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斯拉夫人”其名
在古代欧洲三大民族中,斯拉夫人事迹见诸于文字最为晚近,拥有的称呼形式也最为繁多。(123)在最早记录斯拉夫人的罗马作家笔下,“维内德人”(Venedi)是他们对斯拉夫人最常用的称呼。老普林尼(23年-79年)在其巨著《自然史》中提到,在维斯图拉河(维斯瓦河)一带居住着斯基泰人、萨尔马特人外,还有维内德人。(124)与此相印证的是塔西佗(56年-117年)的《日耳曼尼亚志》。在塔西佗笔下,维内德人安于懒惰和肮脏,游荡于山林之间,以劫掠为生,有固定的居所和自己的盾,喜欢步行,矫捷善走,既像萨马提亚人,也像日耳曼人。(125)公元2世纪的地理学家托勒密(Ptolemy,约90-168年)在《地理学》(Geography,III,57)中也提到维内德人,说他们是温迪湾(波罗的海)地区最大的民族。后来还提到他们住在维斯图拉河流域(Geography,III,5,8)。
在随后几个世纪中,斯拉夫人鲜见于各类文献。直到公元6世纪,斯拉夫人才再次出现于文字材料。现在我们惯用的“斯拉夫人”(Slavs)(126)一词即出现于这一时期。拜占庭史家普罗柯比(Procopius)和约丹尼斯(Jordanis)都对他们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普罗柯比在《战记》中描述了斯拉夫人的外貌与生活习俗:他们特别高大强壮,皮肤不是很白净,也不完全算是深色一类的,过着艰苦原始的生活,衣着邋遢,民风淳朴,住在彼此隔开的简陋茅舍中,并且经常变换住所。”(127) 约丹尼斯在《哥特志》则提到了斯拉夫人的三个分支:在喀尔巴阡山向北延伸的右麓,“从维斯图拉河源头开始,在辽阔无垠的土地上居住着人数众多的维内德人部落。虽然他们现在根据不同的始祖有了不同的名称,但主要还是被称为斯克拉温人和安特人。”(128)部分学者认为约丹尼斯所提的维内德人(Venethi)、斯克拉温人(Sclaveni)和安特人(Antes)便是后来西斯拉夫人、南斯拉夫人和东斯拉夫人的前身。不过,一般而言,“斯拉夫人”一词在其他作家的记载中并非单指斯克拉温人一支,而是指整个斯拉夫人集团。只有在某个部落或民族崛起为强大独立的王国时,该部落或民族的名称才会推上前台并代替“斯拉夫人”之名。如罗斯人、捷克人等。
(二)斯拉夫人的起源
斯拉夫人是生活在亚欧大陆上的一支古老民族。关于斯拉夫人的起源地,存在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认为多瑙河流域是斯拉夫人的家乡。斯拉夫人正是从那里向东北越过喀尔巴阡山脉进入伏尔加河流域、伊尔门湖和里海。另一种理论认为斯拉夫人起源于维斯图拉河与第聂伯河之间的地区,他们从那里向西南迁徙,越过喀尔巴阡山脉进入巴尔干和阿尔卑斯山区,并向西越过奥德河与易北河。(129)前一种理论的依据是成书于12世纪初的《往年纪事》。这部托名于涅斯托尔、记述东斯拉夫人历史的编年体通史追溯了斯拉夫人的起源:“斯拉夫人定居在多瑙河流域,也就是现在的乌果尔人和保加尔人的国家所在地。斯拉夫人从自己的居住地向各处移居迁徙,他们因地而异得到了不同的名称。”后一种理论的依据则是比《往年纪事》早10个世纪的古典文献。前文已提,老普林尼、托勒密等罗马作家都曾提到,维内德人居住在波罗的海南岸的维斯图拉河流域。塔西陀还提到,“他们游荡于培契尼人(Peucini)和芬尼人(Fenni)之间的山林中”,(130) 据公元2世纪的地理学家托勒密(约90年—168年)考证,与维内德人相邻的芬尼人生活于维斯图拉河上游以东地区(今波兰东南部),(131)而培契尼人(巴斯塔尼人的一支)则定居于伊斯特河(多瑙河)与波利斯提尼河(第聂伯河)之间的多瑙河三角洲北部。(132)这样看来,第二种理论显然更有说服力。因此,笔者认为,据现有文献,斯拉夫人最早生活的地方就是维斯图拉河与第聂伯河之间的中部地区,也就是现今白俄罗斯南部和乌克兰西北部的森林地带(即所谓的波列西耶)。(133)斯拉夫人正是从这片土地向西、西南与东部扩散,并最终成为占据欧洲大部地区的民族集团。
