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英国革命:进程与影响

英国革命:进程与影响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英国革命的进程及革命影响议会斗争苏格兰自1603年后与英国共有一个国王,但它仍是一个独立的王国,有自己独立的议会和教会组织。但苏格兰军队步步紧逼,伦敦及国内许多地区发生骚乱,要求召开议会的呼声日益高涨。长期国会成为反对查理一世及封建势力的中心,所以,一般将“长期议会”的召开视为英国革命的开始。查理一世认为这是对王权的公然挑战,迟迟不予批准。

英国革命:进程与影响

3.英国革命的进程及革命影响

(1)议会斗争

苏格兰自1603年后与英国共有一个国王,但它仍是一个独立的王国,有自己独立的议会和教会组织。查理一世根据劳德大主教的建议,强迫苏格兰人信奉英国国教,并对反对者严加迫害。查理一世对苏格兰的宗教专制遭到了苏格兰人的强烈反抗,他们起草了“民族公约”,宣称坚持自己的宗教信仰,不接受英国国教。随后,“公约派”组织了一支军队,于1638年为保卫自己的政治独立和信仰自由,发动了反英战争,次年攻入英国国境。面对危局,查理一世必须筹集军费抵抗苏格兰人,因而不得不于1640年4月13日下令召开已经中断11年的议会。但议会召开之后,议会不但没有通过国王所需经费,反而提出自身应该享有的权利。查理一世无奈之下,5月初又将它解散,史称“短期国会”。

但苏格兰军队步步紧逼,伦敦及国内许多地区发生骚乱,要求召开议会的呼声日益高涨。同时,查理一世无力抵御苏格兰人的进攻,10月同苏格兰人订立停战协定,条件是查理一世赔偿苏格兰30万镑,每天交付苏格兰850镑费用。为了支付赔款,查理一世不得不于1640年11月3日重新召开议会,这届议会一直持续到1853年,史称“长期国会”。长期国会成为反对查理一世及封建势力的中心,所以,一般将“长期议会”的召开视为英国革命的开始。

议会召开不久,在人民的压力下,通过了逮捕斯特拉福和劳德的提案,并同意判处斯特拉福死刑。查理一世认为这是对王权的公然挑战,迟迟不予批准。1641年5月9日,伦敦市民连夜举行游行示威,并宣布要冲进王宫,查理一世只好签署了判决书。5月12日,斯特拉福被处死,劳德大主教被逮捕。议会斗争首次取得了胜利。随后,议会又相继通过了《三年法》、《根枝法》,规定议会至少三年召开一次,把国教改为长老会教,教会脱离国王隶属于议会。“长期国会”的这些政策,有力地打击了专制王权。

但是,作为反对专制王权领导机构的“长期国会”内部发生了分歧,一派是保守的长老派,反对君主专制的态度暧昧矛盾;另一派是革命的独立派,反对君主专制的态度明确坚决。这在1641年通过“大抗议书”时集中表现出来。“大抗议书”是革命开始阶段议会的纲领性文件,全文共204条,列举了查理一世在无议会统治时期滥用职权的行为,要求工商业自由,政府对议会负责,试图建立君主立宪制。“大抗议书”经过议会的激烈讨论,仅仅以159票对148票的微弱多数通过,是否将“大抗议书”刊印散发,也存在分歧。

查理一世看到议会内部出现分歧,便加强了同议会的对抗。当议会通过“大抗议书”后,拒绝在上面签字,并试图逮捕议会中的思想激进分子。1642年1月3日,查理一世以“叛国”的罪名,要求议会交出皮姆、汉普顿等五位议员。在遭到拒绝后,查理一世亲自率兵前往国会,试图以武力逮捕,但当他们一行人到达议会时,皮姆等人已事先得到消息,躲到伦敦市区;查理一世又赶往伦敦市区,但遭遇城区数千手工业者及平民的阻挡。一周之后,伦敦市区人民簇拥着皮姆等人回到议会。无计可施、倍感孤立的查理一世1642年1月10日离开了伦敦。

(2)内战时期

1642年8月22日,查理一世在罗丁汉的一个小山上升起王旗,宣布讨伐议会叛乱分子,拉开了内战的序幕。内战开始后,王军势力主要控制着经济落后、封建贵族势力强大的西北部地区。议会控制着东南部地区,资本主义经济比较发达,主要依靠资产阶级、中小贵族和城乡下层人民。议会还控制着首都伦敦,有较为完整的政府机构可以利用,在经济、政治以及支持力量上占有优势。但在战争初期,议会军却遭遇一连串失败,主要原因是议会内部保守的长老派与革命的独立派出现分歧。

在议会军的战事不利中,克伦威尔脱颖而出。奥利佛·克伦威尔(1599—1658年)出生于庄园主家庭,信奉清教。年轻时在剑桥大学求学,毕业后回乡经营农牧业,成为新贵族的一员,1628年和1640年先后两次被选为议会下院议员。内战爆发后,他自己组建了一支由自耕农和手工业者组成的骑兵队参加议会军。骑兵队的军官也多来自下层群众,官兵都是清教徒,由于骑兵队纪律严明,骁勇善战,在内战初期成为唯一一支没有败绩的议会军队,获得“铁军”美誉。

