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希腊历史:斯巴达和雅典的重要地位

希腊历史:斯巴达和雅典的重要地位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斯巴达和雅典在希腊近300个城邦中,斯巴达和雅典是最大的两个城邦。希腊联军的陆军以斯巴达人为主力,海军则以雅典舰队为主。而且,希腊的胜利亦确保了诸城邦的独立及安全,尤其斯巴达和雅典实力更加壮大,使得希腊继续称霸东地中海数百年。斯巴达还有一项重要制度是监察官制度。他们没有任何政治权利,不得参加斯巴达人的集会,但必须向国家纳税和服兵役。

希腊历史:斯巴达和雅典的重要地位

3.斯巴达雅典

在希腊近300个城邦中,斯巴达和雅典是最大的两个城邦。

(1)希波战争

在希腊城邦向地中海沿岸扩展的同时,西亚的波斯帝国也在扩张,强大的波斯帝国征服了小亚细亚半岛上的爱奥尼亚等希腊城邦。公元前499年,小亚细亚半岛上的米利都等希腊城邦发动起义,得到雅典的支持。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在镇压起义后,准备进攻雅典。公元前490年,波斯大军渡海西侵,但在马拉松战役中被人数居于劣势的雅典重装步兵击败。

公元前480年,波斯国王薛西斯一世率50万大军再次进攻希腊。希腊各城邦也结成同盟,共御强敌。希腊联军的陆军斯巴达人为主力,海军则以雅典舰队为主。希腊陆军在温泉关阻击波斯陆军,虽然兵败,但为希腊海军的集结赢得了时间。波斯人攻入了雅典,将全城焚毁,但希腊海军在萨拉米海战中一举击溃波斯海军,波斯人面临补给被切断的危险,不得不撤退。希腊人乘胜追击,解放了小亚细亚的希腊诸邦。公元前478年,希波战争以双方签订《卡里阿斯和约》而告结束,波斯帝国从此承认小亚细亚之希腊城邦的独立地位,并且将其军队撤出爱琴海与黑海地区。

希腊在希波战争中的取胜,使得西方世界历史中心由两河流域向地中海地区推移,希腊文明得以保存并发扬光大,成为日后西方文明的基础。而且,希腊的胜利亦确保了诸城邦的独立及安全,尤其斯巴达和雅典实力更加壮大,使得希腊继续称霸东地中海数百年。波斯在这场战争中失败,对外扩张的气焰受挫,逐渐走向衰落,最后被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所灭。

(2)斯巴达

公元前12世纪,多利亚人大举南下,进入伯罗奔尼撒半岛,征服了半岛原先的土著居民。斯巴达是多利亚人在伯罗奔尼撒半岛上建立的最大城邦,也是希腊最大的一个农业城邦。斯巴达城邦实行奴隶主贵族寡头政体,是希腊城邦中奴隶主贵族寡头政治的典型。

斯巴达实行“双王制”,最高权力分配在两个人身上。王位由两个固定的家族世袭,早期是长子继承,后改为家族内部继承,但需要得到人民大会批准。国王负有最高祭司与军事统帅职责,并拥有有限的司法审判权力。两王也是30人元老院的成员,他们受到一年一任的民选监察官团的严格监督,后者甚至可以逮捕国王。

元老院是斯巴达的实权机构,拥有国家大事的决策权力。它由28位元老与两位国王组成。元老必须不小于60岁,由人民大会选举产生,实际上都由贵族充任。在监察官的权力扩大之前,元老院因拥有创制权与许多事务的决策权,并且拥有决定犯罪公民生死的裁判权,甚至拥有可以审判犯罪国王的权力,因而实际权力在很长时间内超过了国王与人民大会。

人民大会名义上在斯巴达国家制度中拥有最高的决策权力,一般每月召开一次,除选举公职人员外,还对诸如战和、政制之类的军国大计做出表决。但是,由于缺乏创制权或辩论权,它的最高决策权实际上只是表现为否决权,在早期它的决议有可能为元老院和国王所取消。人民大会的另外一项重要权力,是对国王、元老院成员和监察官等官员的选举权

斯巴达还有一项重要制度是监察官制度。斯巴达人可能于公元前7世纪开始设立监察官,后来固定为5人,由全体公民选举产生,据说是代表5个部落。监察官的权力很大,国王以下直至普通公民都处于他们的监督之下。监察官甚至可以命令国王休妻他娶,以保证生养男性继承人。

