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古典文明的东渐——希腊化时代
马其顿位于希腊北部,爱琴海西北部。在兴起之前,这个地区被希腊人视为蛮荒之地,排除在希腊世界之外。实际上,马其顿人是希腊人的近亲,属于多利亚人,文明开始得比较晚。一般认为,卡拉努斯(公元前808—前778年)建立了马其顿王朝,之后在一系列杰出君主如亚历山大一世(公元前498—前454年)、阿齐劳斯一世(公元前414—前399年)、腓力二世(公元前383—前336年)的治理下,马其顿的影响逐渐扩展到希腊北部地区。
尽管马其顿处于希腊世界的边缘地带,但自古风时代起就与希腊文化发达地区如爱奥尼亚、雅典等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希波战争期间马其顿是波斯的附庸,但热爱希腊的亚历山大一世并没有真正站在波斯一边,作为第一位参与希腊政治的马其顿君主,他开始模仿希腊文化。
公元前4世纪中叶,腓力二世执政(公元前359—前336年在位)马其顿。腓力二世是位极富才干的国王,他年轻时谙熟政务和军务,并勤奋学习希腊文化。登基后,腓力二世着手改组军队,积累财富,开始了雄心勃勃的扩展计划。腓力二世首先征服了边邻伊利里亚、色雷斯,使马其顿有了稳固的后方。公元前349年,腓力二世挥师南下,进攻希腊东北部加尔西迪斯半岛上的奥林托斯。雅典虽然派军驰援,但腓力二世还是攻占了奥林托斯。公元前338年,马其顿大军与雅典、麦加拉、科林斯等城邦组成的反马其顿同盟会战于中希腊的喀罗尼亚,结果希腊联军大败。马其顿大军乘势南下伯罗奔尼撒,基本实现了对希腊的征服,斯巴达孤悬岛上。
公元前337年,腓力二世在科林斯召开全希腊会议(仅斯巴达缺席),宣布希腊和平,停止城邦战争,建立马其顿-希腊永久同盟,盟主是马其顿。科林斯会议标志着希腊城邦时代的结束,马其顿时代的开始。腓力成为希腊世界霸主后,宣布为了希腊人的利益,应惩罚波斯人对圣庙的亵渎,攻打波斯人。但正当他准备远征波斯时,突然遇刺身亡。时势把年仅20岁的亚历山大推到了历史前台。
亚历山大出生于公元前356年7月,他的成长与马其顿的迅速崛起同行。他亲眼看到马其顿如何在父亲的手中建立起中央集权统治,父亲创建的常备军如何所向披靡,享受征服者的胜利和荣耀,因此,他对父亲的功业羡慕不已。据说,每当他听到腓力二世胜利的消息时,常常愁眉紧锁,唯恐自己没有机会去享有征服世界的光荣。少年时代的亚历山大就暗暗下定决心,要做世界之王,做“万王之王”。
为培养亚历山大做接班人,腓力二世也是不遗余力,13岁就为亚历山大聘请亚里士多德为家庭教师。师生七年朝夕相处,潜移默化中亚历山大接受了亚里士多德的许多政治主张。亚历山大思想趋于成熟的同时,还在父亲指导下躬身实践君王的文武之道。腓力二世领兵出征时,往往把国家政务交由亚历山大处理。腓力二世还有意识地让亚历山大在战争中锻炼勇武精神,在决定希腊命运的喀罗尼亚战役中,腓力二世大胆起用年仅18岁的亚历山大为先锋。在腓力二世的精心培养和锻炼下,亚历山大文武兼备,才干卓群。
腓力二世留给亚历山大最为宝贵的遗产是他未竟的宏图大业。亚历山大继位后,首先稳定住国内局势,再次确立马其顿在科林斯会议中的领导地位,然后便带领3万步兵和4500名骑兵,踏上了远征东方的路途。
亚历山大从公元前334年开始东征,9年时间内在欧、亚、非三洲建立了一个面积达518万平方千米的前所未有的庞大帝国,范围西起西西里、希腊、马其顿一线,东到印度河流域的旁遮普,南及尼罗河第一瀑布,北界小亚细亚、高加索、里海、药杀水一带。
在远征过程中,亚历山大对各地采取的政策有所不同。对于顽强抵抗的地区,残酷镇压。如在腓尼基的推罗、小亚细亚的哈利卡纳苏城、中亚的塔内河和印度的许多地方,他把造反和纵火者当场抓住,或杀死或贬为奴隶。这种政策对被征服地区起了震慑作用。但是,在一些民族意识浓厚的地区,他则采取温和政策。公元前333年伊苏战役时,亚历山大对被俘的波斯国王大流士的眷属,不仅没有侮辱她们,还以她们原有的头衔王后、公主加以称呼,礼遇跟大流士在位时一样。波斯帝国统治200余年,传统势力影响很大,亚历山大优待俘虏的目的,是为了收买波斯人心,分化瓦解敌人。在印度,波拉斯国王的战象队,曾使马其顿骑兵大吃苦头,但为了争取这支庞大的军事力量,亚历山大在发动了强大的攻势之后,向波拉斯劝降,把波拉斯原有王国的主权交还给国王。一些统治人物为亚历山大的高官厚禄所俘虏,成为他忠实的信徒。