克伦威尔

议会面对初期战事的不利,1643年9月同苏格兰签订了“神圣同盟和公约”。1644年初,苏格兰军队进入英国,与议会军协同作战,王军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7月2日,在马其顿荒原展开大会战,克伦威尔的“铁骑军”在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议会军战胜了王军。马其顿荒原之战成为内战的转折点,此后形势对议会军越来越有利。1645年1月,长期国会通过克伦威尔提出的军队改革方案,决定由克伦威尔组建、训练“新模范军”,主战的独立派掌握了军权,在议会中占据优势,从而保证了内战的胜利。新模范军主要来自自耕农、手工业者、学徒工匠,革命热情高涨,富有战斗力。1645年6月14日,新模范军在纳西比附近同王军主力决战,击溃了王军主力,随即攻克了王军大本营牛津,查理一世逃往苏格兰。1647年1月,议会以40万英镑的代价把查理一世“赎买”回来,囚禁在纳西比附近的古堡中。第一次内战宣告结束。

第一次内战结束后,议会内部发生分裂。首先,长老会派与独立派之间出现了尖锐的对立。内战前,长老会派与独立派在王权合理性的问题上就存在矛盾。内战结束后,围绕革命是否继续的问题双方又发生了矛盾。代表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上层利益的长老会派控制了政府和议会,是革命的既得利益者,认为革命应该就此结束,建立君主立宪制政府。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和中小贵族利益的独立派控制了军队,对长老会派独占政治和宗教权力不满。1647年3月,议会以减轻纳税人负担为借口,宣布解散军队,遭到士兵的拒绝,长老会派与独立派的矛盾尖锐化。以克伦威尔为代表的独立派害怕失去军队这个支柱,同年8月,带领军队进入伦敦,清除了议会中11名长老会派的代表人物,独立派开始控制长期国会。

其次,独立派与平等派的矛盾。平等派是内战结束后产生的代表中下层人民利益的政治派别。1646年7月,李尔本(1618—1657年)等起草了《千万公民的抗议书》,提出人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国家最高主权属于人民,取消国王和上议院。平等派在城市手工业者、平民和农村手工业者中有很多追随者,新模范军中绝大多数士兵也是平等派的忠实拥护者。1647年10月,平等派发布了《人民公约》,主张在普选的基础上建立一院制共和国,废除经济垄断,解散现在的议会,议员代表名额按居民人口多少重新分配等。以克伦威尔为代表的独立派主张保留受限制的王权以及上院,对选民资格也进行了限制,即年收入40英镑以上的英国公民才有选举权。平等派与独立派争论的焦点是政体问题和选举制度问题。1647年11月,独立派对举行示威并试图起义的平等派士兵进行了镇压。

在议会内部长老会派、独立派、平等派发生分歧与斗争时,查理一世正忙于勾结内外势力,试图进行反攻。国内的王党分子蠢蠢欲动,1648年2月,王党分子在南威尔士起兵,开始了第二次内战。7月,苏格兰军队大举南下,侵入英格兰境内。经过几个月的战斗,各地叛乱相继平定。9月,克伦威尔率军占领了苏格兰首都爱丁堡,结束了第二次内战。(www.xing528.com)

1649年1月27日,为审判查理一世,议会专门成立了最高法庭。法庭宣布:“查理·斯图亚特作为暴君、叛徒、杀人犯及国家的敌人,应该被斩首。”30日,查理一世被送上绞刑架。3月,议会决定废除君主制,取消上院,规定一院制议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5月19日,议会宣布英国为共和国,成立由41人组成的国务会议,执掌最高行政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展到顶峰。

(3)克伦威尔独裁

共和国成立后,以克伦威尔为首的独立派控制了国家政权。他们将没收的王室、贵族、教会土地以大面积高价格的形式进行拍卖,使土地大都落入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手中。1649年3月,逮捕了平等派领袖李尔本,随后镇压了平等派起义。1651年,镇压了反映农民土地要求的“掘地派”。平等派和掘地派是革命中代表手工业者、农民等下层人民利益要求的政治派别。随后,克伦威尔征服了爱尔兰,挫败苏格兰试图拥立查理一世之子为查理二世并复辟斯图亚特王朝的活动。克伦威尔的这些国外战争,使革命队伍中出现了一批政治上趋于保守的新的大土地贵族阶层,同时战争的胜利又极大地强化了克伦威尔个人的权威和声望。英国革命开始从共和国顶峰下滑为克伦威尔的个人军事独裁。

1653年4月,克伦威尔用武力驱散了不很驯服的国会。7月4日,召开了由克伦威尔亲自选定的100多名议员的“小议会”,但“小议会”中仍然有激进派议员提出经济改革要求,于是克伦威尔在12月又解散了“小议会”。之后,在克伦威尔授意下,由高级军官组成的军官会议拟定了一个新的宪法草案“施政文件”,实行护国主制度。12月16日,克伦威尔被宣布为终身护国主。护国主制度实际上是军事独裁,护国主有决定国务会议人选的权力,议会的法案须经过护国主批准才能生效,护国主权力实际超过了议会和国务会议。护国主还是总司令,掌握最高军事指挥权。