斯巴达的社会结构分为三个等级:斯巴达人、皮里阿西人和希洛人。斯巴达人既是奴隶主又是公民,享有一切政治权利,主要职责是作战。皮里阿西人从事农工商业,是拥有人身自由的小生产者。他们没有任何政治权利,不得参加斯巴达人的集会,但必须向国家纳税和服兵役。希洛人属斯巴达人集体所有,斯巴达人不能将他们任意买卖,但可以杀害。希洛人平时耕种份地,向斯巴达人交纳贡物;战时随斯巴达人出征服役,从事运输、修筑工事等苦役。

斯巴达是希腊的军事霸国,整个国家像一个大兵营,全民皆兵。斯巴达公民从小过集体生活,接受各种艰苦的锻炼。20岁开始进入军营,60岁才退役。斯巴达人公共生活的中心就是训练场和公共食堂,他们平时大部分时间都在训练场上从事集体性的身体锻炼或军事训练,用餐则在公共食堂。所有的男性公民,包括未成年的青少年在内,都在公共食堂用餐。法律规定,公民如不参加共餐,即丧失公民权。(www.xing528.com)

公元前6世纪,斯巴达成为伯罗奔尼撒半岛的霸主,组建了具有军事性质的伯罗奔尼撒同盟,岛上主要的城邦都是其中的成员。公元前5世纪,为了争夺希腊世界的霸权,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和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进行了一场长达30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两败俱伤。

(3)雅典

雅典位于中希腊的阿提卡半岛,在迈锡尼时代处于迈锡尼势力统治之下。公元前12世纪多利亚人南下,未侵入阿提卡半岛,伯罗奔尼撒各邦贵族及一般平民纷纷避难雅典。可能由于阿提卡幅员广阔,移民以后人口又相对较少,因而在其他城邦由于人口压力纷纷外出殖民时,阿提卡居民没有参加这一运动。这一历史时期,雅典同其他大多数城邦一样,由君主政体逐步演变为贵族政体。

在此过程中,出现了传说中的提修斯改革。相传提修斯是雅典第十代王,公元前9世纪他废除了阿提卡各城镇的议事会和行政机构,设立了以雅典城为中心的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把阿提卡的公民分为贵族、农民和手工业者三个等级,规定只有贵族才能担任官职。提修斯的改革反映了雅典在阶级分化基础上由部落联合为国家的过程,是雅典国家开始萌芽的一个标志。马克思、恩格斯在谈到雅典国家产生时,都是从提修斯开始的,他们把提修斯看作雅典国家产生的开山始祖,雅典一直沿着提修斯开辟的道路走下去,直至氏族彻底崩溃、国家完全形成。因此,提修斯的改革可以看作是向旧氏族制度的第一次挑战,是新生国家来到世界上的第一声啼哭。

提修斯改革之后,王权逐渐倾覆,贵族权力上升,分割了国王的权力,获得担任执政官的特权,国王的行政权、军事权落入贵族之手,只保留了宗教权。贵族议会是当时城邦的真正权力机构,享有保护法律、监督官员、管理国内重要事务等权力。贵族利用政治上垄断的权力,对平民进行残酷的经济剥削,致使许多平民负债累累。负债平民有的以土地为抵押,成为所谓“六一农”;有的以人身为抵押,随时有丧失人身自由被卖为奴的危险。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激化。

公元前6世纪初,平民武装反抗贵族的斗争一触即发。面对严峻的形势,公元前594年,贵族授权执政官梭伦以“仲裁者和立法者”的名义全权进行改革。

梭伦改革大体分为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经济改革最主要的是颁布“解负令”,废除所有债务,禁止以本邦人为奴,废除奴役本邦人的债务奴隶制;颁布一系列鼓励工商业发展的措施,如鼓励橄榄的种植,促进农产品的商品化,以授予公民权为条件鼓励外邦手工业者来雅典定居执业等。政治改革方面规定公民大会在法律上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建立由公民普选代表组成的“四百人议事会”,它可以被视为公民大会的常务委员会,这不仅是雅典政治制度的创新,也是世界政治制度史上的创新,是近代“代议制”的滥觞;以财产划分四个等级,公民的政治权利因所属财产等级的不同而有差异,与出身无关,这就在贵族门阀的壁垒上打开一个缺口;改变执政官任用办法,创立执政官抽签选举制,即先以四部落为单位,通过直接选举各自选出10名候选人,然后这40名候选人抽签产生9名执政官。梭伦的这套政治设计,可谓人类文明史上第一个“民主政治”的设计。梭伦还首创了陪审法庭制度,奠定了司法民主的基础。梭伦改革的目标经历了僭主政治的挫折,通过克利斯提尼改革才最后实现,并在伯里克利时代达到了极盛。