为扩大帝国统治的社会基础,亚历山大竭力促进马其顿和东方融合。当时亚历山大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其旧部在接受东方专制制度上和他发生的矛盾。为此,他一方面积极倡导马其顿人和东方女子结婚,目的是使东方的风俗习惯渗进希腊人的日常生活,以缩小矛盾,利于他和旧部之间关系;另一方面,为了补充一批能够并且也习惯于听命于专制王权的官僚和军队,亚历山大大量引用波斯人做官,吸收他们参加军队。
亚历山大在武力征服的同时,对宗教采取宽容和利用政策。征服埃及后,他立即前往利比亚去拜访阿蒙,并将大量财物赠与神庙。埃及祭司感激之余宣布他为太阳神之子、法老的合法继承人。在耶路撒冷,亚历山大皈依了犹太教耶和华神;在巴比伦城,他派人把巴比伦最崇拜的拜尔神庙重新修建起来。(www.xing528.com)
但是这个新帝国没有统一的经济基础,更大程度上只是一个暂时性的、不稳固的军事联合体。公元前323年,年仅33岁的亚历山大因恶性疟疾突然去世,他所建立的世界性帝国不久也就随他而去。
亚历山大驾崩后,他的将领们为王位继承权在巴比伦开会。会议斗争的结果,拥立皇弟腓力三世及即将出世的遗腹子亚历山大四世同时为帝,帝国由六大总督分区统治。最初一年,各将领相安无事,可他们都以亚历山大“继承者”自居,据地自雄,都有统一帝国的政治野心,因而很快争夺统治权的混战就开始了。经过兵连祸结、生灵涂炭的42年混战(公元前323—前281年),被打得分崩离析、四分五裂的帝国出现了相对稳定的局面,形成三个各据一方的势力,即马其顿王朝、塞琉古王朝和托勒密王朝。各王国都开始从事内部建设,并且本着亚历山大的世界政策,传播希腊文明,融合东方文明,完成了西方文明史上光芒四射的希腊化时代的历史任务。
在希腊化时代,除三大王朝外,还有很多独立的小国也在希腊化世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希腊化文明不可忽视的部分。其中主要有帕加马王国(公元前241—前133年),它的面积在公元前187年达到最大,约为18万平方千米;另外几个希腊化小国分别是犹太王国(公元前142—前63年)、巴克特里亚大夏王国(约公元前250—前140年)和安息王国(公元前247年—公元226年)。
虽然亚历山大远征是侵略性的,但他对希腊文化的传播和移植,使东方世界更为希腊化,他的文化帝国比军事帝国更为长久。为了统治庞大的帝国,亚历山大不但对许多地方的宗教习惯与社会风俗加以容纳,而且也将希腊文化带了进来,使希腊文化得以发扬传播,在欧洲和东方的影响经久不衰。
亚历山大在远征过程中,在一些战略要地和交通要道上建立了许多以亚历山大命名的新城。最著名的就是位于尼罗河三角洲被称为“黄金之城”的亚历山大里亚。这座由亚历山大亲自标画出草图、以他名字命名的城市,不仅是希腊化世界最重要的城市,而且也体现着希腊城市建筑艺术的先进水平。亚历山大里亚城周长24千米,城内两条长达6千米的大街把城市分为四个大地区:埃及人区、犹太人区、希腊-马其顿区和皇家区。城内最繁华之处是皇家区,博物院就建在该区的王宫之中。博物院原名“缪斯神宫”,是一个兼理教学研究的学术机构。这里吸引了希腊化世界著名的学者,有诗人、哲学家、语言学家、天文学家、地理学家、医生、艺术家和数学家。亚历山大里亚成为当时国际性的学术中心,希腊化时期的文化巨人、文化成就多从这里诞生。