(三)斯拉夫人大迁徙(www.xing528.com)
公元3-5世纪的文献中没有对斯拉夫人的记载,因此当公元6世纪有关斯拉夫人的记载连篇累牍地见诸史著时,这往往使人觉得斯拉夫人仿佛是在一夜之间涌上历史前台的。但事实上,斯拉夫人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从中欧跨越到巴尔干地区。斯拉夫人的迁徙很早即已开始,只不过发生得比较缓慢,加之与古典世界相隔较远,因此没有引起古代史家的注意。
日耳曼人迁徙大大加速了斯拉夫人迁徙的步伐。自公元5世纪开始的斯拉夫人大迁徙主要有西、南、东三个方向。在西方,斯拉夫人在日耳曼人迁走后逐渐填补了他们空出的空间:向西北进入奥德河与易北河——萨勒河一线之间的地区;向西南进入波希米亚、摩拉维亚、奥地利、潘诺尼亚平原等地。日耳曼人的迁徙与斯拉夫人的迁徙有着直接的联系,这是毋庸置疑的。例如,公元531年,图林根人被法兰克和撒克逊联军征服;568年,大批图林根人和撒克逊人与伦巴德人一起参加了对意大利的征服;595年,墨洛温王朝灭亡了萨勒河流域的沃尔尼人国家(欧洲这片地区最后一个独立的日耳曼人国家)。这样,图林根人、沃尔尼人所占据的易北河与萨勒河之间的地区在公元6世纪中期便形成一个真空地带,而这正好由斯拉夫人填充。(134)斯拉夫人在这些地区定居后,与当地的日耳曼人、凯尔特人等民族相融合,最终发展成为今天的捷克人、斯洛伐克人、波兰人、索布人等西斯拉夫人。
斯拉夫人迁徙的另一个方向便是南部的巴尔干地区,这使得斯拉夫人与拜占庭帝国发生了直接联系。斯拉夫人可能从故乡出发,沿喀尔巴阡山脉东麓经摩尔达维亚到达南部的多瑙河下游地区,然后沿多瑙河北岸向西进入拜占庭帝国领土。(135)按照普罗柯比的记载,斯拉夫人第一次袭击拜占庭发生在查斯丁一世时期,很可能是523年。(136)查士丁尼大帝(527-565)即位后,斯拉夫人几乎每年都袭击伊利里亚和整个色雷斯地区,也就是从爱奥尼亚湾到君士坦丁堡郊区的大片领土。(137)在6世纪30-40年代,斯拉夫人又掀起了大规模入侵,甚至一度威胁到君士坦丁堡本身。547-8年,斯拉夫人到达亚得里亚海海岸并毁坏了狄拉齐乌姆城(Dyrrachium)。到了6世纪50年代,这个帝国城市再次受到斯拉夫人的威胁。(138)随着斯拉夫人的扩张,东部巴尔干地区的民族(如色雷斯人、伊利里亚人)逐渐被同化,而在巴尔干半岛西部,斯拉夫人、日耳曼人中的格皮德人(Gepids)与后来的阿瓦尔人相融合,最终形成斯拉夫化的人口,他们后来发展成为今天的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塞尔维亚人、保加利亚人、马其顿人、波斯尼亚人、黑山人等南斯拉夫人。
留居第聂伯河流域的斯拉夫人则向东扩展,进入顿河和奥卡河地区,并抵达达拉多加湖畔以及伏尔加河与奥卡河之间,还向纳瓦尔河和涅瓦河方向伸展。(139)他们成为后来俄罗斯人、白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等东斯拉夫人的祖先。
总之,公元5-7世纪的斯拉夫人大迁徙使得斯拉夫人散居于欧洲广袤的大地上。他们向南最远到达巴尔干半岛南端,向西到达易北河甚至莱茵河地区;向东抵达伏尔加河流域,初步奠定了今西、南、东三支斯拉夫人分布的大致范围。斯拉夫人大迁徙大大扩展了斯拉夫人的视野与活动范围,随着与拜占庭等先进文明之间交往的加深,斯拉夫人的政治制度、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方面都悄然发生了变化。而促使斯拉夫人最终融入欧洲基督教文明圈的重要事件便是斯拉夫人的基督教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