梭伦改革因没有满足平民和贵族两方的利益,双方的斗争仍在继续,并且分为对改革态度不同的“平原派”、“海滨派”、“山居派”,雅典深陷三派党争之中。公元前560年,庇西特拉图依靠山居派支持,取得雅典统治权,成为所谓“僭主”。他不弄乱先前已有的各种官职,也不改变任何法律,根据既定的制度治理城邦。庇西特拉图的僭主政治用反民主和法治的方式,推动了梭伦改革目标的实现。公元前527年,庇西特拉图病逝,其子继为僭主,但因骄奢很快被推翻,雅典再度恢复民主政治,平民取得了一定权力。公元前509年平民领袖克利斯提尼出任执政官,再次推行民主改革。

克利斯提尼改革一是重构地方行政区划,废除过去四部落制,代之以10个新行政区;二是每个行政区选举代表50人,组成500人的新议事会,代替梭伦所创立的400人议事会,任期仍为一年,议事制度更趋完善;三是规定公民大会每年定期举行10次,有重大紧急情况另行召集,使公民大会能正常发挥作用;四是陪审法庭进一步制度化、正常化;五是在执政官之外又设立十将军之职,完全由选举产生,此后将军逐渐成为最重要的军政首脑;六是制定陶片放逐法,在年中举行公民大会时,讨论有无必要举行放逐表决,以决定放逐对象,总票数必须超过6000方为有效。

克利斯提尼创建的民主政治,经受了希波战争的严峻考验。希波战争以希腊方面的全面胜利而结束,雅典在战争中砥柱中流,功勋卓著。希波战争结束后,雅典成为海上霸主,成为提洛同盟的领袖。它的商品经济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阿提卡的皮雷埃乌斯港成为地中海世界最繁荣的商港。雅典民主政治的体制也有了进一步的改善:公职人员选任的财产资格逐步降低以至取消,公职津贴逐步推广以至全面推行(仅“将军”始终为无给职),下层公民的参政权利由此获得基本的保证。据说伯里克利在伯罗奔尼撒战争阵亡将士国葬典礼上曾经骄傲地宣称:“……我们的政体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体,就是因为我们这个政府是为了多数人,而不是为了少数人。我们的法律,在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保证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无所偏私;尽管人们的社会地位有高低不同,但在选拔某人担任公职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他的阶级出身,而是看他有没有真才实学。任何人,只要他能对国家有所贡献,绝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我们在政治上所享有的这种民主自由,也广泛地体现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这里伯里克利所说虽不免有夸饰之辞,但基本上符合当时的实际。雅典的民主政治由此进入了全盛时代。

(4)伯罗奔尼撒战争

伯罗奔尼撒战争,主要是古希腊两个强大城邦斯巴达和雅典之间为争夺霸权于公元前431—前404年发生的连年战争,因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而得名。

希波战争以后,雅典成为希腊的霸主。雅典海军是希腊各城邦中最强大的军事力量,雅典的民主制也在伯利克里执政时期达到黄金时代。希波战争中,希腊各城邦建立了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战后逐渐成为雅典实现其霸权的工具。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不满雅典的霸权,双方爆发多次摩擦。公元前431年,斯巴达的同盟底比斯进攻雅典的同盟普拉提,正式引发了伯罗奔尼撒战争。雅典依靠其强大的海军进行封锁,斯巴达则攻入雅典,试图迫其决战。双方互有胜负,但都未能取得决定性胜利,遂于公元前421年缔结和约。和平未能维持很久,公元前415年,雅典对西西里岛斯巴达的盟邦叙拉古发动大规模远征,结果以惨败告终。西西里远征使雅典元气大伤,无力抵御斯巴达的攻势。公元前405年,雅典海军被全歼。次年,雅典向斯巴达投降,斯巴达成为希腊新的霸主。斯巴达的霸权也未能长久,希腊各城邦陷入混战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