自然科学 这一时期希腊的自然科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开始独立地分科发展,数学、几何学、物理学、天文学、地理学取得了很大成就。数学、几何学的代表是欧几里德(约公元前330—前275年),他的《几何原本》被誉为“数学圣经”;西西里岛叙拉古学者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前212年)是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发现了后来以“阿基米德原理”命名的比重原理,奠定了力学、流体力学、现代积分计算的基础,被恩格斯称为“精确的和有系统的科学研究”的代表人物之一;天文学家阿里斯塔克(约公元前301—前230年)提出“太阳中心说”;地理学家埃拉托色尼(约公元前276—前193年)实测了子午线,主张地圆说,指出由现在的西班牙沿同一纬度航行,最后可以到达印度。
哲学 这一时期的希腊哲学仍以不同形式继续进行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当时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是伊壁鸠鲁。
伊壁鸠鲁(约公元前341—前270年)出生于萨摩斯,14岁开始学习哲学,曾就学于柏拉图学派和德谟克利特学派,并熟悉亚里士多德等早期哲学家的哲学。伊壁鸠鲁继承和发展了德谟克利特的哲学,认为哲学的任务是研究自然的本性,破除宗教迷信,分清痛苦和欲望的界限,以便获得幸福生活,因此他的哲学可以分为物理学、准则学(主要讨论逻辑和认识论问题)和伦理学三个部分。公元前306年伊壁鸠鲁在雅典自己购买的一所花园里办学,因此伊壁鸠鲁学派也称花园学派。伊壁鸠鲁的学校里有男有女,还有奴隶,以充满友谊而著称。据记载,伊壁鸠鲁的著作多达300多卷,其中重要的有《论自然》、《准则学》、《论生活》和《论目的》等,现存的只有3封书信和一些残篇。伊壁鸠鲁的学说广泛传播于希腊罗马世界。
第欧根尼(公元前404—前323年)出生于一个银行家家庭,是犬儒学派哲学家。他认为除了自然的需要必须满足外,其他的任何东西,包括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都是不自然的、无足轻重的。他强调禁欲主义的自我满足,鼓励放弃舒适环境。作为一个苦行主义的身体力行者,他居住在一只木桶内,过着乞丐一样的生活。每天白天他都会打着灯笼在街上“寻找诚实的人”。第欧根尼揭露大多数传统的标准和信条的虚伪性,号召人们回复简朴自然的理想状态生活。后来他师承苏格拉底的弟子安提斯泰尼,以身作则发扬了老师的“犬儒哲学”,试图颠覆一切传统价值。他从不介意别人称呼他为“狗”,他甚至高呼“像狗一样活着”。人们把他们的哲学叫做“犬儒主义”。他的哲学思想为古希腊崇尚简朴的生活理想奠定了基础。归到他名下但现已失传的各种著作中,有对话、戏剧和一部《共和国》,该书描绘无政府主义者的乌托邦,人们在其中过着“自然”的生活。
亚历山大注意发展被征服地区的经济,将战争中缴获的资金投入生产。在攻陷了波斯都城珀塞波利斯和旧都帕萨尔加德后,不但让藏于王宫里的大量金钱在市场上流通,而且还用于兴建若干庞大的公共设施。他不仅在希腊和西亚之间实行统一币制,还采取措施改革以往的税收办法。这些财政方面的改革措施,对于贸易的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此外,亚历山大还组织人力考察幼发拉底河,疏通河道,兴修水利。他在帝国的都城巴比伦附近开辟了一个大港,可停泊1000艘船只,并附设有船坞。这些措施虽然都是为军事远征和政治统治服务的,但是它们的客观作用还是应该肯定的。
希腊化国家打破了过去狭隘的城邦制度,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文学、艺术和科学的繁荣,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融合。但到了公元2世纪中叶,这个地区社会政治经济的危机日益尖锐,经济衰退,阶级矛盾上升。罗马则利用这个时机,使自己繁荣和强盛起来,并采取分化瓦解等手段各个击破,消灭了这些国家,把它们悉数纳入自己的版图。罗马在摧毁了希腊化的国家制度后,才终于代替它成为希腊文化的旗手。希腊化时代在罗马内战中结束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