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近代俄罗斯的兴起
历史上,第一个俄罗斯国家于公元9世纪以基辅公国为中心发展起来。990年前后,俄国接受拜占庭东正教形式的基督教,而不是罗马天主教形式的基督教。1237年,蒙古人入侵俄国,直到15世纪俄国才摆脱蒙古人的控制。俄国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形成了独具特点的斯拉夫文明。1613年,罗曼诺夫王朝建立后,俄国才形成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君主制国家。在罗曼诺夫王朝建立之前,农民已被束缚在土地上,农奴制是整个社会的基石。罗曼诺夫王朝的社会基础是乡村小贵族,他们拥护罗曼诺夫家族,为的是得到土地和农民,维护农奴制,因此在罗曼诺夫统治下,农奴制进一步加强。1649年,法律上取消了追捕逃亡农奴的时间限制,规定逃亡农奴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被追回,农奴本人及其家庭、财产、谷物全部归原主人所有。农奴制在法律上进一步完善,农奴劳动成为社会经济的基础。在强制下劳动的农民分为地主农民、国有农民和采邑农民三种。国有农民又叫官家农民,是编入官营工场的农民,以缴纳代役租为主,可以外出做工或购买土地,有一定的自由;地主农民占绝大多数,包括耕种地主土地的农奴及家奴,须服劳役或缴纳代役租;采邑农民,即宫廷领地农民,一律缴纳代役租。统一后的俄国工商业有所发展。1632年荷兰人维纽斯获特许在图拉建立铁工场,开办了全俄第一个手工工场。17世纪下半叶又出现了一批手工工场,从事冶金、造纸、纺织、制革等行业生产。工场的主要劳动力是农奴,自由劳动力很少,这大大阻碍了工业的发展。南方草原和西伯利亚的殖民活动对粮食的需求刺激了粮食商品贸易,商道沿河流结成网状,伏尔加河、奥卡河、第聂伯河等把南方和北方连接起来。而且俄国还大量出口粮食、毛皮、皮革、猪油,进口金银器、纸张、纺织品、武器、香料、别针等。莫斯科成为全国商业中心。沙皇及近臣通过垄断权控制商业,制约了俄国商业的发展。总体上看,以农奴制为基础的诺曼诺夫王朝建立了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俄国的社会进步,但与西欧国家的发展相比,还是十分落后。随着西欧商品的输入,特别是西方的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的输入和传播,开始对俄国人形成冲击,许多俄国贵族纷纷去西欧旅行,聘请外国专家,一场旨在通过向西欧学习、加快自身现代化发展的社会运动正在逐渐形成。
沙皇彼得一世(1682—1725年)大大加快了俄国学习西欧的现代化进程。1697、1698年,彼得一世先后考察、访问了瑞典、普鲁士、荷兰、英国和奥地利等国,亲眼目睹了西欧诸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先进性。为了尽快使落后的俄国摆脱旧面貌,回国之后彼得一世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在经济改革方面,大力鼓励发展工业,鼓励外国人在俄国开设工厂,并从西欧聘请技术人员,帮助兴办官办工场。仅从阿姆斯特丹就招聘技师1000多名。以给予贷款等优惠条件,扶持发展私营手工业,强令大商人投资开办工厂。为解决发展工业的劳动力不足问题,允许工场主购买农奴,甚至将大批的国有农奴直接划归工场,让农奴一边种田一边做工。为促进国内贸易发展,着手修建公路、开凿运河,统一全国的度量衡。实行税制改革,增加税种,广开财源。在行政改革方面,剥夺领主杜马的权力,成立参政院,在其下设置12个“院”,掌管全国行政。设置宗教院主管宗教事务,教会成了国家政权的组成部分。1708年,将全国分为8个大省,大省长官直属中央政府。1719年,又将全国划分为50个较小的省,省以下再设更小的区划。建立起了完整的中央集权行政管理体系。下令所有贵族从16岁起要为沙皇服务,其中2/3从军,1/3任文职,完善官制,庞大的官僚体系既维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又有效地控制了贵族。在军事改革方面,实行义务征兵制度,农奴要按照一定比例应征入伍,贵族也要从当兵开始,才能升任军官。开办军校,训练军官。引进国外的新式武器,建立俄国第一支海军。在教育改革方面,要求贵族子弟在10—15岁期间都要上学。仿照西欧的模式,开办学校,翻译大量科技著作。简化俄语,建立俄国科学院,下设数学、物理和社会科学三大部,集教学与研究于一体。(www.xing528.com)
彼得一世的以向西欧学习、强大俄国为目的的改革是一个相对全面、系统的改革,促进了俄国向现代化国家的迈进,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俄国立足于欧洲强国之列奠定了基础。但改革仅仅局限于引进西欧的科学技术,改革并没有触及到封建农奴制这一沙皇俄国的基石,也没有引进西欧的议会民主制度和自由雇佣劳动制度。所以,改革是在封建制度基础上进行的,客观上又进一步强化了封建农奴制度和君主专制制度。彼得一世的改革出现了悖论,即经济的现代化倾向与农民的农奴化倾向并存,这一矛盾将导致俄国农奴制度的深刻危机,同时也将迎来更加彻底、更为深刻的社会改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