢不到河边去,无论你是富人或穷人,还是乞丐、奴隶,一律将是我的敌人!”。(156) 就这样,罗斯人被弗拉基米尔大公以强迫的方式接受了基督教。

由上可见,公元9世纪左右斯拉夫各支系先后接受了基督教并缓慢基督教化。但是,由于基督教内部罗马教会与拜占庭教会的分歧,斯拉夫人的基督教化过程也出现了两种倾向。随着1054年基督教东西教会的正式分裂,这些斯拉夫国家便也不由自主地被纳入了两个文明区,即西方天主教文明区和东方东正教文明区。由于地理和历史方面的原因,东斯拉夫人归属于以东正教文明区,而西斯拉夫人属于天主教文明区。至于南斯拉夫人,情况则复杂得多。基督教大分裂后,南斯拉夫人分属两边。塞尔维亚人,保加利亚人,马其顿人,波斯尼亚人,黑山人属于东正教文化圈,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就属于天主教文化圈。1453年拜占庭帝国灭亡后,伊斯兰教势力进入巴尔干半岛和中欧地区。随后,奥斯曼帝国在南斯拉夫的土地上开始了长达5个世纪的封建军事统治。一些地区在强大的伊斯兰文化的影响下出现了伊斯兰化的现象。如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地区大部分人便加入了伊斯兰教。而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等国则被临近的天主教国家占领。从而在巴尔干半岛上形成了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对峙。但总的看来,基督教势力还是大于伊斯兰教势力。究其原因,除了周围基督教势力强大与该地区人民对伊斯兰教的抵制之外,奥斯曼帝国没有强制推行伊斯兰教的宗教政策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19世纪末奥斯曼帝国日益衰弱后,南斯拉夫地区的主体宗教信仰还是基督教。(www.xing528.com)

(三)斯拉夫人基督教化的特点

从9世纪初到10世纪末,各支斯拉夫人都已接受基督教,并通过宗教的媒介不同程度地接受了西方拉丁文化或东方拜占庭文化,实现了自身从原始落后状态向先进文明状态的转化。纵观整个过程,斯拉夫人的基督教化具有如下特点:

首先,从起步时间看,斯拉夫人的基督教化明显要比古代欧洲的其他两大民族(凯尔特人和日尔曼人)晚。西部凯尔特人的基督教化始于公元5世纪“爱尔兰使徒”圣帕特里克的传教,在他的努力下,爱尔兰建立了众多教会及修道院,这些修道院在中世纪早期的欧洲甚至成为重要的传教基地。日尔曼人的基督教化比较复杂,东日尔曼人早在西罗马帝国前就已接受了基督教的阿利乌斯派,后在法兰克人的征服之下改信正统基督教;西日尔曼人的基督教化则始自公元496年法兰克人首领克洛维在兰斯的受洗,由于法兰克人接受的是正统基督教,因此,罗马教会势力随着法兰克王国领土的扩张而不断增长,特别在查理大帝统治期间,由于其扩张时采取武力和传教双管齐下的方式,强迫被征服地区的居民改信基督教,因此法兰克人统治地区的日尔曼人迅速基督教化。最迟到公元8世纪。东西两支日尔曼人均已实现基督教化。而东北地区的斯拉夫人由于与罗马帝国的接触不如前二者频繁,其基督教化显然迟缓于前两者。公元9世纪前后,三大支系的斯拉夫人才纷纷改宗基督教,他们或从西方的拉丁教会,或从东方的希腊教会接受东正教并最终融入基督教世界的大家庭。

其次,从动因上看,斯拉夫各国统治者之所以推行基督教,或多或少都是为了稳固自身统治,维护国家安全。这在波兰、罗斯等国表现得比较突出。例如,波兰国家的创立者梅什科一世在建国之初面临着一个重要威胁,即周围基督教国家的入侵。他充分认识到,与信奉基督教的捷克公主通婚、接受洗礼并在全国推行基督教化是巩固政权的重要途径。因为从理论上说,波兰纳入西方基督教世界后,神圣罗马帝国或其他任何基督教国家都没有权利再以“传播基督教”为名进攻波兰,这对于提高波兰的国际地位、密切同西欧国家的交流、增强抵抗德意志的力量有着积极的意义。再如,罗斯大公弗拉基米尔在即位之初也受到诸多质疑。首先他是一名篡位者,利用诡计杀死了同父异母的哥哥雅罗波尔克从而获得政权;其次,他是斯维亚托斯托夫与女奴生的儿子,被人称为“奴产子”。(157)因此弗拉基米尔“有充足的理由来想方设法使他的政权变得崇高和合法化”。(158)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弗拉基米尔曾将罗斯各部落的神祇集中起来加以膜拜,且由佩隆占据主导地位。但是这种将地方上不同的神祇强行结合在一起的办法是行不通的。于是,弗拉基米尔将目光转向周边民族所信仰的一神教,经过一番考察后,他最终选择了基督教。从上我们可以看出,斯拉夫各国统治者之所以弃多神教而选基督教,其主要原因不仅在于基督教能够为全民提供统一的信仰支柱,更在于它有助于其自身政权的巩固和国家安全的维护。