克伦威尔军事独裁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共和国建立后继续打击王党分子、贵族势力及镇压下层人民继续革命的要求,稳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革命成果。但护国主制度在政治上是一种退步,建立在克伦威尔个人威望基础之上的护国主制度,不可能持久。

(4)王朝复辟和光荣革命

1658年,克伦威尔去世,其子理查·克伦威尔继任“护国主”,由于没有父亲那样的军事威望,再加上缺乏政治手腕,无法驾驭局势,第二年便辞去了护国主职务。由于群龙无首,共和国陷入一片混乱状态,为旧王朝复辟提供了可乘之机。

1660年2月3日,驻防在苏格兰的英军司令蒙克(1608—1670年)率军进入伦敦,控制了政局。随即,与流亡在荷兰的查理二世就复位问题进行秘密谈判。4月4日,查理二世发表了《布列塔宣言》,承认在革命中发生的土地变更;除了直接处死查理一世的人之外,对其他革命的参加者不予追究;保障宗教信仰自由。1660年5月,查理二世登上王位,开始了复辟时期。查理二世(1660—1685年)继位后,经济上继续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承认革命以来土地变更的事实;但政治上却反攻倒算,打击革命参与者,宣布参加查理一世审判的57人犯有“弑君罪”,其中30人被判处死刑,克伦威尔被掘尸示众。查理二世滑向君主专制的行为受到了议会的抵制,1679年议会通过《人身保护法》。

1685年,查理二世去世,其弟詹姆士继位,是为詹姆士二世(1685—1688年)。詹姆士二世是天主教信徒,继位后发表了《信仰自由宣言》,给予天主教教徒及其他非国教信徒宗教信仰自由,释放关押的天主教教徒,还任命天主教教徒在军队和政府中担任官职。詹姆士二世恢复天主教的行为引起了各种力量的反对,因为天主教会的土地和财产已经被分割、售卖给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其中既有国教徒,也有清教徒。天主教一旦恢复,整个土地关系和利益格局会出现新的调整和震荡。人们对詹姆士二世的宗教政策极度不满。

由于詹姆士二世一直没有子嗣,人们期望詹姆士二世去世后,由信奉新教的女儿、荷兰执政威廉的妻子玛丽继位。1688年6月,传出詹姆士二世的天主教妻子新生了王子。在这种情况下,反对恢复天主教的各派代表一致做出决定,废黜詹姆士二世,迎立他的新教徒女儿玛丽和女婿威廉为英国国王。12月,詹姆士二世逃往法国。1689年2月,威廉继位英国国王,是为威廉三世。1688年政变,历史上也称“光荣革命”。1689年3月,议会通过《权利法案》,规定以后国王必须是新教徒;国王要遵从议会的意志;只有下院同意,政府才能征收新税和招募常备军。这就确立了议会成为权力中心、君权受到极大限制的君主立宪制政体。随后在1694年通过了“三年法案”,规定议会必须三年召开一次;1701年通过了“王位继承法”,对王位继承和权限进行了规定。君主立宪制政体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规范。

(5)英国革命的意义和特点

17世纪的英国革命,在资产阶级领导下,与新贵族结成联盟,在手工业者、农民等主要力量的支持下,推翻斯图亚特王朝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权力从国王转移到议会,从而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及世界强国地位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同时,英国革命也给世界政治文明的发展带来新的曙光,君主专制的合法性在革命中受到削弱,君主立宪制、共和制等新政体对世界影响巨大。“1648年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而且在更大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

英国革命爆发最早,具有许多特点。首先,在革命的阵线问题上,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是领导者,手工业者、农民是主要力量,君主及君主所代表的封建土地贵族是革命的对象。资产阶级、新贵族领导手工业者、农民等下层人民进行革命,资产阶级、新贵族同手工业者、农民结成同盟,共同反对君主及贵族,但当以平等派、掘地派为代表的下层人民要求更进一步的民主权利时,资产阶级、新贵族就采取强力镇压,防止革命进一步发展,下层人民始终未能在革命的舞台上唱主角。英国政治革命是成功的,社会革命是失败的。资产阶级革命只能,也只需要完成自己的革命任务。因为在当时,资产阶级、新贵族是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阶级,而且是最有前途的阶级。

其次,在政体问题上,围绕权力的中心是议会还是君主进行斗争。中世纪,英国就存在大宪章、议会,议会与国王的斗争就一直没有停止过,但主要是封建贵族同国王的斗争,是与同一经济形态相适应的两种社会势力之间的较量。但英国革命以来,隐藏在议会与国王斗争后面的是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国王及国王所代表的旧贵族势力之间的较量。尽管斗争的形式没有改变,但是斗争的内容却发生了变化,是一种新的经济活动所催生的新阶级与旧生产方式下的旧阶级所进行的斗争。斗争以君主立宪制政体的建立结束,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占据了主导地位,实现了统治阶级的移位和更替,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在改造的旧形式中注入了新的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