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俄国农奴制度的危机与废除探析

俄国农奴制度的危机与废除探析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俄国农奴制度的危机与农奴制度的废除彼得一世改革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别是19世纪,俄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俄国的农奴制度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中陷入深深的危机之中,农民暴动不断发生。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充分暴露了俄国封建农奴制度的腐朽性,落后的农奴制使俄国即使在本土作战,也不敌先进国英法的远征军。

俄国农奴制度的危机与废除探析

2.俄国农奴制度的危机与农奴制度的废除

彼得一世改革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别是19世纪,俄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由于粮食贸易的发展,在一些庄园中开始使用新式农具和雇工劳动。到19世纪50年代,农业雇佣工人达70万人。商品农业的发展和自由雇工的使用,破坏了农奴制经济基础,俄国农业向资本主义农业发展。与此同时,俄国工业化迅速发展。截至1825年,俄国已有手工工场5000多个,从业人数达21万多人。19世纪30年代,俄国开启了工业革命,棉纺织业首先实现了工厂化,手工劳动逐渐被机器生产所代替。纺织、造纸、制糖等部门逐渐向机器生产和现代化工厂过渡,日益普遍地使用自由劳动力。1825年至1854年,俄国工厂数增加了近一倍,达到9994家,自由雇佣工人的人数增加了约4倍,总人数达到50万人左右。尽管在19世纪上半叶,俄国资本主义取得了重大发展,但由于农奴制度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提高,使俄国经济仍然大大落后于西欧。同时,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也越来越暴露出农奴制的弊端和危机。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大批的自由劳动力,而俄国的农奴制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农民没有人身自由,限制了农民的流动和自由择业,而且要从低微的工资中拿出不少去交纳代役租,限制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落后的农村也使得国内市场狭小,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俄国的农奴制度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中陷入深深的危机之中,农民暴动不断发生。1825年12月,主张废除农奴制、无偿给予农民土地的贵族军官发动了“十二月党人起义”,充分说明了农奴制的危机。

19世纪,俄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也对农奴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主要有赫尔岑、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等。赫尔岑出生于贵族家庭,深受十二月党人的影响,立志要废除农奴制度。因思想激进,被沙皇认定为“对社会极为危险的大胆的自由思想分子”而遭流放。在流放期间建立“自由俄国印刷所”,创办《北极星》、《钟声》杂志,秘密运回俄国进行宣传,谴责农奴制度,呼吁解放农奴。别林斯基出生于平民知识分子家庭,是俄国伟大的民主主义者和卓越的文学批评家。1847年,在《给果戈理的信》中批判了果戈理倒向黑暗势力的行为,揭露农奴制的弊端,号召推翻沙皇专制统治。19世纪50至60年代,以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为代表的平民知识分子,是更为彻底、更为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他们创办《同时代人》杂志,揭露农奴制和专制统治,号召人民“拿起战斧来”,消灭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俄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揭露农奴制、沙皇专制统治的反动,动摇了农奴制的基础,对激发、鼓舞革命斗志和渲染、营造解放运动的社会氛围具有重要作用。

如果说俄国先进知识分子对农奴制的批判还仅限于理论方面的话,那么克里米亚战争失败的事实则雄辩地证明了俄国农奴制的危机。1853年10月,俄国为争夺奥斯曼帝国的“遗产”挑起对土耳其的战争。1854年1月,英、法联合舰队开进黑海,3月正式对俄宣战,克里米亚战争爆发。俄国在武器装备、军队训练、军需供应、交通运输等方面落后于英、法,注定了失败的命运。1855年,英、法联军大败充当欧洲封建制度宪兵的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在绝望中服毒自杀。1856年3月签订《巴黎和约》。俄国丧失了在黑海保有舰队的权利,拆除在黑海沿岸的要塞,失去了在欧洲大陆的霸权地位。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充分暴露了俄国封建农奴制度的腐朽性,落后的农奴制使俄国即使在本土作战,也不敌先进国英法的远征军。俄国农奴制改革势在必行

继位后的亚历山大二世顺应形势的发展,积极进行自上而下的农奴制改革。亚历山大二世对贵族说,与其等待农民自下而上地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地来解放农民。1857年1月,亚历山大二世亲自主持召开农民事务秘密委员会,讨论如何按照地主的利益拟定解放农民的方案,以防止革命。1861年初,亚历山大二世要求加速制定改革法令。1861年3月3日,亚历山大二世正式批准了改革法令,并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特别文告。法令包括《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的一般法令》共17个文件,规定在一定时期分阶段解放欧俄部分的地主农奴。法令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首先,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农民在人身关系上不再依附于土地及地主,解放的农民可以自由处理个人和家庭事务。有权拥有动产和不动产,可以自由转换职业,自由从事工商业活动,并以自己的名字签订契约。有权从事民事和刑事诉讼,并根据一般法律,充当证人和保人。农民不再像以前作为地主的私有财产任意被处置和买卖,在经济、人身、法律等方面获得了一定的权利。(www.xing528.com)

其次,农民可以获得份地和园地。在赎地之前,农民有永久使用土地的权利,尽管土地在法律上仍属于地主的财产,农民对土地仍有“暂时的义务”,需要缴租或服役。同时土地可以赎买,在保留村社的地区,赎地由村社和地主而不是农民和地主之间交涉,农民所得的份地,村社要定期分配。农民住宅旁的园地可以随时赎买,赎取需要得到地主同意并签订契约。赎地金额由该地区每年代役租金的多少决定,即以年代役租金是赎地金额的6%计算得出。这比当时的地价要高。农民在赎地时,一次性先付土地赎金的20%—25%,其余由国家银行垫付,农民在49年之内连利息偿还。份地数额多少,各地不一,政府只规定最高和最低限额。实际操作过程中,地主总是割去农民份地中最肥沃的部分。

再次,加强对农民的统治和管理。保留旧有的村社组织形式,将农民组织进村社,实行连环保。村社公职人员尽管名义上由农民自行选举,但村社又隶属于地方行政机构,必须执行政府的行政命令。地主有权否决村社的决议,有权撤换村社公职人员。特设一名贵族担任村社调停吏。这些措施,是为了在农奴获得解放的条件下对农民进行新的统治与管理。

在农奴制改革的同时,彼得一世还进行了相应的其他方面的配套改革。1864年颁布《省县地方机构法令》,设立地方自治会议和地方自治局执行机关。1870年规定城市建立杜马和自治局。地方自治机构尽管被控制在贵族手中,但在形式上是经选举产生的。废除等级法院,实行司法独立、公开审判和陪审员制度。实行普遍义务兵制度。颁布初等国民教育条例、中学法规,实行大学自治等。

俄国农奴制改革及其配套措施改革,本质上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通过这次改革,几千万农奴获得了解放,解除了人身依附关系,获得了人身自由,在一定程度上破除了封建土地制度。这些改革促使俄国从封建主义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与转变,这是俄国历史上极为深刻而又影响深远的社会变革,为俄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从政治角度看,农奴的解放,自治村社、自治机构的设立,以及选举制度的实行,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从形式上看政治民主化都取得了重大成果。但俄国的农奴制改革,是由沙皇专制君主依靠强力自上而下推动的,没有也不可能彻底摧毁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君主制度,国内保留大量封建残余。这是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缓慢、资产阶级软弱,需要封建君主为资本主义开辟发展道路而必然伴生的现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