再次,从影响因素看,斯拉夫人的基督教化是基督教两大教派相互博弈、相互斗争的产物。由于邻近国家与教派的不同,斯拉夫各支的基督教化出现不同的结果。西斯拉夫地区由于更靠近西欧核心区,在基督教化过程中更多地受到西方拉丁教会的影响,因此最终进入天主教文明圈。不过,希腊教会在西斯拉夫人中间的影响也不容小觑,尤其是基里尔和麦福迪兄弟及其弟子的传教更为他们带来了意义重大的文字体系。东斯拉夫人地区以基辅罗斯为主要代表,由于紧邻拜占庭帝国,而更多受到君士坦丁堡的希腊教会的影响。罗马教会虽然也曾极力争取罗斯人信仰其宗教,并派出特里尔的阿达尔伯特(Adalbert of Trier)和奎尔福特的布鲁诺(Bruno of Querfurt)前去游说,但以失败而告终。(159)君士坦丁堡的希腊教会最终因其地理上的优势和不懈的努力获得胜利。南斯拉夫诸国由于地处东西两大政治和宗教势力的中间地带而成为两者争夺的对象,因此摇摆于西方拉丁教会与东方希腊教会之间。如前所述,这在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两国表现得最为明显。

最后,从过程看,斯拉夫人的基督教化大都经历了相对漫长的过程。如,966年波兰大公梅什科一世受洗只是标志着波兰基督教化的开始,基督教在波兰最终被普遍接受则用了近3个世纪。在10-12世纪,基督教还仅仅是贵族的宗教,只是在13世纪以后,基督教才成为全民的宗教。在罗斯,基督教化则经历了更漫长的过程。弗拉基米尔的受洗“实际上不过是关于基督教为统治宗教的正式宣言和对多神教崇拜的禁止。甚至连使民众基督教化的纯形式的过程也遇到了有力的抵抗。”(160)多神教在民间长期存在,偶尔以起义或杀害基督徒的形式浮上水面。以罗斯托夫为中心的东北部地区对基督教尤其敌视,11世纪后半期在这里还曾发生主教列奥提乌斯(Leontius)被杀的事件。(161)基督教会为了吸引下层群众,不得不迁就民间的多神教信仰,让古斯拉夫人的某些神祇顶着东正教圣徒的名称依旧存在。基督教的节日也往往定在多神教信仰阶段的节日上,以符合民众的习惯。因此,罗斯人的基督教化较之其他斯拉夫人更为漫长,且保留有更强的多神教色彩。

(四)斯拉夫人基督教化的作用

改信基督教对斯拉夫人而言,并不仅仅是宗教信仰的改变那么简单。基督教化的过程就是斯拉夫民族由相对落后向西欧文明或拜占庭文明接近的过程,通过宗教上的一致,促使斯拉夫国家与西方拉丁文明或东方拜占庭文明的交流大大加强。这就使得东西方文明成果源源不断地灌输到斯拉夫各国。这一影响具体表现在政治、语言文字、教育、艺术等各方面。

第一,在政治方面,斯拉夫人的基督教化不仅有助于消除各斯拉夫国家内部由于多神崇拜而导致的精神隔阂,促进斯拉夫人民的团结,更重要的是它能促进封建关系的发展,有助于封建统治者中央权力的集中。这也是各斯拉夫国家统治者放弃多神信仰而代之以基督教的主要原因。当然,随着斯拉夫人的相继基督教化,基督教化和王权之间的关系成为斯拉夫各国政治中的重要问题。而信仰基督教不同派别的国家在处理王权与教权的关系问题上也有所差别。东正教会的国家如除克罗地亚的南斯拉夫诸国和东斯拉夫诸国王权高于教权,教会只是封建贵族统治的工具,虽然起初各国的东正教会属于拜占庭教会管辖,但随着各国在本国主教区的建立,各国教会纷纷从属于本国的大公与统治者,并且对君主的神化日益严重。教会与国家的紧密结合是拜占庭-斯拉夫国家的重要特点。(162)9到10世纪,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先后从德意志或邻国接受罗马基督教,受西欧诸国的影响,在政教关系上,教会与王权相对比较独立,相互依存,相互利用。直到15世纪捷克爆发了胡司战争,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下,中下层的中小贵族和市民、农民提出宗教改革的要求,教会势力才有所削弱。

