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乡村工业:近代西方工业化的孕育之源

乡村工业:近代西方工业化的孕育之源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乡村工业是孕育近代西方工业化的孢子——《乡村工业与西欧近代化》序传统社会的改造,在颇大程度上是乡村社会的改造。初步展开的研究表明,在素不为人注意中发展起来的乡村地区工业,是孕育于农本经济中的工业世界的起点,它的最初的孢子。本书是作者陈勇在西欧乡村工业与近代化关系问题上所作的再认识。

乡村工业:近代西方工业化的孕育之源

乡村工业是孕育近代西方工业化的孢子

——《乡村工业与西欧近代化》序

传统社会的改造,在颇大程度上是乡村社会的改造。这一论旨近年来见诸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讨论之中,已形成现代化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前资本主义时期以农为本的自然经济,决定了乡村必然是构成整个社会的主体,因而突破农本经济的闭塞,实现乡村社会向近代的转型,也就具有关系全局的意义。

然而在如何实现传统乡村社会改造的问题上,人们的见解不一。许多西方学者以工业革命为这一改造的关键。他们承袭最早论工业革命一书作者阿诺尔德·汤因比的观点,认为工业革命就是一场变化急速的、起自蒸汽机发明的“革命”,工业世界的来临,也就是与传统乡村社会的诀别。20世纪六十年代中叶以前,西方经济发展理论与历史研究的主流思想,总的说,几乎莫不如此。于是建立机器工业,或者说,发展城市工厂制大工业,似乎就成了通向现代化的唯一道路。乡村代表落后,城市代表发达,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过渡,就是依靠工业革命实现城市工业化,以城市取代乡村。这种观念一经树立,其本身也便成为传统,不仅长期流传于西方人的心目之中,而且在不少学习西方的发展中国家,也往往信之为一条无可置疑的、有史为证的不易之论。

不过,与之相悖或相异的看法也早已存在。20世纪初,法国史学芒图就试图为工业革命的起源寻找原因。30年代美国史家希顿撰写的《社会科学百科全书》“工业革命”条目,更具体提出,工业革命是一场“至少准备了150年的革命”。同期英国经济史家纳夫甚至认为英国早在16世纪就经历了一场工业革命。纳夫的说法在时间上不免推之过早,但上述学者在近代西方工业化问题上追根溯源的主张与渐变观点,却有益于人们对有关问题的思索。工业世界出现于历史,不同于历史上发生的有年月可稽的特定事件;用以标明工业革命某一技术突破的某一年代,不一定就能确切地移用为工业时代或工业世界在历史上的开端。工业革命不是毫无历史凭借的突来之物,它孕育于农业社会的母体之中,而且经历了一段相当长的孕育期。芒图等人思想的可贵之处,就在于把人们考察工业革命历史的目光引向乡村内部,引向传统社会的主体。(www.xing528.com)

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原始工业化”讨论,是这种思想的直接延伸与深化。以曼德尔斯为代表的西方学者,提出一个引人注目的论点。他们认为,在通常意义的西欧工业革命之前,还存在一个可称为“原始工业化”的乡村工业化,为工业化进程的第一阶段,或者说,是“工业化前的工业化”。新的原始工业化理论,是对以往工业化理论的重大修正,并且触发了对15至19世纪西欧乡村工业史研究的重视。初步展开的研究表明,在素不为人注意中发展起来的乡村地区工业,是孕育于农本经济中的工业世界的起点,它的最初的孢子。乡村工业的发展构成大工业产生的历史前提。

新理论产生的背景是多方面的。除了工业革命史研究中寻根因素的推动外,西方发展经济学自60年代后期起对“唯工业主义”的批评与对城乡工业全面发展战略的提倡,一些发展中国家片面推行城市工业化道路中的现实教训,都为原始工业化理论的形成,直接或间接地提供了思想素材。同样,西欧近代乡村工业史研究的展开,也必然会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与强烈的现实意义。70年代以来,乡村工业在一些第三世界国家兴起。在我国,乡镇企业在社会经济改革与发展中,也已卓然成军。合理借鉴西欧乡村工业发展的历史经验,对于实现中国乃至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将会起到有益的作用。

本书是作者陈勇在西欧乡村工业与近代化关系问题上所作的再认识。两年前,陈君的博士学位论文《商品经济与荷兰近代化》已以专著问世。两书虽各有侧重,但主题却显有相通之处,都可归之于作者对西欧近代化问题的思考与探索。陈君这已出和将出的两书,讲的虽是远在西欧的历史,但其不言之义,却关涉到我国当前的改革与建设。讲历史而不离现实,这一研究定向大有可取。闻其新著即将出版,乃就其选题与立论的学术原委,乐书一二为序。

1992年冬于武昌珞珈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