第二,在语言文字方面,斯拉夫人的基督教化直接促成了斯拉夫文字的形成。如前所述,863年,应大摩拉维亚大公的要求,拜占庭派出康斯坦丁—基里尔和麦福迪兄弟传播基督教,宗教的传播需要文字语言作为载体,虽然兄弟两人用斯拉夫语传教,但是9世纪,各斯拉夫地区的尚没有较为统一的文字,大多采用希腊文字或者拉丁文字,还包括一些地方语言。这便阻碍了基督教在斯拉夫地区的广泛传播,斯拉夫人迫切需要有自己统一的文字。基里尔和麦福迪兄弟在希腊字母的基础上结合斯拉夫人的本地语言创造出一种斯拉夫人的字母文字,称为格拉戈字母(Glagolitic,意为说话)。在保加利亚,基里尔兄弟的弟子以希腊语为主体创造了一种新型的斯拉夫文字,继承了代表斯拉夫语言特色的成分,为了纪念他们的老师,因此又称为基里尔文字。从此之后,基里尔文字在斯拉夫人当中广泛传播,如今的俄语、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和马其顿等文字都是从基里尔文字发展而来的。在靠近西欧天主教中心的西斯拉夫地区和部分南斯拉夫国家则接受了拉丁语作为其国语。可见,在基督教化的过程中,由于基督教东西教派的分歧使得斯拉夫诸国在语言文字上都有了差别。但不论是采用新创立的基里尔字母文字还是直接继承拉丁文作为国语,都对于斯拉夫诸国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第三,在教育方面,斯拉夫人基督教化大大促进了斯拉夫人文明素质的提高。宗教的传播普及必然对神职人员的素质提出要求,因此培养合格的、有文化的神职人员便成为了各斯拉夫国家的共同任务。而在中世纪神学主导知识文化的大背景下,知识的主要传播者便是教会。因此,神学的发展对于斯拉夫地区人们知识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正如西欧的状况一样,斯拉夫人的首批基础教育的学校也是教会学校。11世纪后期,德国牧师奥托在波兰建立第一所教会学校。到了13世纪,教会学校已经遍及波兰所有教区。又如在基辅罗斯,雅罗斯拉夫大公时期(978-1054),罗斯产生了第一所教会学校。虽然传授的知识的很大一部分是远离现实生活的经院哲学,但由于教会管理和处理世俗宗教纷争等活动必然需要普及诸如文字语言、语法、修辞、逻辑、算术、音乐、法律等知识,这在客观上便推动了斯拉夫民族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正是在教会学校普及科学知识的基础上,随着市民阶级的逐渐扩大和城市经济的发展,斯拉夫地区又纷纷建立了世俗学校。这就大大促进了这些地区科学教育事业的进步。

第四,在艺术方面,斯拉夫人基督教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建筑方面。在多神教时期,斯拉夫人建筑以木质房屋为主,这与欧洲平原丰富的森林资源密不可分。基督教传入后,斯拉夫人的庙堂建筑逐渐由木结构转向石结构。当然,从属拉丁教会和希腊教会的不同斯拉夫国家在石质教堂的风格上具有很大差别。一般而言,东正教教堂样式多属拜占廷式或斯拉夫式。天主教教堂则多是罗马式或哥特式。比如,10世纪末在基辅建立的的圣母教堂和11世纪建造的救世主教堂,便明显带有拜占庭式的风格特点。在波兰、捷克等西斯拉夫国家中,教堂建筑受西欧建筑风格影响较大。在基督教化早期,罗马式风格的教堂和修道院成为主流。如12世纪波兰克拉科夫的瓦维尔宫、捷克布拉格城内的圣伊日教堂、克罗地亚扎达尔的圣斯拖希亚教堂等。到了中世纪后期,哥特式教堂则成为斯拉夫地区教堂建筑的主体,如波兰的玛利亚教堂、多明我修会教堂,捷克的圣马丁教堂和斯洛伐克的圣雅各教堂则是典型的哥特式风格的建筑。

综上所述,斯拉夫人是欧洲大陆进入基督教文明圈相对较晚的民族。当日耳曼人占据了西罗马帝国广大疆域建立众多国家的时候,斯拉夫人还处于原始落后的状态下,更不用说与东方的拜占庭帝国相比了。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各支斯拉夫人纷纷向基督教世界看齐,相继放弃了原始的多神信仰接受了东西方基督教,并最终基督教化。斯拉夫人基督教化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基督教东西方教派的争夺,这使得各支斯拉夫人由于自身特点和环境影响不得不在两个教派之间做出选择并最终被划入两个世界,即西方天主教世界和东方东正教世界,进而深刻影响了斯拉夫人的历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